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合成(TiC+Al_(3)Ti)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庄伟彬 曹庆 +3 位作者 覃龙健 孙川淼 金忠贵 刘敬福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40-7145,共6页
采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1%、3%、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双相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分布于晶界处,而Al_(3)Ti相呈短棒状、分布于晶粒内部。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 采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1%、3%、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双相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中,TiC颗粒分布于晶界处,而Al_(3)Ti相呈短棒状、分布于晶粒内部。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TiC+Al_(3)Ti)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TiC+Al_(3)Ti)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晶粒细化效果最为显著,此时复合材料平均晶粒尺寸为43.02μm。随着(TiC+Al_(3)Ti)含量的增加,铸态复合材料布氏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最大抗压载荷逐渐增加,5%(质量分数)(TiC+Al_(3)Ti)/6061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最高,其值分别为104.57 HB、322.19 MPa、186.27 MPa、457.1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TiC+Al_(3)Ti)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相中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
2
作者 李辰悦 苑晓 +2 位作者 陈寅杰 张帅峰 张兰英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6,共8页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液晶中的分散性问题,提高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贵金属乙酸盐为前驱体和还原剂,以液晶为模板和保护剂,控制不同条件,如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制备了不同粒径和形...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液晶中的分散性问题,提高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贵金属乙酸盐为前驱体和还原剂,以液晶为模板和保护剂,控制不同条件,如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制备了不同粒径和形态的金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其对液晶相转变行为和蓝相温域的影响。在液晶蓝相中原位合成了7.0 nm的金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分散均匀,蓝相温域拓宽了20%。这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为无机纳米和有机材料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原位合成 纳米粒子 蓝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钎料Zr含量对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影响
3
作者 秦建 杨浩哲 +4 位作者 裴夤崟 杨骄 龙伟民 廖志谦 雷振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5,共9页
由于钛基钎料钎焊钛合金接头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和耐热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重载荷、强腐蚀等极端服役环境下的钛合金构件常用钛基钎料进行钎焊连接.文中针对钛合金钎焊出现的基体组织性能恶化和焊缝脆化等问题展开研究,设计了以Zr、Cu... 由于钛基钎料钎焊钛合金接头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和耐热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重载荷、强腐蚀等极端服役环境下的钛合金构件常用钛基钎料进行钎焊连接.文中针对钛合金钎焊出现的基体组织性能恶化和焊缝脆化等问题展开研究,设计了以Zr、Cu、Ni纯金属箔构成原位合成钎料的纯钛TA2真空钎焊机理和工艺研究,发现原位合成钎料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为母材/扩散层(Ti,Zr)_(2)(Cu,Ni)+α-Ti共析组织/钎缝中心(共晶)化合物层/扩散层(Ti,Zr)_(2)(Cu,Ni)+α-Ti共析组织/母材,自钎缝中心化合物层至两侧母材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结果表明,随着钎料Zr含量提高,扩散层厚度和钎缝总宽度先减小后增大,钎缝中心化合物层厚度先增大后减小,Zr26CuNi钎料的钎缝中心化合物层厚度最小,约为10μm;随着钎料Zr含量提高,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减小后增大,Zr26CuNi钎料的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最大,平均值为207 MPa,接头断裂以脆性断裂为主,因此,Zr26CuNi钎料的钎焊接头性能较为优异,实现了原位合成钎料的成分优化.创新点:(1)设计了Zr、Cu、Ni纯金属箔构成的原位合成钎料成功钎焊纯钛TA2.(2)研究了Zr含量对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影响,实现了原位合成钎料的成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钎料 ZR含量 钎焊接头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Zr_(x)CuNi钎焊TA1接头熔蚀影响研究
4
作者 梁伊茗 盛兰兵 +5 位作者 胡晓勇 李云月 李硕硕 沈元勋 赵明远 钟素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68-471,共4页
本工作针对钛合金钎焊过程中出现的熔蚀问题开展研究,通过采用磁控溅射法按Zr-Ti-Cu-Ni顺序在TA1母材上溅射多层金属膜,设计了Ti_(75-x)Zr_(x)Cu_(15)Ni_(10)(%,质量分数,如无特殊说明,下同)(x=32.5,37.5,42.5,47.5)不同成分的原位合成... 本工作针对钛合金钎焊过程中出现的熔蚀问题开展研究,通过采用磁控溅射法按Zr-Ti-Cu-Ni顺序在TA1母材上溅射多层金属膜,设计了Ti_(75-x)Zr_(x)Cu_(15)Ni_(10)(%,质量分数,如无特殊说明,下同)(x=32.5,37.5,42.5,47.5)不同成分的原位合成钎料。使用不同成分钎料在890℃钎焊TA1钛合金20 min,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原位合成钎料中Zr含量对钎焊接头界面组织演变和熔蚀的影响。研究表明,TA1/Zr-Ti-Cu-Ni/TA1接头典型界面微观组织为TA1/(Ti,Zr)_(2)(Cu,Ni)+α-Ti/TA1。随着Zr含量的增加,钎焊接头钎缝物相组织未发生明显变化,钎缝宽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钎缝中心共析组织分布更加均匀,当Zr含量为42.5%时,熔蚀区域宽度最小,为27.3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钛合金 熔蚀 原位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敬福 贾婧 +3 位作者 庄伟彬 覃龙健 李菁辉 孟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3-2073,共11页
原位合成技术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权衡了强度和塑性间的矛盾,有望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刚度,比模量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是近年来金属基复合... 原位合成技术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权衡了强度和塑性间的矛盾,有望实现铝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刚度,比模量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是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汽车制造、高铁动车、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归纳了三种原位合成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反应体系(Al-K_(2)TiF_(6)-KBF_(4)体系、Al-TiO_(2)-B_(2)O_(3)体系和Al-Ti-B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概述了原位合成TiB_(2)颗粒对铝基体晶粒尺寸、界面结合和润湿性产生影响的研究现状,对TiB_(2)颗粒强化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展开了讨论,梳理总结现阶段在此领域研究过程中仍未解决的问题,展望TiB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潜在发展空间,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TiB_(2) 反应体系 显微组织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庄伟彬 覃龙健 +3 位作者 贾婧 李菁辉 刘敬福 孟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3-489,共17页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模量高、低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良好,以及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反应体系、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模量高、低热膨胀系数、热稳定性和导热性能良好,以及耐磨性能和耐有机液体和溶剂侵蚀优良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反应体系、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强化机制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原位合成TiC/Al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研究和开发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碳化钛 反应体系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辅助仿生矿化原位合成羟基磷灰石
7
作者 张彪 石淇铭 +5 位作者 白梓恒 刘泓宇 马涛 王芬 朱建锋 施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369,共7页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与人体骨骼成分类似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通过模拟体液(SBF)仿生矿化原位合成了HAp纳米粒子。通过SEM、XRD、ED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研究了矿化时间、SBF/GO体积比对矿...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与人体骨骼成分类似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通过模拟体液(SBF)仿生矿化原位合成了HAp纳米粒子。通过SEM、XRD、ED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研究了矿化时间、SBF/GO体积比对矿化产物物相组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的GO表面形成了大量均匀分布的类骨HAp。随着矿化时间延长和SBF体积占比增大,矿化产物的尺寸及数量增大,GO层间距逐渐扩大。本研究验证了GO辅助合成HAp的可行性,拓展了仿生矿化法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矿化 氧化石墨烯 羟基磷灰石 模拟体液 原位合成 粒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三乙酸配位辅助原位合成Ni@B-HZSM-5对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润 代小平 +4 位作者 王琦 冯博 曹轶华 霍猛 黄星亮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7,共12页
利用氨三乙酸离子(NTA3-)与Ni2+的配位作用在强碱溶液中原位合成了负载B-Ni的HZSM-5分子筛(Ni@B-HZSM-5)。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荧光光谱(XRF)、低温N_(2)吸附-脱附、吡啶红外光谱(Py-... 利用氨三乙酸离子(NTA3-)与Ni2+的配位作用在强碱溶液中原位合成了负载B-Ni的HZSM-5分子筛(Ni@B-HZSM-5)。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荧光光谱(XRF)、低温N_(2)吸附-脱附、吡啶红外光谱(Py-I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对Ni@B-HZSM-5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其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性能,并与浸渍法负载的Ni/H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Ni@B-HZSM-5催化剂中B和Ni分布均匀,具有丰富的弱酸和适宜的加氢能力,甲醇加氢形成甲烷的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在温度460℃、H_(2)压力0.4 MPa、n(苯)∶n(甲醇)=1.2∶1和质量空速2 h^(-1)条件下,4%Ni@B2-HZSM-5催化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苯转化率可达46.4%,甲苯和二甲苯总选择性达到95.9%,其中C8芳烃选择性为35.1%,C8芳烃中乙苯摩尔分数为6.1%;并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比浸渍法Ni/HZSM-5分子筛催化剂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B-HZSM-5 原位合成 甲醇 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的钛合金@CNTs粉体SPS制备TiC/Ti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白云官 吉小超 +3 位作者 李海庆 魏敏 于鹤龙 张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199,共7页
以Fe/Ni为催化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球形钛合金微米粉体表面原位合成了碳纳米管(CNTs)包覆的钛合金(钛合金@CNTs)复合粉末。以钛合金@CNTs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制备了原位TiC与CNTs增强Ti... 以Fe/Ni为催化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球形钛合金微米粉体表面原位合成了碳纳米管(CNTs)包覆的钛合金(钛合金@CNTs)复合粉末。以钛合金@CNTs粉体为原料,利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工艺制备了原位TiC与CNTs增强Ti基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纳米压痕等对复合粉体及烧结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物相成分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催化剂前驱体含量、生长时间等对低温原位CNTs生长机理的影响,以及复合粉体烧结反应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的形成以及CNTs与Ti基体反应原位形成TiC的机理。结果表明,原位形成的TiC主要受CNTs的结晶度与SPS温度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原位合成 钛基复合材料 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纳米SiO_(2)/聚氨酯光固化疏水涂层及其性能
10
作者 钱豪峰 陶伟 +2 位作者 何柳 唐嘉 姚伯龙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和力学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疏水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制备了表面带有双键和长链烷烃的疏水改性纳米SiO_(2)分...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的疏水性和力学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使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正硅酸四乙酯(TEOS)与疏水改性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制备了表面带有双键和长链烷烃的疏水改性纳米SiO_(2)分散液,然后加入支链上含硅氧烷的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原位合成了纳米SiO_(2)/聚氨酯光固化疏水涂层。考察了改性纳米SiO_(2)含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纳米SiO_(2)含量占复合涂料质量的25%时,制备的涂层水接触角可达117.4°,24 h吸水率仅为1.1%,热分解温度提升了50℃,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纳米SiO_(2) 水性聚氨酯 光固化 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锆酸钙对镁锆材料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谷安琦 郑胜利 +3 位作者 金梓萱 曹钟月 雷鑫 吴锋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为了研究原位合成锆酸钙对镁锆材料性能的影响,将碳酸钙和脱硅锆(合计加入量分别为10%、20%和30%)与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后,分别于1 600、1 700℃保温3 h煅烧。检测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烧后线变化率、常温耐压强度、抗... 为了研究原位合成锆酸钙对镁锆材料性能的影响,将碳酸钙和脱硅锆(合计加入量分别为10%、20%和30%)与电熔镁砂混合、成型、烘干后,分别于1 600、1 700℃保温3 h煅烧。检测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烧后线变化率、常温耐压强度、抗热震性、抗渣性,并分析试样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同一煅烧温度时,随着锆钙合量增加,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逐渐减小,显气孔率和线收缩率逐渐增大;在同一锆钙合量时,随着锻烧温度的升高,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线收缩率和常温耐压强度逐渐增大,显气孔率逐渐降低;当煅烧温度为1 600℃、锆钙合量为10%时,试样的抗热震性最好;当煅烧温度为1 700℃、锆钙合量为10%时,试样的抗渣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锆酸钙 镁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的原位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2
12
作者 朱红 王滨 +3 位作者 申靓梅 康晓红 郭洪范 朱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利用原位合成法室温下直接在基础油中成功制备了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将其长时间静置,不会发生纳米颗粒的团聚.TEM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大约为30nm.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油酸的羧基与无机CuS纳米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利用原位合成法室温下直接在基础油中成功制备了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将其长时间静置,不会发生纳米颗粒的团聚.TEM研究表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大约为30nm.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由于油酸的羧基与无机CuS纳米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使无机纳米颗粒的表面有一层有机修饰层,从而增强了其油溶性.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该添加剂在基础油中能起到抗磨减摩的效果.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都呈现下降趋势,当添加剂浓度为0.1%(w)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都达到最小值,但是进一步增加添加剂浓度,摩擦系数与磨斑直径又都开始增大.SEM研究结果表明,油酸修饰CuS纳米颗粒能起到抗磨减摩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其有利于在摩擦副表面形成牢固的润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CUS 润滑 抗磨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和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1
13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3 位作者 张荻 吴人洁 卞玉君 方平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和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 ,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与Ti... 利用钛与B4C之间的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熔铸工艺原位合成制备了TiC和TiB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光学金相、EPMA、TEM和X射线衍射的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不同形状的增强体 ,即短纤维状TiB晶须和等轴、近似等轴状TiC粒子。TiB与Ti基体界面洁净 ,没有明显的界面反应 ,而TiC与Ti基体界面有非化学配比的TiC过渡层存在。由于增强体承受载荷 ,基体合金晶粒细化以及高密度位错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钛基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过程原位合成高强度银钎料 被引量:43
14
作者 龙伟民 张冠星 +2 位作者 张青科 何鹏 薛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13,共4页
AgCuZnSn合金具备高强度、成分无害化的优势,在绿色制造中应用前景广阔,但Sn元素的加入导致的成形性能下降,限制了其使用.为克服该不足,设计了一种使用AgCuZn/ZnCuAgSn/AgCuZn复合焊片在钎焊过程中原位合成AgCuZnSn高强钎料的方法,采用... AgCuZnSn合金具备高强度、成分无害化的优势,在绿色制造中应用前景广阔,但Sn元素的加入导致的成形性能下降,限制了其使用.为克服该不足,设计了一种使用AgCuZn/ZnCuAgSn/AgCuZn复合焊片在钎焊过程中原位合成AgCuZnSn高强钎料的方法,采用的复合钎焊片外层为AgCuZn低熔合金,内层为ZnCuAgSn合金,二者熔点接近且内层合金低于合成后钎料熔点,复合钎料的加工性优于同成分的AgCuZnSn钎料.使用复合钎焊片进行了感应钎焊不锈钢试验.结果表明,钎焊过程中两种合金几乎同时熔化,经瞬间保温后可充分熔合,获得高强度钎缝,采用该工艺获得的接头强度高于常规钎焊连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ZnSn钎料 原位合成 复合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B和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热力学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吕维洁 张小农 +4 位作者 张荻 卞玉君 方平伟 施忠良 吴人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0-224,共5页
根据热力学理论编程计算了钛与B4C反应的反应生成焓ΔH与Gibbs自由能ΔG以及反应式(x+5)Ti+B4C=xTi+4TiB+TiC的绝热温度。计算结果表明:钛与B4C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反应能自发维持,而过量钛与B... 根据热力学理论编程计算了钛与B4C反应的反应生成焓ΔH与Gibbs自由能ΔG以及反应式(x+5)Ti+B4C=xTi+4TiB+TiC的绝热温度。计算结果表明:钛与B4C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反应能自发维持,而过量钛与B4C反应更易生成TiB和TiC增强体。由于钛作为稀释剂吸收热量,随着过剩钛含量的增加,反应的绝热温度逐渐下降,过剩钛完全熔解的初始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焓 钛基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钛基复合材料增强体TiC的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吕维洁 杨志峰 +2 位作者 张荻 张小农 吴人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1-515,共5页
利用钛与石墨之间的自蔓燃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钛合金铸造工艺制备了TiC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光学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钛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增强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由TiC增强体和基体钛合... 利用钛与石墨之间的自蔓燃高温合成反应经普通的钛合金铸造工艺制备了TiC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光学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钛基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增强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由TiC增强体和基体钛合金组成。TiC显示两种不同的形态 :树枝晶状和等轴或近似等轴状。原位合成的增强体TiC以溶解析出的方式生长。从二元相图分析 ,凝固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初晶TiC ,二元共晶 β Ti+TiC和固态相变。由于成分过冷的形成 ,初晶TiC以树枝晶的形态生长。二元共晶TiC以等轴或近似等轴状生长。少量的TiC在形核与长大的过程中形成孪晶结构 ,孪晶面是 (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铸造 钛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弧熔覆原位合成Ni基耐磨层在犁铧上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郝建军 马跃进 +2 位作者 李建昌 赵建国 申玉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廉价的碳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 iC/N i基复合材料涂层。结果表明,熔覆层成形良好,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的组织为-γN i奥氏体枝晶、C rB、T iB2、M23C6及原位合成的弥散分布于熔覆层中的球状T i... 利用氩弧熔覆技术,在廉价的碳钢表面原位合成了T iC/N i基复合材料涂层。结果表明,熔覆层成形良好,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的组织为-γN i奥氏体枝晶、C rB、T iB2、M23C6及原位合成的弥散分布于熔覆层中的球状T iC陶瓷颗粒。熔覆层显微硬度高达HV0.21000,且呈梯度分布。磨损试验表明,熔覆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模拟田间试验表明,熔覆层可用于农机耐磨件的制造与再制造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孤熔覆 原位合成 NI基涂层 耐磨性 犁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原位合成技术 被引量:48
18
作者 张国军 金宗哲 岳雪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对各种原位合成技术的方法特征作了简要介绍,这些原位合成技术包括:原位热压技术、XD技术、CVD技术、DIMOX技术、熔体浸渍技术、反应结合技术及SHS技术等。
关键词 材料 原位合成 原位复合 CAD X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r-O-B体系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桂荣 戴起勋 +2 位作者 赵玉涛 王宏明 朱延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2-577,共6页
研究了采用Al2Zr(CO3)22KBF4组元通过熔体反应法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内生增强相颗粒为ZrAl3、ZrB2和Al2O3,粒度为3~4μm,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干滑动磨损特性... 研究了采用Al2Zr(CO3)22KBF4组元通过熔体反应法原位合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内生增强相颗粒为ZrAl3、ZrB2和Al2O3,粒度为3~4μm,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干滑动磨损特性研究表明:在反应物加入量为0~20%(质量百分数)范围内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纯铝基体明显提高,当反应物加入量为20%时,抗拉强度为15013MPa,屈服强度为11317MPa。当反应物加入量为5%时延伸率最佳为33%,属塑性断裂。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较铝基体显著提高,当反应物加入量为10%时耐磨性最好。铝基体的磨损机制是粘着磨损,而(ZrAl3+ZrB2+Al2O3)p/Al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是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r-O-B体系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抗拉强度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的原位合成及其电容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建华 张施露 +2 位作者 于美 安军伟 李松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3-408,共6页
采用化学接枝法原位合成了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导电率以及比电容值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中,石墨烯与吡咯单体间产生了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吡咯在石墨烯层片上均匀分布,石墨... 采用化学接枝法原位合成了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对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导电率以及比电容值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接枝聚吡咯复合物中,石墨烯与吡咯单体间产生了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吡咯在石墨烯层片上均匀分布,石墨烯片层间的吡咯大量成链并与石墨烯层片相互连接,测得复合物的电导率为3.32 S/cm,比电容值可以达到284 F/g,相比于纯聚吡咯的186 F/g的比电容值提高了52%,具有优异的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吡咯 原位合成 复合物 比电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