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1
作者 宋东杰 赵龙 +3 位作者 杨柯 关泽康 郑亚卿 马娟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中AnAOB生长缓慢、难富集导致启动缓慢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1:2)为接种污泥,投加聚氨酯泡沫作为填料启动UASB反应器,考察了启动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污泥外观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 基于厌氧氨氧化工艺中AnAOB生长缓慢、难富集导致启动缓慢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1:2)为接种污泥,投加聚氨酯泡沫作为填料启动UASB反应器,考察了启动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污泥外观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35 d后反应器对NH_(4)^(+)-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总氮去除率达到80%,NO_(2)^(-)-N_(t)/NH_(4)^(+)-N_(t)和NO_(3)^(-)-Np/NH_(4)^(+)-N_(r)趋势均逐渐稳定且接近理论值1.32和0.26,系统的脱氮性能良好。此外,经过160 d的培养,接种的混合污泥也从最初的黑色最终转变为砖红色。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浮霉菌门的丰度从最初的0.08%增长到6.06%,Candidatus Kuenenia属丰度由0.09%增长至1.73%,Candidatus Brocadia属丰度由0.02%增长至1.25%,进一步证明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成功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反应器 生物脱氮 快速启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微生物种群演替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然 彭剑峰 +4 位作者 宋永会 王毅力 于雷 袁鹏 解明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1-747,共7页
采用SEM,FISH和PCR-DGGE技术对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中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分析,考察微生物形态、真细菌数量及种群结构演替过程,并对优势菌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BR反应器颗粒污泥微生物中杆菌占优势,其中前端的微生物... 采用SEM,FISH和PCR-DGGE技术对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中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分析,考察微生物形态、真细菌数量及种群结构演替过程,并对优势菌种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BR反应器颗粒污泥微生物中杆菌占优势,其中前端的微生物生长较好,活性高;沿反应器流程方向,各隔室微生物总量逐渐降低,真细菌相对丰度随之递减,其中1#隔室真细菌相对丰度最高,为65.9%,而5#隔室只有27.2%.此外,ABR反应器前端以真细菌为主,而后端隔室古细菌含量升高,微生物种群随流程发生显著演替,但5个隔室间真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UPMGA聚类分析表明,1#隔室与2#隔室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为77%,4#隔室与5#隔室的相似性为85%,3#隔室与其他隔室的相似性均较低,表明ABR反应器前端以发酵产酸作用为主,后端以产甲烷作用为主,ABR反应器具有明显的分阶段多相工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反应器 微生物种群 FISH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邹路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1,共5页
借助扫描电镜和T-RFLP等分析技术,观察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氮素、污泥颜色、颗粒污泥微观结构并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以为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有用信息。结果表明,运行的110 d间,厌氧氨氧化... 借助扫描电镜和T-RFLP等分析技术,观察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氮素、污泥颜色、颗粒污泥微观结构并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以为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有用信息。结果表明,运行的110 d间,厌氧氨氧化MBR的容积总氮负荷达0.245 kg/(m^3·d),去除率为80%,NH_4^+-N和NO_2^--N去除率分别为81%和91%。污泥的VSS/TSS比由初始的0.66提高到0.77,颗粒污泥颜色转为红褐色,以杆状和球状菌为主,其中,Planctomyce、Pirellula、Gemmata和Pseudomonas等种属均已证明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市政污水的产甲烷性能及微生物代谢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佳乐 雷振 +1 位作者 崔耀奎 陈荣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2-942,共11页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作为一种新型厌氧处理技术,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以CH4的形式回收再利用,降低污水处理能耗与碳排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评估AnMBR处理市政污水时的能源回收潜力,进一...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作为一种新型厌氧处理技术,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以CH4的形式回收再利用,降低污水处理能耗与碳排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评估AnMBR处理市政污水时的能源回收潜力,进一步揭示处理系统工艺特性,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下AnMBR处理市政污水的污染物去除及产甲烷性能、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在室温条件下,HRT从24 h缩短至3.2 h过程中反应器均可实现高效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与产甲烷性能,COD去除效率稳定在95%以上,进水77%以上的COD转化为CH_(4),出水COD浓度低至(21.2±7.8)mg/L.(2)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浓度为70~200 mg/L(以COD计),蛋白质/多糖(含量比,下同)为4.3~5.5,远高于胞外聚合物中的蛋白质/多糖(2.0~4.0),膜污染潜力高.(3)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产甲烷古菌与细菌的丰度比与固体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不同粒径颗粒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产甲烷古菌在粒径≥10μm的颗粒中丰度较高,维持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在8.0~11.5 g/L之间、SRT在60~80 d之间可避免功能菌群失衡.研究显示,AnMBR处理市政污水可实现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与产甲烷性能,但过长的SRT会导致污泥浓度过高、SMP浓度增大以及产甲烷古菌丰度降低,影响反应器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市政污水 产甲烷性能 微生物代谢产物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垃圾厌氧-准好氧时空联合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南飞 韩智勇 +2 位作者 史瑞 李浩 刘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00-208,共9页
生物反应器是处理农村中小型固体废物的有效技术,该研究以时空联合型厌氧-准好氧生物反应器(SASAB,Sequentially Anaerobic/Semi-Aerobic Bioreactor)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STASAB中的微生物群落,以期为该反应器的高... 生物反应器是处理农村中小型固体废物的有效技术,该研究以时空联合型厌氧-准好氧生物反应器(SASAB,Sequentially Anaerobic/Semi-Aerobic Bioreactor)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STASAB中的微生物群落,以期为该反应器的高效运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生物反应器处理单元中将C1、C2和C3生物反应器设为试验组,分别在第66、101和246天开始依次按SASAB操作运行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18.5%~26.6%)、Firmicutes(14.9%~26.6%)、Chloroflexi(6.6%~25.2%)、Bacteroidetes(8.2%~24.0%)、Actinobacteria(6.9%~13.8%)。C3处理单元在厌氧阶段中的优势菌属为Lentimicrobiume、vadinBC27_wastewater-sludge_group、Treponema_2、norank_f_Synergistaceae(产甲烷菌)等。在STASAB各处理单元中发现了硝化细菌Deinococcus-Thermus以及大量的反硝化细菌norank_f_Anaerolineaceae、unclassified_o_Rhizobiales、Hyphomicrobiu、AKYG587、Bacillus、norank_f_Caldilineaceae等。Venn图与PCA分析显示C1、C2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结构,C3中的特有菌属高于其他反应器;RDA(Redundancy Analysis)分析表明C1、C2(STASAB)中的微生物群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STASAB的空间布局和运行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厌氧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的优势,高效促进产甲烷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共存和生长代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快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微生物群落 垃圾处理 高通量测序 时空联合型-准好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甲烷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朴淳 吴㻛 +1 位作者 陈银广 郑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89-3503,共15页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一种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技术.然而,受温度、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生成的甲烷大量溶解在出水中形成过饱和溶液,并随出水排放至环境中,造成了能源物质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若将溶解...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一种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技术.然而,受温度、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生成的甲烷大量溶解在出水中形成过饱和溶液,并随出水排放至环境中,造成了能源物质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若将溶解甲烷有效回收,其可作为补充能源或脱氮碳源原位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实现AnMBR出水溶解甲烷有效回收或再利用,本文阐述了目前3种主流回收溶解甲烷技术(膜回收技术、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回收效能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了AnMBR处理污水全过程的碳足迹,并针对AnMBR出水溶解甲烷回收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可为双碳背景下AnMBR技术实现能量盈余和资源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甲烷 生物反应器 膜接触器 反硝化甲烷 微生物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N,N-二甲基乙酰胺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万鑫 王建芳 +2 位作者 钱飞跃 王弄潮 冯新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4-1100,共7页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厌氧水解,降低废水碳氮比为预处理目标,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有机负荷(OLR),研究DMAC在ABR中的降解效能和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BR的OLR在2.50~4.06 kg/(m^...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厌氧水解,降低废水碳氮比为预处理目标,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有机负荷(OLR),研究DMAC在ABR中的降解效能和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ABR的OLR在2.50~4.06 kg/(m^(3)·d)时,DMAC平均降解率可达95%,COD平均去除率为93%以上,COD去除规律与DMAC降解有很好的一致性。DMAC降解主要集中于ABR前两个隔室,OLR提高,后续隔室对DMAC降解、COD去除的贡献率提升,成为系统应对负荷冲击的有益补充。氨化率和COD/氨氮(质量比)可作为DMAC降解的有效参考指标,可通过HRT来调整COD/氨氮,为耦合后续完全自养脱氮工艺的调控提供良好空间。DMAC水解氨化使得ABR系统pH稳定在7.2~7.5。ABR厌氧颗粒污泥的粒径随着隔室的推移而减小,与COD去除负荷呈正向关系。ABR前两个隔室优势菌相对集中,绿弯菌门、候选菌门、变形菌门的丰度占比合计达57%~70%,其中绿弯菌门占绝对优势,丰度占比达3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反应器 N N-二 甲基乙酰胺 COD/氨氮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对厌氧反应器处理含磷废水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文静 邓钰莲 +5 位作者 陈铸鑫 陶阿凤 韦力心 吴金燕 田翼豪 宿程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168,共11页
污水处理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系统中微生物活性产生影响,而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系统除COD和除磷的效果。本文研究环丙沙星(CIP)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含磷废水的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响应的影响,对COD、总磷和磷酸... 污水处理中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存在可能会对系统中微生物活性产生影响,而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系统除COD和除磷的效果。本文研究环丙沙星(CIP)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含磷废水的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响应的影响,对COD、总磷和磷酸盐去除率、相关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未投加CIP时,UASB反应器对含磷废水COD去除率稳定在98%左右,当CIP增大到10 mg/L时,COD平均去除率下降到63.1%,总磷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对磷化氢的浓度影响较大;LB-EPS三维荧光图谱中出现了色氨酸蛋白及辅酶F _(420)有关的特征峰,TB-EPS出现了类腐殖酸的特征峰。在CIP胁迫下,Chloroflexi是细菌中主要的优势菌门,进水CIP浓度为3、5和10 mg/L时,其相对丰度分别为43.13%、44.48%、39.96%;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是古菌的优势菌属,从而保证了UASB反应器的有效运行。KEGG功能分析表明,古菌与细菌主要以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为主,提高进水CIP浓度后,膜运输的丰度降低较大,由10.15%下降到9.31%,且增加CIP浓度对古菌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环丙沙星 除COD 除磷 污泥特性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处理脱水污泥 被引量:2
9
作者 于航 姜珺秋 +2 位作者 赵庆良 黄更 王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45-1051,共7页
针对脱水污泥厌氧堆肥周期长的问题,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 microbial fuel cell-anaerobic com-posting, MFC-AnC),在厌氧堆肥( anaerobic composting, AnC)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产电加速污泥降解的同时回收电能.采... 针对脱水污泥厌氧堆肥周期长的问题,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厌氧堆肥系统( microbial fuel cell-anaerobic com-posting, MFC-AnC),在厌氧堆肥( anaerobic composting, AnC)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产电加速污泥降解的同时回收电能.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MFC-AnC系统运行性能,系统运行35 d,获得开路电压0.84 V,最大功率密度5.3 mW/m3,内阻80Ω.通过对MFC-AnC系统运行期间污泥理化性质的分析发现,生物产电可促进AnC系统中污泥的减容效果,脱水污泥含水率由88%降至82.3%.MFC-AnC系统中脱水污泥SCOD含量高于AnC系统,VS/TS值略低于AnC系统,说明生物产电可以促进脱水污泥水解和对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利用,加速污泥的减量.系统运行15~20d,污泥中SCOD、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溶出效果最好,VS的利用率最高,生物产电加速污泥有机物利用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型堆肥系统( MFC-AnC) 脱水污泥 有机物降解 生物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俊玲 王辰风 孙庆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本研究通过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调节不同阶段氨氮负荷的策略对培养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效能、生物污泥的形貌特征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定阶段,NH_(4)... 为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本研究通过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调节不同阶段氨氮负荷的策略对培养过程中反应器的脱氮效能、生物污泥的形貌特征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稳定阶段,NH_(4)^(+)-N和NO_(2)^(-)-N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去除率及总氮去除负荷分别达到82%和0.504 kg N/(m^(3)·d),化学计量比ΔNH_(4)^(+)-N∶ΔNO_(2)^(-)-N∶ΔNO_(3)^(-)-N为1∶1.2∶0.24,接近理论值,运行140 d成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实现上流式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反应器内生物体由黑色的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培养为红褐色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且粒径较大,系统启动140 d后0.3~1.8 mm的粒径占比达到了61.67%,表明其具备良好的沉降性能及脱氮效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丰度由活性迟滞阶段的0.28%上升到稳定阶段的11.26%,反应器的启动过程中出现三种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Candidatus Hydrogenedens和Candidatus Kuenenia,其中Candidatus Kuenenia为优势菌属,占7.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启动 上流式反应器 颗粒污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分子生物学解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孙寓姣 左剑恶 +1 位作者 李建平 鲁颐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内不同状态下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污泥中真细菌明显多于古细菌,但随着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古细菌明显增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厌氧反应器内不同状态下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污泥中真细菌明显多于古细菌,但随着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古细菌明显增加,其中产甲烷丝菌也明显增加;真细菌多分布生长在颗粒污泥的外层,而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古细菌多分布生长在内层,且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的提高,这种层状分布的特点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颗粒污泥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微生物种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CANON反应器中功能微生物的沿程分布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涛 李冬 +1 位作者 曾辉平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27,共6页
为研究常温环境中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型CANON反应器中功能微生物的沿程分布特点,采用扫描电镜对微生物形态进行观测,并基于amoA以及16S rDNA片段的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技术(PCR-DGGE)对滤层不同高度的功能... 为研究常温环境中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型CANON反应器中功能微生物的沿程分布特点,采用扫描电镜对微生物形态进行观测,并基于amoA以及16S rDNA片段的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技术(PCR-DGGE)对滤层不同高度的功能微生物进行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分子克隆法进行种属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形态多样,其中优势菌为0.2~1.0μm的球形及椭球形菌;滤层500 mm以下的氨氧化细菌种类和数量远远高于滤层上半部分,而厌氧氨氧化菌种类单一,其数量沿滤层自上而下有增强的趋势;反应器中检测到的氨氧化细菌为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coccus)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而厌氧氨氧化菌与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iensis的相似度高达98%.基于功能微生物的种属特征及沿程分布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功能分区,改变滤料材质,从而增强反应器的脱氮效果及抗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N反应器 化细菌 化菌 系统发育 群落分布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循环水养殖系统固体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平 杜军 +1 位作者 谭洪新 罗国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90,共5页
在HRT为20 d,水温(35±1)℃的条件下,探讨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产生的固体有机物(残饵和粪便)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第53~59天,系统出现"洗泥"现象导致出料中各项指标出现波动。整个... 在HRT为20 d,水温(35±1)℃的条件下,探讨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产生的固体有机物(残饵和粪便)的可行性和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第53~59天,系统出现"洗泥"现象导致出料中各项指标出现波动。整个反应过程中pH稳定在7.01~7.45,反应器内活性污泥VSS/SS由接种时的29.28%增加至反应结束时的44.12%。在第117天系统开始产气,TCOD产气量为0.013~0.022 L.g-1。该类固体有机物经厌氧消化后有效体积减少了93.75%,有机物含量减少了41.61%,取得了一定的减量化、稳定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序批式反应器 固体有机物 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阶段式多相厌氧消化系统(SMPA)的厌氧反应器的新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梅芬 李小明 +1 位作者 曾光明 刘精今 《中国沼气》 2004年第4期3-5,36,共4页
阶段式多相厌氧处理系统(SMPA-system)能适应各种温度条件下多种废水(包括含难降解化合物的废水)的处理,是最有前途同时也急需进一步发展的废水处理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MPA系统的几种最新的厌氧反应器:PABR,USSB及IC反应器的结构... 阶段式多相厌氧处理系统(SMPA-system)能适应各种温度条件下多种废水(包括含难降解化合物的废水)的处理,是最有前途同时也急需进一步发展的废水处理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MPA系统的几种最新的厌氧反应器:PABR,USSB及IC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式多相消化系统 SMPA 反应器 内循环反应器 沼气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糖蜜废水的厌氧产酸发酵类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昌盛 刘枫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70-1377,共8页
为寻求厌氧产酸发酵反应器的适宜控制参数和微生物学机制,以ACR(厌氧接触式发酵制氢反应器)为试验平台,通过分阶段调控反应器的pH,考察不同pH下ACR系统的产酸发酵类型和产氢性能,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 为寻求厌氧产酸发酵反应器的适宜控制参数和微生物学机制,以ACR(厌氧接触式发酵制氢反应器)为试验平台,通过分阶段调控反应器的pH,考察不同pH下ACR系统的产酸发酵类型和产氢性能,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解析.以糖蜜废水为基质,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种泥,在污泥接种量(以MLVSS计)为3.58g/L、进水ρ(CODCr)为5000mg/L、HRT为12h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系统在pH为6.0-6.5、5.5~6.0、5.0-5.5、4.5~5.0条件下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在pH为4.5~5.O时,系统中以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为代表的产氢菌群占优,呈现典型的乙醇型发酵特征,活性污泥表现出的产氢性能最佳,其氢气转化率和污泥的比产氢速率分别为1.9tool/tool和7.8mmol/(g·d).在pH为5.5~6.5、5.0~5.5的条件下,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strain A1-3、Propionibacterium sp.B2M2分别成为优势菌群,系统分别呈现出丁酸型发酵、混合酸发酵类型.研究显示,随着pH的改变,系统内的产酸发酵菌群随之发生更迭,在不同pH控制水平下形成不同的顶级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使得系统呈现出不同发酵类型和产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反应器 产酸发酵 发酵类型 PH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对厌氧微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傅大放 赵联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2-675,共4页
通过对取自ASBR中的厌氧污泥Cr6 +中毒的产甲烷活性恢复试验 ,研究了不同Cr6+质量浓度对产甲烷微生物的抑制程度及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 ,得出结论 :当Cr6+质量浓度小于 30mg/L时 ,是生理毒素 ;当Cr6+质量浓度大于 1 1 0mg/L时 ,是杀菌性... 通过对取自ASBR中的厌氧污泥Cr6 +中毒的产甲烷活性恢复试验 ,研究了不同Cr6+质量浓度对产甲烷微生物的抑制程度及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 ,得出结论 :当Cr6+质量浓度小于 30mg/L时 ,是生理毒素 ;当Cr6+质量浓度大于 1 1 0mg/L时 ,是杀菌性毒素以及当Cr6+质量浓度小于 1 0mg/L时 ,其抑制作用发生在反应后期 ;当Cr6+质量浓度大于 30mg/L时 ,其抑制作用发生在反应初期 .通过对不同Cr6+质量浓度下的厌氧微生物群落及产甲烷菌形态的照片分析 ,发现Cr6 +对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厌氧微生物的形态没有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毒性作用 铬离子 质量浓度 抑制作用 反应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的微生物相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大军 王增玉 +2 位作者 田从辉 吴高明 张淑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28,共5页
以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处理冷轧含油废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和微生物相为研究对象,对颗粒污泥的驯化及微生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并初步鉴定污泥微生物。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被驯化并稳定运行后,微生物较快适应反应... 以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处理冷轧含油废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和微生物相为研究对象,对颗粒污泥的驯化及微生物相变化进行研究并初步鉴定污泥微生物。结果表明,接种污泥被驯化并稳定运行后,微生物较快适应反应器环境并稳定成长,颗粒污泥粒径出现渐增且有明显分层,且粒径从底部到上部逐渐减小。扫描电镜及微生物相鉴定结果主要显示以甲烷蝇菌属、鬃毛甲烷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3种菌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冷轧含油废水 颗粒污泥形态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永军 袁宏林 +2 位作者 王晓昌 左丽丽 马美铃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对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10cm、60cm、110cm处好氧细菌总数以及反硝化菌、反硫化菌分别进行计数,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石蜡切片技术对粒状污泥中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化床中好氧细菌非常丰富,... 对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反应器10cm、60cm、110cm处好氧细菌总数以及反硝化菌、反硫化菌分别进行计数,同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石蜡切片技术对粒状污泥中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化床中好氧细菌非常丰富,在反应器10cm处,每克污泥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6×108个,说明好氧细菌在生物造粒流化床有机物生物降解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流化床中也有一定数量的兼性厌氧菌存在,并且随着流化床床体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这与溶解氧(DO)随流化床床体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有关;随着回流比的增加,溶解氧增高,相应的好氧细菌有所增加而兼性厌氧菌减少;对于颗粒污泥,其表面和内部微生物分布数量有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造粒流化床反应器(FPB) 细菌 兼性细菌 微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FBAR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古菌微生物群落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洪颜 李雪 +6 位作者 李楠 刘虹豆 朴仁哲 许广波 李艳茹 王伟东 崔宗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为探讨固定床厌氧反应器(FBAR)在不同温度下的运行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变化,比较了高温(50℃)、中温(35℃)、低温(4℃)3个温度阶段反应器产甲烷特性及古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绝对产气量由大至小依次为高(50℃)、中(35℃)、低温(4℃),单位... 为探讨固定床厌氧反应器(FBAR)在不同温度下的运行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变化,比较了高温(50℃)、中温(35℃)、低温(4℃)3个温度阶段反应器产甲烷特性及古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绝对产气量由大至小依次为高(50℃)、中(35℃)、低温(4℃),单位负荷产气量依次为中温(2.84L/OLR),低温(2.5L/OLR),高温(1.8L/OLR);甲烷含量依次为低温(74.5%)、中温(63.5%),高温(57.3%),不同温度阶段对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克隆文库分析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固定床厌氧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定量PCR分析表明:甲烷鬃毛菌是中温和高温反应器内的优势菌,低温4℃炭纤维载体和污泥中的优势菌都是甲烷微菌.从能耗、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低温条件更适合沼气发酵,而主要是以嗜氢产甲烷菌代谢途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反应器(FBAR) 温度 运行特性 微生物群落 产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方式对处理分散养猪冲洗废水ABR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婧 卢少奇 +3 位作者 伍娟丽 肖宇 沈志强 周岳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4-752,共9页
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分散养猪冲洗废水,对比平行运行的序批进水和连续进水ABR反应器在不同进水负荷(3个运行阶段)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均证实,相同进水负荷时,连续进水和序批进水... 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分散养猪冲洗废水,对比平行运行的序批进水和连续进水ABR反应器在不同进水负荷(3个运行阶段)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均证实,相同进水负荷时,连续进水和序批进水ABR装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整体上较接近。进水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在ABR的第一格(也是COD的主要去除区域)。第三阶段,连续进水装置丰度排名前5的属为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Norank_f_Anaerolineaceae、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Norank_c_Bacteroidetes_vadinHA17和Norank_p_Candidate_division_WS6,其相对丰度分别为9.04%、8.14%、7.08%、5.97%和4.88%;序批进水装置丰度排名前5的属为Norank_c_Bacteroidetes_vadinHA17、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Norank_f_Anaerolineaceae和Desulfocapsa,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0.03%、7.38%、6.92%、5.58%和4.29%。费舍尔精确检验证实,第三阶段序批进水和连续进水ABR反应器的15种丰度较高的微生物中,13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2种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反应器 分散养猪冲洗废水 微生物群落 进水方式 费舍尔精确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