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 被引量:11
1
作者 史建明 黄志明 +1 位作者 包永忠 翁志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和锚固反应。通过锚固在碳酸钙上的偶氮引发剂的引发作用,由MMA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率高的PMMA/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PMMA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增加而增加,而接枝效率随之降低;接枝PMMA的碳酸钙粒子在四氢呋喃和MMA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碳酸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偶氮二氰基戊酸 原位分散聚合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原位分散聚合制备导电聚苯胺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魏琦 李颖 +2 位作者 吴起 范海军 吴其晔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6,共4页
在苯胺的化学氧化体系中,采用无机纳米微粒二氧化硅作为空间稳定剂,在玻璃基体表面直接制备了透明导电的聚苯胺薄膜,并与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稳定剂进行比较。采用SEM、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四探针电导率仪对薄膜的表观... 在苯胺的化学氧化体系中,采用无机纳米微粒二氧化硅作为空间稳定剂,在玻璃基体表面直接制备了透明导电的聚苯胺薄膜,并与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稳定剂进行比较。采用SEM、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四探针电导率仪对薄膜的表观形貌、厚度、化学结构和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稳定剂的存在有效抑制了溶液中宏观沉淀的生成,制得的薄膜表面光滑致密;与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的情况相比较,纳米SiO2做稳定剂条件下,整个反应体系诱导期相对延长,反应速率相对缓慢,薄膜的生长速度也相对缓慢;薄膜的饱和厚度达到200nm左右,高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稳定剂的情况;所得薄膜的电导率要相对低一些,仍属于半导体范围;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制备的聚苯胺薄膜中无稳定剂存在,说明稳定剂未参与薄膜的生长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分散聚合 聚苯胺薄膜 纳米二氧化硅 聚乙烯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分散聚合制备纳米PANI-SiO_2薄膜的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魏琦 王新 +2 位作者 慕晶霞 范海军 吴其晔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SiO_2)作空间稳定剂,通过苯胺的原位分散聚合在玻璃表面直接制备PANI-SiO_2透明导电纳米复合膜。薄膜的表观形态和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薄膜的... 采用纳米二氧化硅(SiO_2)作空间稳定剂,通过苯胺的原位分散聚合在玻璃表面直接制备PANI-SiO_2透明导电纳米复合膜。薄膜的表观形态和组成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薄膜的形成经历了成核、生长、生长饱和3个明显的过程,薄膜表面光滑致密,膜厚在3~300 nm;SiO_2对薄膜表面质量有良好改善作用,对薄膜的导电率稍有影响。此外对成膜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分散聚合 聚苯胺 纳米二氧化硅 薄膜 成膜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原位分散聚合制备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云力 董擎之 +2 位作者 孙扶 王晶 胡春圃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5-679,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氟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无规-丙烯腈)-嵌段-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SAN-b-PFOMA)。并以此共聚物为稳定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采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了聚苯...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含氟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无规-丙烯腈)-嵌段-聚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SAN-b-PFOMA)。并以此共聚物为稳定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介质中采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失重分析(TGA)对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PSAN相比,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有所提高;通过调节蒙脱土的含量,可以制备形态结构不同的PSAN/OMMT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在蒙脱土质量分数为0.05时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超临界二氧化碳 原位分散聚合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CsVO_3/聚合物复合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洁 李曦 +2 位作者 王超 胡胜亮 李迎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偏钒酸铯(CsVO3)与3种聚合物的表面吸附能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MMA))作为包覆层,采用超声偶联-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CsVO3/P(S-MMA)复合荧光微球,进而旋涂成膜,并对...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偏钒酸铯(CsVO3)与3种聚合物的表面吸附能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MMA))作为包覆层,采用超声偶联-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了CsVO3/P(S-MMA)复合荧光微球,进而旋涂成膜,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sVO3/P(S-MMA)复合材料尽管发光强度有所减弱,但其避免了CsVO3粉体的团聚,扩展了CsVO3在柔性发光与显示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钒酸铯 复合荧光薄膜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位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_3/(PU/UP-IPNS)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冬雁 强亮生 +1 位作者 金政 赵连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6-821,F006,共7页
以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纤维和同步法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为原料,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获得了一系列BaTiO3/(PU/UP-IPNs)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交换红外分光光度计跟踪考察了IPNs的聚合过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IPNs及其复合物的形貌。结果表明... 以水热法合成的BaTiO3纤维和同步法制备的互穿聚合物网络为原料,采用原位分散聚合法获得了一系列BaTiO3/(PU/UP-IPNs)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交换红外分光光度计跟踪考察了IPNs的聚合过程,用透射电镜观测了IPNs及其复合物的形貌。结果表明,IPNs中两相相畴尺寸在纳米级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实现了BaTiO3纤维状的复合。动态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相较纯IPNs,复合材料的阻尼损耗模量和阻尼损耗因子值均有所提高,且在低温区均出现了肩峰。复合物的最大损耗因子值均大于0.4,在约50℃范围内,E″值提高100MPa。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IPNs中的连续相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机/无机组分间混溶性的降低,使BaTiO3/IPNs复合材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钛酸钡纤维 复合材料 阻尼性能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原位分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