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芒康县西渠河桥铜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1
作者 白奥冬 李波 +4 位作者 唐果 王新富 舒华伟 岳言 李玉彬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南芒康县金沙江西侧。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对其Au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区域多金属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南芒康县金沙江西侧。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对其Au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区域多金属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可分为两种类型,Py I为自形-半自形黄铁矿,以立方体晶形为主,粒径粗大,相对富集Cu、Pb、Bi、Sb等元素;Py II为中-细粒他形晶黄铁矿,粒径0.02~1 mm,相对富集Au、As、Ag等元素。Co、Ni、As在两种类型黄铁矿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u、Pb、Bi、Sb以纳米、微米级颗粒矿物的形式分布于Py I和Py II晶体中。西渠河桥矿床Au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在Py II中,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y I、Py II的微量元素二元图解和Co-Ni-As图解表明,Py I为岩浆成因,Py II为热液成因。两种类型黄铁矿的δ~(34)S值非常相似(Py I:+2.17‰~+3.79‰,Py II:+0.64‰~+1.02‰),均为典型岩浆硫,指示硫来自于岩浆岩(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硫同位素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努日Cu-W-Mo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2
作者 吴志山 汤立伟 +5 位作者 巴桑元旦 陈文庆 陈斌 杜庆安 侯海峰 缪恒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3-739,共17页
西藏努日Cu-W-Mo矿床是目前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然而,自该矿床上世纪发现以来,关于其成因类型,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矿阶段进行了精确的划分,并以氧化物阶段和石... 西藏努日Cu-W-Mo矿床是目前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然而,自该矿床上世纪发现以来,关于其成因类型,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矿阶段进行了精确的划分,并以氧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的白钨矿(Sch-A和Sch-B)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测试分析,对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成因进行深入探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图像显示,白钨矿Sch-A具有两个世代,暗色均质Sch-A1被浅色均质Sch-A2不规则交代;而白钨矿Sch-B具有“核-边”结构,核部Sch-B1呈深灰色、具有均匀生长环带,边部为浅灰色、均质的Sch-B2。白钨矿Sch-A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特征和Sr同位素数据指示,成矿流体早期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后期因强烈的水-岩反应而有围岩物质混入,而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的强烈水-岩反应也是白钨矿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其高Mo和低Sr含量的特征,也符合岩浆-热液型矿床中白钨矿的特点。因此,综合努日矿床地质特征,白钨矿微量元素、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矿床成因的指示,认为努日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Sr同位素 斑岩-夕卡岩型矿床 努日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中成明赛和浅成马扎拉金矿床成矿异同:来自地质和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
3
作者 翁玮俊 李华健 +2 位作者 杨林 董超一 王庆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3-1747,共15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成明赛金矿和浅成马扎拉金(锑)矿床蚀变矿化、硫化物结构、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过程、成矿流体组成及控制因素。两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板岩和凝灰岩夹层中,板岩中蚀变弱,沿层理发育浸染状黄铁矿-铁白云石-绢云母-石英;而凝灰岩夹层蚀变强,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已蚀变为铁白云石、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并发育大量浸染状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和毒砂。板岩中黄铁矿(明赛:Py sa;马扎拉:Py sb)结构均较为均一,且Au(平均为0.33×10^(-6))等微量元素含量低,δ^(34)S值变化较大(Py sa:8.12‰~15.6‰;Py sb:-24.3‰~3.36‰)且与侏罗系地层δ^(34)S值相吻合。明赛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a)发育富砷同心环带,具较高的Au(平均含量为14.3×10-6)、As含量,而马扎拉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b)发育不规则核-边结构且富Au(平均含量为3.8×10-6)、Cu、Pb、Sb。两矿床凝灰岩中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相似(Py va平均值为2.7‰、毒砂为2.4‰;Py vb平均值为3.2‰、毒砂为3.2‰),与藏南造山型金矿中黄铁矿δ^(34)S值一致。上述两个矿床板岩中黄铁矿贫金且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可能为成矿流体与含不同沉积黄铁矿围岩反应所致;而凝灰岩中的黄铁矿富金且与毒砂具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可归因于同源流体与相同围岩发生均一化水岩反应。本次研究表明藏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凝灰岩是形成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岩性,研究区不同构造层次的造山型金矿具相似物质源区,成矿系统差异性受控于不同水岩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水岩反应 造山型金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木里梭罗沟金矿床载金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林 文怀忠 +2 位作者 林鑫 袁兆平 曹华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6,共10页
甘孜–理塘缝合带是四川重要的金矿带之一。梭罗沟大型金矿床是该带上的典型矿床,但其矿床成因仍存在争议。为了准确厘定其矿床成因,本文对梭罗沟金矿床中的它形和自形(五角十二面体)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 甘孜–理塘缝合带是四川重要的金矿带之一。梭罗沟大型金矿床是该带上的典型矿床,但其矿床成因仍存在争议。为了准确厘定其矿床成因,本文对梭罗沟金矿床中的它形和自形(五角十二面体)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梭罗沟它形黄铁矿元素含量变化较小,较为集中,而自形黄铁矿具有明显的核–幔–边结构,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总体上,两种黄铁矿中Au与As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但Au与FeS_(2)和Co/Ni值具有负相关性。它形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的Co/Ni值分别为0.2和57.1,两者都具有较高的Au和较低的Ag含量;这表明它形黄铁矿主体来源于沉积作用,受后期成矿热液改造,而自形黄铁矿属于热液成因。梭罗沟金矿床成矿过程为火山–沉积岩中的Au在变质热液作用下再活化富集的结果,属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床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甘孜–理塘缝合带 木里 梭罗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东源斑岩型钨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聂利青 周涛发 +5 位作者 汪方跃 张达玉 陈雪锋 肖庆玲 李旋旋 位欧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7-1246,共10页
新兴的白钨矿面扫描技术对于解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选择皖南地区东源斑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矿物微区结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具有核... 新兴的白钨矿面扫描技术对于解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选择皖南地区东源斑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技术对矿物微区结构和原位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具有核边结构且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同一白钨矿颗粒核部亏损Mo、Nb、Ta元素,富集REEs,而边部相反。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系统的白钨矿单点微量元素分析,反演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过程,提出东源钨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成矿流体富集F挥发分且F含量逐渐增加,成矿物质很可能有幔源组分加入。通过白钨矿面扫描和阴极发光图像查明矿物微区结构,进而开展了白钨矿微区微量元素单点分析,有可能对成矿流体和矿质来源作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白钨矿 阴极发光 面扫描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东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大脑坡超大型铅锌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涛 黄智龙 +4 位作者 向震中 叶霖 隋志恒 胡宇思 严再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0-440,共11页
大脑坡铅锌矿床位于鄂西—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域的中部,是近年来花垣矿田内新发现的又一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对花垣矿田内铅锌矿床的研究获得了较多的认识,但是关于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以大脑坡铅锌矿床不同标高... 大脑坡铅锌矿床位于鄂西—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域的中部,是近年来花垣矿田内新发现的又一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对花垣矿田内铅锌矿床的研究获得了较多的认识,但是关于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以大脑坡铅锌矿床不同标高的成矿期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原位点测试和元素Mapping分析,旨在揭示黄铁矿中不同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及为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约束。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所含微量元素种类较少且含量偏低,指示其形成于相对低温的环境,相较而言,黄铁矿较富集Co、Ni、As、Mn、Cu、Pb和Zn等元素,其中Co、As、Ni、Sb和Ge等元素主要是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于黄铁矿的晶格之中,大部分的Zn和Pb分别以闪锌矿微米级包裹体和方铅矿微/纳米级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d、Mn和Cu、Ag则以类质同像的方式分别赋存于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晶格中。此外,黄铁矿的Co/Ni(均值1.0),Zn/Ni(均值42.0)和Cu/Ni(均值3.5)比值均指示其为热液型的黄铁矿。总体而言,大脑坡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可与典型MVT型铅锌矿床类比,在Co-Ni含量投影图上,样品点与MVT型矿床投影区高度吻合。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大脑坡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坡铅锌矿床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MVT型矿床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任云生 李京谋 +1 位作者 郝宇杰 徐文坦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6-1721,共16页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是吉黑东部重要的钨矿类型,以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和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为典型代表。为确定区内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选取2个代表性矿床中的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 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是吉黑东部重要的钨矿类型,以黑龙江省逊克县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和吉林省汪清县白石砬子钨矿床为典型代表。为确定区内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选取2个代表性矿床中的白钨矿单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左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弱的正Eu异常,形成于富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2Ca^(2+)=REE^(3+)+Na^(+)和Ca^(2+)+W^(6+)=REE^(3+)+Nb^(5+)机制替换Ca^(2+);白石砬子钨矿床中的白钨矿具有右倾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正Eu异常,形成于贫Na、Nb的流体环境中,白钨矿中REE^(3+)通过3Ca^(2+)=2REE^(3+)+Ca(是Ca的空位)机制替换Ca^(2+)。两矿床中白钨矿Eu_(N)与Eu_(N)^(*)之间明显的相关关系及较高的Mo质量分数表明,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中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均为氧化性流体。在协变关系图解中,翠宏山和白石砬子矿床中的白钨矿与各自成矿岩体在Y和Ho质量分数之间的良好相关性、Y/Ho和La/Ho值协变关系中的明显差异性,揭示2个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作用;2个矿床中白钨矿Eu异常均高于其各自成矿岩体的Eu异常,进一步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水岩反应。岩浆热液上升运移过程中的流体混合作用和水岩反应是吉黑东部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原位微量元素 白钨矿 矽卡岩型钨矿床 翠宏山钨多金属矿床 白石砬子钨矿床 吉黑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
8
作者 何常芬 梁宇寰 +3 位作者 胡宇思 李波 薛忠喜 黄智龙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9,共15页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 猪拱塘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新发现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前人研究多集中于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对猪拱塘铅锌矿床中硫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闪锌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贯通整个成矿过程,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点和元素Mapping分析,有助于查明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和稀散金属禀赋,精细刻画成矿过程,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猪拱塘闪锌矿具富集Ge和Cd,贫Fe、Mn、Co、In和Sn的特征,早阶段形成的闪锌矿富集Fe、Mn、Cu和Ge,而晚阶段闪锌矿富集Cd。闪锌矿微量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闪锌矿晶格。稀散金属Ge+Ga与Cu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2)=0.68),其与Zn的替代方式为Ge^(4+)+Ga^(3+)+Cu^(+)↔4Zn^(2+)。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及GGIMFis地质温度计和硫逸度计算结果,指示猪拱塘铅锌矿床闪锌矿形成于中低温、中低硫逸度环境。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动力学背景,猪拱塘铅锌矿床应属于逆冲推覆背景的MVT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拱塘铅锌矿床 闪锌矿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LA-ICP-MS 元素面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D主孔100~1100m榴辉岩中单矿物的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宗克清 刘勇胜 +1 位作者 柳小明 张斌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91-1904,共14页
本文通过对CCSD主孔100~1100m范围内榴辉岩中单矿物的LA-ICP-MS分析,探讨了榴辉岩中单矿物之间的微量元素分配,发现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石榴石和绿辉石之间Ti和Co的分配显著受Mg控制(如DCoGrt/Omp=3.43DMgGrt/Omp- 0.34),而REE、Sr和Y... 本文通过对CCSD主孔100~1100m范围内榴辉岩中单矿物的LA-ICP-MS分析,探讨了榴辉岩中单矿物之间的微量元素分配,发现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石榴石和绿辉石之间Ti和Co的分配显著受Mg控制(如DCoGrt/Omp=3.43DMgGrt/Omp- 0.34),而REE、Sr和Y的分配则受Ca分配所控制。绿辉石中REE、Pb和Th的含量则明显受超高压副矿物磷灰石的出现与否所控制。结合岩石学特征,对角闪石和绿辉石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角闪石主要是绿辉石退变质的产物。但退变质矿物的微量元素组成不仅受原矿物控制,而且受退变质矿物组合类型影响。绿帘石的出现会显著降低共生角闪石中LREE和Sr的含量,而多硅白云母的分解则会增加角闪石中的Rb、Ba含量。另外,退变质过程中的流体活动也会影响退变质矿物中的LREE、Sr和Pb等。结合REE在榴辉岩各主要矿物间分配系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我们推测部分石榴石边部MREE的富集特征可能反映榴辉岩在折返过程中经历了短时增温作用,这可能是引起苏鲁地区榴辉岩相向麻粒岩相转变叠加现象以及超高压岩石经历部分熔融作用的重要原因。此外,榴辉岩中金红石Nb和Ta组成的高度不均一性为金红石形成于超高压变质阶段富Ti磁铁矿相变作用的成因机制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D主孔 榴辉岩 LA-ICP-MS 原位微量元素组成 元素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对黄金洞金矿床的成因约束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亚群 李伟 +3 位作者 毛景文 吴圣刚 陈孝刚 阴芳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5-950,共16页
黄金洞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湘东北矿集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沉积黄铁矿发育的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含金石英脉为主要的矿化类型。为进一步约束成矿系统中金和硫的来源,揭示赋矿围岩对成矿贡献,深化矿床成因认识,文章以赋矿围岩冷... 黄金洞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湘东北矿集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沉积黄铁矿发育的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含金石英脉为主要的矿化类型。为进一步约束成矿系统中金和硫的来源,揭示赋矿围岩对成矿贡献,深化矿床成因认识,文章以赋矿围岩冷家溪群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电子探针显微结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冷家溪群板岩中的沉积黄铁矿主要呈团块状集合体,单个颗粒多为几百~几千微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黄铁矿w(As)变化范围介于796×10^(-6)~10667×10^(-6),不可见w(Au)多低于1.0×10^(-6)。沉积黄铁矿的原位δ^(34)S值主要介于-10.7‰~-4.7‰,与矿石中的热液黄铁矿(δ^(34)S=-14.2‰~-0.5‰)具有一定相似性。以上分析结果暗示,沉积黄铁矿提供成矿系统中的金的可能性不大,推测黄金洞金矿床Au主要来自深部过程。成矿流体在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沉积成因硫加入成矿系统,为解释热液成因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提供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S同位素 黄金洞 湘东北矿集区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宝顶白钨矿的谱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分析
11
作者 曹沁元 史淼 马世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9-1696,共8页
白钨矿是一种稀有宝石,具粒状、块状构造,颜色为白-浅黄色,油脂光泽,荧光性明显。四川平武雪宝顶白钨矿矿床为围岩蚀变较弱的脉状热液巨晶宝石级矿床,产出白钨矿颜色饱和度较高,具完美晶型且色泽纯正,与绿柱石、锡石和白云母共生。该研... 白钨矿是一种稀有宝石,具粒状、块状构造,颜色为白-浅黄色,油脂光泽,荧光性明显。四川平武雪宝顶白钨矿矿床为围岩蚀变较弱的脉状热液巨晶宝石级矿床,产出白钨矿颜色饱和度较高,具完美晶型且色泽纯正,与绿柱石、锡石和白云母共生。该研究选取雪宝顶近无色-橘黄色调白钨矿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拉曼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的综合分析,结合矿物学、谱学与主微量元素特征,确定近无色-橘黄色调白钨矿的矿物成分、晶体结构、特征鉴别谱带、致色离子以及主微量、稀土等化学组分含量,探讨白钨矿稀土元素含量与颜色成因关系,为雪宝顶近无色-橘黄色调白钨矿提供诊断性鉴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白钨矿结晶程度较好,化学成分均匀,无明显间断,矿物成分含量相对集中,共生矿物多为白云母和伊利石。样品具典型的白钨矿红外特征峰440、809和870 cm^(-1)及与Ca_(2+)有关的448 cm^(-1)特征峰,谱峰显示色调越深者吸收度越高;拉曼特征峰909 cm^(-1)和Ca—O晶格振动峰207 cm^(-1),随色调加深强度加深;紫外吸收峰表现为橙黄区强吸收,尖峰在383、570、584和804 nm附近,近无色调者仅具383 nm尖峰,黄色调较浅者近紫外区Fe^(3+)吸收度较低,黄色调较深者蓝紫区Fe^(3+)强吸收且其橘黄色调由Nd^(3+)所致;白钨矿化学组分WO_(3)和CaO质量比接近甚至超过理想值,近无色者含量相对集中;微量元素中Fe元素与色调呈正相关,黄色调越深者,含量越高;稀土总量变化范围大,轻稀土更为富集,具明显的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浅黄色调受微量元素Si、Fe元素及Fe^(3+)的d—d电子跃迁影响,黄色调受微量元素Mn、Fe元素及Fe^(3+)的电子跃迁所致,橘黄色调受稀土Nd和Sm元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 白钨矿 近无色-橘黄色调 谱学特征 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祁雨沟189号斑岩型金矿床围岩蚀变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约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馨 闫建明 +2 位作者 吴少魁 万利敏 叶会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30-1546,共17页
豫西祁雨沟189号金矿床是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角闪二长花岗岩体内,上部为细脉浸染状金矿化,下部为岩浆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化,总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尽管前人开展过研究工作,但对于... 豫西祁雨沟189号金矿床是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早白垩世角闪二长花岗岩体内,上部为细脉浸染状金矿化,下部为岩浆热液角砾岩型金矿化,总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特征。尽管前人开展过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蚀变分带和成矿过程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在野外调查划分蚀变分带的基础上,运用微区分析技术对不同蚀变带中的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开展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围岩蚀变具有面型分带特征,由矿体中心到外围发育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金主要以裂隙金、粒间金和包体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含量低。从钾长石化带,经绢英岩化带到青磐岩化带,Ag、Bi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As、Sb、Zn、Mn、Mo、Sn等总体变化不明显。原位硫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对金矿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指出络合物和Te-Bi熔体对Au的迁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过程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硫同位素 黄铁矿 蚀变分带 祁雨沟189号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沙沟Ag-Pb-Zn矿床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研究
13
作者 徐进鸿 吴承泉 +6 位作者 张正伟 唐燕文 姜玉平 胡书礼 郑超飞 李溪遥 靳子茹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2-519,共18页
豫西洛宁县发育多个脉状银多金属矿床,其中沙沟大型Ag-Pb-Zn矿床普遍发育与硫化物共生的自形石英颗粒,记录不同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揭示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提供良好契机。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流... 豫西洛宁县发育多个脉状银多金属矿床,其中沙沟大型Ag-Pb-Zn矿床普遍发育与硫化物共生的自形石英颗粒,记录不同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揭示矿物沉淀机制和矿床成因提供良好契机。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对沙沟矿床中的石英开展精细的矿物学研究和单个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沙沟矿床成矿过程由石英-菱铁矿-黄铁矿阶段、石英-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方解石阶段构成。在石英-白云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识别出三个世代的石英:Q1位于石英颗粒核部,CL图像发光强度均一,生长环带不发育,无共生硫化物;Q2位于石英颗粒幔部,与硫化物共生,CL图像发光较暗,生长环带不规则;Q3位于石英颗粒边部,CL图像发光强度均一,生长环带发育。通过对各世代石英的成分分析显示,Al与L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2)=0.97),并且和阴极发光亮度密切相关,指示Al^(3+)与Li^(+)替代Si^(4+)进入石英中。Q1和Q2的Ti含量分别为0.722×10^(-6)~3.62×10^(-6)和0.387×10^(-6)~1.12×10^(-6),Al含量分别为81.9×10^(-6)~2436×10^(-6)和3.67×10^(-6)~132×10^(-6),表明成矿体系为中-低温热液环境,温度下降和pH升高是引发矿物沉淀的主要因素。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显示,成矿流体富集碱金属,具有较高的Rb/Na和Cs/Na比值,表明沙沟矿床与岩浆作用有关,属于岩浆-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机制 阴极发光 单个流体包裹体 石英原位微量元素 脉状Ag-Pb-Zn矿床 沙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包金山金(钨)矿床金、钨共生-分离机制
14
作者 鲁玉龙 张求识 +5 位作者 王鹏 黄建中 彭建堂 丁海洋 汪飞 文春华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7-1998,共22页
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的金、金-钨和钨矿床,金和钨在这些矿床中既有共生的特征,又有分离的特征,但是其共生-分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金山金(钨)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一个中型金(钨)矿。该矿床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且发育3个世代的白钨... 江南造山带发育大量的金、金-钨和钨矿床,金和钨在这些矿床中既有共生的特征,又有分离的特征,但是其共生-分离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包金山金(钨)矿床是该成矿带中的一个中型金(钨)矿。该矿床可划分为5个成矿阶段,且发育3个世代的白钨矿,其中阶段Ⅰ发育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Ⅰ),阶段Ⅱ发育与金共生的白钨矿Sch(Ⅱa)以及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Ⅱb)。因此,包金山金(钨)矿是研究金、钨共生-分离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在详细显微镜和CL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LA(-MC)-ICP-MS对白钨矿开展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分析,并与区域冷家溪群、板溪群板岩以及紫云山花岗岩的全岩Sr同位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包金山金(钨)矿中3个世代白钨矿的稀土元素替换机制均主要为2Ca^(2+)■REE^(3+)+Na^(+)。其中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Ⅰ)受起源于地层的还原性变质流体控制,而与金共生的白钨矿Sch(Ⅱa)受起源于紫云山I型花岗岩的氧化性岩浆流体和水-岩反应控制。另外,与金分离的白钨矿Sch(Ⅱb)主要是由于在Sch(Ⅱa)形成时自然金大量沉淀引起流体中金含量降低导致的。金、钨的沉淀富集与流体-围岩反应有关。因此,本文提出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可能是控制江南造山带金、钨共生-分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Sr同位素 白钨矿 包金山金(钨)矿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阿布纳布大型锑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微区组分与S同位素的证据
15
作者 李保亮 王立强 +2 位作者 高腾 何逸飞 何云龙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6-1643,共18页
阿布纳布锑矿床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发现的首例大型锑矿床, 但其矿床成因尚未厘定。本文基于对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主要硫化物矿相学、原位微量元素与S同位素组成, 探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 以揭示矿床成因。矿区主要赋矿围岩... 阿布纳布锑矿床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发现的首例大型锑矿床, 但其矿床成因尚未厘定。本文基于对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主要硫化物矿相学、原位微量元素与S同位素组成, 探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 以揭示矿床成因。矿区主要赋矿围岩为辉长岩, 其强硅化部位形成锑矿体。阿布纳布锑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一个热液成矿期, 包含四个矿化阶段: 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粗粒)-硫化物阶段(PyⅡ、PyⅡ、ApyⅡ)、石英-辉锑矿阶段(ApyⅡ、Stb)和石英(细粒)-硫化物阶段。其中, 石英-辉锑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各阶段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微区Co、Bi含量和δEu等特征指示, 阿布纳布锑矿床成矿流体在黄铁矿形成时具有较高的温度, 随着流体温度的逐渐降低使得毒砂、辉锑矿开始结晶并沉淀成矿;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 流体由初始弱氧化条件逐渐转变为较强还原环境, 最终导致辉锑矿大量沉淀。成矿流体温度的降低与流体由氧化向强还原环境的转变, 系矿化元素富集并沉淀成矿的两重重要机制。另外, 阿布纳布锑矿床属热液成因, 矿床成矿流体源自岩浆且初始成矿流体具有明显富As和成矿元素Sb的特征, 高含量的Sb和As组成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辉锑矿中As、Cu、Pb之间存在2Sb^(3+)↔Cu^(+)+Pb^(2+)+As^(3+)的置换机制, 辉锑矿原位S同位素组成、Cu、Pb之间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代表了热液成因的辉锑矿床成矿流体具岩浆来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硫同位素 矿床成因 阿布纳布锑矿床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武定新发现钴矿点典型热液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6
作者 程涌 王海鹏 +5 位作者 周家喜 文义明 罗开 胡金 钏茂山 蹇龙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6-2630,共15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发育全球著名的Fe-Cu-Co多金属成矿省,其中Fe、Cu成矿作用研究程度高,而Co成矿作用研究薄弱。本研究团队在该成矿省之滇中地区新发现的观天厂独立钴矿点(Co品位为0.03%~0.92%,Co资源潜力近1&...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发育全球著名的Fe-Cu-Co多金属成矿省,其中Fe、Cu成矿作用研究程度高,而Co成矿作用研究薄弱。本研究团队在该成矿省之滇中地区新发现的观天厂独立钴矿点(Co品位为0.03%~0.92%,Co资源潜力近1×10^(4) t)为研究钴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载体。本次工作利用LA-ICPMS技术对钴矿石中热液矿物(石英、白云石和黄铜矿)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石英(Qtz1和Qtz2)微量元组组成相似,均具有相对较高的Li、Mg、Al、P、Ti元素含量和较低的Ge、Rb、Sr、Ba、U元素含量,其中Al、Mg、Ti、Rb等元素可能主要是以微细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主成矿阶段的白云石中Ca、Mn、Fe、Sr、Y、Ba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较高,它们很可能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铜矿中Se、In、Sn、Pb、Bi和Ge元素含量较高,其中Pb、Bi和Ge等元素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余元素则多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与SSC型铜矿床较为相近,即具有相对较高的Ge含量,以及较低的Co、Ni、Zn、Mo、Ag、Cd、Sb、Au、Tl含量,而不同于其他类型矿床。热液矿物原位微量元素组成显示,主成矿阶段热液具有温度>200℃、偏酸性还原环境特征,而成矿晚阶段则由还原环境转变为氧化环境。综上,观天厂钴矿点与SSC型铜矿床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因,均属于沉积变质-热液矿床,钴矿化很可能是后期热液对区域内含钴地质体(包括海相火山岩地层以及IOCG、SSC型等富钴矿床等)的活化-迁移-再富集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矿物 原位微量元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观天厂钴矿点 康滇Fe-Cu-Co多金属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414钽铌矿床的元素富集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万泰安 陈天楚 +3 位作者 陈加杰 凌明星 夏菲 许德如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14-537,共24页
宜春414钽铌矿床是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之一,对于该矿床成因仍有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以该矿床雅山岩体先后依次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开展全... 宜春414钽铌矿床是华南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之一,对于该矿床成因仍有争议。为进一步探讨其成因,以该矿床雅山岩体先后依次侵入的二云母花岗岩、锂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玉锂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开展全岩主微量元素、云母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岩浆演化,岩石分异程度越来越高,全岩和云母中F、Li和P等元素含量逐步升高,并且相应岩石中Ta、Nb等成矿元素逐步富集。据此推测,宜春414矿床中的Ta和Nb的富集主要受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控制,F、Li和P在分异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晚期流体作用对Ta和Nb的富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机理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钽铌矿 雅山岩体 宜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会昌锡坑迳斑岩型锡矿床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迪 赵正 +2 位作者 刘善宝 李超 李陈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8,共15页
锡坑迳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会部位,以早白垩世连续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与多类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为特色。矿田内围绕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发育了岩背斑岩型、淘锡坝和矿背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苦竹岽和凤凰岽云英岩... 锡坑迳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武夷山成矿带交会部位,以早白垩世连续的岩浆喷发-侵入活动与多类型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为特色。矿田内围绕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发育了岩背斑岩型、淘锡坝和矿背隐爆层间裂隙带型、苦竹岽和凤凰岽云英岩-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大中型锡矿床。这些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可与玻利维亚锡矿带、银岩、维拉斯托和洋滨等国内外斑岩型锡矿床类比,又独具特色,是研究斑岩型锡成矿系统发育特征与找矿模型的理想区域。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锡坑迳矿田内各类锡多金属矿化组合特征和蚀变结构,并对岩背矿床和淘锡坝矿床锡石开展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锡石样品均具有La、Pr、Gd和Tb的正异常、Ce与Eu的负异常、明显的Zr/Hf分馏和不规则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指示成矿热液早期阶段及锡石沉淀阶段经历了流体不相容。岩背锡石较淘锡坝锡石具有高的Ti/Zr和Ti/Sc比值,指示其更为靠近矿化中心。笔者研究认为,锡坑迳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矿化类型包括细脉状、浸染状和细网脉状,围岩蚀变由早到晚、由成矿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黄玉石英带、绿泥石-黄玉石英岩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和黏土化-碳酸盐化带。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系统相比,其成矿岩浆岩不仅有花岗斑岩,还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在斑岩、花岗岩及上覆火山岩中均有赋存。相较于玻利维亚斑岩型锡成矿带发育的大面积石英-电气石化,锡坑迳斑岩成矿系统更富F,蚀变矿物中出现了大量黄玉、萤石和白云母等。对比国内外典型锡矿床的矿化-蚀变结构和锡石矿物学特征,文章建立了锡坑迳式斑岩型锡成矿系统的找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锡矿 蚀变分带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成矿系统 锡坑迳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砂宝斯金矿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19
作者 王远超 谭伟 +5 位作者 赵元艺 刘金龙 何理 陈行 黄军海 巩鑫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36,共17页
砂宝斯金矿床是上黑龙江盆地内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世代黄铁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砂宝斯金矿床从成矿... 砂宝斯金矿床是上黑龙江盆地内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世代黄铁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砂宝斯金矿床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世代,不同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ⅠI为金的主成矿期,其中Au、Ag、Cu、Pb、Zn、Bi、Co、Ni、As、Mn、Sb、Sn、Ga等元素含量较高。Co、Ni、As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 Cu、Pb、Zn、Sb、Bi元素以金属硫化物矿物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Au元素以Au^(+)、银金矿、铜金矿矿物包裹体微粒和亚微米的包体金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As–置换S–,形成Au(HAs)–,对Au的迁移及沉淀具有重要的作用。砂宝斯金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大多数小于1,大部分点落入沉积成因范围,少部分落入火山成因和热液成因范围,表明黄铁矿并非单一来源。综合S、Pb同位素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砂宝斯金矿床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具上地壳和地幔混源特征的深部岩浆,又来源于二十二站组围岩。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早白垩世陆壳拆沉引发岩浆作用形成的初始成矿流体形成PyⅠ型黄铁矿,Cu、Pb、Zn、Ag、Au、Bi含量较少,Co、Ni含量相对较高;由于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萃取二十二站组围岩中成矿物质,富含As、Cu、Pb、Bi、Au、Ag,形成沉积成因的PyⅡ型黄铁矿;成矿晚期由于大气降水的减少,形成既有沉积成因又有热液成因的PyⅢ型黄铁矿。砂宝斯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硫-铅同位素 砂宝斯金矿床 上黑龙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与角闪石岩相关铁钛磷灰岩的特征及成因--磷灰石矿物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立兴 李厚民 +4 位作者 陈振宇 陈靖 杨秀清 刘明军 姚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8,共9页
铁钛磷灰岩在超基性岩中很少发育,笔者野外工作发现冀北铁马哈叭沁超基性岩杂岩体的角闪石岩中发育少量团块状铁钛磷灰岩。本研究选择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辉石角闪石岩、角闪石岩和铁钛磷灰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激光探... 铁钛磷灰岩在超基性岩中很少发育,笔者野外工作发现冀北铁马哈叭沁超基性岩杂岩体的角闪石岩中发育少量团块状铁钛磷灰岩。本研究选择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辉石角闪石岩、角闪石岩和铁钛磷灰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激光探针分析,对比分析了磷灰石矿物主微量元素特征。不同岩石类型中磷灰石微量元素蛛网图形态十分相似,但铁钛磷灰岩中磷灰石的F、U、Th、Sr、∑REE含量明显更高,连续变化的趋势与岩体岩相序列相符,表明在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随着分异程度的增强,角闪石岩母岩浆中的Fe-Ti-P组分逐渐富集并达到饱和,从而在角闪石岩中发育团块状的铁钛磷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钛磷灰岩 磷灰石 超基性岩 角闪石岩 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