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X_7受体在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颖 梁华征 +1 位作者 孙景军 叶诸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1-497,共7页
目的探讨ATP是否促进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发生类似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变化以及嘌呤类受体P2X7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As的分离和培养;实时照相观察As形态变化;用Br-dU掺入法及流式细胞观察As增殖变化;用荧光标记... 目的探讨ATP是否促进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发生类似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变化以及嘌呤类受体P2X7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As的分离和培养;实时照相观察As形态变化;用Br-dU掺入法及流式细胞观察As增殖变化;用荧光标记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GFAP mRNA,P2X7mRNA,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GFAP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原代As,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99%。不同浓度ATP(50μmol/L,100μmol/L,500μmol/L)作用于As,均可使之表现出类似反应性胶质化的形态改变,表现为胞浆丰富,细胞突起增加且更为明显。ATP100μmol/L作用1d后,As的S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提示细胞增殖的活跃,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5-BrdU)掺入法显示细胞核阳性率明显增加。500μmol/L浓度的ATP能促进As的GFAP mRNA,P2X7mRNA表达。用P2X7特异性的受体激动剂2′-3-′O-(4-benzoylbenzoyl)-adenosine-5′-triphosphate(BzATP)50μmol/L,75μmol/L,100μmol/L作用于原代培养的As,在培养基有Ca2+情况下可明显促进GFAP表达。在培养基有Ca2+的情况下BzATP作用2h及12h时As中TGF-β1mRNA升高。培养上清中TGF-β1蛋白的含量在8h及48h均有升高。TGF-β1中和抗体能部分抑制P2X7引起的As GFAP含量的增加。结论100μmol/L的ATP可以促进As增殖。各种浓度ATP均可促进As形态产生类似胶质化反应的变化。P2X7特异性受体激动剂BzATP可引发胶质化样反应,并且在有Ca2+的情况下促进TGF-β1的转录和释放。TGF-β1参与了P2X7受体诱导的类似反应性星形胶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 反应性星形胶质 P2X7受体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的小鼠星形胶质细胞CD46、CD55、CD59的表达及炎症刺激因子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雪丹 白云 +1 位作者 熊加祥 宋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明确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CD59在原代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及炎症因子对CD46、CD55、CD59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补体系统在AD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原代纯化培养小鼠星形...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明确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CD59在原代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及炎症因子对CD46、CD55、CD59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补体系统在AD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原代纯化培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用RT PCR,免疫荧光的方法,分别在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检测炎症因子刺激前以及LPS、IFNγ单独或协同刺激后,CD46、CD55、CD59的表达情况。结果RT PCR检测到CD59mRNA的表达,CD46、CD55的表达不明确,未刺激组和刺激组无明显差别;免疫荧光结果示CD59阳性,CD46、CD55弱阳性。结论保护素CD59在原代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上显著表达,可能可以保护星形胶质细胞免受补体的溶破效应的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小鼠 星形胶质细胞 CD46 CD55 CD59 炎症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殷育松 卢佳友 +1 位作者 王如善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96-1597,共2页
目的 探索并建立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分别以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培养和纯化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 ,并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组织块法的培养效果优于消化细胞培养法 ;原代培养、纯化的... 目的 探索并建立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分别以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培养和纯化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 ,并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组织块法的培养效果优于消化细胞培养法 ;原代培养、纯化的细胞生长稳定 ,经鉴定为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 ,简单易行、所获细胞纯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人脑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3ε激活NF-κB通路参与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志鑫 崔应麟 +2 位作者 李彦杰 任锟 邢若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8-704,共7页
目的:研究14-3-3ε蛋白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perfusion,OGDR)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OGDR模型,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 目的:研究14-3-3ε蛋白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perfusion,OGDR)诱导的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OGDR模型,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LDH活性,用ELISA法检测谷氨酸浓度、TNF-α和IL-1β的表达,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14-3-3εmRNA和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胶质瘢痕标志物neurocan和phosphacan蛋白的表达;转染14-3-3εsiRNA沉默14-3-3ε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组、非特异性转染(Scramble)组和14-3-3εsiRNA组,检测14-3-3εsiRNA预处理对OGDR星形胶质细胞GFAP、neurocan和phosphacan以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预处理细胞,观察NF-κB通路是否参与14-3-3ε对星形细胞的活化。结果:OGDR引起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谷氨酸浓度、TNF-α和IL-1β分泌升高;OGDR处理后,细胞14-3-3ε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同时NF-κB、GFAP、neurocan和phosphacan蛋白的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3-3ε沉默后,OGDR细胞GFAP、neurocan、phosphacan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PDTC预处理后,14-3-3εsiRNA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14-3-3ε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通路参与OGDR诱导的脊髓星形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OGDR 14-3-3ε NF—κB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去除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小胶质细胞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陈红艳 雷震 +4 位作者 王春婷 文欣茹 蔺雪梅 纪玉强 吴松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57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对3种去除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中小胶质细胞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纯化方法的特点,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SD乳鼠大脑皮质细胞解离并铺板,根据纯化方法的不同分组为:未... 目的:本研究拟对3种去除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中小胶质细胞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纯化方法的特点,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SD乳鼠大脑皮质细胞解离并铺板,根据纯化方法的不同分组为:未纯化组(Control组)、传统振荡纯化组(TO组)、阿糖胞苷(AraC)+TO组和AraC+L-亮氨酸甲酯(LME)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传代后细胞形态,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比例。AlamarBlue HS检测各组细胞传代后细胞活力。细胞计数统计不同纯化处理后获得的细胞产量。结果:相较于Control组,TO组细胞传代后的细胞纯度(P<0.0001)和细胞活力(P<0.0001)显著增加,纯化后获得的细胞总量显著下降(P<0.001),这些趋势在AraC+TO和AraC+LME组更加明显,AraC+TO和AraC+LME组细胞传代后的细胞纯度(P<0.0001或P<0.0001)和细胞活力(P<0.01或P<0.001)均显著高于TO组,而获得的细胞总量相较于TO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1),AraC+TO和AraC+LM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TO方法获得富含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物(纯度>90%),并且细胞产量高,可以应用于常规细胞研究,而AraC+TO和AraC+LME方法获得高度富集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物(纯度>99%),可以应用于神经炎症背景下星形胶质细胞精确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 阿糖胞苷 L-亮氨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优化
6
作者 薛娜娜 徐彩琪 +2 位作者 石勇荣 张蕊 孟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究并优化新生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为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更优解。方法为优化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3 d的C57BL/6J小鼠大脑皮质组织,去除脑膜和血管,经胰酶消化后离心,加入高... 目的探究并优化新生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为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更优解。方法为优化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取新生3 d的C57BL/6J小鼠大脑皮质组织,去除脑膜和血管,经胰酶消化后离心,加入高糖的杜氏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吹打形成细胞悬液。进一步通过差速贴壁法、十字交叉手摇法以及恒温振摇法进行纯化,将细胞分别以不同培养密度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中,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新生小鼠大脑皮质细胞以5×10^(6)个/瓶密度接种效果好,活性高;纯化过程中使用高糖DMEM培养基联合差速贴壁法、十字交叉手摇法及恒温振摇法,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可达99%。结论成功建立并优化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大脑皮质 原代培养 细胞纯化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同时培养原代神经元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薛建锋 魏娜 杨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可同时提取原代神经元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24 h的SD乳鼠,75%乙醇消毒,断脊法处死。用眼科镊拨开脑膜各层,取出完整大脑。游离海马,剥离血管,木瓜蛋白酶消化,然后吹打、离心、过滤,以合适...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可同时提取原代神经元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24 h的SD乳鼠,75%乙醇消毒,断脊法处死。用眼科镊拨开脑膜各层,取出完整大脑。游离海马,剥离血管,木瓜蛋白酶消化,然后吹打、离心、过滤,以合适密度种植于相应培养皿。4 h后更换培养基,以后每2天半量换液培养。第5天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种类,计算神经元纯度;第7天待神经元形成网络后进行后续实验。将剩余大脑皮层进行胶质细胞的提取。用同样方法剥除脑膜、血管,胰酶消化,过滤,差速贴壁。以合适密度种植于培养瓶,用梯度血清法纯化细胞。第7天后,鉴定并计算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选5代之内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结果提取的原代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形态良好,杂质少,纯度高,纯度分别为(95±0.62)%和(94±0.73)%,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结论该方法所需试剂和设备简单,提取的细胞纯度高、质量好,是一种方便实用的可以同时进行原代神经元与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被引量:28
8
作者 查雨锋 傅晓钟 +5 位作者 张顺 罗敏 欧瑜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g-1Pro,(4.39±0.32)μg·g-1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 形态学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优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靳辉 冯改丰 +4 位作者 杨蓬勃 贾宁 杨维娜 钱亦华 王唯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9-853,共5页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 目的旨在获得高纯度的星形胶质细胞,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细胞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分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并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差速黏附加摇床震荡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GFAP免疫荧光对获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皮质细胞从3d开始迅速增殖,9-12d即可铺满瓶底,此时细胞呈明显的分层生长,星形胶质细胞位于底层,形态多样,阳性率为(67.2±7.1)%;经过1次传代后,GFAP阳性率有所提升(84.0±6.0)%,但不能完全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仍呈分层生长;至第3次传代后,获得大量几乎为单一种类的星形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突起较短粗,一般2-3个,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GFAP染色呈强阳性,阳性率可达(97.6±2.4)%。结论通过差速黏附与摇床震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且生长状态良好的星形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大脑皮质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娟 丁敬宾 +4 位作者 马小虎 关立锋 杨慧莹 王志军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新生大鼠(2~3日龄),75%酒精消毒后断头,于冰上取大脑皮质置于冰冷的D-Hanks液中,去除脑膜和血管,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并分离细胞,以1...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新生大鼠(2~3日龄),75%酒精消毒后断头,于冰上取大脑皮质置于冰冷的D-Hanks液中,去除脑膜和血管,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并分离细胞,以1×10~5/ml的密度接种于预铺0.015%多聚赖氨酸的细胞瓶中培养。细胞纯化采用"差速贴壁法"、"梯度血清法"和"十字手摇法",以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即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来鉴定细胞纯度。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大于98%,可多次传代,细胞增殖快,且生长良好。结论:改进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细胞纯度高,能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中对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实验要求,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酶消化法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快速原代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伟 漆松涛 +5 位作者 刘亚伟 雷炳喜 周强 易国仲 陈子阳 严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1-46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酶消化法。方法基于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酶消化法,对32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消化后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传代时采用差速贴... 目的建立一种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改良酶消化法。方法基于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经验,改良既往文献报道的酶消化法,对32例不同级别的胶质瘤进行消化后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传代时采用差速贴壁法对原代细胞进行纯化。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原代细胞进行鉴定,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研究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采用改良的酶消化法成功培养28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87.5%。培养成功的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状态稳定,形态各异,生长状态良好,并可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胶质瘤细胞;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细胞在体外增殖活跃,肿瘤病理级别越高,细胞增殖能力越强。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用于人脑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具有简单、高效、成功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 原代细胞培养 酶消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克万 漆松涛 +5 位作者 杨志焕 王正国 朱佩芳 杨开军 刘承勇 黄理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7-689,696,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3%戊二醛固定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当用50kPa驱动压力进行牵张损伤时,细胞结构即有明显破坏,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部分胞体和突起被撕裂;以50kPa牵张损伤后1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损伤后6h可见线粒体致密、细胞器减少等.当牵张应力增大,星形细胞损伤程度加重,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微丝、微管明显减少,直至水样胞质或致密胞体.结论较小的应力即可致星形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脑外伤后产生广泛的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星形细胞 神经胶质 牵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制备及嗜神经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杨晓媛 薛雨佳 +5 位作者 杜文乐 崔赛赛 刘家森 康洪涛 姜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2,共6页
为建立研究嗜神经病毒致病机制的可靠细胞模型,本实验将健康幼犬剖杀无菌去除其脑膜、脑干及血管等结构,收集并处理大脑皮质后,利用神经组织解离试剂盒及配套设备对大脑组织解离,采用3次差速贴壁法从犬大脑皮质中纯化细胞。3次贴壁后观... 为建立研究嗜神经病毒致病机制的可靠细胞模型,本实验将健康幼犬剖杀无菌去除其脑膜、脑干及血管等结构,收集并处理大脑皮质后,利用神经组织解离试剂盒及配套设备对大脑组织解离,采用3次差速贴壁法从犬大脑皮质中纯化细胞。3次贴壁后观察可见,贴壁细胞体积较大,突起数量增加,突起变长有分支,分支呈交叉状态。进一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RT-PCR鉴定纯化后的细胞,结果显示,纯化的细胞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标记物CSPG4抗体和基因检测均为阳性,而其他细胞标记物的抗体和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表明获得了纯化的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纯度约97%。对分离纯化后的OPC采用PCR/RT-PCR检测常见犬外源病毒,结果显示,犬瘟热病毒(CDV)、犬副流感病毒5型(CPIV5)、犬细小病毒(CP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获得的OPC无常见犬外源病毒感染。将犬源嗜神经病毒CDV和CPIV5分别感染OPC,感染后24 h和48 h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IFA鉴定两种病毒的感染状况。细胞形态观察可见,接种CDV 24 h出现细胞病变,48 h后的细胞病变更为明显,大部分细胞圆缩、聚堆、甚至脱落;接种CPIV524 h的细胞无明显病变,48 h出现圆缩、聚堆,但无明显脱落,与自然感染的细胞形态一致。IFA结果显示,CDV和CPIV5感染的细胞均出现绿色荧光,但CDV感染细胞出现的绿色荧光多于CPIV5感染的细胞。上述结果表明犬源OPC可作为CDV、CPIV5等嗜神经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本研究获得了犬大脑皮质OPC的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建立了嗜神经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为该类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 原代细胞培养 嗜神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师忠芳 韩明 +2 位作者 徐立新 董丽萍 袁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32-1133,共2页
目的复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方法利用传至第2代的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划伤实验。分别于划伤前10min、划伤后1、3、6、12、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取培养上清液进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细胞划伤后... 目的复制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方法利用传至第2代的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细胞划伤实验。分别于划伤前10min、划伤后1、3、6、12、24h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取培养上清液进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结果细胞划伤后划痕两侧边缘整齐,随时间推移细胞突起逐渐向划痕区延伸,且划痕区出现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划伤后乳酸脱氢酶漏出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之后各时间点持续增加(P<0.05),且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形态变化及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漏出量证实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划伤模型复制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划伤模型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对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海坚 刘丹 +4 位作者 钟东 夏永智 晏怡 唐文渊 孙晓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9-1573,共5页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线索对于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能力及方式的影响,为脊髓损伤后植入性细胞支架的构建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线索对于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能力及方式的影响,为脊髓损伤后植入性细胞支架的构建提供前期基础。方法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分离并纯化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利用PMMA薄膜作为对照,利用慢病毒技术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分析在星形胶质细胞不同拓扑结构纤维支架上的生长特点。结果随机及有序PMMA电纺纤维均能支持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其拓扑结构能够显著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方式,在有序纤维系统上细胞突起的生长方向能够和基质纤维的延伸方向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绿色荧光蛋白和基质纤维的合成图,发现在两种拓扑结构的纤维系统上,细胞突起均能依附在纤维上向远处延伸;较之PMMA薄膜,在有序纤维上的星形胶质细胞能生成更长的细胞突起(P<0.01),而在随机纤维上的细胞则形成更短的突起(P<0.01)。结论 PMMA电纺纳米纤维的拓扑结构能够显著影响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能力及方式,其作为植入性支架具有减轻脊髓损伤后损伤灶胶质瘢痕形成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接触引导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源性因子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忠 蔡文琴 +1 位作者 马军 李成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和方法 :本实验采用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培养、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cacidicprotein ,GFAP)表达的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及 [3H]-TdR掺入等方法 ,观察离体条件下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和方法 :本实验采用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培养、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cacidicprotein ,GFAP)表达的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及 [3H]-TdR掺入等方法 ,观察离体条件下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明显促进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GFAP的表达。结论 :小胶质细胞源性因子能刺激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神经胶质增生 CNS 胶质细胞源性因子 活化作用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创伤组织提取液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特征及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红心 朱粹青 +3 位作者 郑小平 唐宗仁 甘林 曹小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0-194,共5页
本研究应用分子杂交和形态学方法观察脑创伤组织提取液对培养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形态特征改变。发现在分散培养7d后换置于含有脑创伤组织提取液的培养液30~60min,斑点杂交显示星形胶质细胞c... 本研究应用分子杂交和形态学方法观察脑创伤组织提取液对培养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形态特征改变。发现在分散培养7d后换置于含有脑创伤组织提取液的培养液30~60min,斑点杂交显示星形胶质细胞c-fos原癌基因表达比加正常脑组织提取液组明显,2h后表达减弱.统计学表明有显著差异.推测损伤因素引起了c-fos原癌基因表达.当将脑创伤组织提取液加入新生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3d后,体视学观测其细胞数无明显增加.以上结果提示损伤因素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FOS蛋白可能刺激反应性胶质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狗、兔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季平 周韵秋 +2 位作者 奚寿增 陈玉林 戴方平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了解同一方法能否培养不同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GC)。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人、狗、兔的RGC;根据细胞生长特点,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不规则,生长周期较长(4周);电... 目的了解同一方法能否培养不同哺乳动物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GC)。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人、狗、兔的RGC;根据细胞生长特点,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细胞贴壁生长,形态不规则,生长周期较长(4周);电镜下可见细胞内均含有特征性中间丝(直径8~10nm);免疫组化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纹蛋白阳性,证实为RGC。结论酶消化法是一种获取RGC的可靠方法,用同一方法可以培养不同哺乳动物的R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胶质细胞 原代培养 R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惠敏 甘娜 +3 位作者 彭镜 何芳 马玉平 尹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改良现有的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型。方法:选用新生1~2d SD大鼠进行混合胶质细胞培养,然后结合营养剥离法及震摇法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CD11b/c(OX42)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 目的:改良现有的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高产的培养模型。方法:选用新生1~2d SD大鼠进行混合胶质细胞培养,然后结合营养剥离法及震摇法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CD11b/c(OX42)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方法可稳定的获得5×104个/培养瓶(25cm2)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达到95%,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离第1 d小胶质细胞呈不规则圆形,折光不均匀,继续培养3-5 d,小胶质细胞逐渐出现单极或多极突起,7 d时部分细胞转为静止状态,呈分枝状。结论:改良的小胶质细胞培养方法产量多,纯度高,为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改良方法 原代培养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特征性酶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元 李澎涛 +3 位作者 李卫红 贾静 盖聪 刘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3-139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条件培养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活性和血脑屏障特征性酶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此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激活、激活合并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损伤、损伤合并通络救脑注射...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条件培养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活性和血脑屏障特征性酶的影响,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此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激活、激活合并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损伤、损伤合并通络救脑注射液处理5种不同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拟缺血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微量酶标仪法和上机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胺转肽酶(γ-GT)的活性。结果: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明显提高受损内皮细胞活性,诱导AKP、γ-GT活性增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上述作用下降,而损伤后的星胶条件培养液对受损内皮细胞几乎无作用。通络救脑注射液作用于激活和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后,其条件培养液提高内皮细胞活性和AKP、γ-GT活性的作用显著增强。结论:正常AS的分泌产物对提高BMEC的活性和维持血脑屏障特性具有重要意义,AS受损后,该作用减弱或消失,通络救脑注射液可显著提高AS对受损BMEC活性和功能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该药物发挥脑缺血性损伤后血脑屏障稳定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AKP Γ-GT 通络救脑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