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非等温加热区的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
1
作者
王斌
黄世军
+3 位作者
赵凤兰
范昕涵
苏哲烨
杨晨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不同渗透率各向异性情况下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加热区平均温度、压力、前缘位置;同一周期内,随着生产进行,加热前缘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相同周期内生产时间下,加热区前缘会随着周期数增加而扩大;当保持低井底压力和高产量时,加热区平均压力较低,油藏压力衰减较快,反之亦然;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需要考虑各向异性渗透率影响,否则会降低产能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蒸汽吞吐
产能
非等温加热区
加热区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立体注采井网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孙璐
陈民锋
+3 位作者
刘月田
葛涛涛
李晓风
林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5,115-116,共4页
蒸汽吞吐后期的厚层稠油油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完善,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潜力小,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了合理开发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未动用储量,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
蒸汽吞吐后期的厚层稠油油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完善,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潜力小,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了合理开发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未动用储量,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直井—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有效性,分别针对双水平井与直井平面上的井距、双水平井纵向上的井距和水平段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部水平井(注汽)和直井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直井扩大了蒸汽平面的波及效率;下部水平井通过排液发挥调节作用,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提高了油藏动用程度.对于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与直井井排的距离为50 m,双水平井纵向井距为25 m,水平段长度为350~400m时,开发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稠油油藏
开发方式
立体井网
立体注采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识别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马成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对于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的存在是影响蒸汽腔发育和扩展、汽(气)液渗流差异的关键因素。以杜84块兴Ⅵ组为例,基于岩心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对隔夹层进行定性识别。利用压汞和物性分析资料,采用Wall法确定隔夹...
对于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的存在是影响蒸汽腔发育和扩展、汽(气)液渗流差异的关键因素。以杜84块兴Ⅵ组为例,基于岩心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对隔夹层进行定性识别。利用压汞和物性分析资料,采用Wall法确定隔夹层物性上限,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建立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描述了隔夹层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包含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试验区东南部和水平井部署区的东北部,其他区域零星发育;纵向上2小层发育多套隔夹层,隔夹层频率及密度大。针对隔夹层采取驱泄复合和压裂改造措施,可以有效扩展蒸汽腔的波及范围,增加可动用储量。该研究对改善稠油SAGD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
厚层稠油油藏
隔夹
层
定量识别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杜84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调控技术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树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针对高3618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中暴露出的井间干扰严重、火线推进不均、增油效果明显变差等问题,在细化监测资料录取基础上,利用数模技术,深化火驱"三场一前缘"及驱油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驱开发中,重力泄油是...
针对高3618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中暴露出的井间干扰严重、火线推进不均、增油效果明显变差等问题,在细化监测资料录取基础上,利用数模技术,深化火驱"三场一前缘"及驱油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驱开发中,重力泄油是主要驱动,地层提压是关键,前缘均衡扩展是基础,合理注采井段配置及注气强度是保障。在此认识基础上,按照"高点转驱、线性井排、重力泄油"的思路,重新规划火驱井网,同步提高点火井注气量,适时开展吞吐引效。现场实施后,新增7口受效井,14口井受效明显改善,合计日增油56 t/d,火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该研究可为其他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开发
重力泄油
高点转驱
线性井排
厚
层
块状
稠油
油藏
高3618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非等温加热区的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
1
作者
王斌
黄世军
赵凤兰
范昕涵
苏哲烨
杨晨曦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762102)。
文摘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不同渗透率各向异性情况下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加热区平均温度、压力、前缘位置;同一周期内,随着生产进行,加热前缘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相同周期内生产时间下,加热区前缘会随着周期数增加而扩大;当保持低井底压力和高产量时,加热区平均压力较低,油藏压力衰减较快,反之亦然;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需要考虑各向异性渗透率影响,否则会降低产能预测准确度。
关键词
厚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蒸汽吞吐
产能
非等温加热区
加热区前缘
Keywords
thick heavy oil reservoirs
cyclic steam stimulation using horizontal well
production performance
non-isothermal heating zone
front edge of heating zone
分类号
TE3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立体注采井网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
6
2
作者
孙璐
陈民锋
刘月田
葛涛涛
李晓风
林健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兴隆台采油厂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5,115-116,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渗流机理与数值模拟研究"(2011ZX05031-002-007HZ)
文摘
蒸汽吞吐后期的厚层稠油油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完善,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潜力小,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了合理开发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未动用储量,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直井—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有效性,分别针对双水平井与直井平面上的井距、双水平井纵向上的井距和水平段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部水平井(注汽)和直井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直井扩大了蒸汽平面的波及效率;下部水平井通过排液发挥调节作用,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提高了油藏动用程度.对于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与直井井排的距离为50 m,双水平井纵向井距为25 m,水平段长度为350~400m时,开发效果最佳.
关键词
厚层稠油油藏
开发方式
立体井网
立体注采
优化设计
Keywords
thick heavy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mode
stereoscopic network development
stereoscopic injection-produc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识别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马成龙
机构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中深层稠油开发技术示范工程(二期)"(2011ZX05053)
文摘
对于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的存在是影响蒸汽腔发育和扩展、汽(气)液渗流差异的关键因素。以杜84块兴Ⅵ组为例,基于岩心资料、高密度井网资料以及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等,对隔夹层进行定性识别。利用压汞和物性分析资料,采用Wall法确定隔夹层物性上限,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建立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描述了隔夹层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包含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试验区东南部和水平井部署区的东北部,其他区域零星发育;纵向上2小层发育多套隔夹层,隔夹层频率及密度大。针对隔夹层采取驱泄复合和压裂改造措施,可以有效扩展蒸汽腔的波及范围,增加可动用储量。该研究对改善稠油SAGD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特
厚层稠油油藏
隔夹
层
定量识别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
杜84块
Keywords
ultra-thick heavy oil reservoir
interlayer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minimum flow pore-throat radi- us
Block Du84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调控技术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树山
机构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稠油
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研究"(2013TQQD-02-06)
文摘
针对高3618块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中暴露出的井间干扰严重、火线推进不均、增油效果明显变差等问题,在细化监测资料录取基础上,利用数模技术,深化火驱"三场一前缘"及驱油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驱开发中,重力泄油是主要驱动,地层提压是关键,前缘均衡扩展是基础,合理注采井段配置及注气强度是保障。在此认识基础上,按照"高点转驱、线性井排、重力泄油"的思路,重新规划火驱井网,同步提高点火井注气量,适时开展吞吐引效。现场实施后,新增7口受效井,14口井受效明显改善,合计日增油56 t/d,火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该研究可为其他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火驱开发
重力泄油
高点转驱
线性井排
厚
层
块状
稠油
油藏
高3618块
Keywords
fire-flooding
gravity drainage
high-part conversion to fire-flooding
linear well placement
thick-massive heavy-oil reservoir
Block Gao3618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非等温加热区的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
王斌
黄世军
赵凤兰
范昕涵
苏哲烨
杨晨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立体注采井网设计及优化
孙璐
陈民锋
刘月田
葛涛涛
李晓风
林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厚层稠油油藏隔夹层识别研究
马成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厚层块状稠油油藏火驱调控技术
李树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