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111)电极表面浮动磷脂双层膜的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研究(英文)
1
作者 Annia Kycia J.Jay Leitch Jacek Lipkowski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7-404,共18页
应用电化学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构建于金(111)电极表面的浮动磷脂双层膜.金电极表面先自组装一层巯基葡萄糖单层来增加表面的亲水性,浮动磷脂双层膜通过LB-LS技术构建在巯基葡萄糖单层上.双层膜由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 应用电化学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构建于金(111)电极表面的浮动磷脂双层膜.金电极表面先自组装一层巯基葡萄糖单层来增加表面的亲水性,浮动磷脂双层膜通过LB-LS技术构建在巯基葡萄糖单层上.双层膜由双肉豆蔻磷脂酰胆碱(DMPC)、胆固醇和神经节苷脂GM1构成.GM1分子中的糖链可以物理吸附在巯基葡萄糖表面,在双层膜和基底间形成一个富含水的隔层.红外光谱表明浮动双层膜中的DMPC分子比传统的支撑双层膜中的DMPC分子有更强的水合作用,证实了双层膜和基底间水层的存在.该浮动双层膜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膜体系,并且在金电极表面有宽的电位区间,非常适于进一步的离子通道蛋白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偏振红外反射光谱 金(111)电极 浮动磷脂双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快速测量系统
2
作者 黄昂 王景辉 +4 位作者 董伟 孟凡山 黄帅 李益文 冯国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F测量时间达数小时,并且分辨率较低。在应用于变温测量时,需要长时间保持样品表面的高温,这会导致能耗增加且实施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快速测量方法。研制一套可实现室温~1000℃便携式样片加热的红外偏振BRDF测量系统,克服机械臂的负载和耐温问题。针对研制系统构建测量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偏振BRDF连续扫描方法,通过机械臂离散转动-环轨连续扫描和环轨离散转动-机械臂连续扫描两种方式实现不同偏振态下的三维BRDF快速连续测量,在提高测量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单角度扫描时间在1 min以内,完整BRDF测量时间缩短至约1 h,更适用于变温BRDF测量。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应用于镜面反射较强的磨砂不锈钢样片表面变温BRDF测量,针对强反射位置附近进行精细连续扫描,获得6.1×10^(-6)、1.37×10^(-5)和3.81×10^(-5) sr三种探测立体角度下的局部偏振BRDF三维分布。立体角越大,空间滤波效果越强,显现出更小的测量峰值,这与BRDF理论测量模型相吻合。因此,在进行强镜面反射材料的BRDF测量时,需要采用小立体角探测,减小空间滤波效应,不锈钢样片测量采用6.1×10^(-6) sr的立体角。在变温实验中,当温度升高时,不锈钢样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S和P偏振BRDF峰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两个偏振态下的最大测量标准差相比于BRDF平均值占比分别为0.56%和0.24%,不同温度下BRDF测量重复性较好,且两者变化趋于一致,说明了研制系统的偏振BRDF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测量 变温环境 红外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原位多角度偏振反射率光谱特性分析与离水辐射提取 被引量:3
3
作者 申茜 李俊生 +3 位作者 张兵 吴艳红 邹雷 吴太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69-3273,共5页
偏振被定义为光的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偏振信息是遥感数据空间、辐射、光谱信息之外的又一重要信息。对于光学遥感数据来说,偏振信息是对光谱信息的又一种补充。偏振遥感在水体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 偏振被定义为光的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偏振信息是遥感数据空间、辐射、光谱信息之外的又一重要信息。对于光学遥感数据来说,偏振信息是对光谱信息的又一种补充。偏振遥感在水体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校正天空光水面镜面反射,从而得到包含水中物质信息的离水辐射信号。太阳入射光会在水面发生反射或者与水体中颗粒物发生散射作用,使得离开水面被遥感器接收的信号具有很强的偏振特性。目前开展的水体偏振遥感实验要么面向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清洁海洋水体,要么面向室内人造光源条件下的模拟水体,鲜有面向自然光条件下的浑浊内陆水体。本文通过组合地物光谱仪和汤姆森偏振棱镜,实现了自然光条件下内陆水体水面原位偏振反射率光谱测量。利用获取的典型内陆水体水面多角度偏振反射率光谱,定量分析了多角度观测条件下水体偏振光谱特性,以及从水面偏振信号中消除天空光水面镜面反射从而得到离水辐射信号的效果。当观测方位角为135°、观测天顶角为53°时,采用偏振测量剥离水表天空反射光的剥离效率较好,推荐采用该观测几何进行水面偏振光谱观测。相比于传统的非偏振水面光谱测量方法,水面偏振光谱测量方法受气象条件变化影响小,能够更精确的提取离水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 反射光谱 水色遥感 天空光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辐射模型对铬和铜元素的优化识别
4
作者 徐将 姚明印 +1 位作者 王晓 万敏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621,共7页
针对优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识别铬和铜元素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红外偏振检测理论的方法。利用菲涅尔反射定律和基尔霍夫理论分析了红外偏振产生机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验证了目标红外自发热辐射的偏振特性;利用红外偏振辐射传... 针对优化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识别铬和铜元素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红外偏振检测理论的方法。利用菲涅尔反射定律和基尔霍夫理论分析了红外偏振产生机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验证了目标红外自发热辐射的偏振特性;利用红外偏振辐射传输模型及菲涅尔反射穆勒矩阵,结合温度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特性,推导出了等离子体红外偏振辐射信号模型,用于识别各激发能量下的重金属元素;利用5种不同能量的脉冲激光验证了模型的精准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激光能量下,红外偏振辐射光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特征信号峰;在低能量激励下,红外偏振辐射光谱的优势更为突出。红外偏振辐射模型的构建是科学有效的,可用于优化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辐射模型 重金属 特征信号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菲涅尔反射定律 脉冲激光 穆勒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虎 晏磊 赵云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6-479,共4页
关键词 土壤 多角度反射光谱 遥感 图像识别 图像分类 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表面偏振反射测量对冬小麦氮含量高光谱估算的提升 被引量:7
6
作者 林沂 刘思远 +3 位作者 晏磊 冯海宽 赵帅阳 赵红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56-1964,共9页
高光谱遥感为冬小麦氮含量的实时估测提供了技术途径,然而在实际探测过程中,接收的信号不仅包含植株叶、茎等器官内部发生多次散射后的光辐射,也包含在叶片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没有进入器官内部的光辐射,原理上只有前者可反映植株的生化... 高光谱遥感为冬小麦氮含量的实时估测提供了技术途径,然而在实际探测过程中,接收的信号不仅包含植株叶、茎等器官内部发生多次散射后的光辐射,也包含在叶片表面发生镜面反射而没有进入器官内部的光辐射,原理上只有前者可反映植株的生化组分信息,因此目前常用的反演算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拟采用增加偏振测量的方式,区分与上述两种情形对应的非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通过构建相应的反射率表征因子,以评估剔除部分偏振反射分量对植株氮含量估算的影响。实验获取了冬小麦拔节、挑旗、开花、灌浆四个典型生长期共计48组偏振高光谱与氮含量测量样本,分析后表明,剔除偏振反射后,反射率光谱与氮含量的相关性在可见光波段有较明显的提升,而常用的多个植被指数对氮含量的估算精度有小幅提升,且不同生长期对应的最优植被指数不同。上述结果证明了通过测量叶表偏振反射而提升冬小麦氮含量高光谱估算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为提升植被生化组分遥感反演的精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遥感 光谱遥感 冬小麦 叶面反射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农田原位表层土壤含水量定量建模方法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武永峰 董一威 +3 位作者 胡新 吕国华 任德超 宋吉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16-3421,共6页
在农田尺度下,土壤表层因理化性状、粗糙度、作物根系和秸秆残茬等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样点间含水量差别相对较小,这对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原位测定带来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分别利用基于单一波长(1 200,1 400... 在农田尺度下,土壤表层因理化性状、粗糙度、作物根系和秸秆残茬等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样点间含水量差别相对较小,这对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原位测定带来极大的挑战。本研究分别利用基于单一波长(1 200,1 400,1 450,1 820,1 940,2 000和2 250nm)反射率构建的指数衰减模型、基于归一化土壤湿度指数(NSMI)和相对吸收深度(RAD)构建的线性模型、基于土壤含水量高斯模型(SMGM)所得的拐点宽度(σ)、函数中心振幅(Rd)和高斯曲线面积(A)三个参数构建的线性或二次模型,以及基于波长区间反射率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土壤体积含水量(VM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在单一波长反射率构建的所有指数衰减模型中,2 000nm波长显示出最佳验证效果,RMSEp最低(2.463),RPD最大(1.06);(2)与RAD相比,NSMI的验证精度更令人满意,R2(0.312)和RPD(1.224)更高,RMSEp(2.133)更低;(3)在SMGM模型参数以及PLS模型拟合VMC的验证结果中,Rd具有最佳拟合精度,其R2(0.253)和RPD(1.175)最高,RMSEp(2.222)最低;(4)总的来看,NSMI指标构建的线性模型是所有方法中精度最高的,而且计算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表层土壤含水量原位测定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尺度 原位 红外反射光谱 体积含水量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岩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虎 晏磊 赵云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研究超基性岩浆岩———橄榄岩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特征。实验测定了橄榄岩在2π空间上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与光线入射角、探测角、方位角、波段、偏振性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线入射角对橄榄岩的反射... 研究超基性岩浆岩———橄榄岩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特征。实验测定了橄榄岩在2π空间上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与光线入射角、探测角、方位角、波段、偏振性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线入射角对橄榄岩的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影响很大。其次,空间水平方位角对光谱具有偏振(极化)特征,且也呈现椭圆分布规律。空间竖直探测角的影响是随着光线入射角的不同而显著影响着橄榄岩的波形曲线特征。最后,波段的不同,影响着橄榄岩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吸收能量的大小,但不显著影响橄榄岩的空间波形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 超基性岩浆岩 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技术的目标探测实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文斌 陈伟力 +2 位作者 李军伟 王广平 武敬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2,共7页
偏振探测有利于改善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测量的原理,并通过搭建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测量系统,开展了对涂漆目标和镀铝目标在不同温度、不同观测角度下的高光谱偏振成像实验... 偏振探测有利于改善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测量的原理,并通过搭建长波红外高光谱偏振测量系统,开展了对涂漆目标和镀铝目标在不同温度、不同观测角度下的高光谱偏振成像实验,获取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观测角度对目标的光谱偏振特性有较大影响,目标表面的红外光谱偏振特性随辐射温度差值及探测角度差值的增大而增大,并具有波段选择性。利用目标温度和观测角度的差异对目标光谱偏振特性的影响,可以进行有效的探测与识别,并为探测器的波段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光谱 温度 观测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虎 晏磊 赵云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3,112,共4页
该文研究玄武岩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特征。实验测定了玄武岩在2π空间上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与光线入射角、探测角、方位角、波段、偏振性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线入射角对玄武岩的反射光谱、偏振反... 该文研究玄武岩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特征。实验测定了玄武岩在2π空间上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与光线入射角、探测角、方位角、波段、偏振性等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光线入射角对玄武岩的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影响很大;2)空间水平方位角对光谱具有偏振(极化)特征。空间竖直探测角的影响是随着光线入射角的不同而显著影响着玄武岩的波形曲线特征;3)波段的不同,影响着玄武岩反射光谱、偏振反射光谱吸收能量的大小,但不显著影响玄武岩的空间波形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多角度反射光谱 反射光谱 遥感图像 空间波形曲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偏振调控的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大琪 刘定权 张凤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针对光学系统中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的偏振特性,采用诱导透射法设计了满足偏振遥感光学系统能量要求的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并对其偏振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获得了透射带400~900 nm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的偏振情况,采用等效层... 针对光学系统中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的偏振特性,采用诱导透射法设计了满足偏振遥感光学系统能量要求的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并对其偏振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获得了透射带400~900 nm可见/红外宽光谱分色片的偏振情况,采用等效层理论在其基底背面设计了偏振调控膜系,对分色片透射带的偏振度加以调控.使用needle优化算法,设定了不同优化目标,得到了三种不同的设计结果,在可见光波段的偏振度范围分别为0.013~0.0376、0.068~0.108和0.098~0.147.设计结果显示分色片透射带偏振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调控后可以满足系统对透射光在不同偏振度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可见/红外光谱分色片 对称等效层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柱石的高温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分析、偏振红外光谱和高压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俊杰 刘曦 +3 位作者 熊志华 何强 Sean R.Shieh 王河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偏振红外光谱和高压拉曼光谱研究了江西大余的蓝柱石的热膨胀行为、稳定性、羟基峰在(010)面上的强度变化及其常温高压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蓝柱石在1273K完全非晶化,其热膨胀系数αV为1.2(1... 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偏振红外光谱和高压拉曼光谱研究了江西大余的蓝柱石的热膨胀行为、稳定性、羟基峰在(010)面上的强度变化及其常温高压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蓝柱石在1273K完全非晶化,其热膨胀系数αV为1.2(1)×10-5+0.16(1)T×10-9/K。蓝柱石在750K开始发生分解反应,最大的反应速率发生在1266K。在蓝柱石的(010)面上,羟基吸收峰在光的偏振方向与c轴夹角为70°和250°时最强,在光的偏振方向与c轴夹角为160°和340°时最弱。在常压至12.3GPa的压力范围内,蓝柱石没有发生相变。通过高压拉曼光谱计算得到了蓝柱石的mode Grüneisen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0.52(2)、thermal Grüneisen参数为0.64(2)。另外,根据Grüneisen关系式可以求得thermal Grüneisen参数,其值为0.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柱石 高温X射线衍射 高压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Grüneisen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法用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异福片 被引量:3
13
作者 逯家辉 吴凌 +4 位作者 郭伟良 田晓乐 陈渝飞 石健 滕利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1-485,共5页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PLS)对异福片中利福平和异烟肼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校正集样品中利福平和异烟肼的含量预测回归系数分别为0.99277,0.9890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0665,0...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PLS)对异福片中利福平和异烟肼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校正集样品中利福平和异烟肼的含量预测回归系数分别为0.99277,0.9890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00665,0.00423.对预测集样品利福平、异烟肼的含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00573,0.00379;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76%和98.243%;重现性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6793%和0.6398%.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且具有方便快捷、非破坏、无污染、可在线检测、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作为异福片原位质量检测和在线质量监控的方法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反射光谱 最小二乘法 利福平 异烟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原位红外显微镜和步进扫描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及其在纳米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世刚 贡辉 +4 位作者 周志有 陈声培 陈友江 司迪 李君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结合红外显微镜和步进扫描FTIR光谱仪 ,发展了固 /液界面电化学原位显微镜红外反射光谱和步进扫描快速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 ,并应用于纳米材料特殊性能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研制纳米结构Pt微电极 ,获得CO吸附的红外特征随纳米结... 结合红外显微镜和步进扫描FTIR光谱仪 ,发展了固 /液界面电化学原位显微镜红外反射光谱和步进扫描快速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 ,并应用于纳米材料特殊性能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研制纳米结构Pt微电极 ,获得CO吸附的红外特征随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度变化的原位显微镜红外谱图。利用纳米结构Pt微电极的异常红外效应 ,显著提高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的灵敏度 ,获得分辨率达 5 0 μs的步进扫描时间分辨光谱。不仅发展了固 /液界面显微镜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新方法 ,并且拓展了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在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异常红外效应 步进扫描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差分反射光谱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雷 陈涌海 +2 位作者 左玉华 王海宁 时文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85-1189,共5页
介绍了偏振差分反射光谱的原理,并结合半导体材料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的来源,总结了偏振差分反射光谱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界面分析技术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指出其在Si基材料电光改性研究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差分反射光谱 半导体 平面内光学各向异性 电光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电化学催化中的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世刚 贡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6-814,共9页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 研究方法 电化学催化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偏振干涉光谱仪的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正茂 高立民 何俊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偏振干涉的单光路近红外光谱仪光学系统.针对光纤耦合卤钨灯光源,设计离轴抛物面镜准直和会聚光学系统.氦氖激光作为采集控制光源,用冷光镜与近红外光束实现分合.采用正交放置的格兰-汤普逊棱镜为起偏和检偏器,设置补偿晶... 提出一种基于偏振干涉的单光路近红外光谱仪光学系统.针对光纤耦合卤钨灯光源,设计离轴抛物面镜准直和会聚光学系统.氦氖激光作为采集控制光源,用冷光镜与近红外光束实现分合.采用正交放置的格兰-汤普逊棱镜为起偏和检偏器,设置补偿晶体和扫描光楔完成偏振干涉的相位补偿.近红外光偏振干涉光谱仪光学系统的光谱范围为800~1 700nm,理论光谱分辨率优于8cm^-1,通光口径Φ10.4mm.质量评价表明,全视场点列图均方根半径值约为1.7μm,垂轴色差小于0.2μm,全视场范围内几何包围圆Φ14μm之内能量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光谱 干涉 光谱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膜电极上CN^-吸附的电化学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甄春花 范纯洁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有异常红外效应(AIREs),即吸附态CN-谱峰呈现出与本体Au电极不同的方向倒反、红外吸收增强(39.2倍)以及半峰宽增加的异常光谱特征.本研究将纳米薄膜材料的这一AIREs从过渡金属拓展到币族金属,进一步证明AIREs是迄今研究的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普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膜电极 氰吸附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异常红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研究HMX的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学涌 王晓川 +3 位作者 郑敏侠 王蔺 姜燕 罗毅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1期320-322,共3页
采用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研究了炸药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升温中HMX会发生C-N键和N-N键的断裂,释放出CO2、N2O、CO、NO、HCHO、HONO、NO2和HCN八种气体,HMX的分解动力学方程为kc-... 采用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研究了炸药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HMX)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升温中HMX会发生C-N键和N-N键的断裂,释放出CO2、N2O、CO、NO、HCHO、HONO、NO2和HCN八种气体,HMX的分解动力学方程为kc-n=e^34.6exp(-152/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X 分解动力学 原位红外 硝基 HCN 反射光谱 HCHO CO NO2 氮杂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在表面合金电催化剂上还原过程的循环伏安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声培 黄桃 +2 位作者 张麒 贡辉 孙世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碳载表面合金电催化材料 (Surfacealloy/GC)作为研究电极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等技术 ,对该催化剂在电有机合成中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Surfacealloy/GC对草酸的加氢还原表现出很高的... 采用自行研制的碳载表面合金电催化材料 (Surfacealloy/GC)作为研究电极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等技术 ,对该催化剂在电有机合成中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Surfacealloy/GC对草酸的加氢还原表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草酸的还原电位为 - 0 .40V ,与通常用的阴极铅材料相比 ,正移约6 0 0mV ;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结果指出 ,草酸的还原产物主要为乙醛酸 ,表明该电极在较低的过电位下就能还原草酸生成乙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表面合金电催化剂 还原过程 循环伏安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研究 乙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