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芬太尼通过调节HIF-1α-Kcnq1ot1影响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4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辛欢 乐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0-507,共8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能否通过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 opposite strand/antisense transcript 1,Kcnq1ot1)改善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HIF-1α与Kcnq1ot1的相互作用。将H9c2细胞分为Ctrl组、H/R组、Suf组;oe-HIF-1α组、oe-HIF-1α+Suf组、sh-HIF-1α组、sh-HIF-1α+Kcnq1ot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CK-MB与HBDH浓度,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测定Kcnq1o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评估Suf对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潜力。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HIF-1α与Kcnq1ot1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与Ctrl组相比,H/R组的H9c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加,CK-MB与HBDH浓度上调,HIF-1α与Kcnq1ot1的表达增强(均P<0.05)。转染oe-HIF-1α后,进一步加剧了上述结果(均P<0.05);而Suf干预抑制了以上结果(均P<0.05)。与H/R组相比,sh-HIF-1α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改善,凋亡减少,CK-MB与HBDH浓度降低(均P<0.05);转染Kcnq1ot1则部分逆转了这些结果(均P<0.05)。动物实验发现,Suf能够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Suf通过抑制HIF-1α-Kcnq1ot1改善心肌H/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缺氧诱导因子-Α KCNQ1重叠转录物1 心肌缺氧-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杨宗绵 周梦军 +4 位作者 张浴玲 黄丹梅 张扬 黄乃淇 张艳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7-2073,共7页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H/R+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组、H/R+活性氧(ROS)促生成剂寡霉素A+DHMBA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二硝基苯甲酸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氧化还原平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总ROS水平;硝基四紫唑显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DHMBA在125~1000μmol/L的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在H/R刺激的EA.hy926细胞中,DHMBA可以提高细胞活力,抑制NF-κB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增加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及NO含量;DHMBA能通过抑制H/R诱导的EA.hy926细胞ROS超载,恢复细胞内GSH和其氧化态(GSSH)的比例,减少LDH漏出,提高细胞迁移能力。结论:DHMBA可以减轻H/R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这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羟基-4-基苯甲醇 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复损伤 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储建松 张传义 +4 位作者 吴启威 何士龙 毛缜 孙东旭 袁丽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5-943,共9页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由21.3%提高到94.4%,出水磷在0.6mg/L左右。通过逐步增加进水氨氮的方法运行2个月,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在进水P浓度为6.4mg/L,保持进水N/P比为8.8,交替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最优,可达0.12kg N/(m^3?d)和0.018kg P/(m^3?d),出水总磷(TP)0.8mg/L,总氮(TN)12mg/L,出水COD、NH_3-N和TN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周期试验中,p H值、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值)均可作为厌氧释磷的控制参数,ORP也可指示缺氧吸磷的终点。典型周期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系统内污泥多样性约为种泥的0.5倍,在"门"、"属"分类级别上分别以Proteobacteria、Xanthomonadales-nobank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交替式/缺氧-好双膜工艺 运行性能 过程特性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35
4
作者 吴莉娜 徐莹莹 +3 位作者 史枭 杨天学 彭永臻 张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7-593,共7页
为解决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抑制、生物处理出水有机物或氮不达标及投加碳源成本高的问题,采用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A/O(缺氧/好氧)反应器-ANAMMOX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工艺,通过短程硝化-ANAMMOX(厌氧氨氧化)深度... 为解决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性抑制、生物处理出水有机物或氮不达标及投加碳源成本高的问题,采用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A/O(缺氧/好氧)反应器-ANAMMOX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工艺,通过短程硝化-ANAMMOX(厌氧氨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垃圾渗滤液与生活污水混和液(体积比为1∶10),其ρ(CODCr)、ρ(NH4+-N)和ρ(TN)分别为(750±30)(290±10)和(300±10)mg/L,试验共进行90 d.结果表明:CODCr、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1%、95%±1%和91%±1%,最终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67±5)(15±2)和(35±5)mg/L,满足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排放要求.A/O反应器中的ρ(FA)(FA为游离氨)在0.21~1.38 mg/L之间,可抑制NOB(硝酸细菌),使AOB(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从而实现并维持NO_2^--N积累率(70%~96%)较高的短程硝化,继而在ANAMMOXR中通过ANAMMOX去除残余NH4+-N和NO_2^--N,实现系统对氮的深度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短程硝化 上流式污泥床 缺氧-好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3
5
作者 林智 林钟鸣 +1 位作者 尹军峰 谭俊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39,共5页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厌氧处理的气体种类、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茶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处理时间,其次是气体种类,处理温度没有显著影响。综合γ-氨基丁...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厌氧处理的气体种类、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茶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处理时间,其次是气体种类,处理温度没有显著影响。综合γ-氨基丁酸含量和各项茶叶品质成分指标,确定茶鲜叶厌氧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真空、25℃、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茶叶 Γ-氨基丁酸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缺氧-复氧时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智彤 姚智 +2 位作者 娄建石 李会强 卢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缺氧 -复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学方法 ,测定对照组、模型组、及 1g·L-1、0 1g·L-1、0 0 1g·L-1Pue给药组... 目的 观察葛根素 (Pue)对缺氧 -复氧诱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白细胞介素 6(IL 6 )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学方法 ,测定对照组、模型组、及 1g·L-1、0 1g·L-1、0 0 1g·L-1Pue给药组在各个时间点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 α、IL 6活性的变化。结果 受到缺氧、复氧刺激后TNF α、IL 6活性较对照组增加 (P <0 0 1)。各剂量在缺氧时均表现出降低TNF α活性的作用 ,1g·L-1Pue的作用最强 (P <0 0 1) ,而其它两个剂量在复氧时还能增加TNF α活性。Pue能降低IL 6活性的增加。结论 缺氧、复氧刺激能增加心肌细胞分泌TNF α、IL 6 ;Pue能抑制缺氧时TNF α的分泌 ,但在复氧后 ,除 1g·L-1外 ,其它剂量还表现出升高TNF α的作用 ;Pue可抑制IL 6的过度分泌 ,并呈剂量依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细胞 葛根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负荷波动对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硝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程军 张亮 +3 位作者 张树军 杨延栋 谷鹏超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0-525,共6页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长是导致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周期性的进水氨氮负荷变化对城市污水PN/A工艺出水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曝... 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增长是导致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PN/A)工艺脱氮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周期性的进水氨氮负荷变化对城市污水PN/A工艺出水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进水氨氮负荷周期性降低时,PN/A工艺出水硝态氮逐渐增长,导致系统脱氮性能下降.在硝态氮增长之后,保持进水氨氮负荷稳定,系统的脱氮性能未恢复.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氨氮浓度下,NOB对于溶解氧的竞争是出水硝态氮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城市污水PN/A工艺中,为了维持稳定的脱氮性能需要控制溶解氧和出水氨氮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波动 短程硝化-化(PN/A) DO N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2-氯酚的厌氧污泥驯化及降解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皓 陈玲 +2 位作者 黄爱群 王虹 赵建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3-776,共4页
以降解2-氯酚(2-CP)的厌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驯化过程对污泥降解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多种指标全面评价驯化后污泥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68d驯化,污泥对2000mg/LCOD和25mg/L2-CP的去除率均〉95%,2-CP的降解速率达0.3mg/(L... 以降解2-氯酚(2-CP)的厌氧污泥为研究对象,探讨驯化过程对污泥降解能力的影响,并采用多种指标全面评价驯化后污泥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68d驯化,污泥对2000mg/LCOD和25mg/L2-CP的去除率均〉95%,2-CP的降解速率达0.3mg/(L·h).对于浓度〈140mg/L的2-CP,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浓度为200-300mg/L的2-CP,污泥能较快恢复降解能力,但不耐受600mg/L的2-CE2-CP厌氧降解产物包括苯酚、苯甲酸、正丁酸、乙酸、H2、C02和CH4-氯酚脱氯是整个降解环节中的限速步骤,速率仅为0.1mg/(gV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酚 污泥 驯化 降解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胁迫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丁俊胄 杨特武 +3 位作者 周强 董梦钇 熊善柏 赵思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0,32,共6页
以籼稻“扬两优6号”为材料,利用CO2和N2在糙米萌发不同阶段制造厌氧环境,研究不同气体种类的厌氧胁迫及处理时间对发芽糙米中GABA积累的影响,探讨促进发芽糙米中GABA积累的适宜工艺。结果表明,CO2和N2厌氧处理时段以及持续时间均... 以籼稻“扬两优6号”为材料,利用CO2和N2在糙米萌发不同阶段制造厌氧环境,研究不同气体种类的厌氧胁迫及处理时间对发芽糙米中GABA积累的影响,探讨促进发芽糙米中GABA积累的适宜工艺。结果表明,CO2和N2厌氧处理时段以及持续时间均对发芽糙米中的GAB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发芽前期进行厌氧处理一般会抑制GABA的积累,在发芽中后期,尤其是在发芽60~72h时段则起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CO2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N2(P〈0.05)。发芽0—12h期间进行厌氧处理会抑制GAD活力(P〈0.05),在发芽24~72h期间则可以显著提高GAD活力(P〈0.05)。糙米在发芽66~72h期间进行CO2厌氧环境处理,在72h时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为(965.44±29.35)mg/100g(干基),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处理后的含量,且比未经过厌氧处理的发芽糙米高出460.13mg/100g(干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发芽 Γ-氨基丁酸 胁迫 CO2 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啤酒生产废水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雅玉 韩志勇 +3 位作者 钱鞠 王鹏 唐家凯 项国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0-134,共5页
根据啤酒废水属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无毒有害的水质特点,将一套高效率的处理工艺(厌氧-好氧)设计应用于净化处理中。该工艺主要由厌氧的UASB反应器和好氧的SBR反应池构成,具有COD、SS的去除率高,设备运行稳定,工作效率高,且各个构筑... 根据啤酒废水属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无毒有害的水质特点,将一套高效率的处理工艺(厌氧-好氧)设计应用于净化处理中。该工艺主要由厌氧的UASB反应器和好氧的SBR反应池构成,具有COD、SS的去除率高,设备运行稳定,工作效率高,且各个构筑物之间基本可实现重力自流,能够节约能耗的特点。并以兰州某啤酒厂为例,进水水质:COD1500~3000mg·L-1、BOD5800~1600mg·L-1、ρ(SS)≤250~1200mg·L-1、pH5~10,出水水质可达综合排放国家一级标准要求,各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COD97.7%、BOD598%、SS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废水 -好 UASB SBR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宜平 陈少华 +2 位作者 陈明 刘俊新 王子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1-69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多环芳烃的总去除效率超过80%;大部分三环、四环和五环的芳烃可在处理过程中被厌氧降解.多环芳烃的主要降解反应发...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多环芳烃的总去除效率超过80%;大部分三环、四环和五环的芳烃可在处理过程中被厌氧降解.多环芳烃的主要降解反应发生在厌氧滤池工艺段,然而SCOD(溶解性化学耗氧量),BOD和TOC的主要去除工艺段则是膜生物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垃圾渗滤液 多环芳烃 固相萃取工艺 滤池 S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驯化活性污泥生物合成PHA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裕东 钟青华 +1 位作者 马文石 黄炯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1-44,共4页
厌氧 -好氧处理有机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菌胶团菌 ,其形成与菌体胞内聚羟基烷酸酯 (PHA)的积累有关 ,因此有可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和活性污泥中多种微生物合成PHA。笔者利用纺织工业废水厌氧 -好氧驯化活性污泥 ,从中提取PHA。分别... 厌氧 -好氧处理有机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菌胶团菌 ,其形成与菌体胞内聚羟基烷酸酯 (PHA)的积累有关 ,因此有可能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和活性污泥中多种微生物合成PHA。笔者利用纺织工业废水厌氧 -好氧驯化活性污泥 ,从中提取PHA。分别研究了厌氧过程和好氧过程中供氧量、碳源调节物浓度、培养时间等对菌胶团菌生长和胞内PHA积累的影响 ,测定了所得PHA的分子量、熔点和单体链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过程 活性污泥 聚羟基烷酸酯 合成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处理变性淀粉生产废水工程实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克勋 张振家 +3 位作者 张扬 王太平 徐智华 余素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利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和活性污泥好氧处理工艺相结合处理高浓度变性淀粉生产废水,处理水质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具有投资与占地面积少,运行效果稳定,可回收能源等优点,具有很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 变性淀粉生产废水 膨胀颗粒污泥床 活性污泥 -好处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厌氧-好氧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祁佩时 李欣 +1 位作者 韩洪彬 刘云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21-1723,共3页
为解决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的问题,采用复合式厌氧反应器与好氧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4000~7000mg/L,厌氧有机负荷采用7~8kg/(m3·d),好氧COD容积负荷率采用1 0~1 2kg/(m3·d),出水COD&l... 为解决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的问题,采用复合式厌氧反应器与好氧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4000~7000mg/L,厌氧有机负荷采用7~8kg/(m3·d),好氧COD容积负荷率采用1 0~1 2kg/(m3·d),出水COD<250mg/L,满足国家污水行业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复合式反应器 -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预处理加速污泥厌氧消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正 袁守军 +1 位作者 张继彪 牟艳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采用γ-辐照预处理加速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结果表明,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特性明显改善:污泥的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由70—120μm向0—40μm迁移;污泥絮体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被破坏,核酸等细胞内含物的流出增加了污泥中... 采用γ-辐照预处理加速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结果表明,经γ-射线辐照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特性明显改善:污泥的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分布由70—120μm向0—40μm迁移;污泥絮体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被破坏,核酸等细胞内含物的流出增加了污泥中可溶性有机组分的含量.污泥厌氧消化实验结果表明,经10kGy辐照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产气量大大增加,消化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污泥 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14-3-3γ通路在LPS预处理对抗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丹 尹东 +3 位作者 廖章萍 孙惦 许旻 何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研究p38MAPK/14-3-3γ通路在LPS预处理对抗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A/R损伤模型及APC、LPS预处理保护模型。实验结束后测定p38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及14-3-3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 目的研究p38MAPK/14-3-3γ通路在LPS预处理对抗缺氧/复氧(A/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A/R损伤模型及APC、LPS预处理保护模型。实验结束后测定p38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及14-3-3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测定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肿胀实验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LPS预处理对随后心肌A/R损伤有类似APC的保护作用,同时伴随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和14-3-3γ蛋白表达升高;给予SB203850特异性阻断p38MAPK通路,则14-3-3γ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心肌细胞LDH值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升高,mPTP开放加剧,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 LPS预处理对心肌细胞A/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38 MAPK,上调14-3-3γ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损伤 心肌保护 LPS 凋亡 14-3- P38MA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2-)/NO_3^--N对硫自养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除硫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军 郑驰骏 +3 位作者 刘健 王诗白 杨柳 魏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2-1158,共7页
为寻求经济、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硫工艺,采用HABR(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进水p H为8.0、温度为(32±1)℃、HRT为6.5 h的条件下,调整进水S2-/NO3--N〔n(S2-)∶n(NO3--N)〕分别为... 为寻求经济、有效的同步脱氮除硫工艺,采用HABR(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活性污泥,以人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进水p H为8.0、温度为(32±1)℃、HRT为6.5 h的条件下,调整进水S2-/NO3--N〔n(S2-)∶n(NO3--N)〕分别为2.0∶5、3.5∶5、5.0∶5、6.5∶5,研究其对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启动的影响,试验连续进行了54 d.结果表明:当S2-/NO3--N<1时,S2-的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硫自养反硝化生成的NO2--N量不足,进而影响后续厌氧氨氧化效果,NH4+-N去除率较低,平均值为53.5%,同时剩余NO3--N继续氧化硫自养反硝化生成的S0,致使出水中ρ(SO42-)增大;当S2-/NO3--N=1时,S2-供应量充足,硫自养反硝化生成NO2--N量最大,厌氧氨氧化效果最好,NH4+-N去除率最高,平均值为65.1%;当S2-/NO3--N>1时,S2-过量,S2-去除率下降.试验通过控制S2-/NO3--N,在HABR内成功实现了硫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启动,NH4+-N、S2-、NO3--N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4.3%、99.0%、99.5%,S2-/NO3--N=1为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自养反硝化 耦合工艺 S2-/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厌氧-限氧SBR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及N_2O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永涛 曾玉莲 +3 位作者 闫建平 孙婷 刘婷 王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研究pH对厌氧-限氧SBR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以及对N_2O释放的影响,接种亚硝化活性污泥,以含乙酸钠、氨氮、磷酸盐的人工配水为基质,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在厌氧-限氧(DO 0.3~0.8 mg/L)SBR中成功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SNDPR).反应器稳定期间... 为研究pH对厌氧-限氧SBR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以及对N_2O释放的影响,接种亚硝化活性污泥,以含乙酸钠、氨氮、磷酸盐的人工配水为基质,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在厌氧-限氧(DO 0.3~0.8 mg/L)SBR中成功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SNDPR).反应器稳定期间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76.1±5)%、(98.4±1)%.采用批式实验研究了不同进水pH(6.0、7.0、8.0、9.0)对脱氮除磷效果及N_2O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9.0时除磷效果最好,除磷率达87.7%,其次为pH为6.0时,除磷率达84.0%;随着pH降低,氨氧化速率呈升高趋势,pH为6.0时单位MLSS氨氧化速率和脱氮率最大,二者分别为3.7 mg/(L·h·g)和83.9%;N_2O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为6.0时的释放量是9.0时的3.5倍.综上,pH为6.0时,能获得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但同时会增加N_2O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 同步脱氮除磷 N2O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减少离体鼠肝缺氧-复氧损伤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泉 俞卫锋 +3 位作者 徐学武 宋金超 宋建钢 刘志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18-62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醚对离体鼠肝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脏取下,置于离体鼠肝灌流仪中,以经95%O2/5%CO2饱和的改良克-林氏碳酸氢盐缓冲液恒压灌流(有氧状态用1.2kPa,缺氧状态用0.2kPa),维持生理pH值和温度,实时监测灌流液...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异氟醚对离体鼠肝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脏取下,置于离体鼠肝灌流仪中,以经95%O2/5%CO2饱和的改良克-林氏碳酸氢盐缓冲液恒压灌流(有氧状态用1.2kPa,缺氧状态用0.2kPa),维持生理pH值和温度,实时监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变化。不同浓度异氟醚随混合气带入人工肺。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非循环灌流中氧自由基(O2-)产量。结果(1)异氟醚对基础状态下离体肝LDH释放无明显影响,而对缺氧-复氧后离体肝LDH释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2)2 MAC异氟醚可明显抑制肝复氧后O2-产生。结论异氟醚抑制了复氧后LDH升高与抑制复氧即刻O2-产生密切相关,异氟醚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外氧应激,从而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缺氧-损伤 自由基 缺氧-损伤 大鼠肝脏 异氟醚 离体鼠 细胞色素C还原法 缺氧- 不同浓度 缺氧状态 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厌氧/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新工艺处理制革废水 被引量:9
20
作者 聂丽君 钟华文 +4 位作者 周如金 林培喜 邓泽聪 赵美甜 林志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95-4003,共9页
针对制革废水高悬浮物含量、高有机物浓度及高色度的特点,采用混凝/厌氧/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新工艺对其进行中试处理研究,重点考察混凝预处理的反应条件(p H、投药量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策略,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 针对制革废水高悬浮物含量、高有机物浓度及高色度的特点,采用混凝/厌氧/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新工艺对其进行中试处理研究,重点考察混凝预处理的反应条件(p H、投药量等)、生物反应器的启动策略,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和水温等运行参数对制革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过程中p H为9.0~10.0,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为350~450 mg·L^(-1)时,废水悬浮物浓度(SS)、色度、总铬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0.4%,73.9%,97.7%和37.9%;基于阶梯负荷启动策略,50 d左右完成联合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厌氧环节在HRT为20 h、水温30℃左右的条件下能够去除68.2%左右的COD;通过对兼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中DO分布的研究和HRT的优化,该单元的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7.7%和81.3%(HRT=6 h,DO=2.0~3.0 mg·L^(-1))。经过组合工艺的处理,系统出水各项主要指标(COD、NH4-N、SS、色度和总铬等)达到DB 44/26—2001一级排放标准,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混凝 折流板反应器 -好膜生物反应器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