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流清管器等效压降系数模型的建立及分析验证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建恒 何利民 +1 位作者 罗小明 李清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4-140,共7页
通过对射流清管过程进行动量和能量平衡分析,建立了等效压降系数计算模型,并利用CFD软件模拟计算了相同运行工况下的等效压降系数,分析验证了等效压降系数与清管器旁通率和气体雷诺数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射流清管器等效压降系数... 通过对射流清管过程进行动量和能量平衡分析,建立了等效压降系数计算模型,并利用CFD软件模拟计算了相同运行工况下的等效压降系数,分析验证了等效压降系数与清管器旁通率和气体雷诺数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射流清管器等效压降系数随旁通率的增加呈现微弱减小而后快速增长的趋势,同一旁通率下等效压降系数几乎不随射流气体雷诺数变化而变化;射流清管器结构中的突扩部分对旁通压降的贡献最大,比重接近70%。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CFD模拟结果的偏差在6.4%以内,吻合度较高,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射流清管器等效压降系数,以此作为射流清管器动态模拟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研究成果对优化射流清管器的设计及对射流清管器模型的修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清管器 等效压降系数 计算模型 CFD模拟验证 旁通率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支承设计中压降系数的计算——润滑剂惯性效应对油膜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震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58-61,共4页
本文揭示了惯性效应对静压支承油膜刚度的影响。表现在支承具有最大油膜刚度时,压降系数α<2/3。
关键词 支承 设计 压降系数 计算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低压安注泵压降系数智能化计算的研究
3
作者 闫明晶 翟巴菁 代亚培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为了保证数据的同步时效性,测量参数由就地临时仪表更改为变送器采集,并在控制系统内将数据进行智能运算,进而测得低压安注泵吸入口压降系数。利用已知的低压安注泵从换料水箱吸水进行冷段注工况下流量与扬程,根据模型进行推演得到低压... 为了保证数据的同步时效性,测量参数由就地临时仪表更改为变送器采集,并在控制系统内将数据进行智能运算,进而测得低压安注泵吸入口压降系数。利用已知的低压安注泵从换料水箱吸水进行冷段注工况下流量与扬程,根据模型进行推演得到低压安注泵从核岛地坑吸水进行冷段注工况下流量与扬程,并对核岛地坑至泵吸入口的压降进行保守计算得到低压安注泵可用汽蚀余量。压水堆核电站低压安注泵地坑吸入口压降系数智能化计算的研究在智能电站系统得到成功应用,为研究核电站LOCA事故工况安注泵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数据输入,数据精确、精准、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水堆 安注泵 压降系数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轴向柱塞泵滑靴副紊流下水膜静压支承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慧 郝立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7-841,共5页
为研究水压轴向柱塞泵滑靴副在柱塞阻尼孔流体紊流时的静压支承特性,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了水膜厚度系数、支承刚度系数、泄漏系数和泄漏功率损失系数的函数,与传统油压柱塞泵滑靴的静压支承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引入柱塞阻尼孔圆管紊... 为研究水压轴向柱塞泵滑靴副在柱塞阻尼孔流体紊流时的静压支承特性,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了水膜厚度系数、支承刚度系数、泄漏系数和泄漏功率损失系数的函数,与传统油压柱塞泵滑靴的静压支承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引入柱塞阻尼孔圆管紊流压力流量公式,建立滑靴副静压支承水膜模型,分析了压降系数的选取对水膜厚度和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下滑靴的静压支承特性并不相同,仅考虑水膜的支承刚度,压降系数应取0.771 5,而不是传统值2/3,为水压轴向柱塞泵滑靴副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 紊流 水膜 压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堆燃料组件棒束通道内流动和传热现象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洋 喻宏 刘一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 12.0对由7根带螺旋状定位绕丝的燃料棒组成的快堆燃料组件典型棒束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不同Re下的压降系数曲线与Nu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 12.0对由7根带螺旋状定位绕丝的燃料棒组成的快堆燃料组件典型棒束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不同Re下的压降系数曲线与Nu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研究了组件内3类典型子通道的横向流交混效应,分析了3类典型子通道的横向流分布特点,发现角子通道横向流交混强度沿轴向波动较大,而3类子通道的横向流交混强度均存在周期性。研究了中心燃料棒壁面上3个截面的局部换热效应,发现在燃料棒与绕丝接触处传热效果最差,在事故分析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棒束通道 压降系数 对流换热 横向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靴副阻尼孔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吉 施光林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8-152,共5页
滑靴副是柱塞泵中极其重要的部件。通过分析滑靴副内压降系数和阻尼孔的类型与尺寸的关系,发现阻尼长孔有助于压降并且阻尼孔直径越小压降越显著,受限于加工难度,阻尼孔很难加工成细长孔,对此,提出了多段阻尼孔的结构,通过尺寸设计,满... 滑靴副是柱塞泵中极其重要的部件。通过分析滑靴副内压降系数和阻尼孔的类型与尺寸的关系,发现阻尼长孔有助于压降并且阻尼孔直径越小压降越显著,受限于加工难度,阻尼孔很难加工成细长孔,对此,提出了多段阻尼孔的结构,通过尺寸设计,满足所需压降。建立了CFD模型和分析阻尼孔内的流态,通过仿真结果发现此类阻尼孔及其设计尺寸满足压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靴副 多段阻尼孔 压降系数 CF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锅炉热态水动力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志正 周云龙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3,共4页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 ,在研究大量文献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水动力调整的新方法———压降系数法。压降系数法能把阻力系数对流量和压降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压降系数法的数学模型来求解各个回路节流压降系数或阻力系数 ,进而确定各节流...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 ,在研究大量文献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水动力调整的新方法———压降系数法。压降系数法能把阻力系数对流量和压降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压降系数法的数学模型来求解各个回路节流压降系数或阻力系数 ,进而确定各节流阀开度或节流阀板的孔径 ,实现水动力调整的一次到位。在Mi crosoftVisualBasic 6.0环境下开发标准的Windows直流锅炉水动力调整优化程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锅炉 调整方法 水动力 电力工业 压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清管技术的应用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建恒 罗小明 +3 位作者 何利民 李晓伟 李清平 姚海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为了对射流清管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通过对清管器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射流清管器运动模型,探讨射流清管技术的关键参数,并针对射流清管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分析,提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射流清管技术的关键参数包括压降... 为了对射流清管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通过对清管器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射流清管器运动模型,探讨射流清管技术的关键参数,并针对射流清管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分析,提出风险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射流清管技术的关键参数包括压降系数、旁通率、清管器与管壁的摩擦力。压降系数反映射流孔结构对压降的贡献,主要是结构参数的函数。直通结构、折流板结构和内部阀门结构的压降系数可由各组合部分线性累加计算。旁通率的优选是射流清管技术的核心,旁通率对清管器速度的影响并非理想的线性关系,增加旁通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清管器运动的黏滑效应。当前的研究均未考虑液体润滑对摩擦力的影响且未能耦合摩擦力的沿程变化特点。本文最后对射流清管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摩擦力沿程变化、内部阀门压降系数的研究是优化射流清管模型的重要方向,旁通率、清管器速度以及积液运移三者的耦合关系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清管 模型 压降系数 旁通率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流速度分布对径向热管换热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涂福炳 马士伟 +2 位作者 高晟扬 刘庆赟 毛建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04-3910,共7页
利用FLUENT软件对径向热管换热器壳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烟气入射角和速度均匀度对换热器流场、温度场和单位压降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来流速度均匀时,入射角增大使热管背风侧回流区发生偏移,下游管束被上游管束尾迹覆盖... 利用FLUENT软件对径向热管换热器壳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烟气入射角和速度均匀度对换热器流场、温度场和单位压降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来流速度均匀时,入射角增大使热管背风侧回流区发生偏移,下游管束被上游管束尾迹覆盖,减少烟气与管束的碰撞,降低烟气压力损失,换热效率降低,在同一横截面上烟气温度分布较均匀;当来流速度不均匀时,换热器壳程烟气出现明显的高速区与低速区,使温度场均匀性变差,出现低温区,且不均匀因子τ越大,温度场均匀性越差,低温区范围也越大;单位压降换热系数α/△p随烟气入射角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45°时达到最大值,此时换热器整体性能最好;此后,随入射角进一步增大,α/△p急剧减小,换热器性能恶化;当因子τ较小时,多股扰流能提高换热器整体性能,而少股扰流将降低换热器整体性能,且因子τ越大,换热器整体性能越差;壳程温度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热管换热器 数值模拟 速度分布 入射角 单位换热系数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田动态采收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瑞彬 刘双琪 +2 位作者 胡琳 张风波 何志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更好地评价油藏开发效果,指导油藏合理开发,对南海西部水驱砂岩油田开展动态采收率预测技术研究,预测油藏开发全生命周期采收率。提出利用单储相对压降系数来表征油藏开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使不同类型油藏间对比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同... 为更好地评价油藏开发效果,指导油藏合理开发,对南海西部水驱砂岩油田开展动态采收率预测技术研究,预测油藏开发全生命周期采收率。提出利用单储相对压降系数来表征油藏开发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使不同类型油藏间对比分析更加科学合理;同时论证了利用水平井、直井产能比来表征水平井、直井井数折算比的可行性,解决了水平井、直井共同开发油藏井网密度计算的难题。在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53个开发单元生产动态数据,推导了南海西部天然能量充足和天然能量不足油藏动态采收率预测公式,实现了采收率预测的动态实时性,在南海西部海上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动态采收率 经验公式 单储相对压降系数 井数折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
11
作者 李庆普 陶乐仁 +2 位作者 吴生礼 李垒 胡永攀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在35、40和45℃三种冷凝温度下,对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质量流量、冷凝温度、微肋管结构参数为变量,以总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及压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制冷剂侧... 本文在35、40和45℃三种冷凝温度下,对R134a在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选用质量流量、冷凝温度、微肋管结构参数为变量,以总传热系数、水侧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及压降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总传热系数、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压降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冷凝温度的降低和管径的减小而增大,而水侧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稍有降低,冷凝温度对其值影响并不大。热阻分析时发现: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水侧热阻占总热阻比值逐渐增加,而制冷剂侧热阻所占比值逐渐减小,但制冷剂侧热阻总小于水侧热阻;对换热器进行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时,以表面传热系数与压降的比值(单位压降表面传热系数)为指标,发现该比值均随质量流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管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 内螺旋管 热阻分析 单位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内高沸点工质异丙苯流动沸腾换热与阻力
12
作者 杨冬 毕勤成 +1 位作者 李永星 陈听宽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1,共5页
对垂直管内高沸点有机工质异丙苯的流动沸腾换热与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换热系数与摩擦压降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情况,并与前人模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实验过程中质量流速为382—786 kg/(m2.s),实验工况干度为0.1—0.6,压力... 对垂直管内高沸点有机工质异丙苯的流动沸腾换热与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换热系数与摩擦压降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情况,并与前人模型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实验过程中质量流速为382—786 kg/(m2.s),实验工况干度为0.1—0.6,压力为0.21—0.27 MPa。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获得了换热系数与摩擦压降的计算关联式。在对复杂的非线性方程进行回归分析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迭代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丰富了高沸点工质的流动沸腾换热数据,为石化行业中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强化凝结换热器的开发和性能测试提供了比较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沸点工质 流动沸腾 换热系数 摩擦 异丙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螺纹管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申道明 桂超 +2 位作者 刘亚萍 夏锦红 薛松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0,74,共8页
对2种相同肋基管径,不同肋片螺旋角的内螺纹管进行流动冷凝换热实验分析,首先使用传热系数和换热温差、压降和摩擦因子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和工质流动功耗进行单一性能评价,而后使用单位压降传热系数、系统熵增对换热器综合性能及换热过程... 对2种相同肋基管径,不同肋片螺旋角的内螺纹管进行流动冷凝换热实验分析,首先使用传热系数和换热温差、压降和摩擦因子对换热器换热性能和工质流动功耗进行单一性能评价,而后使用单位压降传热系数、系统熵增对换热器综合性能及换热过程中能量品质损耗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换热温差越小则表示换热器换热性能越好,换热温差随饱和温度的降低、雷诺数的增加,肋片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管内工质摩擦因子越大则流体流动压降越大,摩擦因子随着饱和温度的降低、雷诺数的增加,肋片螺旋角的增大而增加,换热量对摩擦因子、压降表现出不同影响效果,主要是由加速压降在总压降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引起的;单位压降传热系数(HHP)随雷诺数Re的减小、饱和温度的降低、肋片螺旋角的增加而增大,HHP的变化趋势实际表征实验变量对换热系数和压降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熵增主要表征换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其与换热温差呈正相关,因此系统内换热熵增同样随饱和温度的降低、雷诺数的增加、肋片螺旋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螺纹管 换热温差 摩擦因子 单位传热系数 熵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