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8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管道油水两相润湿性与压降研究
1
作者 敬加强 王秋月 +1 位作者 孙杰 陈勇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0,共8页
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的计算对于提高开采效率、优化管道设计及降低管道输送能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管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摩擦阻力的计算,有必要针对不同管材开展润湿性与压降的研究。基于自主设计搭建的环道装置,测量了页岩油在内... 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的计算对于提高开采效率、优化管道设计及降低管道输送能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管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摩擦阻力的计算,有必要针对不同管材开展润湿性与压降的研究。基于自主设计搭建的环道装置,测量了页岩油在内径为50 mm碳钢管和聚四氟乙烯(PTFE)管的压降;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环己醇等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在2种管材的接触角,计算了管材的表面能,探究了材料表面润湿性影响因素;通过量纲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水平管内壁表面润湿性与摩擦阻力系数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同一流量下的碳钢管和PTFE管压降值不同,同一雷诺数下的摩擦阻力系数随接触角增大而减小;接触角随液体表面张力增大而增大,随固体材料表面能的增大而减小,随内聚力与粘附功差值减小而减小。修正后的碳钢管和PTFE管摩擦阻力系数拟合值相比理论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8.720 7%和1.605 5%,大幅提高了压降预测精度。油水两相润湿性与压降的研究对于降低开采能耗及提高管道输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道 油水两相 压降 润湿特性 接触角 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过滤过程滤芯压降特性
2
作者 杨云兰 常程 +5 位作者 冯艳丽 刘涛 金晶 王亚倩 刘俊杰 吴小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5,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输送过程中气体净化用过滤分离元件的气-液-固三相过滤性能,采用等效填充密度及理论填充密度表征粉尘沉积特性的方法,探究了滤芯精度和粉尘粒径对含液及含尘过滤过程压降变化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洁净滤芯气-固过... 为了深入研究天然气输送过程中气体净化用过滤分离元件的气-液-固三相过滤性能,采用等效填充密度及理论填充密度表征粉尘沉积特性的方法,探究了滤芯精度和粉尘粒径对含液及含尘过滤过程压降变化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洁净滤芯气-固过滤过程,较小粒径粉尘更易堵塞滤材孔隙,导致在相同粉尘量沉积情况下滤芯压降增长速率增大,在相同时间内,同种滤芯的等效填充密度均高于理论填充密度,两者之间差异随着滤芯精度降低愈加显著;对于含液滤芯气-固过滤过程,滤芯压降随时间呈现线性增长,其压降增长速率随滤芯精度增高而增大,此过程等效填充密度和理论填充密度吻合性良好,平均偏差小于10%;对于含尘滤芯气-液过滤过程,滤芯压降首先在液体冲刷作用下逐渐降低,而后再次上升并最终达到稳定,在气-液过滤冲刷阶段,滤芯精度越低,滤材内粉尘结构越为松散,抗冲刷能力更弱,并且粉尘粒径增大将减缓压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 压降 粉尘 液滴 滤芯 气溶胶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电流饱和压降法的结温在线监测电路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丰野 邓二平 +2 位作者 吴立信 郭祥彬 丁立健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13,共13页
结温在线监测对功率器件的高可靠性运行至关重要。在众多测量方法中,大电流饱和压降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在线结温测量方法。以理论推导为基础,阐述了大电流饱和压降法的结温计算原理,并总结了现有温度校准方法及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接... 结温在线监测对功率器件的高可靠性运行至关重要。在众多测量方法中,大电流饱和压降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在线结温测量方法。以理论推导为基础,阐述了大电流饱和压降法的结温计算原理,并总结了现有温度校准方法及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接着,讨论了实际测试中饱和压降提取所面临的挑战,详细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饱和压降提取电路,并对各电路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最后,基于以上讨论,对未来利用大电流饱和压降法进行结温在线监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温监测 IGBT模块 导通压降监测 温度校准 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液比油井井筒压降实验及理论模型研究
4
作者 刘永辉 吴宁 +5 位作者 罗程程 周陈程 李楠 彭振华 代星 方正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3-899,共7页
深层、超深层油藏中普遍存在着高气液比油井,具有井筒压降大、流动规律复杂的特点。准确预测井筒压降、气体析出位置以及含气率等井筒流动参数对于油井停喷时机预测以及人工举升工艺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文中开展了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 深层、超深层油藏中普遍存在着高气液比油井,具有井筒压降大、流动规律复杂的特点。准确预测井筒压降、气体析出位置以及含气率等井筒流动参数对于油井停喷时机预测以及人工举升工艺设计至关重要。为此,文中开展了油-气-水三相流动规律模拟实验,分析了气流速、液流速、含水率和井斜角等参数对持液率的影响规律。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低压实验与高压气井流动相似性,考虑压力变化对气相密度的影响,修正了气液相无因次准数,建立了新持液率计算模型,模型与实验结果相对百分误差和绝对百分误差仅为0.88%和12.50%。进而建立了高气液比油井井筒压降预测模型,采用47口油井现场实际生产测压数据验证新压降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相对性能系数在所有评价模型中最低,仅为0.22,表明模型预测精度高,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液比 流动规律 井筒压降 持液率 流动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停泵压降数据的致密油储层改造效果评价方法
5
作者 段永伟 王翠翠 +3 位作者 于雪盟 刘洪霞 陈凯 朱旭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60-66,共7页
吉林油田致密油储层压后效果差异大,无法快速有效、低成本评价人工裂缝参数,解决压裂效果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G函数以及不稳定试井压降分析的基本理论,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基于主压停泵压降数据的压后效果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以致密油储... 吉林油田致密油储层压后效果差异大,无法快速有效、低成本评价人工裂缝参数,解决压裂效果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G函数以及不稳定试井压降分析的基本理论,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基于主压停泵压降数据的压后效果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以致密油储层H197-48井其中两段为例,根据压降数据的G函数曲线形态判断裂缝复杂程度,利用主压停泵压降曲线定量解释技术对储层及裂缝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十一段和第十六段形成的裂缝均是复杂裂缝,两段裂缝条数均为4条,裂缝半长分别为134 m、186 m,第十六段储层改造效果优于第十一段,裂缝形态、裂缝条数、裂缝半长等结果与高频压力监测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准确性。该压后效果评价方法,所需资料易获得,分析过程简便,成本低,解释结果可靠,可指导下步压裂方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裂施工 后评价 停泵压降 G函数分析 裂缝形态 压降试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停泵压降曲线的压裂窜扰效果定量评价--以吉木萨尔页岩油平台井为例
6
作者 王飞 董卓 +3 位作者 徐田录 陈璐 王政凯 李占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针对目前缺乏压裂窜扰效果定量评价方法的难题,创新提出一套基于停泵压降曲线的压裂窜扰效果诊断分析方法。结合井组拉链式压裂工艺,提出了4种典型窜扰模式下的停泵压降曲线,用以诊断压裂窜扰类型。选取吉木萨尔页岩油A平台6个典型压裂... 针对目前缺乏压裂窜扰效果定量评价方法的难题,创新提出一套基于停泵压降曲线的压裂窜扰效果诊断分析方法。结合井组拉链式压裂工艺,提出了4种典型窜扰模式下的停泵压降曲线,用以诊断压裂窜扰类型。选取吉木萨尔页岩油A平台6个典型压裂窜扰段开展实例应用,通过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压降试井解释方法对吉木萨尔“新井组内部压窜”和“新老井间压窜”两种典型的停泵压降曲线开展拟合分析,反演解释缝网参数。解释结果表明,新井组内部压窜使主次裂缝的改造效果均受到影响,具体影响效果因窜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新老井间压窜主要影响主裂缝的改造效果,导致缝网由“长宽”向“短窄”转变,有效体积降低28%,整体改造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页岩油 平台井组 裂窜扰 停泵压降曲线 试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SDPF催化剂涂覆策略对NO_(x)排放特性和压降影响的仿真研究
7
作者 谭丕强 杨晨晖 +2 位作者 段立爽 王梓桐 楼狄明 《内燃机》 2024年第5期9-17,共9页
为了满足日益强化的排放法规指标要求,柴油发动机业界开发了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SDPF将SCR催化剂涂覆在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PF)载体上,通过催化还原过程,可以同时减少柴油机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M),也解... 为了满足日益强化的排放法规指标要求,柴油发动机业界开发了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SDPF将SCR催化剂涂覆在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PF)载体上,通过催化还原过程,可以同时减少柴油机发动机排气中的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M),也解决了SCR原理中发动机排气门导致的温度过低排放控制困难的问题,可以显著改善冷启动下的NO_(x)排放。本文建立了一个仿真模型,并基于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研究了SDPF催化剂不同的涂覆策略——催化剂涂覆量和催化剂涂覆比例,对柴油机排放性能和压降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SDPF的压降随着催化剂涂覆量和涂覆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过量的催化剂涂层导致的压降过高会使NO_(x)转化效率下降;当催化剂涂覆量达到70g/L时, NO_(x)的转化效率最高;发动机处于低负荷工况时,当催化剂涂覆比例高于60%左右时, NO_(x)转化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 催化剂涂覆 排放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储层压降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赵金 张遂安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68,共4页
根据煤层中的渗流机理建立了煤层压力分布数学模型,计算出煤层气排采时煤层中的压力分布情况,揭示煤层中压降传播的规律。利用Matlab7.11软件模拟晋城某区块煤层气储层压降传播情况,分析了影响压降速度、压降大小以及压降传播距离的因... 根据煤层中的渗流机理建立了煤层压力分布数学模型,计算出煤层气排采时煤层中的压力分布情况,揭示煤层中压降传播的规律。利用Matlab7.11软件模拟晋城某区块煤层气储层压降传播情况,分析了影响压降速度、压降大小以及压降传播距离的因素。研究表明:煤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压缩系数及排采时间对煤层中各点的压降速度影响较大;煤层压降与产水量、煤层有效厚度、煤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排采时间和煤层含水量呈正相关;煤层的渗透率、孔隙度、排采时间与压降在煤层中传播的距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压降漏斗 临界解吸 压降速度 压降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压降特性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琦 王浩煜 +5 位作者 周毅 黄永忠 郑乐乐 李晨曦 肖瑶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97-2504,共8页
为建立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流动条件下的压降预测模型,以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分析提供模型基础,搭建空气-水实验回路系统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压降特性展开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单相阻力系数及两相摩擦乘子分... 为建立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流动条件下的压降预测模型,以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热工水力分析提供模型基础,搭建空气-水实验回路系统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压降特性展开研究。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单相阻力系数及两相摩擦乘子分布,分析了经典压降预测模型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转捩区的单相阻力系数分布曲线较为平滑,无明显拐点。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的两相摩擦乘子高于圆管和光棒组件的两相摩擦乘子,并且随液相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减小。提出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阻力系数和两相摩擦乘子的预测模型,新模型的预测偏差在6.4%以内。因此,本研究建立的数学预测方法能够用于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单相及两相流动条件下的压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扭转形燃料组件 沿程压降 阻力系数 两相摩擦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滑套完井管柱井筒压降预测方法与应用
10
作者 曾泉树 郝希宁 +3 位作者 隋天阳 许亮斌 汪志明 高文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解决滑套完井管柱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难题,基于自主研制的生产井筒流动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不同井筒主流和孔眼入流条件下滑套完井管柱井筒内的油、水单液相流动测试,建立滑套完井管柱井筒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式与压降方程,研究井筒压降... 为解决滑套完井管柱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难题,基于自主研制的生产井筒流动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不同井筒主流和孔眼入流条件下滑套完井管柱井筒内的油、水单液相流动测试,建立滑套完井管柱井筒水力摩阻系数计算式与压降方程,研究井筒压降分布与流入动态特征的关系,并在番禺油田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滑套完井管柱,滑套开孔、孔眼入流产生的附加阻力远大于滑套开度,约占总压降的10%~70%;在层流条件下,滑套开孔和孔眼入流对井筒主流都起阻碍作用;在湍流条件下,滑套开孔起阻碍作用,而孔眼入流起减阻作用;建立的水力摩阻系数表达式与压降方程误差小于1.00%,能够有效表征滑套开孔、孔眼入流等因素产生的附加阻力。研究成果可用于预测油井流入动态,为滑套完井管柱滑套开度的调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套完井管柱 流入动态 井筒 压降方程 番禺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冷压降对多级增压航空活塞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11
作者 任正敏 秦彪 +3 位作者 卢康博 姚晔 石磊 邓康耀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为了提高航空用活塞发动机升限和高空性能,本文基于仿真方法,建立带有三级增压中冷的复合增压系统GT-POWER计算模型,并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下各级中冷器的压降对增压系统及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级后中冷器的压降会改变不同飞... 为了提高航空用活塞发动机升限和高空性能,本文基于仿真方法,建立带有三级增压中冷的复合增压系统GT-POWER计算模型,并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下各级中冷器的压降对增压系统及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级后中冷器的压降会改变不同飞行高度下的增压系统中涡轮增压器的效率及实际总压比,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其中,低压级中冷器的压降影响最为显著。在海拔20 km,当中冷器压降增大至6 kPa时,低压级中冷压降导致增压系统实际总压比下降了28.9%。同时,低压级中冷压降造成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功率损失约是同工况高压级造成的4倍、机械级的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活塞发动机 多级中冷 多级增 压降 发动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发生器头腔吹除乳化过程压降特性及出流均匀性数值研究
12
作者 孙靖阳 毛红威 +1 位作者 马原 厉彦忠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气体吹除乳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燃料流经燃气发生器时产生的压降,从而满足变工况下燃料的雾化及燃烧需求。目前气体吹除后燃气发生器内压降变化的定量规律还不清晰,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型号燃气发生器全域及局部喷嘴进行了变工... 气体吹除乳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燃料流经燃气发生器时产生的压降,从而满足变工况下燃料的雾化及燃烧需求。目前气体吹除后燃气发生器内压降变化的定量规律还不清晰,为此,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型号燃气发生器全域及局部喷嘴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得到了氮气吹除过程中燃气发生器内煤油的相、速度以及压力分布规律,并针对喷嘴处的单相流及多相流压降特性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喷嘴处的煤油相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喷嘴间流量差距可达66%;使用氮气吹除后的喷嘴处压降相较于煤油单相流可提升1.64倍以上,且喷嘴处的气体单相流压降特性系数随背压呈现线性变化规律,而煤油单相流阻力系数则与流量呈现幂函数规律;基于马尔基涅利公式提出了燃气发生器喷嘴处压降特性的集总参数模型,与数值计算结果及实验结果的平均误差为3.93%,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吹除乳化 燃气发生器 气液两相流 压降特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窄血管压降及壁面剪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13
作者 刘巍 孙傲然 +5 位作者 刘小龙 龙丽丽 王明亮 迟青卓 张宇恒 母立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5,共8页
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类型,狭窄血管的几何及流动参数影响着血管内压降及壁面剪应力分布.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血管狭窄度、狭窄长度、偏心度及雷诺数Re对狭窄血管前后压降及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窄域压降... 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类型,狭窄血管的几何及流动参数影响着血管内压降及壁面剪应力分布.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条件下血管狭窄度、狭窄长度、偏心度及雷诺数Re对狭窄血管前后压降及壁面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窄域压降随狭窄长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狭窄长度接近血管内径2倍时最小.狭窄域压降与轴反向偏心度近似成反比,与轴正向偏心度近似成正比.狭窄血管的径向偏心度越大,狭窄域压降变化幅度越大.此外,在相同狭窄度下,轴正向偏心狭窄的压降比轴反向偏心狭窄的压降更大,当Re<100时狭窄域压降与速度近似成正比,当Re>100时狭窄域压降与速度的平方近似成正比.壁面剪应力整体上随狭窄度增大而增大,在径向偏心狭窄对侧和同侧壁面剪应力大小不同,且随径向偏心度的变化也不同;轴向偏心狭窄的壁面剪应力普遍高于对心狭窄模型,且随Re的增大而增大,当Re<100时增长速度较慢,当Re>100时增长速度较快.研究将有助于评估动脉狭窄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 压降 壁面剪应力 偏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洲 陈上访 罗双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目的降低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保持装置长周期运行。方法结合10×10^(4)t/a克劳斯+尾气处理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工艺特点及标定工况,通过对装置典型设备及管道压降的研究计算和数据比对,找出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同... 目的降低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保持装置长周期运行。方法结合10×10^(4)t/a克劳斯+尾气处理工艺的硫磺回收装置工艺特点及标定工况,通过对装置典型设备及管道压降的研究计算和数据比对,找出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同时,根据生产实际对过程气系统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降低系统压降的方法和措施。结果通过查图及计算等方法得到装置主要设备及管道压降的具体数值:①反应炉烧嘴压降为1.5 kPa;②每台换热设备压降约为1.0 kPa,过程气系统换热设备总压降为6.0 kPa;③反应器床层压降计算值仅74 Pa,具备很好的低压降性能;④急冷塔填料湿塔压降为760 Pa,吸收塔填料压降为2.3 kPa;⑤单个丝网除沫器压降为164 Pa,系统中丝网除沫器总压降为1.1 kPa;⑥过程气管道系统压降约3.0 kPa,每增加1 m管道,系统压降会增加15 Pa。过程气系统压降受到过程气总量、反应炉烧嘴、换热设备、反应器、塔设备、丝网除沫器及系统管道的影响。结论通过提升硫磺回收装置原料性质、精准控制制硫炉配风、保护反应器催化剂性能、稳定塔设备操作工况等,可保持较低的硫磺回收装置过程气系统压降,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回收 克劳斯 尾气加氢 过程气 系统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喷雾机施药管路压降特性仿真与分析
15
作者 吕林硕 李建平 +2 位作者 陈春皓 李绍波 王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为探究仿树形喷杆喷雾机施药管内部液流运动情况,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喷头模型,并通过压力-流量关系验证了喷头模型的准确性;绘制施药管路模型并对不同结构的竖直施药管仿真,分析了喷杆放置倾角、喷口数量、喷杆长度和喷口位置等... 为探究仿树形喷杆喷雾机施药管内部液流运动情况,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喷头模型,并通过压力-流量关系验证了喷头模型的准确性;绘制施药管路模型并对不同结构的竖直施药管仿真,分析了喷杆放置倾角、喷口数量、喷杆长度和喷口位置等对管路内部压力的影响效果。仿真试验数据表明:在单喷管上喷口数量较少、喷杆趋近水平放置、喷口均布于喷杆末端时,施药管内部压降小,压力稳定。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BBD试验对施药管转角处压降进行分析表明:施药管内径对转角压降的影响呈极显著相关(P<0.01),转角角度、转角半径对转角压降呈显著相关(0.01<P<0.05);当施药管内径为13.2mm、转角角度为98.6°、转角半径为101.2mm时,转角压降数值最低,为98713Pa。研究结果可为仿形喷雾机施药管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施药 喷杆喷雾机 响应面试验 液流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ckhart-Martinelli两相流摩擦压降模型与典型均相流模型的验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新国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9期29-33,共5页
两相流摩擦压降的计算对于两相流设备与管道的设计选型和流阻分析至关重要。在已有的两相流摩擦压降模型中,均相流模型和Lockhart-Martinelli模型(L-M模型)是比较常用的两相流摩擦阻力压降计算模型。两相流压力对两相流摩擦压降影响很大... 两相流摩擦压降的计算对于两相流设备与管道的设计选型和流阻分析至关重要。在已有的两相流摩擦压降模型中,均相流模型和Lockhart-Martinelli模型(L-M模型)是比较常用的两相流摩擦阻力压降计算模型。两相流压力对两相流摩擦压降影响很大,然而,之前的模型验证分析并未分析这些模型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计算精度。L-M模型是否适用于中高压两相流,均相流模型在什么压力范围内适用,并未有相关验证分析及结论。本研究对比了均相流模型和L-M模型计算值与文献中公开发表的两相流摩擦压降数据,主要包括OuldDidi的制冷剂两相流摩擦压降数据、GASPARI的7 MPa两相流摩擦压降数据及陈听宽的高压两相流摩擦压降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对比分析发现在中高压条件下,L-M模型计算误差非常大,压力越高,模型计算误差越大。而均相流模型,对于高压两相流,特别是对高压低质量含气率两相流有比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摩擦压降 两相流摩擦乘子 Lockhart-Martinelli模型 均相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亚斌 刘梓俊 刘万民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对于电气仪表专业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降低电能计量误差,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电能计量误差所导致的电量损失。通过观察实践可以发现,在可能导致电能计量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各种原因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压降产生的误差是其中最为... 对于电气仪表专业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降低电能计量误差,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电能计量误差所导致的电量损失。通过观察实践可以发现,在可能导致电能计量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各种原因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压降产生的误差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种。因此,文章在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降低其二次压降的措施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感器 二次回路压降 电能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形微通道内绝热和沸腾流动气液两相压降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吉 刘子琦 乔姗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蛇形微通道因结构紧凑和换热能力强的特点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对微细尺度蛇形通道内全流型演变过程中的压降研究分析相对较少。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当量直径为0.65 mm和弯管段曲率半径为1.2、1.8、2.4 mm的蛇形微... 蛇形微通道因结构紧凑和换热能力强的特点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目前对微细尺度蛇形通道内全流型演变过程中的压降研究分析相对较少。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当量直径为0.65 mm和弯管段曲率半径为1.2、1.8、2.4 mm的蛇形微通道内绝热流动和沸腾流动气液两相压降变化规律。根据实验计算了质量流速为600 kg/(m^(2)·s)时压降的占比情况,分析了质量流速为600、1200、1800、2400 kg/(m^(2)·s)时压降的变化情况,并与文献中压降经验关联式进行对比,发现文献中大部分已有关联式并不适用于蛇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两相流 摩擦压降 流动沸腾 相变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通道内R32、R1234ze(E)及其混合工质绝热摩擦压降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刘纳 董传点 +4 位作者 袁秋阳 李雅宁 张晓暄 姬昊 刘业毅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0-117,144,共9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R32、R1234ze(E)及其混合工质在微细通道内的绝热两相摩擦压降特性,探究了质量流速、干度、饱和温度以及混合工质质量配比对微细通道内绝热流动两相摩擦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工质还是混合工质,绝热两相摩擦... 通过实验研究了R32、R1234ze(E)及其混合工质在微细通道内的绝热两相摩擦压降特性,探究了质量流速、干度、饱和温度以及混合工质质量配比对微细通道内绝热流动两相摩擦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单工质还是混合工质,绝热两相摩擦压降均随质量流速和干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低干度区和高干度区增长比较缓慢;单工质和混合工质的绝热两相摩擦压降均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混合工质的绝热两相摩擦压降与R32相近。质量流速和干度对工质绝热两相摩擦压降变化影响显著,相对于质量流速和干度,饱和温度和混合工质质量配比对绝热两相摩擦压降的变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R32 R1234ze(E) 混合工质 绝热流动 两相摩擦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因次压降曲线的注水优势流动通道识别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谷建伟 张秀梅 +1 位作者 郑家朋 樊兆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3,共5页
根据试井基本理论,推导无因次井底压降表达公式,以冀东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资料为基础,建立典型井组数值概念模型,计算分析7个渗透率范围10种渗透率差异倍数下的无因次压降图版。理论分析和数值概念模型计算均表明:采用无因次压降可以消... 根据试井基本理论,推导无因次井底压降表达公式,以冀东南堡陆地中浅层油藏资料为基础,建立典型井组数值概念模型,计算分析7个渗透率范围10种渗透率差异倍数下的无因次压降图版。理论分析和数值概念模型计算均表明:采用无因次压降可以消除注水量、吸水地层厚度、地层压力等参数对井底压降特征的影响;在研究区块油藏条件下,当渗透率差异超过6倍后,可形成优势流动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南堡油田 井口压降曲线 无因次井底压降 图版 优势流动通道 渗透率差异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