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效应影响下复合材料损伤抗性增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可 徐晨晨 王中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8-2358,共11页
为研究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损伤尤其是抗分层能力增强策略,首先对复合材料原位横向拉伸和剪切强度进行参数化分析,指明材料薄层化后能提升材料的原位强度并改善其抗损伤性能。然后,通过短梁弯曲试验分析得到面外载荷作用下基体裂纹... 为研究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抗损伤尤其是抗分层能力增强策略,首先对复合材料原位横向拉伸和剪切强度进行参数化分析,指明材料薄层化后能提升材料的原位强度并改善其抗损伤性能。然后,通过短梁弯曲试验分析得到面外载荷作用下基体裂纹扩展是导致层合板内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构建基于经典Hashin准则和考虑原位效应的材料损伤模型,运用该材料模型对短梁弯曲失效行为开展仿真分析。最后,将该损伤模型和材料强化方案推广应用至局部冲击载荷下层合板损伤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当正交铺层短梁的单层厚度减少到原来的1/4时,其弯曲强度显著提升48%,结构失效位移也显著变大;层间分层被抑制和结构强度提升的原因在于基体中裂纹萌生和扩展被显著推迟。在相同冲击载荷下,薄层化层合板内部分层区域明显减小,表明薄铺层设计方案提升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局部冲击分层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原位强度 薄铺层 分层损伤 局部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B_2/A356复合材料拉伸行为的细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建明 王斐霏 +1 位作者 王浩伟 苏跃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40,共4页
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TiB2/A356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大,而延性稍有下降。断口观察表明,其主要断裂机制为颗粒与基体界面脱粘和颗粒团... 采用原位自生法制备了TiB2/A356复合材料,并对该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大,而延性稍有下降。断口观察表明,其主要断裂机制为颗粒与基体界面脱粘和颗粒团聚内部疏松引起的脆性开裂。针对此种复合材料提出一种弹性模量简化计算模型,同时对其屈服强度也进行了细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软黏土的OCR及地质成因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彦斌 陈忠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79-82,共4页
通过覆盖上海地区两种沉积相(滨海平原和湖沼平原)19个工程的原位十字板强度Su FV,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上海3个软黏土层的超固结比OCR及其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强度比S_(uFV)/σ'_(v0)(σ'_(v0)为有效上覆压力)计算OCR,... 通过覆盖上海地区两种沉积相(滨海平原和湖沼平原)19个工程的原位十字板强度Su FV,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上海3个软黏土层的超固结比OCR及其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强度比S_(uFV)/σ'_(v0)(σ'_(v0)为有效上覆压力)计算OCR,给出了OCR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上海软土整体上处于超固结状态,浅部具有较大的OCR且较为离散(在1.3~5.0),随深度的增加OCR迅速减小,超过约13 m后维持在一稳定的数值(平均为1.6)。过去采用室内压缩试验给出的结果显著低估了上海软黏土的OCR。结合Hanzawa和Tanaka给出的模型对上海软黏土的强度及超固结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基本符合浅部以胶结作用为主、深部以次压缩为主的特征。浅部的胶结作用变化范围较大而深部的次压缩作用则相对稳定,并初步给出了正常压缩、胶结作用和次压缩作用对总强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原位十字板强度 超固结比 胶结作用 次压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