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基于长江经济带县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琳 田彩红 廖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指标,实证检验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波... 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指标,实证检验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呈现下游县域>上游县域>中游县域的空间分异格局;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能显著促进县域城乡融合,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流入方向异质性,在下游县域、城市群县域中,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更为明显,农村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的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能加速形成厚劳动力市场,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县域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 城乡融合 农业技术创新 厚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劳动配置效率——基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申 倪何永乐 熊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7,共13页
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对于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出发,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关税数据,通过构建地区层面的中间品关税指标和企业层面的劳动错配指标,实证检验了中间品... 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对于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出发,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关税数据,通过构建地区层面的中间品关税指标和企业层面的劳动错配指标,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优化作用,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厚劳动市场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企业劳动配置效率。异质性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配置不足的企业、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均起到了拉动作用,并且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影响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 资源错配 企业劳动配置效率 厚劳动力市场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模与迁移劳动力工作贫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飞 任清志 苏章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35,共12页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工作内容,这些对于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关键作用。但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工作贫困问题对这一目...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工作内容,这些对于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关键作用。但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工作贫困问题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重的现实挑战,其中,迁移劳动力工作贫困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基于大城市迁移劳动力规模不断增加的特征事实,使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的微观个体数据构建迁移劳动力工作贫困综合指标,系统考察城市规模对迁移劳动力工作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生活成本与选择效应的情况下,城市规模扩大有助于缓解迁移劳动力工作贫困,而学习效应和厚劳动力市场效应是发挥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两个重要渠道。为处理内生性问题和保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工具变量回归、核心指标替换、受限样本回归及替换微观数据库等方法进行识别验证,结果显示上述结论稳健可靠。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女性、高技能迁移劳动力和迁移时间较长的劳动力能够从城市集聚中获益更多。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高质量城市化进程和缓解迁移劳动力的工作贫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迁移劳动力 工作贫困 学习效应 厚劳动力市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模、就业歧视与农民工就业匹配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超 李瑞 马俊龙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8,共13页
本文使用RUMIC数据研究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就业匹配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民工在大城市是否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无论使用OLS估计还是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结果都表明尽管近年来农民工大城市就业匹配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获得全部厚劳动力... 本文使用RUMIC数据研究城市规模与农民工就业匹配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民工在大城市是否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无论使用OLS估计还是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结果都表明尽管近年来农民工大城市就业匹配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获得全部厚劳动力市场优势,这与城镇户籍居民形成鲜明反差。农民工厚劳动力市场优势的弱化与其遭受的就业歧视有关,农民工在城市不得不选择依靠亲朋好友等原有社会关系网络以“自我雇佣化”的形式参与城市就业,作为对就业歧视的被动回应。从就业匹配质量看,农民工大城市工作满意度高、就业稳定性低,厚劳动力市场优势并未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劳动力市场 城市规模 就业匹配效率 就业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