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Fe_(3)O_(4)/生物炭促进红壤性水稻土中六氯苯厌氧脱氯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翠英 郁李鑫 +2 位作者 杨超 樊建凌 宋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0-1322,共13页
为明确磁铁矿(Fe_(3)O_(4))与生物炭对厌氧土壤中六氯苯(HCB)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及其机理,首先制备并表征了纳米Fe_(3)O_(4)、生物炭及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红壤性水稻土的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分析反应体系的pH、Eh、... 为明确磁铁矿(Fe_(3)O_(4))与生物炭对厌氧土壤中六氯苯(HCB)还原脱氯降解的影响及其机理,首先制备并表征了纳米Fe_(3)O_(4)、生物炭及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红壤性水稻土的泥浆进行厌氧培养试验,分析反应体系的pH、Eh、吸附态和溶解态Fe(Ⅱ)与HCB脱氯降解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灭菌对照处理的HCB脱氯降解作用很弱,表明HCB还原脱氯主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添加生物炭可通过降低土壤的酸性、增强反应体系的还原性且促进生成吸附态Fe(Ⅱ)而加速HCB还原脱氯降解;纳米Fe_(3)O_(4)促进HCB还原脱氯的效果较生物炭更强,主要归因于添加纳米Fe_(3)O_(4)使反应体系中生成更多的吸附态Fe(Ⅱ);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促进HCB还原脱氯的效果较纳米Fe_(3)O_(4)更强,是因为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更大且纳米Fe_(3)O_(4)的分散性更好,更有利于反应体系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因此,与纳米Fe_(3)O_(4)和生物炭相比,纳米Fe_(3)O_(4)/生物炭复合材料是一种更加理想的HCB污染土壤的修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态亚铁 厌氧还原脱氯 异化铁还原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微生物厌氧脱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许妍 傅大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8-914,共7页
多氯联苯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归趋备受关注.在厌氧条件下,多氯联苯可以通过微生物脱氯进行降解,该降解方式虽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受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较大,调控较为复杂.本文对多氯联苯的厌氧微... 多氯联苯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归趋备受关注.在厌氧条件下,多氯联苯可以通过微生物脱氯进行降解,该降解方式虽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受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较大,调控较为复杂.本文对多氯联苯的厌氧微生物脱氯降解进行综述,讨论了脱氯路径和自然界中8种主要脱氯历程;脱氯微生物及相关的微生物还原脱卤酶;影响脱氯速率、程度和历程的主要物理和地球化学因素(温度、pH和氧化还原水平、碳源、电子受体、电子供体及抑制物).最后分析了多氯联苯厌氧脱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 微生物 厌氧还原脱氯 历程 还原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五氯酚(PCP)厌氧生物反应器起动过程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向阳 杜宇峰 +2 位作者 郑平 俞秀娥 冯孝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8-416,共9页
在实验室规模的两个厌氧反应器中,分别添加PCP啤酒厂糖化废水与柠檬酸生产废水作为进水,以未经驯化的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采用PCP负荷、COD 负荷递增方式进行反应器启动。结果证实反应器的运行性能随污泥颗粒化进程而得到... 在实验室规模的两个厌氧反应器中,分别添加PCP啤酒厂糖化废水与柠檬酸生产废水作为进水,以未经驯化的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采用PCP负荷、COD 负荷递增方式进行反应器启动。结果证实反应器的运行性能随污泥颗粒化进程而得到改善,其稳态运行性状为:HRT24h,PCP负荷97.3—105.6m g/L·d,COD 负荷4.3—6.2g/L·d,PCP 去除率100,COD 去除率93.1—95.7% ,容积产沼气率1.72—3.29L/L·d,CH4 含量72.5—77.8% 。发现作为共基质的工业有机废水的种类影响运行前期反应器的性能、污泥颗粒化进程及污泥脱氯活性。这为含氯代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提供了一项新的运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还原脱氯 生物反应器 起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修复氯代烃污染场地地下水的现场中试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孟梁 郭琳 +1 位作者 杨洁 罗启仕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1,共4页
以典型氯代烃污染场地为试验基地,采用原位注入方法,研究了添加强化药剂对地下水氯代烃厌氧还原脱氯降解和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药剂能有效促进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还原修复,且对1,1,1-三氯乙烷、1,1-二氯乙烷的去除效... 以典型氯代烃污染场地为试验基地,采用原位注入方法,研究了添加强化药剂对地下水氯代烃厌氧还原脱氯降解和化学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药剂能有效促进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原位还原修复,且对1,1,1-三氯乙烷、1,1-二氯乙烷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99%)好于对1,1-二氯乙烯的效果(平均去除率78.9%);药剂最佳作用时间为注入后90d内,最佳作用半径为1.5m,主要作用途径为药剂中缓释有机碳介导的厌氧生物还原脱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烃 污染地下水 原位修复 厌氧还原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