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沥青质以及压裂液破胶液对页岩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项勇 夏敏敏 +3 位作者 王端 张旭鑫 苏小东 贾振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65-2471,共7页
在页岩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压裂液破胶液的注入以及页岩油中天然表面活性物质的耦合作用,致使页岩油极易形成稳定的原油乳状液,给油田生产带来破乳难、能耗高等问题。为此,本文以大港油田页岩油为研究对象,探讨页岩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 在页岩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压裂液破胶液的注入以及页岩油中天然表面活性物质的耦合作用,致使页岩油极易形成稳定的原油乳状液,给油田生产带来破乳难、能耗高等问题。为此,本文以大港油田页岩油为研究对象,探讨页岩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及压裂液破胶液对页岩油乳状液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液破胶液、胶质、沥青质会大幅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油水界面压缩模量,提高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压裂液破胶液、胶质、沥青质稳定乳液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乳状 压裂液破胶液 沥青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压裂液破胶液驱油体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晨 王凯 +3 位作者 耿艳宏 王泰超 周文胜 邱凌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0,共5页
文中针对清洁压裂液返排液难处理的问题,对清洁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评价破胶液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清洁压裂液破胶液体系降低界面张力、乳化能力、改变岩石润湿及提高采收率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某低渗油... 文中针对清洁压裂液返排液难处理的问题,对清洁压裂液返排液重复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评价破胶液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清洁压裂液破胶液体系降低界面张力、乳化能力、改变岩石润湿及提高采收率等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某低渗油藏条件下,该体系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至10^(-3)~10^(-2)m N/m数量级;该体系乳化能力较好,润湿性能优良,其动态饱和吸附量为8.09 mg/g,且水驱后动态滞留量仅相当于动态饱和吸附量的1/4~1/3。室内岩心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体系在最优注入方案条件下实现采收率增值10.04%,说明该体系能够满足低渗油藏压裂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清洁压裂液破胶液 再利用 表面活性剂驱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26外扩致密油试验区压裂液损害评价及其微观机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祁生金 蒋建方 +5 位作者 姜杰 初振钰 刘秋均 冯章语 唐珊 黄登铸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6,共9页
大庆龙26外扩试验区为典型致密储层,对压裂液损害更为敏感。依据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在储层温度(90℃)下采用岩心流动装置进行了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驱替实验;结合CT扫描评价了... 大庆龙26外扩试验区为典型致密储层,对压裂液损害更为敏感。依据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在储层温度(90℃)下采用岩心流动装置进行了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驱替实验;结合CT扫描评价了3种压裂液破胶液残渣、残胶在岩心中的分布和对孔隙孔喉的损害程度。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3种压裂液破胶液对岩心损害率分别为43.5%、24.3%和13.1%。CT扫描结果显示,胍胶和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残留物分别集中于岩心前1/10~2/5段和前1/2段,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残渣含量少,但能侵入岩心各处;胍胶、化学高分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破胶液对储层岩心孔隙和孔喉的损害率分别为15.41%和9.01%,6.43%和3.14%,8.94%和6.27%。分析认为,3种压裂液破胶液对储层岩心均以液相损害为主,固相损害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储层损害 压裂液破胶液 岩心驱替实验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