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材料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专 肖鹏 +2 位作者 熊翔 杨阳 旷文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6-511,共6页
以短切炭纤维、石墨粉、硅粉、树脂和粘结剂为原料,采用温压一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制动材料,研究C/C-SiC制动材料裂纹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炭化裂解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一部分气体产物碰到裂纹壁时受阻凝聚成含C,P,O... 以短切炭纤维、石墨粉、硅粉、树脂和粘结剂为原料,采用温压一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制动材料,研究C/C-SiC制动材料裂纹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树脂炭化裂解产生大量的气体产物,一部分气体产物碰到裂纹壁时受阻凝聚成含C,P,O和H等元素或自由基团的液滴,炭化后液滴转变成直径为2-4μm的高含碳量碳球;另一部分气体产物沿着裂纹试图从试样中排出,当裂纹为封闭状态时便促使微裂纹向前扩展,直至材料开裂;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硅粉熔化后与就近碳源反应生成连续的网络状SiC基体,它对裂纹的扩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愈合试样中的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温压-原位反应法 裂纹 制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潘利文 唐景凡 +3 位作者 林维捐 吴晓文 杨娟 胡治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4,共4页
由于直接外加增强体液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外加法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因此近年来固-液原位反应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重点概述了接触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还原反应法、自然... 由于直接外加增强体液态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存在诸多的问题,而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外加法所没有的一些优点,因此近年来固-液原位反应法引起了广泛关注。重点概述了接触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还原反应法、自然浸润法4种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当前固-液原位反应法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今后固-液原位反应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固-液原位反应法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及其显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姜四洲 李专 +1 位作者 熊翔 肖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8-1592,共5页
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和碳化硅双基体(C/C-SiC)复合材料,利用X线衍射分析材料组成,并通过扫描电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从不同尺度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硅炭原位反应生成的SiC是面心立方β-SiC,并以多种形... 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炭纤维增强炭和碳化硅双基体(C/C-SiC)复合材料,利用X线衍射分析材料组成,并通过扫描电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从不同尺度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硅炭原位反应生成的SiC是面心立方β-SiC,并以多种形态分布在C/C-SiC复合材料中,主要有小颗粒状、圆弧状、多面体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等;树脂炭基体和SiC基体之间存在非晶界面相,SiC基体的晶面间距约为0.4 nm,并存在大量孪晶,呈现平行分层生长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温压-原位反应法 显微结构 界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合成聚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芳 吴小华 +1 位作者 林晓丹 贾德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6,共3页
以未改性蒙脱土为原料 ,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聚丙烯 (PP) /蒙脱土 (MMT)复合材料 ,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MMT的阻燃效果比Al (OH) 3 /Mg (OH) 2 复合阻燃体系好 ,且不降低PP的力学性能 ;在原位反应时 ,反应... 以未改性蒙脱土为原料 ,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技术制备了聚丙烯 (PP) /蒙脱土 (MMT)复合材料 ,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MMT的阻燃效果比Al (OH) 3 /Mg (OH) 2 复合阻燃体系好 ,且不降低PP的力学性能 ;在原位反应时 ,反应性单体的双键部分接枝到PP主链上 ,同时极性基团部分与MMT发生相互作用 ,形成插层结构 ,层间距离由 1 17nm增加到 1 3 2nm ,MMT与PP间显示出良好的界面粘合形态 ,但MMT主要以 2 0 0~ 3 0 0nm的初级粒子分散于PP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蒙脱土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插层结构 界面粘合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MoSi_2-SiC-Si涂层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定星 董绍明 +3 位作者 张翔宇 丁玉生 王震 周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8-982,共5页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Si2-SiC-Si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20μm,主要由MoSi2、SiC和Si组成.MoSi2-SiC-Si涂层具有优...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Si2-SiC-Si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20μm,主要由MoSi2、SiC和Si组成.MoSi2-SiC-Si涂层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1500℃静态空气中氧化96h,涂层试样失重仅1.8%.涂层试样失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气通过涂层中的贯穿性裂纹与Cf/SiC复合材料基体发生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原位反应法制备C/C-SiC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专 肖鹏 熊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以短炭纤维、炭粉、Si粉、树脂和粘结剂为原料,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WC-ISR)制备C/C-SiC制动材料,研究该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C/C-SiC制动材料的纵向压缩强度可达118.2 MPa,纵向压缩破坏表现为韧性断裂,以对角剪切破... 以短炭纤维、炭粉、Si粉、树脂和粘结剂为原料,采用温压-原位反应法(WC-ISR)制备C/C-SiC制动材料,研究该材料的压缩性能及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C/C-SiC制动材料的纵向压缩强度可达118.2 MPa,纵向压缩破坏表现为韧性断裂,以对角剪切破坏方式为主;横向压缩强度可达86.9 MPa,横向压缩破坏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以多层复合剪切破坏方式为主。C/C-SiC制动材料的压缩性能分别随炭纤维和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炭纤维含量的影响更加显著;但随基体炭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温压-原位反应法 压缩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的TiC/2618复合材料的时效特征
7
作者 龙春光 张厚安 刘厚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5-27,共3页
为了制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用X射线衍射技术、显微组织观察、退火及硬度试验对XD法 (即原位反应法 )制备的TiC(6w % ) / 2 618复合材料及其时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XD法能成功制备多元素基体TiC/ 2 618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为了制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用X射线衍射技术、显微组织观察、退火及硬度试验对XD法 (即原位反应法 )制备的TiC(6w % ) / 2 618复合材料及其时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XD法能成功制备多元素基体TiC/ 2 618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经淬火后采用 190± 5℃、保温 2 0h的时效处理工艺较为合适 ,且TiC的加入改变了 2 618合金的时效规律 ,使其在 190℃温度下的时效曲线出现双峰值现象 ,但这一现象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特征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铝基 碳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蒸镀-原位反应法制备的Mo-Si-X-C(X=Al,Ti)复相陶瓷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永龙 郝安林 +5 位作者 孙威 熊翔 彭铮 陈耘田 陈招科 王雅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6-2339,共14页
采用热蒸镀原位反应法制备Mo-Si-X-C(X=Al,Ti)碳基陶瓷涂层。利用X射线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测试仪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成分及热蒸镀工艺参数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涂层的形... 采用热蒸镀原位反应法制备Mo-Si-X-C(X=Al,Ti)碳基陶瓷涂层。利用X射线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测试仪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成分及热蒸镀工艺参数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揭示涂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组分蒸镀母料在1550℃、Ar气氛条件下,由于不同蒸气压诱发各异的扩散路径,从而使原位反应生成Mo-Si-X-C(X=Al,Ti)复相陶瓷涂层的形貌、相成分及分布明显不同。添加Ti和Al元素有利于分别生成(Ti_(0.8)Mo_(0.2)Si_2相和Mo(Si,Al)_2相,促进热蒸镀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基体表面Si黏性减弱,同时流动性增强,涂层中钼硅化物消失;1800℃真空环境下涂层中的SiC晶粒异常长大,破坏涂层结构,导致涂层失效。力学性能表明:同时添加Al、Ti元素,形成复杂多相界面结构的23Mo-63Si-7Ti-7Al陶瓷涂层的力学性能最优,其抗压强度达到19.584GPa,显微硬度达到1848HV及弹性模量达到255.124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蒸镀 原位反应法 SIC (Ti0.8Mo0.2)Si2 涂层 碳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u)和Ag(Pd)包套(Tl,Pb,Bi)(Sr,Ba)2Ca2Cu3O9—δ带的原位反应法制备和...
9
作者 滕鑫康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1996年第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超导体 银包套 制备 原位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增容法制备非卤阻燃ABS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芳 黄伟 +2 位作者 吴小华 林晓丹 贾德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9,43,共3页
以Al (OH) 3 和Mg (OH) 2 为主阻燃剂 ,红磷为增效剂 ,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法制备了无机非卤阻燃ABS ;并通过正交设计法探讨了引发剂、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A和单体B对阻燃ABS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直接添加法相比 ,原... 以Al (OH) 3 和Mg (OH) 2 为主阻燃剂 ,红磷为增效剂 ,采用原位反应增容法制备了无机非卤阻燃ABS ;并通过正交设计法探讨了引发剂、含极性基团的乙烯基单体A和单体B对阻燃ABS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直接添加法相比 ,原位反应法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采用此法制备的阻燃ABS的阻燃性能显著提高 ,力学性能明显改善 ;引发剂和单体A对阻燃ABS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引发剂、单体A、单体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1 5 %、 10 %、 2 0 %时 ,制备的阻燃ABS母粒效果最好 ;与ABS按 1∶1的质量比混合制得的非卤阻燃ABS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增容 阻燃ABS AL(OH)3 MG(OH)2 无机非卤阻燃 红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lN-SiC固溶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步文博 徐洁 +1 位作者 李晓云 丘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1-44,共4页
以铝粉、氮化硅粉、炭黑为原料 ,采用原位化学合成法 ,1 60 0~ 1 90 0℃、1h、氮气氛中合成了AlN SiC固溶体。通过XRD、SEM等方法 ,研究了温度对合成粉末的晶相组成及晶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1 90 0℃、1h合成了单相AlN SiC固溶体... 以铝粉、氮化硅粉、炭黑为原料 ,采用原位化学合成法 ,1 60 0~ 1 90 0℃、1h、氮气氛中合成了AlN SiC固溶体。通过XRD、SEM等方法 ,研究了温度对合成粉末的晶相组成及晶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1 90 0℃、1h合成了单相AlN SiC固溶体。结合AlN SiC相图分析 ,解释了AlN SiC固溶体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合成 氮化铝 碳化硅 固溶体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固相法合成低热膨胀ZrW2O8/ZrO2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萍 刘红飞 程晓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6-249,255,共5页
以分析纯ZrO2、WO3为原料,采用分步焙烧-原位反应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低热膨胀ZrW2O8/ZrO2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产物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热膨胀仪对合成的ZrW2O8/... 以分析纯ZrO2、WO3为原料,采用分步焙烧-原位反应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低热膨胀ZrW2O8/ZrO2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产物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热膨胀仪对合成的ZrW2O8/ZrO2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和热膨胀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1125、1150、1200℃烧结6h都可以合成高纯度的ZrW2O8/ZrO2复合材料,其组元为α-ZrW2O8和m-ZrO2相;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衍射半峰宽逐渐减小,晶粒在不断长大,致密度相对提高;随着ZrW2O8质量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减小,其中25%(质量分数)ZrW2O8/ZrO2复合材料在30-600℃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0.2153×10^-6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W2O8 低热膨胀 复合材料 ZRO2 原位反应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被引量:9
13
作者 闵光辉 宋立 于化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8-70,共3页
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氧化物颗粒增强铜锆基(Al_2O_3+Cu_2O)/Cu-Zr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增强相分布均匀,尺寸细小,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在5%~15%内调节,铸态显微硬度可达104.1。最... 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氧化物颗粒增强铜锆基(Al_2O_3+Cu_2O)/Cu-Zr复合材料,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增强相分布均匀,尺寸细小,体积分数随反应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在5%~15%内调节,铸态显微硬度可达104.1。最后讨论了热处理及形变处理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 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组织 增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表面原位反应制备TaC涂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辉 李轩科 +4 位作者 董志军 李艳军 丛野 袁观明 崔正威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30,共7页
以金属钽粉为钽源,采用原位反应法在炭纤维表面成功制备出连续的TaC涂层,研究了涂层炭纤维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抗氧化性能,并探究了炭纤维表面连续TaC涂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00~1400℃时能在炭纤维表面制备出TaC涂层,反... 以金属钽粉为钽源,采用原位反应法在炭纤维表面成功制备出连续的TaC涂层,研究了涂层炭纤维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抗氧化性能,并探究了炭纤维表面连续TaC涂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00~1400℃时能在炭纤维表面制备出TaC涂层,反应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涂层厚度以及涂层与炭纤维基体的结合性能;反应温度为1200℃时制备的涂层均匀致密,与炭纤维基体结合较好,涂覆TaC涂层后炭纤维的起始氧化温度提高了200℃。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TaC涂层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Ta原子沿炭纤维轴向发生表面扩散,Ta原子的表面扩散行为是连续TaC涂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法 炭纤维 TA C涂层 抗氧化性能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TiC_p/Fe、VC_p/Fe复合材料的油润滑摩擦及干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广才 胡丽娟 庞祖高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0,共4页
对复合材料TiCp/Fe、VCp/Fe的油润滑摩擦磨损性能及干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在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以及在工况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原位反应铁基复合材料与正火45钢的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润滑的条件下,由于VC陶瓷颗... 对复合材料TiCp/Fe、VCp/Fe的油润滑摩擦磨损性能及干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在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以及在工况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原位反应铁基复合材料与正火45钢的耐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润滑的条件下,由于VC陶瓷颗粒、TiC陶瓷颗粒对复合材料基体的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远大于正火45钢的耐磨性,而VCp/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TiCp/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更好。在无润滑条件下,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也比正火45钢的耐磨性大得多。在载荷较大的条件下,TiCp/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比VCp/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P/FE复合材料 VCP/FE复合材料 耐磨性 原位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氮化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导热复合材料的性能
16
作者 董姗 唐敢 +4 位作者 金卉 李庚 江兵兵 游峰 江学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以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位反应加工成功制备了BN/PMMA/HDPE高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PMMA与HDPE不同质量比时的相形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当PMMA与H... 以氮化硼(BN)为导热填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位反应加工成功制备了BN/PMMA/HDPE高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PMMA与HDPE不同质量比时的相形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当PMMA与HDPE的质量比为9:11时,复合材料构成了完善的双连续结构,BN选择性分散在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HDPE高导热复合材料的PMMA相中,这种双连续结构及选择性分散的设计有利于提升材料的导热性能和耐热性能。导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BN的质量分数为40%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了0.92W/(m·K),相对于纯HDPE提升了283%,相对于简单熔融共混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提升了接近20%。同时,动态力学热分析表明,在温度为40℃时,BN的质量分数为30%时,原位反应加工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简单熔融共混法制备的BN/PMMA/HDPE导热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提升了46%,并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维卡软化点测试表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和维卡软化点都有提升。其研究为制备高导热耐热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原位反应加工 双连续结构 导热系数 耐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法制备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虎林 彭建洪 +4 位作者 李海琴 毛多鹭 包海萍 杨永潇 李海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3-28,共6页
介绍了原位反应法在制备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综述了增强体、复合模式和制备工艺等对陶瓷相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原位反应法在目前的应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改进方法,即机械合金化... 介绍了原位反应法在制备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综述了增强体、复合模式和制备工艺等对陶瓷相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原位反应法在目前的应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改进方法,即机械合金化和热压或等离子体烧结法相结合,通过此方法可以实现高硬质碳化物陶瓷颗粒增强相在铁基体中的均匀分布,并达到性能的均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法 增强体 铁基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合成法制备先进陶瓷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波 靳喜海 陈玉如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固 -固反应、固 -气 (液 )、气 -气反应的角度 ,概述了原位反应合成法在先进陶瓷领域的应用 ;阐述了原位反应法的特点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原位反应合成 先进陶瓷 制备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生成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庆平 姚明 陈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综述了反应生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参与合成增强体的两个反应组分的状态不同,现有的反应制备工艺可分为固-固、气-液、液-液、固-液四种反应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反应模式所包含的方法和技术 笔者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 综述了反应生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参与合成增强体的两个反应组分的状态不同,现有的反应制备工艺可分为固-固、气-液、液-液、固-液四种反应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反应模式所包含的方法和技术 笔者对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 原位反应生成 固-固反应 气-液反应 液-液反应 固-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TiC颗粒增强灰铸铁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8
20
作者 严有为 魏伯康 林汉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采用原位反应铸造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灰铸铁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合金熔体中Ti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中TiC颗粒的数量增加,尺寸减小,而石墨的数量降低,且其形态由片状转化为点状;含有大... 采用原位反应铸造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灰铸铁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合金熔体中Ti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中TiC颗粒的数量增加,尺寸减小,而石墨的数量降低,且其形态由片状转化为点状;含有大量TiC颗粒及少量点状石墨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优良,即使在较高载荷下,复合材料中的TiC颗粒和点状石墨仍具有协同减摩抗磨作用,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优于普通灰铸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反应铸造 TIC颗粒增强 灰铸铁复合材料 组织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