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调控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雪超 李文譞 +2 位作者 杨莉莉 董三强 李杰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与其他传统的脱氮技术相比,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新型的脱氮技术具有无需外加碳源和节能减排等优点。但厌氧氨氧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因污泥流失而无法快速培养启动。通过外加铁调控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以提高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并保... 与其他传统的脱氮技术相比,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新型的脱氮技术具有无需外加碳源和节能减排等优点。但厌氧氨氧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因污泥流失而无法快速培养启动。通过外加铁调控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可以提高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并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行。该文首先,简述了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代谢途径及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聚集机制;然后,重点从调控酶的合成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加速功能菌群的富集、供给颗粒污泥凝结核、促进胞外聚合物分泌以及加强系统群体感应等方面对铁调控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从外加铁的系统优化、菌群间物质协同利用及群体感应调控作用的理解和铁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造粒过程中的机理探究等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机理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脱氮效能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颗粒污泥特性及控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祥 黄勇 +3 位作者 袁怡 李大鹏 朱莉 张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8-1083,共6页
采用厌氧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脱氮效能提高过程中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及不同策略对增强颗粒污泥沉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氮去除速率达到3.2 kg m-3 d-1时,产气量的增加使得颗粒污泥出现大量流失。采用"粉碎-回... 采用厌氧反应器接种厌氧氨氧化污泥,研究了脱氮效能提高过程中颗粒污泥的沉淀性能及不同策略对增强颗粒污泥沉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氮去除速率达到3.2 kg m-3 d-1时,产气量的增加使得颗粒污泥出现大量流失。采用"粉碎-回流-重新形成颗粒污泥"方式不能完全有效地改善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对反应器内和流失的污泥进行测定发现,相同粒径的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MLVSS/MLSS值要明显低于流失的颗粒污泥。通过CaSO4颗粒投加,回流的流失污泥会以CaSO4作为颗粒污泥的核。经过48 d的培养,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反应器氮去除速率从5.23 kg m-3 d-1上升到9.2 kg m-3 d-1。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当进水总氮浓度达到1320 mg L-1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活性并未受到影响,说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对进水基质浓度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流失 脱氮效能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脱氮除碳功能菌群结构及代谢途径 被引量:20
3
作者 常尧枫 郭萌蕾 +2 位作者 谢军祥 谢嘉玮 陈重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8-1145,共8页
为明确不同有机物浓度(50~150mg/L)和竹炭同时存在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碳功能菌群结构及代谢途径差异,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分布规律和碳氮代谢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COD浓度为50,150mg/L,添加竹炭显... 为明确不同有机物浓度(50~150mg/L)和竹炭同时存在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系统的脱氮除碳功能菌群结构及代谢途径差异,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微生物分布规律和碳氮代谢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COD浓度为50,150mg/L,添加竹炭显著提升了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相对丰度,Candidatus_Kuenenia的相对丰度分别由2.0%和2.9%增加至1.8%和4.5%.与只添加有机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竹炭的处理组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炭存在下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细菌丰度下降,反硝化菌属和碳代谢相关菌属丰度增加,说明竹炭的投加有助于维持厌氧氨氧化、反硝化和DNRA3个氮代谢途径群落结构的稳定.微生物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不同脱氮菌群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总氮(TN)的去除率,竹炭可以通过Halomonas的富集提高Candidatus_Brocadia和Candidatus_Jettenia的抗逆性.通过KEGG数据库注释表明,有机物存在条件下竹炭提升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系统的碳氮代谢效能,尤其促进了糖酵解途径(EMP)与三羧酸循环(TCA cycle)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脱氮除碳 菌群结构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水回流对Anammox颗粒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傅慧敏 冷济轩 +2 位作者 翁勋 晏鹏 陈猷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63-1671,共9页
基于有无回流的EG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内外部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差异,从传质、活性和稳定性等角度分析了出水回流对颗粒污泥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回流提供更好的水流条件使得底物能更好的与颗粒污泥接触,反应器在氮... 基于有无回流的EG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内外部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差异,从传质、活性和稳定性等角度分析了出水回流对颗粒污泥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回流提供更好的水流条件使得底物能更好的与颗粒污泥接触,反应器在氮负荷率为(3.48±0.32)kg N/(m^(3)·d)的条件下亚硝氮和氨氮的去除率从60%和65%左右分别提高到95%以上,比厌氧氨氧化活性增加31.54%.随着回流带来的产气量和颗粒活性的增加,颗粒中气泡的内压因孔隙体积的限制而增大,部分颗粒微观结构发生改变,颗粒的孔隙率也从41.3%提高至59.4%.此外出水回流产生的较高剪切力和较好的传质效应也大大增加了颗粒的稳定性.回流使得接种颗粒污泥中Candidatus-Jettenia属得到了富集,其他能维持颗粒稳定性的功能细菌也能够得到更好的生存,使颗粒在保持内部多孔结构以及高效脱氮的条件下(如Simplicispira),有着更好的稳定性(如Rheinheimera),有利于颗粒污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 出水回流 传质 孔隙结构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a high-rate anammox reactor under high hydraulic loading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structure and process kinetics 被引量:2
5
作者 SONG Yu-xia M.Ali +4 位作者 FENG Fan CHAI Xi-lin WANG Shuo WANG Yun-yan TANG Chong-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197-1210,共14页
In this study, a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 reactor was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of granule-based anammox process. The nitrogen removal rate(NRR) finally improved to 15.7... In this study, a lab-scale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 reactor was applied to studying the high-rate nitrogen removal of granule-based anammox process. The nitrogen removal rate(NRR) finally improved to 15.77 kg/m3/d by shorten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 to 1.06 h. Well-shaped red anammox granules were extensively enriched inside the reactor. The results of nitrogen removal kinetic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t bioreactor has great nitrogen removal potential, because the maximum rate of substrate utilization(Umax) predicted by Stover-Kincannon model is suggested as 55.68 kg/(m3·d).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howed that the anammox genus Candidatus Kuenenia dominated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andidatus Kuenenia rose from 12.29% to 36.95% after progressively shorter HRT and higher influ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illustrating the stability of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and biomass enrichment offered by the UASB in carrying out high-rate anammox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MMOX UASB reactor KINETICS granular sludge microbial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