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预后分析
1
作者 胡学俊 刘冰 +5 位作者 伍超 史忠良 唐龙 王贤平 陆智勇 胡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130例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5年预后情况...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长期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130例原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DCB组和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组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5年预后情况,主要终点是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卒中、靶血管重建术(TVR)和大出血。结果 两组患者5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CB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 DCB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MACE低于DES植入,5年无事件生存率更高。DCB可作为原位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原位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浮选溢流水有机物的矿物原位催化臭氧处理特性及回水实验
2
作者 杨超 万莉 +4 位作者 赵帅 杜荔鑫 陈冀川 袁小钦 杨玮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针对铅锌浮选溢流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未经处理直接回用时残余的浮选药剂影响选别指标、直接排放威胁矿山周边环境的问题,研究利用溢流水中所含的矿物颗粒原位催化臭氧降解其中有机物。结果表明,由于溢流水中矿物对臭氧具有原位催化能力... 针对铅锌浮选溢流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未经处理直接回用时残余的浮选药剂影响选别指标、直接排放威胁矿山周边环境的问题,研究利用溢流水中所含的矿物颗粒原位催化臭氧降解其中有机物。结果表明,由于溢流水中矿物对臭氧具有原位催化能力,臭氧直接处理溢流水对其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过滤后处理,且矿物催化臭氧顺序为铅精矿>尾矿>锌精矿。最佳条件下臭氧直接处理溢流水对其中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1.85%和46.30%,与过滤后臭氧处理相比去除率分别提高了0.78和0.62倍。矿物表面富含的活性点可原位催化臭氧产生强氧化性的·OH,将有机物中羟基和长链烃转化为CS2等小分子有机物后矿化为CO_(2)和H_(2)O去除。处理后溢流水返回浮选时,得到铅精矿含Pb 69.93百分点、Zn 2.31百分点,回收率分别为92.51%和2.69%,与未处理溢流水和过滤后臭氧处理溢流水相比,铅回收率分别提高4.56百分点和2.8百分点;得到锌精矿含Zn 43.69百分点、Pb 0.88百分点,回收率分别为92.14%和2.01%,锌回收率分别提高8.24百分点和4.88百分点。利用溢流水中矿物原位催化臭氧处理其中有机物可有效降低回水浮选精矿中铅锌互含,提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研究结果可为浮选废水的高质量回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浮选 溢流水 矿物 臭氧 原位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探区和邻区油页岩原位开采选区评价
3
作者 郭旭升 李王鹏 +8 位作者 申宝剑 胡宗全 赵培荣 黎茂稳 高波 冯动军 刘雅利 武晓玲 苏建政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石化探区油页岩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补充能源。加快油页岩勘探开发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油页岩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通过调研梳理国内外成功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现场试验的技... 中国石化探区油页岩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和补充能源。加快油页岩勘探开发对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油页岩规模勘探与效益开发,通过调研梳理国内外成功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现场试验的技术,分析试验区特征、地质和工程适应性、选区选层要求等认为:国外壳牌公司电加热法技术、中国吉林众诚公司的原位压裂化学干馏技术和吉林大学的局部化学反应法原位裂解技术实施了现场先导试验并获得成功,但中国两项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且现有的原位开采技术对深部油页岩的适应性均未得到验证。通过开展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特点、地质资源条件、开采工程条件梳理分析,针对约束中国油页岩原位开采的关键因素,结合加热方式确定了4项地质参数、6项工程参数和分级评价界限,并根据约束油页岩原位开采利用的程度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建立了油页岩原位开采有利区地质-工程双因素评价模型,优选出15个中国石化探区和邻区油页岩Ⅰ类有利区。对选出的有利区进一步分析其顶底板、断裂、可动水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并综合评价优选出4个试验目标区,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旬邑区块、博格达山北麓南缘上黄山街含矿区、茂名盆地电白含矿区、抚顺盆地抚顺含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含油率 加热方式 原位转化 选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离子液体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
4
作者 王志山 孙瑞焓 +5 位作者 王昌梅 张无敌 尹芳 杨斌 柳静 杨红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为探究环境友好型高效催化剂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采用5种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L-脯氨酸)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合成氨基酸离子液体,以氨基酸离子液体为提取剂和催化剂,对小球藻进行原位催化制备生... 为探究环境友好型高效催化剂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采用5种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L-脯氨酸)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合成氨基酸离子液体,以氨基酸离子液体为提取剂和催化剂,对小球藻进行原位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脯氨酸与盐酸反应合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L-Pro][Cl])具有更好的生物柴油提取率和催化率;小球藻生物柴油的最优制备条件是[L-Pro][Cl]用量100%(以小球藻藻粉质量计)、甲醇与藻粉质量比11∶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18h,在此条件下小球藻生物柴油的提取率为83.16%,催化率为64.54%。综上,氨基酸离子液体[L-Pro][Cl]适合用于原位催化小球藻制备生物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离子液体 小球藻 原位 生物柴油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相中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
5
作者 李辰悦 苑晓 +2 位作者 陈寅杰 张帅峰 张兰英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6,共8页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液晶中的分散性问题,提高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贵金属乙酸盐为前驱体和还原剂,以液晶为模板和保护剂,控制不同条件,如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制备了不同粒径和形... 为解决纳米粒子在液晶中的分散性问题,提高液晶相的稳定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贵金属乙酸盐为前驱体和还原剂,以液晶为模板和保护剂,控制不同条件,如反应温度、前驱体浓度等,制备了不同粒径和形态的金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其对液晶相转变行为和蓝相温域的影响。在液晶蓝相中原位合成了7.0 nm的金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分散均匀,蓝相温域拓宽了20%。这种在液晶中原位合成纳米粒子的方法为无机纳米和有机材料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原位合成 纳米粒子 蓝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气相催化多晶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构筑研究
6
作者 吴国栋 张文 +4 位作者 伏鑫 刘辉强 汪建 王兵 熊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5,共4页
金刚石和石墨烯均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质,结合形成的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制备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器件时,传统转移法、金属原位催化法等制备方法都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石墨烯层覆盖... 金刚石和石墨烯均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质,结合形成的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异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制备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器件时,传统转移法、金属原位催化法等制备方法都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石墨烯层覆盖率低且结晶质量较差等缺点,严重妨碍了这种全碳器件的应用。本工作开发了一种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构筑的新方法,采用金属锰气相催化多晶金刚石,实现了金刚石表面原位石墨烯生长。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锰气相状态对多晶金刚石具有较强的催化效果,生成的石墨烯层覆盖率高、表面均匀。这种新型的金属锰气相催化法步骤简单,成本较低,可一步完成。本文的研究为在金刚石表面原位生长高质量石墨烯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为制备高性能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全碳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金刚石异质结 全碳器件 锰气相催化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可注射pH/温度双响应载药水凝胶的制备及抗肿瘤应用
7
作者 蒋力 唐昭敏 +5 位作者 赵健清 李世杰 李昊宇 杨怡宁 潘皛 王新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248,共7页
传统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然存在非靶向治疗、副作用严重等缺陷,急需一种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工作开发了一种可注射pH/温度双响应水凝胶。以季戊四醇(PETP)为引发剂、氯化亚锡(SnCl_(2))为催化剂,对ε-己内酯(ε-... 传统化疗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然存在非靶向治疗、副作用严重等缺陷,急需一种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工作开发了一种可注射pH/温度双响应水凝胶。以季戊四醇(PETP)为引发剂、氯化亚锡(SnCl_(2))为催化剂,对ε-己内酯(ε-CL)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合成四臂星型聚己内酯(4PCL)。利用4PCL与4-羧基苯甲醛(p-CBA)的酯化反应制备4PCL-CBA,再将4PCL-CBA、普朗尼克F127以及聚乙烯亚胺(PEI)水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功制得F127/PEI/4PCL-CBA(FECC)水凝胶。FECC水凝胶在37℃响应交联成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负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的FECC水凝胶在肿瘤弱酸环境中168 h的DOX释放率为45.3%,释放平稳,无突释,而在模拟血液循环的中性环境中DOX累积释放率仅19.8%,表明DOX@FECC水凝胶实现了药物缓释。在细胞实验中,FECC水凝胶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EC)无明显毒性,而DOX@FECC载药水凝胶能显著杀死人源乳腺癌细胞(4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治疗 原位水凝胶 PH响应 温度响应 可控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嫦娥七号”飞跃器任务的宽温区转动阻力矩原位测试方法
8
作者 马晓荔 周原 +6 位作者 马龙 韩知非 闫琦 许亚娟 丁磊 居楠 徐宏贵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测量“嫦娥七号”飞跃器舱外低频绑扎线缆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对关节运动的阻力矩,文章提出一种在-195~120℃温度环境下原位测量关节旋转附加阻力矩的方法,设计了由驱动模拟与测试系统、温度模拟与控制系统组成的测试装置并测量了8种温... 为测量“嫦娥七号”飞跃器舱外低频绑扎线缆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对关节运动的阻力矩,文章提出一种在-195~120℃温度环境下原位测量关节旋转附加阻力矩的方法,设计了由驱动模拟与测试系统、温度模拟与控制系统组成的测试装置并测量了8种温度工况下有/无绑扎线缆的旋转阻力矩。测试结果表明,由于转动配合面与线缆多点位绑扎工艺的复杂性,温度对阻力矩的影响并非线性规律,所以需要在所关心的全温区开展相应的测试;同时,在-150℃及更低的深低温条件下,线缆扭力产生的阻力矩值会快速升高,应加以关注。该研究方法对航天型号验证线缆选型及温度环境对关节旋转造成的阻力矩影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低频绑扎线缆 宽温区环境 旋转阻力矩 原位测试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A表面原位聚合构建抗肿瘤纳米胶囊研究
9
作者 赵启轩 马骏 +2 位作者 刘爱江 梁骁 李全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通过原位聚合策略,在核糖核酸酶A(RNaseA)表面构建聚合物外壳,制备了纳米胶囊n(RNaseA).表征结果表明,n(RNase A)呈现均一的球形结构,流体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18.9±14.1)nm和(7.3±1.5)mV.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 通过原位聚合策略,在核糖核酸酶A(RNaseA)表面构建聚合物外壳,制备了纳米胶囊n(RNaseA).表征结果表明,n(RNase A)呈现均一的球形结构,流体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18.9±14.1)nm和(7.3±1.5)mV.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对纳米胶囊n(RNaseA)的肿瘤摄取能力进行表征,发现该体系能够被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高效摄取.以此为基础,纳米胶囊n(RNaseA)能够切割细胞质中的RNA分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表面原位聚合技术构建了能够实现RNaseA胞内递送的纳米制剂,为其它医用酶分子纳米胶囊的构建与评价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A 原位聚合 纳米胶囊 抗肿瘤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修缮的建筑外保温黏结材料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瑾超 汪磊磊 +1 位作者 陈丹 伍海燕 《绿色建筑》 202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在建筑节能改造背景下,建筑外保温系统病害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因外保温黏结性能下降,为预防脱落病害而更换整个外保温系统导致资源浪费、成本高等问题,针对点粘工艺构造的外保温薄抹灰系统,采用原位修缮技术对外保温系统... 在建筑节能改造背景下,建筑外保温系统病害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因外保温黏结性能下降,为预防脱落病害而更换整个外保温系统导致资源浪费、成本高等问题,针对点粘工艺构造的外保温薄抹灰系统,采用原位修缮技术对外保温系统进行加固,并对6种修缮材料的黏结性能进行试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位修缮技术可有效提高外保温系统的黏结强度,基于水泥基的B类复合修缮材料的外保温系统整体黏结强度提升了100%,发泡聚氨酯修缮材料的平均新增有效黏结率为45.8%,而水泥基复合胶粘剂为35%。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外保温系统低成本修缮及修缮材料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墙外保温 原位修缮技术 修缮材料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无机盐掺杂聚苯胺棉织物及其光电热性能研究
11
作者 吴涛 缪东校 +2 位作者 祁冠杰 彭军 王潮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7-271,277,共6页
掺杂氯化锌、氯化锂、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镁等无机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无机盐掺杂聚苯胺棉织物,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超快速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等对棉织物的微观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 掺杂氯化锌、氯化锂、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铁、氯化镁等无机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无机盐掺杂聚苯胺棉织物,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超快速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等对棉织物的微观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光电热性能。结果表明:聚苯胺在棉织物上发生聚合反应,赋予棉织物出色的导电性,电导率可达15.7S/m;氯化锂掺杂聚苯胺棉织物的光热性能最佳;在电热性能方面,氯化铜掺杂聚苯胺棉织物电导率最高,可达57.4S/m。发热织物能够根据人体需求调节温度,氯化锂掺杂聚苯胺棉织物在600W/m~2光照强度下温度可达65.0℃,氯化铜掺杂聚苯胺棉织物在9.0V电压下表面平均温度可达40.1℃,与聚苯胺棉织物相比,光热和电热性能分别提高了8.2%和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原位聚合法 聚苯胺 棉织物 光电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原位钝化与机理研究
12
作者 郭林 赵钰 +3 位作者 于福荣 刘鹏 王小娟 唐金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有色冶炼场地土壤中铅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含铅土壤对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和周边生态环境均造成威胁。为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与迁移效率,选用麸皮、竹子、杨木和杨木锯末为原材料制备4种生物炭,采用添加石灰石粉末与生物炭复配的方法对... 有色冶炼场地土壤中铅污染现象较为普遍,含铅土壤对场地的再开发利用和周边生态环境均造成威胁。为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与迁移效率,选用麸皮、竹子、杨木和杨木锯末为原材料制备4种生物炭,采用添加石灰石粉末与生物炭复配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原位钝化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近边结构光谱等技术研究生物炭钝化剂对稳定土壤中有效态铅的机理。结果表明:①4种生物炭均能有效抑制土壤中有效态铅的释放。其中,5%投加量的杨木锯末生物炭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化效率最高,达到72.27%。②石灰石粉末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性,投加量分别为5%和4%的杨木锯末生物炭与石灰石粉末对土壤中有效态铅的稳定化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并在90 d的养护时间内持续有效。③添加杨木锯末生物炭和石灰石粉末能促进Pb(OH)_(2)、Pb_(3)(CO_(3))_(2)(OH)_(2)等稳定铅沉淀物质的生成,从而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态铅 生物炭 原位钝化 同步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Cu络合调控类芬顿氧化强化水体痕量喹诺酮的选择性净化
13
作者 曾湘楚 丁以宣 +2 位作者 武哲 汪艳平 刘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4,共14页
废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新污染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选择性净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铜络合物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的均相类Fenton氧化体系,用于去除水体微量喹诺酮(QNs).在较宽的p H范围内,99%以上的QNs在60 ... 废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作为新污染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选择性净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铜络合物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的均相类Fenton氧化体系,用于去除水体微量喹诺酮(QNs).在较宽的p H范围内,99%以上的QNs在60 min内可被降解,且免受天然有机质(质量分数高达1%)和各种阴离子(质量分数高达20%)的影响.Cu(Ⅱ)-QNs络合物活化PMS伴随Cu(Ⅲ)-QNs络合物的原位生成,通过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促进了QNs的选择性氧化.所产生的Cu(Ⅲ)和·OH在QNs的降解中起到主要和次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络合 类芬顿氧化 选择性净化 微量喹诺酮 过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表征技术在电池界面演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冀昱辰 杨卢奕 +1 位作者 林海 潘锋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0-754,共15页
在二次电池中,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演化行为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作机理出发,详细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包括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原位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石英晶体天平、电化学微... 在二次电池中,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演化行为对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工作机理出发,详细综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包括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原位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化学石英晶体天平、电化学微分质谱、原位拉曼光谱、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并且基于二次电池界面演化体系,本文将其划分为从液相到固相的电极/电解液界面中间相演化、沉积型金属负极的电沉积过程与金属-气体电池的三相界面演化,以及从固相到液相的固体组分电化学分解与固体组分溶解,列举了多种原位先进表征手段在这些复杂体系研究中联合应用的实例,展示了多模态界面原位表征技术在不同尺度下的立体分析能力。这些原位表征技术的联用不仅能够提供对电极/电解液界面在实际电池运行条件下动态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还可以揭示影响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原位界面表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电池界面演化机制,提升电池性能和稳定性,推动新型电池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表征 二次电池 电化学过程 界面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4/MW复合物的原位包覆制备及其热分解性能和感度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杨金想 刘平 +3 位作者 孙晓乐 万力伦 毕晓露 黎胜富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针对DAP-4摩擦感度较高的特点,采用非水溶剂的原位包覆方法,以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 wax,MW)为包覆层,制备DAP-4/MW复合物。对DAP-4包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DAP-4/MW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并对其感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针对DAP-4摩擦感度较高的特点,采用非水溶剂的原位包覆方法,以微晶蜡(microcrystalline wax,MW)为包覆层,制备DAP-4/MW复合物。对DAP-4包覆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DAP-4/MW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并对其感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W可很好地包覆在DAP-4表面;MW的原位包覆使DAP-4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前,当MW含量从1%增加到5%时,DAP-4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温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活化能(nergy of activation,Ea)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少量加入MW可降低DAP-4的Ea;当MW原位包覆含量为5%时,样品DAP-4/MW 5%的摩擦感度(20%)和撞击感度(0)较DAP-4的摩感(100%)撞感(15%)显著降低,微晶蜡的原位包覆可有效提升DAP-4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P-4/MW复合物 原位包覆 热分解 表观活化能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PDOL基固态电解质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
16
作者 江训昌 喻科霖 +2 位作者 杨大祥 廖敏会 周洋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在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表面包覆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纳米颗粒的YPVDF纳米纤维膜,并以1,3-二氧戊环(DOL)为聚合物前驱体单体,三(三氟磺酸)铝[Al(OfT)3]为引发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 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在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表面包覆了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纳米颗粒的YPVDF纳米纤维膜,并以1,3-二氧戊环(DOL)为聚合物前驱体单体,三(三氟磺酸)铝[Al(OfT)3]为引发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为SEI膜添加剂,采用原位聚合工艺,在高比表面积的YPVDF纳米纤维基膜中原位聚合生成PDOL基复合固态电解质,PDOL与YPVDF纤维表面的YSZ形成大量的YSZ/PDOL有机-无机离子快速传输界面,制备出的PDOL@YPVDF-CSE在室温下拥有0.94×10^(-4)S/cm的离子电导率;YPVDF纤维上YSZ的Lewis酸位点(Zr^(4+)、Y^(3+)、氧空位)能够吸附LiTFSI中的阴离子,促进LiTFSI解离出Li+,从而使得PDOL@YPVDF-CSE具有0.78的锂离子迁移数,同时YSZ提供的Lewis酸位点可以协同Al(OfT)3促进DOL开环聚合,使DOL单体的转化率达到98.2%。此外,YPVDF纳米纤维的引入使得PDOL@YPVDF-CSE的耐热分解温度提升至312℃。以PDOL@YPVDF-CSE组装的Li|PDOL@YPVDF-CSE|Li锂对称电池,能够稳定循环1500 h以上;组装的LFP|PDOL@YPVDF-CSE|Li电池在0.5C倍率下循环800次以后,容量保持率为97.4%,在2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8%。同时,以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为正极组装的NCM622|PDOL@YPVDF-CSE|Li电池在1 C倍率下循环1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1 3-二氧戊环) 原位聚合 电化学性能 复合固态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在北海河道底泥资源化中的应用
17
作者 付晓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河道底泥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其污染会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河湖泥底污染及其处理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关于底泥污染的危害及其修复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以盖州北海河道为例,对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进... 河道底泥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其污染会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河湖泥底污染及其处理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关于底泥污染的危害及其修复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以盖州北海河道为例,对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底泥的可资源化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针对不同的修复技术还存在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技术。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底泥的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修复 异位修复 资源化 河道 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道222线水稳基层原位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18
作者 丁亚会 王金财 +1 位作者 刘建坤 张登峰 《建材世界》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该研究进行了水稳基层原位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及混合料性能验证,提出了基层原位再生10~30 mm新料添加量按15%控制,并将设计结果应用于实体工程。论文探讨了基层原位冷再生的施工工艺、机械配置、养生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分析了水... 该研究进行了水稳基层原位冷再生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及混合料性能验证,提出了基层原位再生10~30 mm新料添加量按15%控制,并将设计结果应用于实体工程。论文探讨了基层原位冷再生的施工工艺、机械配置、养生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分析了水稳基层原位冷再生技术的技术特点,为锡盟公路养护工程基层冷再生施工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基层 原位冷再生 公路养护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19
作者 张萌哲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2期223-225,共3页
文章针对苏州市某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通过原位测试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场地主要由填土、冲洪积层和泥质砂岩构成,地下水类型包括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评估... 文章针对苏州市某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通过原位测试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场地主要由填土、冲洪积层和泥质砂岩构成,地下水类型包括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评估了土层的承载力和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原位测试技术能有效指导软土地基处理,确保工程安全,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 地质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原位测试技术分析
20
作者 刘晓雷 《大众标准化》 2025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了深入理解并可视化岩土工程地质结构特性,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例,引入了先进的原位测试技术来优化工程地质勘查流程,选择了地震波速度测量法,对工程区域的土壤层进行了详尽的现场测试。在设计测试布局时,考虑到工程特性和地质分层,每... 为了深入理解并可视化岩土工程地质结构特性,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例,引入了先进的原位测试技术来优化工程地质勘查流程,选择了地震波速度测量法,对工程区域的土壤层进行了详尽的现场测试。在设计测试布局时,考虑到工程特性和地质分层,每个深度1m处设置一个测试点,自下而上,充分考虑了工程场地的实际状况和测试要求。随后,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场地的剪切波速度,据此划分出详细的地质剖面,并运用无限体表面弹性理论计算出场地的变形模量。进一步,依据地基土的参数,绘制了P-v曲线,通过曲线中反映的数据结果,可以准确获取不同位置的岩土物理指标,从而完成了原位测试方法的细致设计。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显示,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岩土工程的原位测试,显著提升了地质勘察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变形模量 地质剖面 原位测试技术 地质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