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艺参数对多点复合渐进成形厚度减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改贫 周小磊 +1 位作者 熊洋 蒙鹏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提高成形质量、预防破裂等缺陷,在金属板材多点复合渐进成形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艺参数成形方锥台制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探讨了制件成形过程中厚度分布和变化情况及不同工艺参数对厚度减薄率的影响.数值模... 为提高成形质量、预防破裂等缺陷,在金属板材多点复合渐进成形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艺参数成形方锥台制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探讨了制件成形过程中厚度分布和变化情况及不同工艺参数对厚度减薄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制件成形区对角线上的厚度减薄相比中线上的更严重,工具头直径和板材初始厚度越小、成形角和进给量越大,制件所能达到的最大厚度减薄率越大,制件越易破裂.多点复合渐进成形试验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成形 板材渐进成形 工艺参数 厚度减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的衬砌厚度减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明社 韩贺庚 +2 位作者 吴旭 夏勇 孙作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5-331,354,共8页
复合式衬砌结构的优化设计是隧道工程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衬砌厚度过大、配筋过密,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还可能导致衬砌容易开裂。依托蒙华铁路隧道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衬砌厚度减薄的可行性。首先,基于衬砌截面... 复合式衬砌结构的优化设计是隧道工程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衬砌厚度过大、配筋过密,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还可能导致衬砌容易开裂。依托蒙华铁路隧道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衬砌厚度减薄的可行性。首先,基于衬砌截面极限承载力曲线的概念,提出以抗弯安全系数评价衬砌安全性的方法。其次,根据现场试验得到的衬砌截面内力监测值,揭示了衬砌厚度减薄前、后,截面内力的变化特征,得到减薄衬砌厚度,衬砌截面的抗弯安全系数增大,抗弯安全性有所提高。最后,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了现场监测得到的主要结果,即初期支护加强、衬砌减薄的复合式衬砌结构优化设计是可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衬砌设计时,厚度设计过大会使其截面刚度过大,抗弯安全系数反而会减小,衬砌容易发生开裂破坏,适当减薄衬砌厚度,有利于保证其抗弯安全性。研究成果对复合式衬砌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衬砌 厚度减薄 衬砌安全性 极限承载力曲线 抗弯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间接冲击下钛箔的微成形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霄 邱唐标 +3 位作者 顾宇轩 张迪 马友娟 刘会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2-638,共7页
采用具有高应变率加载特征的激光驱动飞片间接冲击微成形技术对钛箔进行了微成形实验,以解决难成形材料的微塑性成形问题。从飞片完整性、工件贴模性以及厚度减薄率等方面探究了该工艺的成形性能。实验中采用微细电火花和曲面研磨技术... 采用具有高应变率加载特征的激光驱动飞片间接冲击微成形技术对钛箔进行了微成形实验,以解决难成形材料的微塑性成形问题。从飞片完整性、工件贴模性以及厚度减薄率等方面探究了该工艺的成形性能。实验中采用微细电火花和曲面研磨技术制造微模具,材料为AISI 1090模具钢,飞片为20μm的钛箔,成形工件为35μm的钛箔。通过KEYENCE VHX-1000C超景深显微系统对飞片和工件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飞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能够提供均匀的冲击压力;成形后的工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贴模性。借助冷镶嵌工艺测量了工件的厚度分布,分析了工件厚度减薄率,其最大值为19.8%,最小值为2%,显示工件的厚度分布比较均匀。研究表明:激光间接冲击微成形技术对于难成形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效果并且能有效抑制厚度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间接冲击 飞片 微成形 钛箔 贴模性 厚度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同步发电机定子主绝缘结构优化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丁树业 李伟力 马贤好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9,31,共8页
大型同步发电机的绝缘减薄问题是对发电机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研究了由于主绝缘的减薄所导致的股线涡流损耗的变化;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定子径向沟内的流体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径向通风沟内不同位置处的流体速度,并由此计算... 大型同步发电机的绝缘减薄问题是对发电机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研究了由于主绝缘的减薄所导致的股线涡流损耗的变化;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定子径向沟内的流体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径向通风沟内不同位置处的流体速度,并由此计算出表面散热系数。此外建立了定子三维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定子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将求解结果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最终讨论了由于绝缘减薄对发电机定子三维温度场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同步发电机 绝缘厚度减薄 流体场 有限体积法 三维温度场 有限元法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波Ω形波纹管液压成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慧芳 叶梦思 +1 位作者 钱才富 王友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7,共8页
对某两层四波Ω形波纹管的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各层管坯成形后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分布以及波高方向鼓波高度和壁厚减薄率。结果发现,波纹管液压成形过程中,卸载前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大圆弧上,卸载后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 对某两层四波Ω形波纹管的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各层管坯成形后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分布以及波高方向鼓波高度和壁厚减薄率。结果发现,波纹管液压成形过程中,卸载前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大圆弧上,卸载后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大圆弧与小圆弧过渡处;波纹管在液压成形过程中,最大塑性变形出现在波峰上,最大塑性应变达27%;波纹管液压成形过程中壁厚减薄严重,波峰处可达17%以上。将模拟所得的波形参数与实际液压成形结果相对比,成形厚度、波高方向鼓波高度等参数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采用有限元法对Ω形波纹管液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是有效、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形波纹管 液压成形 数值模拟 厚度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材渐进成形工具头运动策略与成形质量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又 汪锦成 刘亿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4期139-145,共7页
目的研究渐进成形不同工具头运动策略对零件质量的影响,获取最佳运动策略,从而提高渐进成形零件的成形质量。方法选取3种典型的渐进成形工具头运动策略与改进的运动策略进行有限元仿真,比较成形后的零件质量。结果采用不同的运动策略均... 目的研究渐进成形不同工具头运动策略对零件质量的影响,获取最佳运动策略,从而提高渐进成形零件的成形质量。方法选取3种典型的渐进成形工具头运动策略与改进的运动策略进行有限元仿真,比较成形后的零件质量。结果采用不同的运动策略均出现侧壁回弹、底部鼓包和厚度减薄缺陷,其中定间隔-下压点分散层切法轨迹成形后的零件缺陷最严重,侧壁最大回弹量和底部鼓包最大高度分别为11.5 mm和3.9 mm,采用定间隔-交替运动层切法成形后的零件厚度减薄最严重,达到75.3%。改进的定弦长层切法轨迹成形件侧壁最大回弹量为9.2 mm,底部鼓包最大高度为2.7 mm,厚度减薄率为70.7%。结论提出的定弦长层切法轨迹的成形策略能够有效避免零件底部出现压痕缺陷,获得的零件具有最好的形状精度和最小的厚度减薄率,相较于定增量-同方向进给轨迹成形,其侧壁最大偏差减小了14.8%,底部最大偏差减小了30.8%,相较于定轴向增量-交替进给轨迹成形,其厚度减薄减小了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运动策略 几何精度 厚度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洗材料对轮辐成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开广 李涛 +3 位作者 郭子峰 韩龙帅 杨建炜 冯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0-146,共7页
为避免钢制轮辐在拉深和反拉深过程中易出现拉裂或局部减薄等缺陷的问题,以某酸洗材料不同成分体系的两种原材料为试验材料,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基础,基于Autoform软件对以上两种材料进行仿真分析,从主次应变和厚度减薄对比研究两种材料... 为避免钢制轮辐在拉深和反拉深过程中易出现拉裂或局部减薄等缺陷的问题,以某酸洗材料不同成分体系的两种原材料为试验材料,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基础,基于Autoform软件对以上两种材料进行仿真分析,从主次应变和厚度减薄对比研究两种材料的成形性,比较应变硬化指数n值和塑性应变比r值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对比轮辐实际生产中成形状态,得出塑性应变比r值较大时在厚度减薄上有利于零件的成形,3个方向的r差值应尽量较小,且保证3个r值在0.8左右;当n值大于或等于0.13时主应变量较小,破裂风险较低,有利于成形,组织均匀且伸长率更高的产品成形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洗板 冲压 拉深 主次应变 厚度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开盖用镀锡板开裂原因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兰昊天 秦松 +2 位作者 徐晓涵 宋乙峰 岳重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某钢厂生产的易开盖用镀锡板在制盖过程中于铆钉处出现开裂,开裂率约为0.08%,低于客户预期质量要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夹杂物分析等方法对其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易开盖铆钉... 某钢厂生产的易开盖用镀锡板在制盖过程中于铆钉处出现开裂,开裂率约为0.08%,低于客户预期质量要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夹杂物分析等方法对其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易开盖铆钉处发生韧性开裂,铆钉边部存在的大尺寸Al_(2)O_(3)和CaO夹杂物和明显厚度减薄现象分别是镀锡板开裂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将冶炼过程中的钢包精炼炉(LF)精炼工艺改进为钢液真空循环脱气(RH)精炼工艺后,成品镀锡板内单位面积夹杂物数量为4.7个·mm^(-2),最大尺寸为15.5μm,明显低于工艺改进前的49.8个·mm^(-2)和38.9μm,未发现簇群状大尺寸夹杂物,RH精炼工艺对夹杂物的控制效果较好,同时镀锡板的化学成分、硬度、拉伸性能、显微组织均符合易开盖制盖要求,制盖开裂率降低至0.0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开盖 镀锡板 开裂 厚度减薄 大尺寸夹杂物 精炼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