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形状零件单点渐进液压成形厚度分布研究
1
作者 尚苗 李言 +1 位作者 山顺坤 杨明顺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8-1344,共7页
为了分析和提高复杂形状零件的单点渐进成形性能,提出了一种由单点渐进成形和液压成形混合而成的新工艺,用于制造具有尖顶结构的多特征零件。设计了目标制件的成形过程,建立了厚度理论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液压参数在不同成形阶段对目标... 为了分析和提高复杂形状零件的单点渐进成形性能,提出了一种由单点渐进成形和液压成形混合而成的新工艺,用于制造具有尖顶结构的多特征零件。设计了目标制件的成形过程,建立了厚度理论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液压参数在不同成形阶段对目标零件厚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工艺和合适的液压压力可以成形复杂形零件;与无液压辅助的渐进成形相比,有液压辅助时实验轮廓与理论轮廓的几何误差能够从11.44%降低到5.18%;厚度分布规律与辅助压力、成形高度、成形形状等有关,所建立理论模型能够预测复杂形零件的厚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形状 单点渐进成形 液压成形 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摩擦控制厚度分布的TC4深筒形件正反向超塑成形 被引量:6
2
作者 蒋少松 张凯锋 +3 位作者 吴海峰 许沂 雷鹍 王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6-22,共7页
以正反向超塑成形厚度均匀的TC4钛合金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正反向超塑成形时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力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 以正反向超塑成形厚度均匀的TC4钛合金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正反向超塑成形时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力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用,对于提高零件最终壁厚分布均匀性有利。同时,合理减小终成形模的摩擦力,可以使板料整体变形均匀化,壁厚分布趋于均匀。根据模拟结果,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增加预成形模表面粗糙度以增大摩擦力,在终成形模表面喷涂润滑剂以降低摩擦力,通过正反向超塑成形实验制得厚度分布在1.50~1.78mm范围内的航天用TC4钛合金深筒形件,比普通正反向超塑成形件厚度分布(1.18~2.24mm)有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正反向超塑成形 厚度分布 摩擦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齿轮“渗碳-温挤”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冯再新 张治民 +2 位作者 乔俊强 张玲娟 周贤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成形直齿轮,可使齿轮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但经渗碳处理后的坯料,在塑性成形齿轮时,由于渗碳层流动不均匀,使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不同,而沿齿面的渗碳层厚度应依据从齿顶到齿根不同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分布.通... 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成形直齿轮,可使齿轮性能大幅度地提高,但经渗碳处理后的坯料,在塑性成形齿轮时,由于渗碳层流动不均匀,使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不同,而沿齿面的渗碳层厚度应依据从齿顶到齿根不同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分布.通过分析齿轮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齿面上不同部位渗碳层厚度的基本要求,建立了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并根据该模型,提出了采用“渗碳-温挤压”工艺加工直齿轮时坯料所需渗碳层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直齿轮渗碳层厚度分布模型为新工艺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目标和简明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齿轮 渗碳-温挤压 渗碳层 厚度分布模型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厚度分布的变摩擦正反向超塑成形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少松 张凯锋 +3 位作者 吴海峰 许沂 雷鹍 王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研究摩擦力在超塑成形中对工件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正反向超塑成形侧壁厚度均匀的TC4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在正反向超塑成形时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 为研究摩擦力在超塑成形中对工件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正反向超塑成形侧壁厚度均匀的TC4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在正反向超塑成形时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力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用,对于提高零件最终壁厚分布均匀性有利.同时,终成形模摩擦力的减小,可以使板料趋于整体变形,壁厚分布趋于均匀.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变摩擦正反向超塑成形试验,制得了厚度分布在1.50~1.78mm范围内的航天用TC4钛合金深筒形件,比普通正反向超塑成形件厚度分布(1.18~2.24mm)有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钛合金 正反向超塑成形 厚度分布 摩擦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喷涂漆膜厚度分布规律研究与搭接参数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刘雪梅 刘涛 +1 位作者 杨连生 李爱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实现大型船舶外板表面喷涂的自动化作业,开展表面漆膜厚度分布规律研究,优化平面喷涂轨迹,求出最佳喷涂搭接参数。方法以喷嘴雾幅宽度、距离、喷枪移动速度三个喷涂工艺参数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获得漆膜厚度分布数据,使用b分布函数... 目的实现大型船舶外板表面喷涂的自动化作业,开展表面漆膜厚度分布规律研究,优化平面喷涂轨迹,求出最佳喷涂搭接参数。方法以喷嘴雾幅宽度、距离、喷枪移动速度三个喷涂工艺参数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获得漆膜厚度分布数据,使用b分布函数进行实验数据表征,运用遗传算法优化拟合b分布模型的三个关键参数。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漆膜厚度分布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每道漆膜之间的搭接规律,运用NSGA-Ⅱ算法求解最优漆膜搭接宽度。结果计算得到15组实验数据对应b分布模型的T_(max)、w及β,构建的漆膜厚度分布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在不同喷涂工艺参数下的漆膜厚度分布。以第16组实验为例,计算得到了最优的漆膜搭接宽度为41.76 cm。结论建立了喷涂工艺参数和膜厚分布规律之间的映射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预测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涂层厚度分布,应用该模型计算出的最优漆膜搭接宽度能获得厚度均匀的涂层,为实现船舶外板的自动化喷涂做好了前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喷涂 漆膜厚度分布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算法 喷涂搭接参数 NSGA-II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药物包衣厚度分布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王学重 王亦卓 +2 位作者 张冉 侯光昊 吴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1-787,共7页
为了实现药物包衣层厚度分布的实时在线检测,解决离线检测平均厚度或称重不能满足均匀性分析及判断终点等问题,以蛋白哂双凸片的包衣过程为例,采用探头式拉曼光谱仪实时在线采集片剂表面拉曼光谱的同时,离线采集并统计包衣层厚度分布。... 为了实现药物包衣层厚度分布的实时在线检测,解决离线检测平均厚度或称重不能满足均匀性分析及判断终点等问题,以蛋白哂双凸片的包衣过程为例,采用探头式拉曼光谱仪实时在线采集片剂表面拉曼光谱的同时,离线采集并统计包衣层厚度分布。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卷积神经网络(CNN)两种方法建立包衣厚度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PLS模型预测相关性Rp2为0.923,CNN模型Rp2高达0.996,其模型的泛化能力更高,较PLS模型展现出更好的准确性。且CNN模型预测的包衣层厚度分布与离线统计的厚度分布结果较为一致(包衣时间为60 min,最可几厚度和分布宽度偏差仅为0.44%和1.24%),实现了药物包衣层厚度分布的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拉曼光谱 包衣厚度统计分布 偏最小二乘法 主成分分析-卷积神经网络 包衣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油膜厚度分布超声测量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申洪苗 马希直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50,59,共6页
为了测量机械设备中的薄油膜厚度分布,对超声测量薄油膜厚度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声波在三层介质中传播的相关理论,对中间层油膜厚度远小于油膜中入射声波波长的情况,结合具体边界条件,建立斜入射时超声波在三层介质中传播的... 为了测量机械设备中的薄油膜厚度分布,对超声测量薄油膜厚度分布的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声波在三层介质中传播的相关理论,对中间层油膜厚度远小于油膜中入射声波波长的情况,结合具体边界条件,建立斜入射时超声波在三层介质中传播的反射系数弹簧模型,获得反射系数和油膜刚度的函数关系,进而由刚度获得油膜厚度;分析超声波入射频率、入射角度和油膜厚度对反射系数的影响规律,通过测量油膜中各点的反射系数即可获得相应点的油膜厚度,实现油膜厚度分布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厚度分布 超声测量 反射系数 弹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带热轧中间坯厚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文 万子龙 +3 位作者 孙佳楠 武文腾 孙杰 张殿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0-1299,共10页
在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受测量环境和测量手段的限制,尚未实现对中间坯厚度的实时在线精确测量,对产品最终的厚度精度和精轧区穿带过程稳定性造成影响。为解决此问题,采用轧制特性法分析中间坯厚度产生偏差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厚... 在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受测量环境和测量手段的限制,尚未实现对中间坯厚度的实时在线精确测量,对产品最终的厚度精度和精轧区穿带过程稳定性造成影响。为解决此问题,采用轧制特性法分析中间坯厚度产生偏差的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各因素对厚度偏差影响的规律,通过影响系数法计算中间坯长度方向上温度和厚度分布,建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将有限元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在轧制方向上,中间坯温度逐渐降低,头、尾温度的平均偏差约为22℃,头、尾最大温度偏差达到32℃;由于温度偏差导致中间坯厚度呈变大趋势,中间坯头尾厚度偏差为0.20 mm,长度方向最大厚度偏差达0.53 mm;本文得到的中间坯厚度和温度的分布能够为后续精轧过程提供前提条件,为高精度控制成品轧件的厚度以及维持穿带稳定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连轧 轧制特性分析 有限元法 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电弧沉积簿膜厚度分布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浩 邹积岩 +2 位作者 杨磊 程礼椿 欧阳红林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39-346,共8页
该文从离子电流密度空间分布函数的角度出发,针对自由电弧沉积和磁场控制电弧沉积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单斑点和多斑点计算模型,进行了平面基片上真空电弧沉积的金属薄膜厚度分布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自由电弧沉积的膜厚分布曲线存... 该文从离子电流密度空间分布函数的角度出发,针对自由电弧沉积和磁场控制电弧沉积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单斑点和多斑点计算模型,进行了平面基片上真空电弧沉积的金属薄膜厚度分布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自由电弧沉积的膜厚分布曲线存在峰值现象,而磁控电弧沉积的膜厚分布曲线可使该峰值现象得到消除;同时,磁控电弧沉积的膜厚分布均匀性与阴极半径和基片配置距离密切相关,当两者比值选取适当时,可获得较均匀的膜厚分布;旋转基片上所获得的膜厚分布均匀性较之静止基片上获得的膜厚分布均匀性要好。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沉积 薄膜 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电沉积的沉积厚度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晓苏 李湘生 黎建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86,共3页
研究和探讨数控电化学沉积的沉积厚度分布。根据法拉第定律和实验研究获得了移动电极在平板上沉积的厚度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说明移动电极的电化学沉积厚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呈现凸峰分布,同时沉积厚度除了与沉积系统的特性有关,还受到沉积... 研究和探讨数控电化学沉积的沉积厚度分布。根据法拉第定律和实验研究获得了移动电极在平板上沉积的厚度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说明移动电极的电化学沉积厚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呈现凸峰分布,同时沉积厚度除了与沉积系统的特性有关,还受到沉积初始间隙、沉积头移动速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厚度分布 模型 数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分布形式对变厚度薄板振动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峰祥 董壮 苏建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9-297,共9页
以变厚度薄板理论模型及振动特性求解方法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类型变厚度薄板的振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总结其随厚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发现上,提出一种新型变厚度薄板。通过对线性和非线性变厚度薄板的建模仿真,验证了变厚度薄板建模... 以变厚度薄板理论模型及振动特性求解方法为研究基础,对不同类型变厚度薄板的振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总结其随厚度改变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发现上,提出一种新型变厚度薄板。通过对线性和非线性变厚度薄板的建模仿真,验证了变厚度薄板建模过程和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同种建模方法,赋予薄板不同的厚度变化规律,包括单向线性、单向非线性、双向线性和双向非线性变厚度薄板4种,研究其在经典边界条件下与对应的等质量、等厚度薄板之间的振动特性差异及自身随厚度变化参数改变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一种新型变厚度薄板,发现并验证其较前面4种变厚度薄板在经典边界条件下更能有效提升薄板低阶固有频率,并将研究范围扩充至任意弹性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薄板 振动特性 新型厚度分布 弹性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BST铁电薄膜的厚度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皇甫国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58,共4页
使用193nm脉冲激光在高真空条件下沉积Ba0.5Sr0.5TiO3(BST)薄膜,通过观测薄膜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发现溅射光斑形状对膜层厚度分布有显著影响.通过精确测量干涉条纹的分布,推出了溅射产物的角分布函数.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BST铁电薄膜 厚度分布 干涉条纹 分布函数 纳米铁电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厚度分布的正反向超塑胀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中阳 王国峰 +1 位作者 赖小明 张凯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为研究正反向超塑胀形工艺对厚度分布的影响,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MARC对带有凹槽的深盒形7475合金零件正反向超塑胀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成形后零件的壁厚分布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正反向超塑胀形工艺是控制成... 为研究正反向超塑胀形工艺对厚度分布的影响,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MARC对带有凹槽的深盒形7475合金零件正反向超塑胀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成形后零件的壁厚分布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正反向超塑胀形工艺是控制成形零件壁厚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压力-时间曲线和反向胀形模具形状,明显改善了零件的厚度分布,达到了零件的设计要求;后处理直观地显示了该零件正反向超塑胀形的全过程,为成形提供了合理的方案;零件变形各阶段的应变速率控制在7475合金的应变速率范围内,证明压力-时间曲线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反向胀形 厚度分布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应变速率 超塑性 7475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厚度分布对离心泵流动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黎雯 吴成硕 +3 位作者 高兴 易家乐 武鹏 吴大转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5,65,共8页
为研究叶片厚度分布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在保证蜗壳和叶轮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了3种不同叶片厚度分布的模型,采用定常和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获取不同模型的外特性和压力脉动情况,并结合内部流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 为研究叶片厚度分布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在保证蜗壳和叶轮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了3种不同叶片厚度分布的模型,采用定常和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获取不同模型的外特性和压力脉动情况,并结合内部流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抛物线型非均匀叶片厚度分布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离心泵性能,在设计工况下厚度较大的模型相比初始模型扬程提高0.38 m,效率提高3.07%;非均匀叶片厚度分布能够改善泵内流场,通过减小叶轮中部叶片载荷变化梯度,从而有效减少叶片间轴向旋涡,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尾缘流动分离;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主频集中在叶频上,采用非均匀叶片厚度分布能够显著降低泵内不同位置处的压力脉动幅值,相比初始模型,2个厚度优化模型在叶轮出口各监测点处的平均叶频脉动幅值分别降低了21.7%和33.5%,一定程度减弱了泵运行过程中的流致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叶片厚度分布 外特性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性能参数对液压成形件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祥合 张卫刚 +1 位作者 李淑慧 杨兵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厚度分布均匀性是管件液压成形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文章提出了厚度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函数,建立了空心阶梯轴零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模拟研究了材料的应变强化系数K、加工硬化指数n和厚向异性指数R... 厚度分布均匀性是管件液压成形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文章提出了厚度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函数,建立了空心阶梯轴零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模拟研究了材料的应变强化系数K、加工硬化指数n和厚向异性指数R对液压成形管件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成形 材料性能参数 厚度分布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云厚度分布评估的遥感影像高保真薄云去除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月云 黄微 王睿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96-3600,共5页
针对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易出现地物失真的问题,在传统加性云污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薄云去除方法,即基于薄云厚度分布(HTM)评估的高保真薄云去除方法。首先,基于传统的加性薄云去除算法得到HTM,用整个HTM减去HTM中无云区域的平... 针对遥感影像薄云去除易出现地物失真的问题,在传统加性云污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薄云去除方法,即基于薄云厚度分布(HTM)评估的高保真薄云去除方法。首先,基于传统的加性薄云去除算法得到HTM,用整个HTM减去HTM中无云区域的平均值,使得HTM满足无云区域的薄云厚度接近于零;然后,对降质影像中的蓝色地物独立估计薄云厚度;最后,用降质影像减去最终优化的不同波段的薄云厚度得到无云影像。对多幅分辨率不同的光学遥感影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解决了蓝色地物失真严重的问题,改进了降质影像的薄云去除效果,提升了在无云区域的数据保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性云污染模型 薄云厚度分布 高保真 薄云去除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型阴极屏蔽板的平面电铸件厚度分布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慧娟 明平美 +2 位作者 周涛 赵云龙 秦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5-108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大面积平面电铸件厚度分布的均匀性,提出一种改进型电铸工艺——阴极加设"回"字型屏蔽板并做周向等幅平面运动,并对此进行了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回"字型屏蔽板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阴... 为进一步提高大面积平面电铸件厚度分布的均匀性,提出一种改进型电铸工艺——阴极加设"回"字型屏蔽板并做周向等幅平面运动,并对此进行了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回"字型屏蔽板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阴极电流密度分布有很大影响,采用改进型电铸工艺能显著改善电铸层厚度的分布特性,基于新工艺制备约为100μm厚的电铸层(大小70 mm×70 mm)的厚度差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电铸 厚度分布均匀性 阴极屏蔽板 阴极周向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鸟翼厚度分布特征叶片的贯流风机气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晨晔 刘小民 +2 位作者 王加浩 吴立明 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93,共10页
为提升空调器用贯流风机的气动性能,降低风机功耗,受鸟类翼型结构启发,研究了仿生翼型设计对贯流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提取具有优良气动性能的长耳鸮和海鸥翅膀展向40%处截面翼型进行仿生逆向重构,基于鸟翼厚度分布特征进行贯... 为提升空调器用贯流风机的气动性能,降低风机功耗,受鸟类翼型结构启发,研究了仿生翼型设计对贯流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提取具有优良气动性能的长耳鸮和海鸥翅膀展向40%处截面翼型进行仿生逆向重构,基于鸟翼厚度分布特征进行贯流风机叶片仿生设计,考虑到叶片强度和工艺条件的影响,针对设计的仿生翼型叶片进行了改型设计并应用于贯流风机中。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两种仿鸟翼叶片对贯流风机内流场结构及其气动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贯流风机的气动性能进行实验测量,验证仿生叶片设计对提升贯流风机气动性能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仿鸟翼叶片前缘形态均能有效抑制叶轮外缘分离涡,减少叶道进口侧阻塞;两种叶片对于内圆周进口侧附面层堆积形成的二次流均有改善作用,低转速下前缘厚度变化剧烈的长耳鸮仿生叶轮表现更明显;两种仿鸟翼叶片均能增强偏心涡强度,使叶片做功能力提升,出口流速增大,叶轮效率提升。选取性能较优的长耳鸮仿生叶轮进行实验研究,与原型机相比,不同工况下采用长耳鸮仿生叶轮的整机的加权风量提升29.6 m^(3)·h^(-1);相同风量条件下,整机功率降低了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叶片 贯流风机 厚度分布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真空电弧离子源工艺参数对薄膜厚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刚 蔡长龙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12期67-70,共4页
薄膜厚度的均匀性是影响沉积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用脉冲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Si基片上沉积山类金刚石薄膜,采用轮廓仪对膜的厚度进行了测量,研究服不同工艺参数对薄膜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离子源阴极和基片的距... 薄膜厚度的均匀性是影响沉积方法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用脉冲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Si基片上沉积山类金刚石薄膜,采用轮廓仪对膜的厚度进行了测量,研究服不同工艺参数对薄膜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离子源阴极和基片的距离,主回路工作电压以及沉积频率对薄膜均匀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最佳工艺参数,通过比较两种离子源的结果表明,离子源结构对其镀膜均匀性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真空电弧 离子源 工艺参数 薄膜 厚度分布 脉冲电弧离子镀 厚度均匀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分布对球形金属贮箱膜片翻转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桐 黄放 +1 位作者 周晓兰 刘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55,160,共4页
厚度分布是影响膜片顺利翻转较大的因素,为获取两种方案厚度分布的膜片在翻转过程的形变、应力、应力分布及质心的横移量,通过对推进剂贮箱金属膜片采用UG建模,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模拟分析膜片的大变形非线性特性,经过对比... 厚度分布是影响膜片顺利翻转较大的因素,为获取两种方案厚度分布的膜片在翻转过程的形变、应力、应力分布及质心的横移量,通过对推进剂贮箱金属膜片采用UG建模,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模拟分析膜片的大变形非线性特性,经过对比从而寻找出具有较优翻转特性的膜片厚度分布区间为0.9~1.3mm,且第二种方案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合实验验证仿真真实性,通过实验测得起翻压差为0.14MPa,且压力达到0.45MPa时液体可以完全排出;推进剂最大流量达到工作要求,且翻转时的最大偏心量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膜片翻转 厚度分布 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