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原位修复技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牛明芬 胡思雨 +1 位作者 史奕 马建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4期439-448,共10页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环境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影响食品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农业重金属土壤污染以中低浓度污染为主,对其修复的要求不同于一般重金属修复,需满足农用条件的要求。本文从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入手,综述了国...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环境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影响食品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农业重金属土壤污染以中低浓度污染为主,对其修复的要求不同于一般重金属修复,需满足农用条件的要求。本文从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农业土壤重金属防治技术上已有的一些方法与实践,对以土壤原位修复为主的各类农业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几类农业土壤原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对农业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重金属污染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底泥原位修复技术进展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军伟 赵俊松 钟先锦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7期118-118,共1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被排进河流及湖泊之中,造成河流湖泊水平的严重污染。因此针对底泥污染物及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找出水质污染的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很多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被排进河流及湖泊之中,造成河流湖泊水平的严重污染。因此针对底泥污染物及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找出水质污染的根本所在,水体污染源其实就是底泥污染物过多而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也提出相关技术合理应用的建议和修复有机物污染底泥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修复技术 底泥污染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沅宁 郭渊明 +3 位作者 侯晓松 郭斌 杨泽宇 张美然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6-1740,共5页
综述了石油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原位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比较广泛,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其应用到石油土壤污染修复中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中最受关注的原位热脱附、原位高级氧化、气... 综述了石油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原位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比较广泛,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其应用到石油土壤污染修复中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中最受关注的原位热脱附、原位高级氧化、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以及阴燃技术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终,提出阴燃修复技术将是未来治理石油污染场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污染土壤 原位修复技术 阴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丁琳洁 黄冬侠 +2 位作者 宋纪斌 雷建森 黎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1-637,共7页
三氯乙烯(TCE)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及地下水。TCE具生物毒性,不易降解,进入地下水后会沉入水底长时间稳定存在,并不断向水中溶解,造成地下水长期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总结了TCE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三氯乙烯(TCE)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及地下水。TCE具生物毒性,不易降解,进入地下水后会沉入水底长时间稳定存在,并不断向水中溶解,造成地下水长期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总结了TCE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相关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国TCE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地下水污染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范筱林 王中正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8期29-30,63,共3页
一直以来,环境污染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土壤是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的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为治理污... 一直以来,环境污染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土壤是各种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的汇,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污染物土壤修复技术为治理污染提供了有效手段。相较于土壤异位修复技术,土壤原位修复技术可不经挖掘,直接在污染场地就地修复污染土壤,具有成本低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优点。本文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常用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进行了介绍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污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超 陈亮 廖思红 《绿色科技》 2014年第11期165-166,共2页
介绍了受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底泥原位修复技术联合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底泥 原位修复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平原区农村水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方平 姜成名 +2 位作者 苏甜 时红 廖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1-1015,共5页
针对鄱阳湖平原区农村水塘内源底泥污染和外源农村生产、生活排水污染,通过选用覆沙处理、落干曝晒处理及生物联合调控处理(即底栖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滤食性鱼类鳙鱼和鲢鱼+湿地植物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 针对鄱阳湖平原区农村水塘内源底泥污染和外源农村生产、生活排水污染,通过选用覆沙处理、落干曝晒处理及生物联合调控处理(即底栖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滤食性鱼类鳙鱼和鲢鱼+湿地植物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versicolor))等原位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得到农村小水塘经济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结果表明:(1)生物联合调控处理对水质净化的效果总体最佳,浊度、氨氮、TN和COD去除率最高值分别为68.18%、92.64%、79.85%和92.10%。(2)生物联合调控处理的TN去除率与DO呈显著负相关,TP去除率与DO呈显著负相关、与氮磷质量比(N/P)呈显著正相关,COD去除率与氨氮、碳氮质量比(C/N)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平原 农村水塘 原位修复技术 生物联合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化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
8
作者 杨磊 郭小刚 熊蔚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5期47-49,共3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药化工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污染范围扩大及污染程度加深,如何高效、环保地修复受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该文首先探讨了农药化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农药化工污染现状,最后提...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农药化工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污染范围扩大及污染程度加深,如何高效、环保地修复受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该文首先探讨了农药化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农药化工污染现状,最后提出了农药化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推动农药化工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化工污染 土壤与地下水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循环井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朋 陈文英 蒲生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活动导致的地下水质量下降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原位生物修复一直是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已受到了广泛关注。围绕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有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产活动导致的地下水质量下降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世界性环境问题。原位生物修复一直是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热点,已受到了广泛关注。围绕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修复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综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梳理和总结了影响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主要因素,重点讨论了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与地下水循环井(GCW)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并对GCW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地下水有机污染原位修复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有机污染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地下水循环井(GC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综合评价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文静 董维红 +1 位作者 苏小四 柳富田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并就基于以上修复技术的工程投资、运行成... 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天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并就基于以上修复技术的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及治理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评价,为开展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抽出处理技术 监测天然衰减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祁俊峰 曾如川 +2 位作者 王震 姜坤 刘战捷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80-585,共6页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 概述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n-situ Fabrication and Repair,ISFR)的概念和特点,并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国内外以选择性激光烧结和电子束熔融技术为代表的太空原位制造、空间钎焊修复、太空基地建筑构建等方向发展现状及趋势。结合我国空间技术事业发展,提出充分借鉴国外相关技术成果,围绕主要应用材料,重点开展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应用验证研究,并探索利用模拟月壤开展太空原位制造技术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技术(ISFR) 电子束熔融(EBM) 选择激光烧结(S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泉河原位生态修复研究
12
作者 周亚楠 张国只 《现代园艺》 2024年第6期166-168,共3页
针对珠泉河现状进行污染调查和负荷计算,通过机械清淤、河道整治、污水排放管理等方法,迅速减少污染源,再使用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和提水曝气技术,建立生态跌水坝、优化生态链方案对珠泉河进行综合性生态修复,提高水环境自我净化... 针对珠泉河现状进行污染调查和负荷计算,通过机械清淤、河道整治、污水排放管理等方法,迅速减少污染源,再使用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和提水曝气技术,建立生态跌水坝、优化生态链方案对珠泉河进行综合性生态修复,提高水环境自我净化功能,达到持续改善水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 水负荷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物仿生的污染土壤原位自持修复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强 韩君 +1 位作者 徐愿坚 杨立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采用基于植物仿生的污染土壤原位自持修复技术,研究了植物仿生修复技术的实地修复效果及修复过程中土壤Cr、Ni、Zn和Fe不同形态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仿生修复3个月后土壤中Cr、Zn、Ni和Fe浓度逐月递减,分别下降17.33%、27.03%、31.... 采用基于植物仿生的污染土壤原位自持修复技术,研究了植物仿生修复技术的实地修复效果及修复过程中土壤Cr、Ni、Zn和Fe不同形态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仿生修复3个月后土壤中Cr、Zn、Ni和Fe浓度逐月递减,分别下降17.33%、27.03%、31.60%和5.17%;4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并不相同,土壤Zn和Cr不同形态浓度的下降率为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土壤Ni和Fe不同形态浓度的下降率为酸溶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残渣态。植物仿生修复装置填料和模拟叶片均能富集4种重金属,填料吸附性能的大小将影响模拟叶片中4种重金属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仿生 土壤 原位修复技术 重金属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贺亚雪 代朝猛 +1 位作者 苏益明 张亚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6,共6页
从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入手,叙述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在地下水重金属防治技术上已有的一些方法和实践,提出今后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中,Geobac... 从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源入手,叙述了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国内外在地下水重金属防治技术上已有的一些方法和实践,提出今后在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的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中,Geobacter和Shewanella等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纳米线,使微生物摆脱了需要直接接触胞外电子受体才能传递电子的限制,提高降解效率,非常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污染 原位修复技术 异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同燕 胡伟武 +1 位作者 李文奇 冯传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01期29-32,共4页
结合近几年来世界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介绍了实践应用中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三种较为典型的处理技术,即异位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然后重点总结了抽出处理、可渗透... 结合近几年来世界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各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介绍了实践应用中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三种较为典型的处理技术,即异位修复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原位修复技术。然后重点总结了抽出处理、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曝气、原位生物修复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和适用特点,为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现场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还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展望,提出了地下水修复技术便于野外实践的有利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修复 异位修复技术 监测天然衰减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曝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通风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隋红 茹旭 +1 位作者 黄国强 李鑫钢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生物通风是一种去污效果好、操作费用低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文章概述了生物通风系统的结构、设计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详细论述了生物通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现场应用、影响因素和强化技术及理论研究,并展望了生物通风在我国的... 生物通风是一种去污效果好、操作费用低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文章概述了生物通风系统的结构、设计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详细论述了生物通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现场应用、影响因素和强化技术及理论研究,并展望了生物通风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 污染物 生物通风修复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辉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从石油开采等过程对浅层含水层带来的污染现状、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进展、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和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浅层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从石油开采等过程对浅层含水层带来的污染现状、微生物修复的技术进展、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和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微生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修复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鉴于浅层地下水系统具有低温、贫氧等特点,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强调指出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优良"土著"菌株的筛选和菌群的构建、低温缺氧环境下的降解研究、同位素技术、原位修复的现场研究以及微生物-植物的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石油污染浅层含水层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浅层地下水 微生物修复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循环井三维水流模型设计与示踪试验
18
作者 李丽青 李旭 +3 位作者 周立涛 聂士博 程人杰 陈高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6,共9页
地下水循环井是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室内试验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三维砂槽,在室内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循环井水... 地下水循环井是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目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针对目前室内试验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并构建了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三维砂槽,在室内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循环井水力循环三维渗流试验,分析了抽/注流量、抽/注水段长度和抽水泵位置对循环井溶质运移范围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相应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基于Packer系统的地下水循环井试验装置能够很好地模拟循环井在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示踪剂运移范围,当抽/注水段长度一定时,随着循环井抽/注流量的增大,影响半径和循环深度都增大;②当抽/注流量一定时,随着阻水气囊位置的降低,抽水段的滤水管长度减小,影响半径减小,循环深度增大;③当抽/注流量和抽/注水段长度一定时,随着抽水泵位置的降低,影响半径和循环深度都增大,水力调控范围增大;④随着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增大,影响半径增大,循环深度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提高地下水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井 三维循环水流 原位修复技术 影响半径 地下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泥后水”模式的重污染河道底泥碳氮硫同步去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文龙 罗欢 +2 位作者 吴琼 杨旭楠 李宁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3,42,共9页
针对传统“水驱动泥”修复技术易返黑返臭的弊端,创新性地提出了“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即基于“缓释型功能材料协同微生物反硝化强化驱动底泥耗氧物质消除”的思路,研发了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水驱动泥”修复技术易返黑返臭的弊端,创新性地提出了“先泥后水”的治理模式,即基于“缓释型功能材料协同微生物反硝化强化驱动底泥耗氧物质消除”的思路,研发了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原位修复60 d后,底泥中碳氮硫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6%~41%、45%~58%和89%~91%,氧化层深度达到15.5~17.6 cm。新模式和新技术能有效氧化深层底泥,实现“活泥”带动“活水”,保障了河流水环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先泥后水 缓释功能材料 反硝化强化 原位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物修复的1,4-二氧杂环乙烷降解细菌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晶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67,共1页
美国Innovative engineering solutions(IESI)公司和Bioremediation consulting(BCI)公司开发出首项分解1,4-二氧杂环己烷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1,4-二氧杂环己烷通常用作溶剂(特别是1,1,1-三氯乙烷)的稳定剂,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下... 美国Innovative engineering solutions(IESI)公司和Bioremediation consulting(BCI)公司开发出首项分解1,4-二氧杂环己烷的原位生物修复技术。1,4-二氧杂环己烷通常用作溶剂(特别是1,1,1-三氯乙烷)的稳定剂,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通过采用专利生物富集技术,两公司以丙烷为底物碳源培养出一株新的丙烷营养型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细菌 环乙烷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三氯乙烷 富集技术 环己烷 公司 稳定剂 污染物 地下水 微生物 营养型 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