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增韧SiC-YAG复相陶瓷的致密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政仁 谭寿洪 +1 位作者 江东亮 赵诚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26-732,共7页
以β-SiC粉加入少量作为晶种的α-SiC为起始原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和长柱状晶粒生长来制备原位增韧SiC基复相陶瓷;调整埋烧工艺控制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液相挥发和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以保证液相全部晶化为YAG... 以β-SiC粉加入少量作为晶种的α-SiC为起始原料,通过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和长柱状晶粒生长来制备原位增韧SiC基复相陶瓷;调整埋烧工艺控制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液相挥发和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比,以保证液相全部晶化为YAG相,着重解决了长柱状晶粒生长过程中的致密化.发现在完全形成紧密的网络状结构之前,长柱状晶粒的形成可能延缓致密化速率,但不会由此中止致密化过程.通过调整热处理条件,制备得到了完全致密化(>99%理论密度)并具有优异断裂韧性(K1c=6.9MPam1/2,SEPB法)的原位增韧SiC-YAG复相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增韧 液相烧结 碳化硅 YAG 复合陶瓷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乳液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稳态原位增韧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宇正 王熙宁 +4 位作者 石淑先 陈晓农 张作岐 张德龙 徐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100 nm左右的均相交联共聚乳液(AC),并将其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用接枝改性剂,原位接枝共聚和原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以制备高抗冲复合聚氯乙烯树脂(AC-PVC)。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EA用量对AC乳液稳定性及乳胶粒粒径的影响,模拟了AC乳液在三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中的稳定性,并在20 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氯乙烯悬浮聚合试验,对不同分散剂用量下所得AC-PVC颗粒形态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釜粘釜现象明显改善,粗粒径的AC-PVC比例降低,且AC-PVC的抗冲性能显著提高,最高缺口冲击强度可达普通SG-5型PVC树脂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悬浮聚合 稳态 原位增韧改性 高抗冲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油井水泥的原位增韧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小伟 张高寅 +2 位作者 马志超 李斌 辜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4,共7页
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油井水泥作为一种非均质多孔脆性复合材料,难以承受大型水力压裂带来的非均质载荷,导致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失效破坏问题,开展了油井水泥原位增韧技术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固相烧结法和球形重淬技术,获得了微晶... 针对页岩气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油井水泥作为一种非均质多孔脆性复合材料,难以承受大型水力压裂带来的非均质载荷,导致水泥环的力学完整性失效破坏问题,开展了油井水泥原位增韧技术研究。研究中采用了固相烧结法和球形重淬技术,获得了微晶铁铝酸钙(MB)作为原位增韧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原位增韧材料在提升力学性能的基础上降低了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养护7 d后的抗压强度可达24 MPa,抗拉强度提升50%,弹性模量降至5.55 GPa。微晶铁铝酸钙的增韧机制为:“裂纹偏转”、“裂纹终止”、“消耗断裂能”。该研究的开展对满足以页岩气开采条件下的油井水泥服役要求,延长页岩气井寿命,增加页岩气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水平井 固井 原位增韧材料 力学性能 页岩气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的增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艳国 王明阳 邹芹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7-395,共19页
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因其出色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其固有的脆性导致其断裂韧性相对较低,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断裂,这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目前对于增韧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的系统性综述还较为缺乏。因此... 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因其出色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其固有的脆性导致其断裂韧性相对较低,容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断裂,这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目前对于增韧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的系统性综述还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总结并对比了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材料的增韧技术,并深入介绍了增韧的机制。这些增韧机制通常是多种机制的综合作用,形成协同韧化效应。未来高熵碳/氮/硼化物陶瓷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在多种领域作为不可替代的高性能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增韧 裂纹偏转和桥联 晶须/纤维增韧 原位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的非均相催化合成及性能
5
作者 陈慕华 孙晨晖 +4 位作者 嵇震 陈鹏 谈继淮 王芳 朱新宝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8-683,696,共7页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 以丁香酚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醚化反应合成了丁香酚环氧树脂(EER)。以FeCl_(3)·6H_(2)O、对苯二甲酸(H_(2)BDC)和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A)等为原料,通过载体修饰-浸渍法制备的Pt/TPA-MIL-88为催化剂,EER和七甲基三硅氧烷经非均相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丁香酚有机硅环氧树脂(ES-EP)。ES-EP与E-51环氧树脂混合后经固化反应制备了ES-EP/E-51固化物。采用FTIR、^(1)HNMR、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SEM、TGA、DSC、动态机械分析仪对ES-EP/E-51固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m(ES-EP)∶m(E-51环氧树脂)(两者质量之和为10 g)对制备的ES-EP/E-51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ES-EP)∶m(E-51环氧树脂)=10∶100时,制备的10%ES-EP/E-51固化物交联密度为2.79×10^(3) mol/m^(3),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3.38、122.79 MPa和16.33 kJ/m^(2);ES-EP/E-51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m(ES-EP)∶m(E-51环氧树脂)的增加而升高,并保持了良好的耐热性能。ES-EP中含有刚性的苯环结构和高稳定性Si—O—Si链段赋予ES-EP/E-51固化物较高的交联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催化 丁香酚 有机硅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原位增韧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Al_2O_(3pl)/Ce-TZP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建东 李红彦 王迎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5-660,共6页
研究了原位生长Al2O3片晶/Ce-TZP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只要烧结温度适当,引入原位Al2O3片晶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在所研究的范围内,以含 15 vol%Al2O3的复合材料有... 研究了原位生长Al2O3片晶/Ce-TZP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只要烧结温度适当,引入原位Al2O3片晶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在所研究的范围内,以含 15 vol%Al2O3的复合材料有最好的强韧化效果,而增韧效果又比增强效果明显.如果烧结温度过低或者Al2O3含量过高,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反而下降.原位Al2O3片晶/Ce-TZP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为应力诱导相交增韧和片晶增韧,两者起到协同增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氧化铝 片晶 原位增韧 复合材料 陶瓷 Al2O3pl/Ce-TZP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3)-ZrO_(2)复相陶瓷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影响
7
作者 江书豪 杨金萍 +4 位作者 孙怡 马腾 毛君妍 章健 王士维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0-728,共9页
以3Y-TZP、α-Al_(2)O_(3)、Sr(NO3)2为基础原料,掺杂了不同含量的Cr(NO_(3))_(3)·9H_(2)O,通过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结合的方式制备了SrO和Cr_(2)O_(3)共掺杂的ZTA复相陶瓷。研究了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 以3Y-TZP、α-Al_(2)O_(3)、Sr(NO3)2为基础原料,掺杂了不同含量的Cr(NO_(3))_(3)·9H_(2)O,通过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结合的方式制备了SrO和Cr_(2)O_(3)共掺杂的ZTA复相陶瓷。研究了Cr_(2)O_(3)添加量对SrAl_(12)O_(19)-Al_(2)O_(3)-ZrO_(2)复相陶瓷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XRD衍射谱显示,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多,α-Al_(2)O_(3)和SrAl_(12)O_(19)的衍射峰向左偏移,晶胞参数逐渐增大。结合EDS分析推测,Cr_(2)O_(3)更偏向于进入SrAl_(12)O_(19)的晶格。微观结构显示,Cr_(2)O_(3)的加入促进了晶粒生长。随着Cr_(2)O_(3)添加量的增多,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当Cr_(2)O_(3)掺杂量为0.50 wt.%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显微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8.45 GPa、6.9 MPa·m^(1/2)和91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_(2)O_(3) ZTA复相陶瓷 SrAl_(12)O_(19) 原位增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