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毕二平
张翠云
张胜
殷密英
李政红
马琳娜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154)
-
文摘
对于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发展潜力、效率高且投资少的环境修复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对渗透反应墙技术进行了回顾,讨论了该技术中的有机碳源、电子供体和反硝化细菌的固定等问题,用实例说明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监测参数,对注射井技术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进行了简单讨论。最后指出,应用微生物法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时要注意细菌污染和修复过程中含水层的渗透性降低或堵塞问题,应加强对治理大面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和研究。
-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硝酸盐
原位微生物修复
渗透反应墙
注射井法
-
Keywords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nitrate
in-situ microbial remediation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
injection well technique
-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原位修复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陈立
张发旺
张胜
张娟娟
张琳
陈江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石家庄经济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573-14575,14578,共4页
-
基金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5DFA90200)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基金项目(濮阳市油田区土壤修复项目)
-
文摘
[目的]研究微生物生态技术对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前期室内外模拟修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中原油田某油井场旁石油污染场地,设置5种修复条件,开展微生物生态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结果]经过99d修复后,黑麦草(苜蓿)微生物联合技术、纯微生物技术和黑麦草(苜蓿)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的石油烃降解率均在40.00%以上,以黑麦草微生物联合技术修复效果最佳,石油烃降解率达67.38%;修复过程中易溶盐、NO3-、Cl-等易溶营养物质只有极小部分随水而进入下部土层(50cm);由于苜蓿草的根部可能具有固氮作用,使加入的大量化肥进入了土层下部,导致3和5号修复区50cm土壤层NH4+明显增大。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微地质环境等。[结论]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野外原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优点。
-
关键词
石油
污染土壤
微生物生态修复原位
降解率
-
Keywords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 Microbial ecological remediation in situ; Degradation rate;
-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熊张东
-
机构
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9期269-270,共2页
-
文摘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全球大范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也出台相应政策改善土壤环境。本文在学习大量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微生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原位修复
微生物联合修复
-
Keywords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In situ microbial remediation
Combined microbial remediation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河道底泥处理技术成效分析
被引量:9
- 4
-
-
作者
钱丹
张金鹏
王宏丽
赵双喜
-
机构
天津江河弘元环境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出处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年第7期46-48,共3页
-
文摘
本文在对河道底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底泥处理处置方法和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其中植物-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对河道底泥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河道底泥
处理处置
植物-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
-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