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频电磁屏蔽铜铁原位形变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雅盼 胡强 +4 位作者 张友亮 陆德平 马传明 邹晋 余辉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5,共6页
铜铁原位形变合金具备高强度、高导电、宽频电磁屏蔽性能,是兼具良好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新型电磁防护材料。综述了铜铁原位形变合金宽频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合金元素,晶粒尺寸及组织均匀化对铜铁原位形... 铜铁原位形变合金具备高强度、高导电、宽频电磁屏蔽性能,是兼具良好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功能结构一体化新型电磁防护材料。综述了铜铁原位形变合金宽频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合金元素,晶粒尺寸及组织均匀化对铜铁原位形变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并对其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研究与开发结构功能一体化铜铁原位合金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原位形变合金 合金元素 高强高导 宽频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形变铜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左小伟 王恩刚 +2 位作者 张林 李贵茂 赫冀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7,共4页
原位形变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性能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高强度、高导电率匹配关系,受到国内外的广泛研究。从不同最终形变工艺、热稳定性、强化机理及导电机理等方面对凝固/形变法制备原位形变铜基复合材料的... 原位形变铜基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性能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高强度、高导电率匹配关系,受到国内外的广泛研究。从不同最终形变工艺、热稳定性、强化机理及导电机理等方面对凝固/形变法制备原位形变铜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这类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高导电率铜基复合材料 原位形变 强化机理 导电机理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形变Cu-14.5%Fe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Ⅱ)——力学和导电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左小伟 王恩刚 +1 位作者 屈磊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8-1261,共4页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下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力学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Cu-14.5%Fe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34.41 GPa,与混合定律的计算值(138 GPa)相吻合;当形变量大于5后,Cu-Fe复合材料的强度已超出混合定律的预测强度,且...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下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力学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Cu-14.5%Fe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34.41 GPa,与混合定律的计算值(138 GPa)相吻合;当形变量大于5后,Cu-Fe复合材料的强度已超出混合定律的预测强度,且超出的强度ΔσD与Fe纤维间距d间满足:ΔσD=-188+465×d-1/2的关系;Cu-14.5%Fe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主要受Fe元素成分的影响,在形变过程中导电率在49.54%~56.89%IACS的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形变 Cu-Fe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 导电率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形变Cu-14.5%Fe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Ⅰ)——组织演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屈磊 王恩刚 +1 位作者 左小伟 赫冀成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4-1257,共4页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时,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的演变和Fe纤维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随拉拔过程形变量的增加,Cu-Fe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无序分布的Fe树枝晶逐渐转变为沿拉拔方向排列,并在横截面上形成卷曲的带状... 研究了不同形变量时,原位形变Cu-14.5%Fe(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的演变和Fe纤维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随拉拔过程形变量的增加,Cu-Fe合金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无序分布的Fe树枝晶逐渐转变为沿拉拔方向排列,并在横截面上形成卷曲的带状形貌,这是由于两相在大变形时,发生了织构取向作用的结果.通过显微组织的定量分析可知,Fe纤维间距d与形变量η间存在指数关系,即d=41.76exp(-0.411η);Fe纤维的厚度δFe和宽度bFe与形变量η分别满足ln(δFe)=3.396-0.686η,ln(bFe)=4.114-0.431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形变 Cu-Fe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Fe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镍和多孔氧化镍在熔融碳酸盐中原位形变行为的研究
5
作者 陈丽江 林昌健 +1 位作者 冯祖德 程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在开始运行初期,承受一定负荷的多孔镍在转化为多孔氧化镍阴极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较严重的形变破坏,对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采用一套自行设计研制的LVDT位移测试系统,对多孔镍和多孔氧化镍在恒载荷...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在开始运行初期,承受一定负荷的多孔镍在转化为多孔氧化镍阴极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较严重的形变破坏,对电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采用一套自行设计研制的LVDT位移测试系统,对多孔镍和多孔氧化镍在恒载荷下的形变行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加载下的多孔镍在熔融碳酸盐中进行原位氧化、锂化时其形变最为严重;而经预先氧化锂化的多孔镍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形变相对较小.多孔氧化镍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形变总体上均不明显.研究结果对防止MCFC阴极材料的形变破坏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镍 多孔氧化镍 熔融碳酸盐 原位形变行为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氧化 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合金原位拉伸形变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6
作者 王丽 田彦宝 +4 位作者 张隐奇 吉元 索红利 高忙忙 祝永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3-446,共4页
采用配置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中的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应变微拉伸仪,统计分析了Ni-W合金在原位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显微结构、晶界分布、晶粒转动及晶体学取向的变化。在形变(ε=22%)过程中,Ni-9%W合金中的大量晶粒转动,产生滑移,并分为亚... 采用配置在场发射扫描电镜中的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和应变微拉伸仪,统计分析了Ni-W合金在原位单轴拉伸变形过程中,显微结构、晶界分布、晶粒转动及晶体学取向的变化。在形变(ε=22%)过程中,Ni-9%W合金中的大量晶粒转动,产生滑移,并分为亚晶。应变使大角度晶界的含量增加,挛晶界明显减小,晶粒转动量达15°。立方织构(001)[100]随拉伸形变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形变 电子背散射衍射 晶粒转动 晶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Cu-10Fe-1Ag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毕莉明 刘平 +1 位作者 贾淑果 田保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0-72,82,共4页
采用大气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形变Cu-10Fe-1Ag原位复合材料。测定了不同应变量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用SEM观察分析了材料的显微组织;用EDS分析了Fe和Ag在铜基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形变Cu-10Fe-1Ag原位复合材料采用合... 采用大气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形变Cu-10Fe-1Ag原位复合材料。测定了不同应变量下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用SEM观察分析了材料的显微组织;用EDS分析了Fe和Ag在铜基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形变Cu-10Fe-1Ag原位复合材料采用合适的变形量和中间退火工艺,可以获得强度和导电率较好的结合。当应变量为6.7时,抗拉强度达到913MPa,导电率达到51%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Ag 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应变量 抗拉强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15%C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俊超 刘平 +2 位作者 田保红 董企铭 任风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3,共3页
采用大气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15%C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测定了不同应变量和中间热处理温度下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电导率,并研究了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大气熔铸与真空熔铸制备的Cu-15%Cr复合材料... 采用大气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15%C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测定了不同应变量和中间热处理温度下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和电导率,并研究了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大气熔铸与真空熔铸制备的Cu-15%Cr复合材料铸态组织没有明显差别;通过改变应变量以及调整中间热处理,可以获得不同的显微硬度、强度和电导率的组合;中间热处理温度在480℃以下,可以获得抗拉强度>1000MPa、电导率>71%IACS的Cu-15%C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其综合性能与真空熔铸制备的形变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应变量 抗拉强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讲彪 刘平 +3 位作者 贾淑果 田保红 任凤章 陈小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Cr-Zr合金铸态、变形态和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测定了三种工艺的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Cu-Cr-Zr合金... 采用真空熔铸与形变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Cr-Zr合金铸态、变形态和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显微组织,测定了三种工艺的最终变形态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材料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经室温变形后,Cr相由铸态的树枝晶逐渐转变成细纤维状形,横截面呈薄片弯曲状,且应变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化;随着最终退火温度的提高,Cu基体发生回复再结晶,Cr纤维逐渐分裂最终球化;Cu-Cr-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抗软化温度达到550℃。当退火温度低于600℃时,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当温度高于这个温度,电导率急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ZR合金 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抗软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15Cr-0.2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强度和导电性研究
10
作者 高林华 李炎 +3 位作者 刘平 陈小红 贾淑果 田保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508-510,共3页
采用冷变形+适当的中间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Cu-15Cr-0.2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微量盈对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室温变形后,Cr相转变成弯曲薄片状纤维,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提高,导电... 采用冷变形+适当的中间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Cu-15Cr-0.2Zr形变原位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微量盈对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室温变形后,Cr相转变成弯曲薄片状纤维,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提高,导电率下降。添加0.2%盈使Cu-15Cr-0.2Zr在η=6.438时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1072MPa,导电率达到68.7%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强度 导电率 Cu-15Cr-0.2Z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退火对形变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高林华 李炎 +3 位作者 刘平 陈小红 贾淑果 田保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2-45,56,共5页
研究了采用中间退火+冷变形方法制备的形变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结果表明:铸态铬相为树枝晶,在变形过程中,铬相变成纤维状,横截面上呈卷曲薄片状;适当的中间退火能显著提高其电导率;配合适当的中间... 研究了采用中间退火+冷变形方法制备的形变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和导电性。结果表明:铸态铬相为树枝晶,在变形过程中,铬相变成纤维状,横截面上呈卷曲薄片状;适当的中间退火能显著提高其电导率;配合适当的中间退火与冷变形,可以得到较好的强度和导电性;应变量为6.43时,采用450℃+400℃或500℃+500℃两次中间退火工艺制备的形变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组合,分别为1227 MPa/64.8%IACS、1025 MPa/71.5%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强度 电导率 中间退火 Cu-15Cr-0.1Zr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AlN复相陶瓷的热化学形变行为与预应力强化
12
作者 刘泽校 聂光临 +3 位作者 严政清 刘一军 林华泰 左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0,共8页
Al_(2)O_(3)-AlN复相陶瓷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保证其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热化学形变调控下的后处理强化技术,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非接触式原位形变测量、SEM-EDS、XRD、压痕试验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复相... Al_(2)O_(3)-AlN复相陶瓷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保证其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热化学形变调控下的后处理强化技术,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非接触式原位形变测量、SEM-EDS、XRD、压痕试验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复相陶瓷的热化学形变行为、物相—微观结构演变规律以及后处理的预应力强化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AlN复相陶瓷的弯曲强度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1100℃处理制得的试样弯曲强度达到极大值[(519.23±23.87)MPa],较未处理试样提高了15%,而且后处理并未降低复相陶瓷试样的热导率。后处理过程可以使复相陶瓷中的AlN组分发生表层局部氧化,并伴随体积膨胀,继而通过表层—内芯的热化学形变失配在复相陶瓷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增大了陶瓷试样的裂纹扩展阻力,从而有效提升了复相陶瓷的力学强度;然而,当后处理温度超过1200℃时,表面氧化层易形成气孔和微裂纹缺陷,导致复相陶瓷力学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AlN复相陶瓷 热化学形变 预应力强化 原位形变测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特性与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邬震泰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的特点 ,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金属基原位复合材料 机械性能 结构 金属基形变原位复合材料 金属基共晶原位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stability of accumulation slope by in-situ monitoring test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中 王宏贵 +1 位作者 傅鹤林 刘宝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97-302,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s in accumulation slope and to clarify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lope performance,artificial rainf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s in accumulation slope and to clarify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lope performance,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tests and field synthetic monitoring were carried out on a typical accumulation slope of Shangrui Freeway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accumulation landslides caused by rainfall infiltration are shallow relaxation failure,whose deformation zone lies within the top 0-4 m soil layer.The deformation of slope gradually reduces from the surface,where the greatest deformation lies in,to the deep part of slope.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iltration during the first 2 h is 86%,and then it reduces gradually with tim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runoff.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iltration drop to a relatively stable value(50%)after 6 h.Rainfall infiltration causes obvious increase of pore-water pressure,which may result in a reduction of shear strength due to a decrease in effective stress and wetting-induced softening.The double-effect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s in accumulation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ation slope STABILITY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situ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