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
2
作者 李柏霖 池茗 +1 位作者 张帆 唐元瑜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将3周龄家兔脑皮质经剪碎、过筛及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得纯净的脑微血管段并对其进行培养。结果:培养的目的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生长;...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体外提取、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将3周龄家兔脑皮质经剪碎、过筛及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得纯净的脑微血管段并对其进行培养。结果:培养的目的细胞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性因子(vWF),细胞质呈现为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结论:物理过筛法结合化学酶消化法可简单高效地培养出活性强、纯度高的原代家兔BM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兔瘟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马华根 池茗 +2 位作者 林芷伊 唐元瑜 丛伟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2-10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 本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为脊髓损伤研究提供实用的受试细胞源。无菌提取1月龄家兔脊髓组织,依次经剪碎、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筛网过滤、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纯净的脊髓微血管段,将其与适量M199完全培养基混匀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期间持续观察记录细胞的生长状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脊髓微血管段接种24 h后,有少量内皮样细胞爬出;36~60 h细胞集落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72 h后细胞铺满皿底,呈“鹅卵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组化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99%以上的细胞胞质染成棕红色,为阳性表达。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便捷、稳定的原代家兔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Ⅷ因子相关抗原 家兔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纯度和高活力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提取及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查雨锋 张顺 +5 位作者 苏航 刘亭 傅晓钟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2h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爬出血管段进行贴壁生长,3~4 d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呈阳性,可见细胞胞质呈棕色,阳性细胞占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分离并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血脑屏障的建立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血脑屏障 形态学 免疫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刘丽波 王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获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简单、有效方法,为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BTB)模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 目的探讨获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简单、有效方法,为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BTB)模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细胞;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MEC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2 h时脑微血管段贴壁,12-48 h见圆形生发中心形成,2-3 d单层内皮细胞自生发中心长出,4-5 d见较大单层内皮细胞团,5-7 d可见融合成片的内皮细胞单层,外观呈"铺路石"样;第Ⅷ因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铺路石"样细胞胞质呈棕黄色染色;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免疫组化和荧光结果证明共培养的BMEC间表达BTB的特性。结论本方法能成功地进行大鼠原代BMEC培养,构建大鼠体外BTB模型,进而应用于BTB的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代微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分离与培养 血肿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概述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艳 汪宁 林辰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296,共3页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BMECs)是构成血脑屏障的主要成分,与脑水肿、脑缺血以及脑肿瘤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MECs原代培养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脑屏障、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BMECs原代培养的方法进行综述,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原代培养 分离 纯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贾建桃 张慧英 +4 位作者 王黎敏 赵中夫 刘明社 来丽娜 卢彦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3-766,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鉴定细胞性质。方法 4-5周龄大鼠随机分成3组, 无菌状态下剥除胸膜, 将肺组织边缘剪成1 mm3的大小, 贴入一次性培养瓶, 分别用含肝素钠的DMEM完全培养液、RPMI1640完全... 目的 建立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鉴定细胞性质。方法 4-5周龄大鼠随机分成3组, 无菌状态下剥除胸膜, 将肺组织边缘剪成1 mm3的大小, 贴入一次性培养瓶, 分别用含肝素钠的DMEM完全培养液、RPMI1640完全培养液以及含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特制添加剂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CD31的表达。结果 与2组对照组相比, 采用含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特制添加剂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获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 纯度高。内皮细胞于24 h迁移出肺组织块, 14 d左右汇合, 呈多角形, 以铺路石样镶嵌状排列生长。传代细胞呈长梭形, 生长迅速, 具有自发形成血管的倾向。细胞为CD31免疫反应阳性, 证实其为内皮细胞。结论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 选择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特制添加剂以及优化分离过程, 可以获得高纯度原代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辛毅 许秀芳 +3 位作者 黄益民 张颖 李温斌 李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对培养皿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并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多聚赖氨酸对培养皿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分离法,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扩增。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和MTT法分别测定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成活率、不同代生长及增殖特征;以DiI-ac-LDL和FITC-UEA-1荧光双标,结合CD31、vWF和CD34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结果: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2 d后,细胞呈散在的、小簇状聚集性生长,4~5 d迅速生长呈单层排列,细胞为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7~8 d后呈铺路石样即可传代;传代细胞经台盼蓝法检测成活率均为95%以上;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第1、3代细胞在第2~4 d吸光度变化较明显(P<0.05);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吸光度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DiI-ac-LDL和FITC-UEA-1荧光双标阳性率为(89.2±3.5)%,相关特异性抗原CD31、vWF和CD34免疫荧光鉴定阳性率为(56.7±3.7)%、(78.5±2.6)%和(67.8±4.2)%;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显示,6~12 h后出现明显的管腔结构。结论:以多聚赖氨酸作预包被,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并结合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正伟 卞红强 +3 位作者 罗正利 王胜 王煜 陈劲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88,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大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e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旨在建立一种可以有效获取较高纯度和产量的BMECs的方法。方法取出生3~5dSD大鼠,采用匀浆、二次酶消化、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 目的分离、培养、鉴定大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e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旨在建立一种可以有效获取较高纯度和产量的BMECs的方法。方法取出生3~5dSD大鼠,采用匀浆、二次酶消化、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中进行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培养6~7d细胞呈典型的短梭形、多角形和"鹅卵石"样。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纯度达(96.70±1.53)%。细胞在6~8d达到生长高峰。结论成功地分离培养出了高纯度的BMECs,为进一步研究BMECs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I-186对高糖环境中受损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叫云 青春 +5 位作者 郭静苹 陆树良 高見佳宏 田中秀治 山口亮 尾乡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03-70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功能的影响,探讨清除自由基对高糖所致HDM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高糖环境下HDMEC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加入自由基清除剂MCI-186予以干扰,同时检测细胞的增殖、形态、黏附等生物学行...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功能的影响,探讨清除自由基对高糖所致HDM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高糖环境下HDMEC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加入自由基清除剂MCI-186予以干扰,同时检测细胞的增殖、形态、黏附等生物学行为。结果 高糖环境可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改变其特异性形态,增加H2O2诱导的细胞毒性。MCI-186可缓解高糖所致的内皮细胞增殖受抑,降低内皮细胞表面黏附性,下调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 控制血糖的同时清除有害自由基,可能对糖尿病合并难愈创面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保护作用 真皮 微血管内皮细胞 MCI 治疗 增殖 形态 诱导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黎 梁志清 李俊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7-909,共3页
目的 探索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构建体外人胎盘屏障极性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组织及细胞悬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得较高产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进一步对人胎盘微... 目的 探索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构建体外人胎盘屏障极性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获取组织及细胞悬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得较高产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进一步对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法的Ⅷ因子相关抗原及CD34鉴定,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质Weibel-Palade小体。结果 体外培养出纯度较高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了3~5代。此外,免疫组化显示Ⅷ因子相关抗原及CD34表达阳性,电镜下观察到Weibel-Palade小体。结论 成功分离并培养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UVA辐射后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氧自由基及ICAM-1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景东 张小卿 +2 位作者 金宝英 马贤德 吴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9-52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紫外线照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建立的光损伤模型中清除自由基的酶SOD、CAT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含量,探讨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对UVA诱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光损伤后自由基形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进... 目的:通过测定紫外线照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DMEC)建立的光损伤模型中清除自由基的酶SOD、CAT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含量,探讨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对UVA诱导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光损伤后自由基形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进而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光损伤模型中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并从细胞分子层次阐明桃红四物汤拮抗光损伤的作用机理,为皮肤光损伤应用桃红四物汤来治疗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依据。方法:建造HDMEC细胞的培养与传代模型,通过ELISA方法检测抗氧化损伤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来研究桃红四物汤在离体人类细胞层次上对于治疗光老化的作用。结果:UVA照射可使HDMEC细胞分泌CAT、SOD降低并提高ICAM-1表达水平。且桃红四物汤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均能够促进HDMEC细胞分泌CAT、SOD升高并抑制ICAM-1表达水平,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A照射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自由基 细胞间黏附分子 桃红四物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易稳定的乳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永洁 尹波 +2 位作者 甘莉 王倩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并稳定的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两次酶消化法及4℃梯度离心法获得细胞,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等方法鉴定细胞。结果光镜下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岛屿样聚集,随细胞生...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并稳定的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两次酶消化法及4℃梯度离心法获得细胞,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等方法鉴定细胞。结果光镜下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岛屿样聚集,随细胞生长及不断融合而出现"漩涡状"、"铺路石"样排列。电镜下观察可见紧密连接结构。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上述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为其原代培养提供了一种经济、简易、重复性好的操作方法,也为进一步的生理、生化、药理及体外血脑屏障或共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老化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桃红四物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健 张宇 +1 位作者 马贤德 吴景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296-1299,I0003,共5页
目的:建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光老化模型,并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其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其接种于96孔板中,分为UVA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高剂量含药血清组5组,各组细胞接种... 目的:建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光老化模型,并观察桃红四物汤对其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其接种于96孔板中,分为UVA模型组、空白血清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高剂量含药血清组5组,各组细胞接种后,培养24 h,以5 J/cm2的照射剂量对细胞进行照射,于照射后24 h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评价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抗HDMEC细胞光老化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空白血清组及不同浓度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空白血清组比较,不同浓度的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组细胞增值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与低剂量含药血清组比较,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结论:桃红四物汤对光老化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光老化 桃红四物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洛地特对低氧状态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桂福强 罗鸿 +3 位作者 刘洪 朱桦 张矛 赵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662,共6页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sulodexide,SDX)对低氧状态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DMECs)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对HDMECs进行分组培养:常氧对照组在常氧状态下培养;低氧对照组于1%O_2、5%C... 目的:探讨舒洛地特(sulodexide,SDX)对低氧状态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derm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DMECs)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对HDMECs进行分组培养:常氧对照组在常氧状态下培养;低氧对照组于1%O_2、5%CO_2、37℃条件孵箱培养24 h;处理组用不同浓度(0.25、0.5和1 LSU/m L)舒洛地特作用于HDMECs低氧培养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促凋亡因子P53、Bax和caspase-3及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低氧状态下舒洛地特可提高HDMECs生长活力,降低其凋亡率,抑制促凋亡因子P53、Bax和caspase-3的表达以及caspase-3的活性,提高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结论:舒洛地特可以抑制低氧状态下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其分子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洛地特 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低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琼脂糖微球抗体筛选原代乳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姗 刘艳霞 +5 位作者 闫承慧 田孝祥 刘丹 刘美丽 张坡 韩雅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乳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培养新方法。方法选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乳鼠,采用琼脂糖微球抗体筛选法分离、培养原代PMVE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关抗原免疫荧光...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原代乳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培养新方法。方法选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乳鼠,采用琼脂糖微球抗体筛选法分离、培养原代PMVE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以及基质胶体外成血管实验鉴定内皮细胞,采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原代PMVECs呈短梭形、类圆形,单层融合呈铺路石样排列。CD31相关抗原、vWF免疫荧光染色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1.35%±3.06%、92.99%±2.67%,证实培养的细胞为PMVECs。PMVECs接种在基质胶上8h后,有血管腔结构形成。CCK-8法绘制的生长曲线显示,琼脂糖微球抗体筛选法提取PMVECs培养2~5d后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结论琼脂糖微球抗体筛选法分离、培养乳鼠原代PMVECs简便、高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离培养乳鼠PMVECs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热依兰.艾沙 张向阳 +2 位作者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阿尔孜古丽.吐尔逊 杨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507,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间的机械屏障,与机体物质转运、凝血、免疫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之一[1-2]。VEC通过多种体液因子的生成和分泌,在调...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间的机械屏障,与机体物质转运、凝血、免疫和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等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之一[1-2]。VEC通过多种体液因子的生成和分泌,在调整局部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细胞黏附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5]。VEC是组织细胞培养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荧光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昭德 马华根 唐元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纯度高、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强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剪碎、过细胞筛网等物理方法,结合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及化学酶消化法,并以严格控制1 g/LⅡ型胶原蛋白酶消化作用时间15~20 min为首要,从2~3...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纯度高、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强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剪碎、过细胞筛网等物理方法,结合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及化学酶消化法,并以严格控制1 g/LⅡ型胶原蛋白酶消化作用时间15~20 min为首要,从2~3周龄ICR小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出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接种24 h,贴壁的血管段周围爬出多角形或短梭状细胞,并逐渐扩散成团簇状;7 d后细胞融合,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Ⅷ因子相关抗原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为阳性,胞质呈棕红色,内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目的细胞纯度高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Ⅷ因子相关抗原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华根 刘昭德 +1 位作者 刘海琴 唐元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9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开展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工具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大脑皮质,经剪碎、过细胞筛网、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后接种培养;通过细...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开展脑血管疾病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载体和工具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家兔大脑皮质,经剪碎、过细胞筛网、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后接种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形成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原代培养48 h后,有少量短梭形的内皮细胞从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细胞以血管段为中心形成“岛屿样”“团簇状”的集落;4~5 d后细胞集落间相互融合成片,铺满皿底,呈典型的单层、鹅卵石样、镶嵌式排列。血管形成实验观察到所培养的目的细胞能够形成管腔样结构,结果显示为阳性。结论:该方法可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家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形态学观察 血管形成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过筛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海琴 张帆 +1 位作者 李柏霖 唐元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4-1728,共5页
目的:采用差异过筛法培养纯度高、活性好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质,经剪碎、细胞筛网过滤、收集网下滤过物、Ⅱ型胶原酶消化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血管性血友病... 目的:采用差异过筛法培养纯度高、活性好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质,经剪碎、细胞筛网过滤、收集网下滤过物、Ⅱ型胶原酶消化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培养24 h后血管段周围爬出短梭形的细胞;48 h后岛屿状的细胞集落形成;72 h后细胞铺满瓶底,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质呈现棕红色,vWF表达为阳性。结论:差异过筛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BM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差异过筛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