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芒康县西渠河桥铜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1
作者 白奥冬 李波 +4 位作者 唐果 王新富 舒华伟 岳言 李玉彬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南芒康县金沙江西侧。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对其Au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区域多金属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南芒康县金沙江西侧。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对其Au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区域多金属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可分为两种类型,Py I为自形-半自形黄铁矿,以立方体晶形为主,粒径粗大,相对富集Cu、Pb、Bi、Sb等元素;Py II为中-细粒他形晶黄铁矿,粒径0.02~1 mm,相对富集Au、As、Ag等元素。Co、Ni、As在两种类型黄铁矿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u、Pb、Bi、Sb以纳米、微米级颗粒矿物的形式分布于Py I和Py II晶体中。西渠河桥矿床Au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在Py II中,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y I、Py II的微量元素二元图解和Co-Ni-As图解表明,Py I为岩浆成因,Py II为热液成因。两种类型黄铁矿的δ~(34)S值非常相似(Py I:+2.17‰~+3.79‰,Py II:+0.64‰~+1.02‰),均为典型岩浆硫,指示硫来自于岩浆岩(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同位素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南秧田钨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证据
2
作者 张庆鸽 赵晓瑜 +2 位作者 邓明国 李文昌 陈应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661,共16页
位于滇东南老君山Sn-W多金属矿集区的南秧田钨矿是云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钨矿床。该矿床是否存在受控于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成矿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对南秧田钨矿床不同矿化类型中的主要... 位于滇东南老君山Sn-W多金属矿集区的南秧田钨矿是云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钨矿床。该矿床是否存在受控于印支期区域变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多期叠加成矿作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对南秧田钨矿床不同矿化类型中的主要硫化物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分析,识别多类型矿化物质来源以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差异。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δ^(34)S值主体介于4‰~10‰)以及黄铁矿中普遍较高的Se/S值表明,矽卡岩型矿化和热液石英脉型矿化成矿物质来均来自岩浆。硫化物中较低的Co/Ni值(<1)表明流体在上升过程中遭受了较强的地层物质混染。不同矿化类型中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具有较明显的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显示石英脉型矿化流体相较于矽卡岩矿化流体具有较低的温度、盐度以及较高的氧逸度,反映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大气水的混入,为同一岩浆-热液体系在不同阶段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南秧田钨矿 硫化物 微量元素 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努日Cu-W-Mo矿床白钨矿原位微量元素、Sr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3
作者 吴志山 汤立伟 +5 位作者 巴桑元旦 陈文庆 陈斌 杜庆安 侯海峰 缪恒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3-739,共17页
西藏努日Cu-W-Mo矿床是目前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然而,自该矿床上世纪发现以来,关于其成因类型,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矿阶段进行了精确的划分,并以氧化物阶段和石... 西藏努日Cu-W-Mo矿床是目前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唯一具有Cu-W-Mo矿化组合的大型矿床。然而,自该矿床上世纪发现以来,关于其成因类型,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成矿阶段进行了精确的划分,并以氧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的白钨矿(Sch-A和Sch-B)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测试分析,对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成因进行深入探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图像显示,白钨矿Sch-A具有两个世代,暗色均质Sch-A1被浅色均质Sch-A2不规则交代;而白钨矿Sch-B具有“核-边”结构,核部Sch-B1呈深灰色、具有均匀生长环带,边部为浅灰色、均质的Sch-B2。白钨矿Sch-A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特征和Sr同位素数据指示,成矿流体早期来源于花岗闪长斑岩,后期因强烈的水-岩反应而有围岩物质混入,而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的强烈水-岩反应也是白钨矿大量沉淀的重要机制。其高Mo和低Sr含量的特征,也符合岩浆-热液型矿床中白钨矿的特点。因此,综合努日矿床地质特征,白钨矿微量元素、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流体来源、演化过程及矿床成因的指示,认为努日矿床属于斑岩-夕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sr同位素 斑岩-夕卡岩型矿床 努日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定偏岩子造山型金矿床成因:石英微量元素和硫化物S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明伟 彭义伟 +7 位作者 陈友良 刘畅 田建吉 赵鹤森 王琦 王智 周钰昌 吴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13,共18页
大渡河金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化富集区,发育一系列造山型金矿床。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大渡河南段的康定地区,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金成矿过程分为金-黄铁矿-石英阶段、金-氟镁石阶段、金-硫化物-氟镁石-石英阶段和黄铁矿-白云... 大渡河金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化富集区,发育一系列造山型金矿床。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大渡河南段的康定地区,矿体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金成矿过程分为金-黄铁矿-石英阶段、金-氟镁石阶段、金-硫化物-氟镁石-石英阶段和黄铁矿-白云石-白云母阶段4个成矿阶段。通过石英中微量元素和硫化物S同位素的原位分析,旨在约束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石英中Li,B,Na,Al,P和K相对富集,主要以Al^(3+)^(+)(Li^(+),Na^(+),K^(+),H^(+))Si^(4+)和Al^(3+)^(+)P 5^(+)2Si^(4+)的替换机制进入石英晶格。石英中Al与Li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指示其形成温度较低。围岩中硫化物的δ^(34) S值介于-22.3‰~-13.1‰之间,表明S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细菌还原作用;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 S值范围为5.4‰~7.0‰,与交代岩石圈地幔的硫同位素值一致。综合矿床地质特征、石英微量元素和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研究认为偏岩子属于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赋矿白云岩接触,发生水-岩反应,导致自然金、含金硫化物、氟镁石和萤石的沉淀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镁石 石英微量元素 原位s同位素 造山型金矿床 偏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中成明赛和浅成马扎拉金矿床成矿异同:来自地质和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
5
作者 翁玮俊 李华健 +2 位作者 杨林 董超一 王庆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3-1747,共15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是产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背景的新生代金成矿省,然而其赋存的造山型金矿床分布零散,且不同构造层次造山型金矿床(如中成、浅成)的蚀变矿化、流体组成和成矿过程缺乏系统对比。本文通过详细对比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成明赛金矿和浅成马扎拉金(锑)矿床蚀变矿化、硫化物结构、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过程、成矿流体组成及控制因素。两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板岩和凝灰岩夹层中,板岩中蚀变弱,沿层理发育浸染状黄铁矿-铁白云石-绢云母-石英;而凝灰岩夹层蚀变强,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已蚀变为铁白云石、绿泥石和绢云母等,并发育大量浸染状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和毒砂。板岩中黄铁矿(明赛:Py sa;马扎拉:Py sb)结构均较为均一,且Au(平均为0.33×10^(-6))等微量元素含量低,δ^(34)S值变化较大(Py sa:8.12‰~15.6‰;Py sb:-24.3‰~3.36‰)且与侏罗系地层δ^(34)S值相吻合。明赛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a)发育富砷同心环带,具较高的Au(平均含量为14.3×10-6)、As含量,而马扎拉凝灰岩中黄铁矿(Py vb)发育不规则核-边结构且富Au(平均含量为3.8×10-6)、Cu、Pb、Sb。两矿床凝灰岩中黄铁矿和毒砂的δ^(34)S值相似(Py va平均值为2.7‰、毒砂为2.4‰;Py vb平均值为3.2‰、毒砂为3.2‰),与藏南造山型金矿中黄铁矿δ^(34)S值一致。上述两个矿床板岩中黄铁矿贫金且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可能为成矿流体与含不同沉积黄铁矿围岩反应所致;而凝灰岩中的黄铁矿富金且与毒砂具有相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可归因于同源流体与相同围岩发生均一化水岩反应。本次研究表明藏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凝灰岩是形成造山型金矿的有利岩性,研究区不同构造层次的造山型金矿具相似物质源区,成矿系统差异性受控于不同水岩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 同位素 水岩反应 造山型金矿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黄铁矿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对黄金洞金矿床的成因约束 被引量:1
6
作者 孟亚群 李伟 +3 位作者 毛景文 吴圣刚 陈孝刚 阴芳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5-950,共16页
黄金洞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湘东北矿集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沉积黄铁矿发育的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含金石英脉为主要的矿化类型。为进一步约束成矿系统中金和硫的来源,揭示赋矿围岩对成矿贡献,深化矿床成因认识,文章以赋矿围岩冷... 黄金洞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湘东北矿集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沉积黄铁矿发育的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含金石英脉为主要的矿化类型。为进一步约束成矿系统中金和硫的来源,揭示赋矿围岩对成矿贡献,深化矿床成因认识,文章以赋矿围岩冷家溪群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电子探针显微结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冷家溪群板岩中的沉积黄铁矿主要呈团块状集合体,单个颗粒多为几百~几千微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黄铁矿w(As)变化范围介于796×10^(-6)~10667×10^(-6),不可见w(Au)多低于1.0×10^(-6)。沉积黄铁矿的原位δ^(34)S值主要介于-10.7‰~-4.7‰,与矿石中的热液黄铁矿(δ^(34)S=-14.2‰~-0.5‰)具有一定相似性。以上分析结果暗示,沉积黄铁矿提供成矿系统中的金的可能性不大,推测黄金洞金矿床Au主要来自深部过程。成矿流体在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沉积成因硫加入成矿系统,为解释热液成因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提供关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黄铁矿 原位和微量元素s同位素 黄金洞 湘东北矿集区 江南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因:来自原位S、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的约束 被引量:7
7
作者 杜泽忠 于晓飞 +2 位作者 孙海瑞 杜轶伦 康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3-1829,共17页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种类型的胶状黄铁矿(Py0)、第二种类型的热液叠加交代特征的黄铁矿(PyⅠ)及第三种类型的热液黄铁矿(PyⅡ)。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从早到晚硫化物δ^(34)S值呈递增的规律,具有逐渐向岩浆硫演化的趋势;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9.37‰~-8.10‰,具有沉积(生物成因)硫的特征;成矿第Ⅰ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9.03‰~-7.03‰,成矿第Ⅱ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5.77‰~-4.88‰,成矿阶段具有沉积硫与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207)Pb/^(204)Pb值、^(208)Pb/^(204)Pb值以及μ、ω等铅同位素特征值组成范围较窄,铅源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来源,且与壳幔混合来源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中长石铅及其控制的矽卡岩型金矿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类似。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胶状黄铁矿(Py0)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004~0.34和3.43×10^(4)~34.84×10^(4),Se含量为1.558×10^(-6)~15.82×10^(-6),表现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具有热液叠加交代特征PyⅠ的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05~3.38、0.05×10^(4)~5.38×10^(4),Se含量为10.09×10^(-6)~1070×10^(-6),数值分布范围广,总体上有别于沉积成因黄铁矿,类似于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热液黄铁矿(PyⅡ)的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60-68.88、1.46×10^(4)~9.15×10^(4),Se含量为5.938×10^(-6)-35.91×10^(-6),表现为热液成因的特征。综上研究,认为花牛山矿床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沉积胶状黄铁矿形成期和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成矿期,胶状黄铁矿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硫,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岩浆成矿热液,并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牛山 铅锌银矿 原位s-Pb同位素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北武夷地区老虎洞铅锌矿床成因研究——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证据
8
作者 范诗妮 朱云 +2 位作者 李桂贤 石得凤 贾梦洁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6-972,共17页
江西北武夷地区处于钦杭成矿带上的萍乡-广丰结合带南侧,多期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在该区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巨大。但由于江西北武夷地区铅锌矿床普遍规模较小,研究程度不足,缺乏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矿... 江西北武夷地区处于钦杭成矿带上的萍乡-广丰结合带南侧,多期构造事件和岩浆活动在该区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巨大。但由于江西北武夷地区铅锌矿床普遍规模较小,研究程度不足,缺乏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矿床成因等问题的深入认识。本文以铅山老虎洞铅锌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主量、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技术,揭示主要硫化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特征,以此探讨成矿温度、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EPMA测试显示闪锌矿内Fe含量(质量分数)在7.58%~8.27%之间,结合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结果,闪锌矿富集Fe、Mn、Cu、Cd元素,Co、Ni、Ag、In、Pb元素含量次之,Ga、Ge、As、Se、Sn、Bi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其中,Mn、Fe、Cd、In、Co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Cu、Ag、Pb以类质同象和显微包体两种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闪锌矿的Fe元素含量、Ga/In值(0.001~0.129)、Zn/Cd值(262~312)及相关公式计算结果均指示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条件(327~337℃)。闪锌矿和黄铁矿的δ34S值分别集中在2.07‰~4.16‰和0.82‰~3.19‰之间,指示矿床硫源为岩浆硫。与国内多个典型矿床相比,老虎洞铅锌矿床内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与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的闪锌矿相吻合。老虎洞铅锌矿床与葛仙山花岗岩杂岩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附近黑云母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成岩时代(153.9±2.7 Ma和162.8±1.2 Ma)可代表成矿时间的下限,与北武夷地区主要多金属铅锌矿床成矿时代范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 同位素 原位分析 矽卡岩型矿床 老虎洞铅锌矿床 江西北武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凤冈沙坪铀矿床方解石原位U-Pb年代学、黄铁矿微量元素与硫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刘开坤 金中国 +2 位作者 彭松 范云飞 卢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1-511,共11页
为厘定沙坪铀矿床成矿年龄及物质来源,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矿床开展方解石原位U-Pb测年、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微区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早期和成矿晚期都有方解石和黄铁矿形成。成矿早... 为厘定沙坪铀矿床成矿年龄及物质来源,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该矿床开展方解石原位U-Pb测年、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微区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早期和成矿晚期都有方解石和黄铁矿形成。成矿早期方解石(Cal1)U-Pb年龄为(74.1±1.4) Ma,成矿晚期方解石(Cal2)U-Pb年龄为(22.1±0.8) Ma。成矿早期黄铁矿(Py_(Ⅰ))的Co、Se、Mo、Pb等元素含量较高,成矿晚期黄铁矿(Py_Ⅱ)的Ni、As、Sb、Tl等元素含量较高。Py_(Ⅰ)的δ^(34)S值为-3.66‰~+4.77‰(平均为-0.42‰),Py_Ⅱ的δ^(34)S值为-9.13‰~-7.47‰(平均为-8.49‰)。黄铁矿形成于中-低温环境,硫主要来源于深部沉积地层和变质基底,由深部成矿流体携带至成矿部位经热化学还原作用形成黄铁矿。在燕山晚期-喜山期造山运动背景下,深部流体向上运移并萃取寒武系黑色岩系中的铀,在成矿有利部位经烃类流体热解分异成矿,沙坪铀矿床属于受深部有机流体-构造复合控制型铀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原位U-Pb法 年代学 黄铁矿 微量元素 同位素 沙坪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康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流体演化——来自独居石U-Pb年龄、黄铁矿微量元素和原位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哲铭 曾庆栋 +5 位作者 王永彬 郭云鹏 俞炳 王瑞良 杨进辉 陈彦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5-885,共21页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众多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金矿,成为揭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成因的天然实验室。产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内的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北东向的中生代脆性断裂,赋存于新太古代变质岩和中元古...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众多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金矿,成为揭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成因的天然实验室。产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内的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北东向的中生代脆性断裂,赋存于新太古代变质岩和中元古代火山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热液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石英-铁白云石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本文获得康山金多金属矿床金成矿阶段热液独居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1.7±4.6Ma,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时代一致。本次研究开展的各阶段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单点和扫面分析,发现第2阶段Au与Co、Ni、As呈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振荡环带,Cu、Ag、Sb、Pb、Bi这几种元素从黄铁矿颗粒的核部向边缘含量逐渐降低,且黄铁矿颗粒中出现富含这些元素的矿物包裹体,说明该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而第3阶段黄铁矿中各微量元素含量为所有阶段中最低,黄铁矿无振荡环带且裂隙中有富含各微量元素的硫化物充填,说明各种元素在该阶段均得到充分卸载,且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结合前人关于该矿床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流体沸腾是Au的主要沉淀机制,而流体混合是Pb、Zn、Ag的主要沉淀机制。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指示,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流体温度依次降低;第2和第3阶段流体fO2比第1阶段高且后两者相差不大。根据黄铁矿Co、Ni含量及比值的计算,认为第1和第2阶段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第3阶段黄铁矿受围岩物质影响。黄铁矿原位S同位素分析得到第1至第3阶段黄铁矿δ34S分别为+6.6‰-+8.9‰、+5.0‰-+7.2‰和+6.0‰-+8.7‰,均与区域花岗岩类的S同位素值类似。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微量元素 原位s同位素 独居石U-Pb定年 康山金多金属矿床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庄子金矿微量元素及Pb-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玉财 胡文 +1 位作者 连国建 高小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9-673,共15页
报道了大庄子金矿Pb、S同位素 ,稀土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 ,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 .大庄子金矿Pb同位素组成与胶东群和荆山群相似 ,而S同位素组成 (δ34Scdt=1 1 .9‰±0 .4‰ )与荆山群更为相近 ,Pb、S同位素组成与胶东主要金矿... 报道了大庄子金矿Pb、S同位素 ,稀土和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 ,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 .大庄子金矿Pb同位素组成与胶东群和荆山群相似 ,而S同位素组成 (δ34Scdt=1 1 .9‰±0 .4‰ )与荆山群更为相近 ,Pb、S同位素组成与胶东主要金矿基本一致 ,研究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胶东群和荆山群 .对蚀变岩和较新鲜原岩的稀土 (REE)和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发现 ,钾化蚀变过程中两者都从流体中带入围岩 ;而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 ,REE从围岩中带出 ,微量元素既有带入也有带出 ;Cu、Pb、Zn等主要金属元素在两蚀变过程中主要是带入 .围岩及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分配曲线特征 ,揭示了成矿物质的沉淀明显受微观环境的制约 ,浸染状黄铁矿的沉淀伴随着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的蚀变作用而发生 ,此时水 /岩反应进程导致的成矿流体PH值和Eh值等因素的变化 ,可能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导因素 ;而脉状黄铁矿则直接从成矿流体中沉淀而出 ,围岩的影响不明显 ,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庄子金矿 Pb和s同位素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太行山平顺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微量元素、S和Pb同位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5 位作者 彭淑霞 张苏楠 门文辉 王瑞美 吴继莲 黄水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8-1097,共10页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不同类型铁矿石与平顺岩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矿体与岩体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说明二者成因关系密切。...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不同类型铁矿石与平顺岩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特征表明,矿体与岩体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说明二者成因关系密切。矿石s同位素(δ^34S=12.5‰~17.4%。,平均值为15.0%e)显示具有地壳硫的特征;Pb同位素(^206Pb/^204Pb=17.365~19.032,平均值为18.121;^207Pb/^204Pb=15.417-15.689。平均值为15.543;^208Pb/^204Pb=37.433~39.762,平均值为38.379;p=9.21~9.28,w=34.6~39.33,)显示铀铅富集,钍铅亏损的特征。平顺铁矿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Pb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较早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晚期辉长岩可能通过交代作用,间接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源。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顺铁矿床微量元素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及其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静 苏本勋 +3 位作者 唐国强 高炳宇 吴石头 李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4-1284,共11页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可同时作为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的橄榄石(Mg^#=89.6~94.2)、单斜辉石(Mg^#=90~91.9)和斜方辉石(Mg^#=90.1~92.1)的化学组成并...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可同时作为锂、氧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的橄榄石(Mg^#=89.6~94.2)、单斜辉石(Mg^#=90~91.9)和斜方辉石(Mg^#=90.1~92.1)的化学组成并对其微量元素进行了报道。三种标准物质的主量成分均一,在其Mg^#值范围内,SIMS氧同位素分析基体效应均不显著,而橄榄石的Mg^#值对SIMS锂同位素分析基体效应为1‰。橄榄石标准物质Ni、Co和Zn含量较高,约为原始地幔值的1~1.5倍;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单斜辉石微量元素中除个别元素外,SN-ICP-MS和LA-ICP-MS的分析结果误差范围内一致,具有成为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的潜力;在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中,V、Sc、Cr和Ga相对其他过渡族元素显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Ba相对Th和U显著亏损,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元素略富集。斜方辉石过渡族元素Cr、V和Sc接近原始地幔值,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在不同仪器分析中误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物质 同位素 同位素 原位微区分析 基体效应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阿布纳布大型锑矿床成因:来自硫化物微区组分与S同位素的证据
14
作者 李保亮 王立强 +2 位作者 高腾 何逸飞 何云龙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6-1643,共18页
阿布纳布锑矿床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发现的首例大型锑矿床, 但其矿床成因尚未厘定。本文基于对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主要硫化物矿相学、原位微量元素与S同位素组成, 探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 以揭示矿床成因。矿区主要赋矿围岩... 阿布纳布锑矿床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所发现的首例大型锑矿床, 但其矿床成因尚未厘定。本文基于对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主要硫化物矿相学、原位微量元素与S同位素组成, 探讨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 以揭示矿床成因。矿区主要赋矿围岩为辉长岩, 其强硅化部位形成锑矿体。阿布纳布锑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一个热液成矿期, 包含四个矿化阶段: 碳酸盐-硫化物阶段、石英(粗粒)-硫化物阶段(PyⅡ、PyⅡ、ApyⅡ)、石英-辉锑矿阶段(ApyⅡ、Stb)和石英(细粒)-硫化物阶段。其中, 石英-辉锑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各阶段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微区Co、Bi含量和δEu等特征指示, 阿布纳布锑矿床成矿流体在黄铁矿形成时具有较高的温度, 随着流体温度的逐渐降低使得毒砂、辉锑矿开始结晶并沉淀成矿;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 流体由初始弱氧化条件逐渐转变为较强还原环境, 最终导致辉锑矿大量沉淀。成矿流体温度的降低与流体由氧化向强还原环境的转变, 系矿化元素富集并沉淀成矿的两重重要机制。另外, 阿布纳布锑矿床属热液成因, 矿床成矿流体源自岩浆且初始成矿流体具有明显富As和成矿元素Sb的特征, 高含量的Sb和As组成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辉锑矿中As、Cu、Pb之间存在2Sb^(3+)↔Cu^(+)+Pb^(2+)+As^(3+)的置换机制, 辉锑矿原位S同位素组成、Cu、Pb之间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代表了热液成因的辉锑矿床成矿流体具岩浆来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同位素 矿床成因 阿布纳布锑矿床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铜山岭花岗闪长岩中榍石微区原位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丹 付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2-297,共16页
与热液矿床形成有关的花岗质岩石普遍遭受热液蚀变,且全岩成分仅代表均一化某一时间点的信息,采用全岩成分分析难以有效地揭示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花岗质岩石中副矿物稳定不容易蚀变,近年原位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可以准... 与热液矿床形成有关的花岗质岩石普遍遭受热液蚀变,且全岩成分仅代表均一化某一时间点的信息,采用全岩成分分析难以有效地揭示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花岗质岩石中副矿物稳定不容易蚀变,近年原位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可以准确获取副矿物原位元素和同位素组成,通过副矿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可以有效地揭示岩浆来源和演化信息,显著提高了岩浆作用过程的空间分辨率,成为探讨岩石成因的新手段。本文以湘南与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的铜山岭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等原位测试技术,对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包体两类岩石样品中的副矿物榍石开展了原位元素和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榍石中Al+Fe与Ti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稀土元素与Al和Fe一起主要通过(Al,Fe 3+)+REE=Ti 4++O 2-方式替换榍石的Ti位和Ca位而进入晶格。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上,大部分榍石显示Eu正异常。榍石中微量元素对Zr/Hf、Nb/Ta、Y/Ho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21.0~31.5、10.4~13.9、27.4~35.0,未发生明显分异。暗色包体中榍石的ε_(Nd)(t)值为-3.5~-8.9,平均值为-7.2±2.4,花岗闪长岩中榍石的ε_(Nd)(t)值为-5.4~-9.9,平均值为-6.9±2.4,所有榍石中Nd同位素组成均一且具有一致的负的初始Nd同位素组成,与华南大陆中下地壳Nd同位素演化趋势一致。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榍石中微量元素只与其晶体结构有关,不受热液蚀变作用的影响,能有效地示踪岩浆起源和性质。通过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本文认为铜山岭花岗质岩浆具有高温、高氧逸度特征,很可能由镁铁质角闪岩相中下地壳脱水熔融产生的水不饱和岩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ICP-Ms 原位同位素分析 ND同位素 微量元素 榍石 花岗闪长岩 湘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夏家店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和氢、氧、硫同位素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丁坤 王瑞廷 +2 位作者 刘凯 王智慧 申喜茂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2-1632,共11页
为了研究柞水—山阳矿集区夏家店金矿床成因,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分析夏家店金矿床矿体及围岩样品中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及氢、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Co/Ni比值为0.11~0.76,说明其与沉积作用有关。... 为了研究柞水—山阳矿集区夏家店金矿床成因,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技术分析夏家店金矿床矿体及围岩样品中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及氢、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床黄铁矿的Co/Ni比值为0.11~0.76,说明其与沉积作用有关。矿石中黄铁矿的δ^(34)S值(-9.40‰~7.16‰)与围岩碳质板岩的δ^(34)S值(-8.84‰~10.64‰)接近,黄铁矿的δ^(34)S均值(2.47‰)基本落在岩浆硫的范围内,指示矿石硫可能由地层硫和岩浆硫混合而成。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夏家店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温度、金赋存状态等特征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硫同位素组成可知,夏家店金矿床属于卡林型金矿,其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其成矿物质是由深部岩浆与地层混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s同位素 微量元素 夏家店金矿床 柞水—山阳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楚雄盆地Pb-Ag-Au多金属矿床成因联系: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航 吴鹏 +4 位作者 张艳 韩润生 姜龙燕 江小均 管申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99-3819,共21页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 滇中老街子Pb-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中黄铁矿、镜铁矿的微量元素和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①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与源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正长斑岩岩浆有关;②两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体系。其中,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③相对于白马苴Au(Cu)矿床早矿化阶段,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矿化和白马苴晚矿化阶段应发生在相对高f_(0_(2))和低温的环境。综合两矿床地质、岩体、矿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因联系,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成矿系统 成因联系 微量元素 s同位素 老街子、白马苴矿床 楚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龙头沟金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坤 王瑞廷 +2 位作者 刘凯 王智慧 申喜茂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9-980,共12页
龙头沟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及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测试方法对成矿期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成分研究。结果... 龙头沟矿床是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及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LA-ICPMS和LA-MC-ICPMS测试方法对成矿期不同阶段的硫化物进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Co含量为(0.33~183.93)×10^(-6),Co/Ni比值介于0.035~1.9之间,且Co/Ni比值多小于1,表明黄铁矿可能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多具有沉积成因和沉积改造成因微量元素特征,黄铁矿中Au的富集可能与中低温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第Ⅰ阶段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0.1‰~3.74‰,均值为1.71‰,显示出幔源硫特征;而第Ⅱ阶段的δ^(34)S=-13.99‰~13.35‰,均值为2.17‰,介于0±3‰之间,显示该阶段可能是幔源与赋矿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第Ⅲ阶段δ^(34)S=7.44‰~14.72‰,低于围岩(δ^(34)S=18.14‰~20.54‰),显示该阶段可能有地层硫参与,是上升的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发生水岩反应,硫同位素特征指示硫可能由幔源和赋矿围岩混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来源 s同位素 微量元素 龙头沟金矿床 柞水-山阳矿集区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毛坪大型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原位S和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1
19
作者 谈树成 周家喜 +3 位作者 罗开 向震中 何小虎 张亚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61-3476,共16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川滇黔铅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贱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矿集区中部的毛坪大型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00万吨,Pb+Zn平均品位12%~30%,局部达45%,是矿集区内第二大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集中分布...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川滇黔铅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贱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矿集区中部的毛坪大型铅锌矿床,累计探明铅锌金属储量超过300万吨,Pb+Zn平均品位12%~30%,局部达45%,是矿集区内第二大铅锌矿床。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脉状集中分布于猫猫山背斜NW倒转翼及其倾伏端NE向层间断裂带内。主要发育3个矿体(群),其中I号矿体(群)赋存于上泥盆统宰格组白云岩中,II号矿体(群)赋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组白云岩中,III号矿体(群)赋存于上石炭统威宁组白云岩中。矿石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等矿石矿物及白云石和方解石(少量石英和重晶石)等脉石矿物组成,具有块状、浸染状或脉状构造及粒状、交代、共边、胶状、集合体或碎裂结构。可见,该矿床后生成矿特征明显。纳米离子探针(Nano SIMS)原位S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细粒草莓集合体状黄铁矿和胶状闪锌矿明显亏损34S,其δ34S值变化范围为-20. 4‰^-8. 7‰之间,具有典型生物成因S特征,暗示经历了海相硫酸盐细菌还原过程(BSR);而自形粒状黄铁矿和他形粒状闪锌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22. 1‰~25. 6‰之间,明显富集重S同位素,表明经历了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过程(TSR)。由于BSR和TSR过程主要受温度控制,因此,还原态硫离子的形成最可能是原地还原的,并先经历了相对低温的BSR过程,再经历了相对高温的TSR过程。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fs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方铅矿的Pb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暗示其来源单一或混合均匀,对比显示其成矿金属主要由赋矿沉积岩提供,受到一定程度的下伏基底岩石影响。此外,方铅矿的原位Pb同位素组成有随着标高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暗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很可能是向上的,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富放射性成因Pb的赋矿沉积岩贡献了更多的成矿金属。综上,本文认为毛坪大型铅锌矿床是流体混合作用的产物,其深部可能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这是因为富含金属元素的基底岩石对深部贡献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Ms原位s同位素 LA-MC-ICPMs原位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过程 找矿方向 毛坪大型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机制:NanoSIMS原位S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兴玉 周家喜 +4 位作者 安琦 任厚州 徐磊 卢贸达 吴才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3-599,共7页
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纳雍枝铅锌矿床,是目前报道的贵州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万吨。纳雍枝铅锌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断层和背斜是主要控矿构造,铅锌成... 位于黔西北地区的纳雍枝铅锌矿床,是目前报道的贵州省境内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万吨。纳雍枝铅锌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受岩性和构造的双重控制,断层和背斜是主要控矿构造,铅锌成矿地质特征与MVT铅锌矿床较为相似。纳米离子探针(NanoSIMS)获得的纳雍枝铅锌矿床中黄铁矿和闪锌矿原位δ34S分析数据表明,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范围在-16.6‰~+27.0‰之间,闪锌矿的δ34S值范围为+11.8‰~+33.0‰,这与传统全矿物法获得的黄铁矿(δ34S=+4.7‰~+18.1‰)和闪锌矿(δ34S=+11.3‰~+25.22‰)的S同位素组成明显差异。根据矿物组合和晶体形态特征等,本文认为早期胶状、集合体状或交代残余黄铁矿(δ34S=-16.6‰~-14.9‰)的还原S是由细菌引起的海相硫酸盐还原(BSR)产物,而晚期它形粒状黄铁矿和闪锌矿(δ34S=+11.8‰~+33.0‰)的还原S是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产物。因此,纳雍枝铅锌矿床还原S的形成经历了BSR和TSR过程。综合以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本文认为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原地蒸发膏岩层的控制,BSR发生在成矿前,而TSR则是热流体加入后诱发的,矿床形成是构造-岩性-流体耦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IMs 原位s同位素 还原s的形成机制 硫酸盐还原 纳雍枝铅锌矿床 黔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