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乡村题材小说的“精神原乡”书写——以乔叶《宝水》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君毅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新时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开始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有关现代化建设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常见的主题。对于如何弥合“城市梦”与“乡村梦”之间的鸿沟,作家们也逐渐予以观照。乔叶长篇小说《宝水》通过主人公青萍在乡土泥野间疗... 新时代以来,乡土小说创作开始关注“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有关现代化建设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常见的主题。对于如何弥合“城市梦”与“乡村梦”之间的鸿沟,作家们也逐渐予以观照。乔叶长篇小说《宝水》通过主人公青萍在乡土泥野间疗愈失眠之旅的叙事,对水土之于农村和农村人的意义、“老家”的概念及其在潜意识中的地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及其特有的价值进行阐释,并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构建乡村文化记忆的迫切性和乡村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予以文学表现。这种书写既是作者对生命存在与归宿的哲理性思索,也表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原乡”书写的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叶《宝水》 乡土小说 原乡书写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人”身份与精神原乡——贾平凹小说《暂坐》释读
2
作者 杜睿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8-74,共7页
《暂坐》是贾平凹致力于打通乡土和城市通道的一部再寻根小说,小说以“暂坐”茶庄为背景,以女性群体在西京城的奋斗历程为线索,从十几位女性的友情、爱情、欲望、金钱、生死等方面探讨现代中国与乡土中国这一宏大的命题,其中隐匿着知识... 《暂坐》是贾平凹致力于打通乡土和城市通道的一部再寻根小说,小说以“暂坐”茶庄为背景,以女性群体在西京城的奋斗历程为线索,从十几位女性的友情、爱情、欲望、金钱、生死等方面探讨现代中国与乡土中国这一宏大的命题,其中隐匿着知识分子的男性羿光,以及冥冥中牵引着人物命运的某种情欲文化与判词预言,都成为贾平凹回归传统的隐喻。他构筑了一个放置乡土的神龛,用鸟兽等动物喻以文化图腾的幻象从而达到精神原乡的目的,最终在暂坐茶庄的轰然倒塌中现代的繁华归于落寞,现代最终与传统达成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暂坐》 文化恋母 精神原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乡情结·记忆·现实重构——班宇小说的东北叙事
3
作者 孙雨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6,共6页
班宇将生命里程的“出发地”与其创作生命的“出发地”进行了精神、审美的同构。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现实语境,作为班宇的生长地域、地理空间与人生记忆,构成他中、短篇小说讲述的历史背景。这些“原乡”情结和经验既是他文学叙事的心理... 班宇将生命里程的“出发地”与其创作生命的“出发地”进行了精神、审美的同构。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现实语境,作为班宇的生长地域、地理空间与人生记忆,构成他中、短篇小说讲述的历史背景。这些“原乡”情结和经验既是他文学叙事的心理、逻辑起点,也是他的文学意识形态和叙事语境的建构秩序,从而使其文学的脉络与理路埋藏着种种叙事的可能。对于班宇而言,东北既是记忆中故事的所在地,也是其文本发生、现实重构的“回返地”。班宇以内聚焦的叙事视点,既保持着极简与克制,呈现此在的真实感,又以另一重空间形成隐喻体,在双重空间视域中,“子一代”作家沿着父辈的生命轨迹,通过文字完成对父辈历史的时代追忆与精神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宇 原乡”情结 东北 叙事 现实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原乡的灵魂深渊——马新朝诗论
4
作者 枣红马 《南腔北调》 2024年第7期32-59,共28页
灵魂是精神生命的动力,灵魂深渊则蕴蓄着来自生命深处的诗学力量。一、从《爱河》的起始到《响器》的绝响:马新朝一生都在寻找精神的原乡,从而铸炼三大诗学幻象。又读了一遍马新朝先生的绝响诗集《响器》,其中《词语》这首诗让笔者陷入... 灵魂是精神生命的动力,灵魂深渊则蕴蓄着来自生命深处的诗学力量。一、从《爱河》的起始到《响器》的绝响:马新朝一生都在寻找精神的原乡,从而铸炼三大诗学幻象。又读了一遍马新朝先生的绝响诗集《响器》,其中《词语》这首诗让笔者陷入沉思,也激发了笔者寻找马新朝诗学内涵的激情。“你们脱落很久了,你们隐姓埋名,与时间锈在一起,散落于各自的暗处。我重新,召集你们,聚拢你们,做你们的王。我给你们人的体温和轻柔,让你们从附地的流水中找到各自的,骨头,血,肉,以便站立起来。我活在你们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新朝 原乡 诗学内涵 《词语》 绝响 诗论 幻象 深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辞长作岭南人——当代岭南舞蹈创作的原乡精神研究
5
作者 郭正 王蓉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1083年,王巩携歌姬柔奴北归,苏东坡问及岭南风土,柔奴答:“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大受感动,作词以赞……随着党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全面启动,共建“人文湾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憧憬和目标。岭南文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共... 1083年,王巩携歌姬柔奴北归,苏东坡问及岭南风土,柔奴答:“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大受感动,作词以赞……随着党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全面启动,共建“人文湾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憧憬和目标。岭南文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母体”,是孕育和产生新时代“人文湾区”的“心安处”。岭南文化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综合文化形态,既有明媚轻绮、安之若素的农耕文明色彩,又有大河滔滔、勇往向前的海洋文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岭南文化 原乡 海洋文明 文化母体 苏东坡 农耕文明 心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天心作品中原乡认同的流变
6
作者 帅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6-90,共5页
原乡认同指的是作家对自我精神和生命来源的寻找和构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认同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三三集团"时期对"大中国"信仰的认同,到走出象牙塔后为失落的眷村群体书写历史记忆,直至呈现"... 原乡认同指的是作家对自我精神和生命来源的寻找和构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认同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三三集团"时期对"大中国"信仰的认同,到走出象牙塔后为失落的眷村群体书写历史记忆,直至呈现"漫游者"四处寻觅并无所依归的悲情。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追寻经历了从认同到不认同的流变,展示了作家重塑自我、构建精神家园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 原乡认同 “大中国”信仰 眷村 “漫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中的“精神原乡”对当代生态文学圈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江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69,共4页
当代文学中的"精神原乡"作为能够使工业文明玷污的心灵重回温馨与快乐的精神栖居地,是对现代性反抗的审美化显现。这种对现代性的反抗,一方面要挣脱工业文明的束缚而融入"精神野地",回归到人性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则... 当代文学中的"精神原乡"作为能够使工业文明玷污的心灵重回温馨与快乐的精神栖居地,是对现代性反抗的审美化显现。这种对现代性的反抗,一方面要挣脱工业文明的束缚而融入"精神野地",回归到人性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则要对抗强势文化的同化强力而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并存的生态平衡,实现文化的共生态。如此,文学中的"精神原乡"意象便具有了文化生态的价值和意义。从生态综合精神和生态价值观念来考察文学中的自然、童年回忆、民歌民俗等"精神原乡"意象,便可发现其自然神态、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的意味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精神原乡 自然 民族 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城乡:都市厌恶与精神原乡——关于“沈从文模式”的相关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国 刘云峰 《长江学术》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以"都市恶"和"乡村美"的价值赋值和城乡二元对立书写,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沈从文模式"。论文认为,"乡下人"的身份意识及其初遇现代都市的"都市惊愕",是沈从文模式的作家心理生... 以"都市恶"和"乡村美"的价值赋值和城乡二元对立书写,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沈从文模式"。论文认为,"乡下人"的身份意识及其初遇现代都市的"都市惊愕",是沈从文模式的作家心理生成机制;"都市厌恶"及其"精神原乡",是沈从文模式的城乡交互刺激而生成的文学特质与功能;对于城乡社会的先验赋值与道德审美,是沈从文模式的城乡书写姿态。论文进而认为,沈从文模式在文化精神现象学意义上体现为东方民族初遇现代都市,因为都市的陌生恐惧而产生的"审美惊愕",因都市厌恶而精神原乡,是沈从文城乡书写的互文与逻辑。今天看来,道德性审美,先验性赋值,沈从文模式对于城乡书写的道德性提纯,遮蔽与损耗了城与乡,人与存在的多义性和丰富性。因此,反思与超越沈从文模式,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应然与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厌恶 精神原乡 沈从文模式 反思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罪与原乡——李永平《雨雪霏霏》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德威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3年第5期5-7,共3页
在华语语系文学的世界里,李永平(1947-)的地位早已得到公论,近几年在中国大陆他也开始得到重视。李永平祖籍广东,生长于东马婆罗洲,一九六七年负笈来台就读台大外文系,日后定居台湾。一九七二年,他凭短篇小说〈拉子妇〉赢得注... 在华语语系文学的世界里,李永平(1947-)的地位早已得到公论,近几年在中国大陆他也开始得到重视。李永平祖籍广东,生长于东马婆罗洲,一九六七年负笈来台就读台大外文系,日后定居台湾。一九七二年,他凭短篇小说〈拉子妇〉赢得注意,从此创作不辍。一九八六年,他推出〈吉陵春秋〉,以精致的文字操作在纸上创造中国原乡,引起广大回响。但李永平真正成为一种现象是在九十年代。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八年他分别出版了〈海东青〉和续书《朱鸽漫游仙境〉,长达七十万字。两本小说描写一个中年浪子和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女孩朱钨夜游海东(台北?)都会所闻所见,几乎没有情节可言;而文字的诘屈晦涩,也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更不可思议的是,李永平刻画他的中国情结,对照当时方兴未艾的本土运动,在在引人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 原罪 中国大陆 短篇小说 九十年代 中国情结 文字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乡的召唤:论席慕蓉的草原书写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文兵 蔡燕虹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共7页
一九八0年代,席慕蓉以其格调清新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诗集在海峡两岸的读者群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席慕蓉热”,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学界,大多关注的是席慕蓉诗歌的情感世... 一九八0年代,席慕蓉以其格调清新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诗集在海峡两岸的读者群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席慕蓉热”,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学界,大多关注的是席慕蓉诗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特质,却忽视了在她写作生命里延续了二十多年的草原书写和乡愁情怀。自一九八九年亲自探访故乡内蒙古后,席慕蓉创作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充满感性的情感抒发转变成了较为理性的写实叙述,尽管与其脍炙人口的青春爱情题材的诗歌相比,席慕蓉的草原书写不为人熟知,但作为构成其文学风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对其草原书写的品评和研究会为我们展现出风格特异的创作世界,进而了解到一个全然不同的席慕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慕蓉 书写 草原 文化内涵 召唤 原乡 创作风格 情感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乡故土是“中原作家群”的写作领地和精神家园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春浩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42-47,共6页
"中原作家群"的创作常常来自熟悉的原乡故土,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家乡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婚姻和生命足迹,带着无法抹去也无法淡化的乡愁情结。"中原作家群"的重要代表、中国首次获得卡夫卡奖的著名作家阎连科曾说,"我是这块土地的儿子... "中原作家群"的创作常常来自熟悉的原乡故土,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家乡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婚姻和生命足迹,带着无法抹去也无法淡化的乡愁情结。"中原作家群"的重要代表、中国首次获得卡夫卡奖的著名作家阎连科曾说,"我是这块土地的儿子,要是没有这块土地,没有那个村庄,就没有我阎连科。我所有的作品,都与家乡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群 原乡 阎连科 卡夫卡奖 精神家园 李佩甫 周大新 刘震云 系列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镜头中传递的政治正能量:《原乡》评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一、《原乡》中“台湾老兵”的时代符号 老兵的特殊婚姻、“终身禄”、“授田证”、38年的“戒严”、和平纪念公园等构成电视剧《原乡》特有的时代符号. 三种老兵:大陆,台湾,香港各有一群国共内战期间的老兵,他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一、《原乡》中“台湾老兵”的时代符号 老兵的特殊婚姻、“终身禄”、“授田证”、38年的“戒严”、和平纪念公园等构成电视剧《原乡》特有的时代符号. 三种老兵:大陆,台湾,香港各有一群国共内战期间的老兵,他们日夜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的老兵分为三种情况:1.在大陆的老兵系参军前为台湾人或香港人,参加解放军,后流落大陆,与台湾、香港亲人分离,如《原乡》中林水泉.2.1950年将近二万四千人以上的国民党各种部队番号逃兵,从四面八方涌进香港,迫聚在香港摩星岭一带.这一大批逃窜的国民党官兵,由港英政府以整顿市容为名,用船从摩星岭等地,分批运送到当时的荒山野岭之地调景岭集中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人 镜头 原乡 大陆 地貌 荣民 台湾 政治 单身 纪念公园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乡》的文学书写:台湾老兵之殇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祖群 《电影评介》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央视一套热播《原乡》重拾那些曾被人们忘却的历史记忆.张国立扮演男主人公洪根生,他善良、胆小、幽默、乐于助人,但他的心中却有解不开的心结——思念江西婺源老家、怀念结发之妻.陈宝国饰演的“警总”长官路长功,可谓传神写貌、入木三... 央视一套热播《原乡》重拾那些曾被人们忘却的历史记忆.张国立扮演男主人公洪根生,他善良、胆小、幽默、乐于助人,但他的心中却有解不开的心结——思念江西婺源老家、怀念结发之妻.陈宝国饰演的“警总”长官路长功,可谓传神写貌、入木三分.前半段,路长功以“冷面”示人,屡次横加阻挠渴望“回家”的老兵.但随着故事深入和历史演义,路长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眷恋和对家乡的往事的怀念,终于冲溃他力求自保的心理防线和政治底线,内心的天平渐渐地偏向归乡情切的社会底层老兵.陈宝国外冷内热的表演,呈现出了路长功这个人物精神世界的复杂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政治 文学书写 眷村文学 文学史 原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虑与期冀:原乡的守望——阿来小说创作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诗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89-92,共4页
缘于阿来独特的出生背景与生活经历,原乡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想象空间和叙事资源。阿来在小说作品里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写,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是其对故乡的表达与追忆,既有对藏区现实... 缘于阿来独特的出生背景与生活经历,原乡成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想象空间和叙事资源。阿来在小说作品里对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书写,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个独特存在。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是其对故乡的表达与追忆,既有对藏区现实的反映与折射,又有对藏族族群的想象与摹写。阿来小说里的原乡叙事不仅有地理空间上的故乡特征,也有地缘文化上藏族符码。原乡叙事不仅是阿来的小说创作特色之一,也是其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亦是其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原乡 民族特色 地域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城》:温情感伤的原乡回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84-85,共2页
沈从文的《边城》是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夹缝中产生的具有古典东方式的原乡情结的文本,是在价值多元的现代文明的样态下的对故园、对乡情、对爱的一曲温柔、感伤的喟叹。他摒弃了单一的二元对立式的文化构建,而试图在中西文化大交汇... 沈从文的《边城》是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夹缝中产生的具有古典东方式的原乡情结的文本,是在价值多元的现代文明的样态下的对故园、对乡情、对爱的一曲温柔、感伤的喟叹。他摒弃了单一的二元对立式的文化构建,而试图在中西文化大交汇的语境中重构民族文化系统,作品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感伤的乡村生命形态的辩证统一,更是对悲剧命运的哲理思考和原乡式的东方回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情 感伤 原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乡美学”的当代嬗变——以大理本土艺术家乡村艺术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莉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22,共3页
本文通过调研当代本土艺术家在云南大理白族村落所进行的乡村艺术实践,对其艺术景观作品进行设计解析,并从环境、园林、建筑三个维度,考察当代原乡美学的具体内涵,挖掘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嬗变。
关键词 本土艺术家 原乡美学 艺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华旅台小说家笔下的原乡书写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进 《长江学术》 2018年第3期98-111,共14页
马华旅台作家是台湾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其中又以小说创作为其最重要的成就。这些小说家身为华人的后裔,出生于马来西亚,大学留学在台湾,成名和就业也在台湾,可以说他们很好地融入台湾社会中。身处异地的小说家们笔下总有着挥散... 马华旅台作家是台湾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其中又以小说创作为其最重要的成就。这些小说家身为华人的后裔,出生于马来西亚,大学留学在台湾,成名和就业也在台湾,可以说他们很好地融入台湾社会中。身处异地的小说家们笔下总有着挥散不去的原乡书写,本文以华语文学中的原乡概念入手,以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主要作品为对象,分析他们对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三个华人聚居地的原乡情结,全面和细致地展示马华旅台小说家们的身份认同和创作精神,为我们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提供一个复杂而生动的研究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旅台作家 原乡书写 国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乡规划的乡村旅游地提升策略——以合肥市三十岗乡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滋言 洪占东 +1 位作者 孔玉莲 朱一诺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25-32,共8页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是人民大众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选取大都市边缘的乡村为调研对象,结果发现:自然田园乡村景观、本土乡村意象是原乡情怀安放的主要景观载体,农业生产、乡村生活方式的感知...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是人民大众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选取大都市边缘的乡村为调研对象,结果发现:自然田园乡村景观、本土乡村意象是原乡情怀安放的主要景观载体,农业生产、乡村生活方式的感知使乡愁情怀更加强烈。因此,应整合当地历史人文、乡风民俗、艺术文化、农耕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倡导艺术原乡慢生活方式,打造载有浓浓乡情、诱人乡景的美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原乡 策略 三十岗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血脉 精神原乡——透视阿来小说中的边地世界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其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11期73-75,共3页
阿来的边城世界是用诗意的笔调勾勒出的,充满瑰丽、神秘的幻化色彩。它既是藏民族的精神原乡,又有汉藏文化血脉相融的历史印迹。
关键词 小说 阿来 文化血脉 精神原乡 叛逆者 人物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关何处,秋山几重——论於梨华小说中的“原乡”书写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颖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5-50,共6页
美籍华人作家於梨华几十年来创作颇丰,其作品主要展现留学生和华人的学习与生活,“原乡”贯穿她小说创作的始终,成为解读其作品的重要视角。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探寻於梨华“原乡”情怀投射的具体地域,并在独特性和文学史价值方面对其... 美籍华人作家於梨华几十年来创作颇丰,其作品主要展现留学生和华人的学习与生活,“原乡”贯穿她小说创作的始终,成为解读其作品的重要视角。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探寻於梨华“原乡”情怀投射的具体地域,并在独特性和文学史价值方面对其小说的“原乡”书写展开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梨华 原乡”情怀 大陆故土 台湾乡土 理想“原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