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在血管化髂骨肌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鲁婷玮 刘朝明 +4 位作者 吴添福 邵喆 孙艳芳 孙志军 刘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6-771,共6页
目的:分析使用虚拟手术设计的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行血管化髂骨断蒂前原位塑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收治的行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并用自体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原位塑形导板为按设计截骨后将两侧下颌骨断端用桥杆连接... 目的:分析使用虚拟手术设计的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行血管化髂骨断蒂前原位塑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例收治的行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并用自体髂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原位塑形导板为按设计截骨后将两侧下颌骨断端用桥杆连接的导板模型。截取髂骨后,按原位塑形导板调磨好骨块,再离断血管蒂。使用和未使用原位塑形导板的患者各10例,分别归为A组和B组,比较术前术后两侧髁突间、下颌角点间距离及下颌骨颏前点至髁突连线中点距离的偏差。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A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小于B组(5.24hVS7.09h,P=0.01);A、B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6dVS11.2d,P=0.02)。A组与B组相比:术后髁突间距离的平均偏移为:(1.44±0.99)mmVS(1.92±0.81)mm,(P=0.44);术后下颌角间距离的平均偏移为:(1.83±0.80)mmVS(2.50±1.50)mm,(P=0.36);下颌骨中点至髁突连线中点的平均偏差为:(0.97±0.40)mmVS(2.67±3.31)mm,(P=0.29)。结论:在髂骨肌瓣血管蒂离断前应用个性化原位塑形导板,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精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手术 原位塑形 髂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