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应力恢复条件下水力压裂后煤层气分区渗流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村 刘晨熙 +3 位作者 王永乐 徐伍艳 赵毅鑫 宋子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63,共12页
目前煤层气单井主要通过水力压裂技术来提高产量,但水力压裂技术会导致煤层裂缝出现分区现象,在有效应力作用下不同裂缝分区的渗流特征将直接影响煤层气抽采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有效应力对不同裂缝分区渗流特征的影响,以沁水盆地煤样为... 目前煤层气单井主要通过水力压裂技术来提高产量,但水力压裂技术会导致煤层裂缝出现分区现象,在有效应力作用下不同裂缝分区的渗流特征将直接影响煤层气抽采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有效应力对不同裂缝分区渗流特征的影响,以沁水盆地煤样为例,设计了完整煤样、微裂缝煤样和贯穿裂缝煤样的串、并联多腔体试验方法,分析了水力压裂后煤层气的横向沿区渗流和纵向跨区渗流,构建了有效应力影响下的不同损伤煤岩体串、并联渗透率模型,分析了有效应力恢复过程中水力压裂不同致裂分区的渗流特征,并预测了不同致裂深度和扰动范围下的煤层总体渗透性。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有效应力的恢复,串、并联试验的总流量均呈现负指数形式的衰退;(2)在并联试验中,穿过完整煤样的流量占比极少,随着有效应力的恢复,穿过微裂缝煤样的流量占比逐渐增加,而贯穿裂缝煤样的流量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相等;(3)纵向渗流总渗透率小于横向渗流,纵向渗流总渗透性的变化受完整煤样的渗透性影响较大,而横向渗流总渗透性取决于贯穿裂缝煤样渗透性;(4)基于横纵向渗透率的大小,可以将煤层气产期曲线划分为单峰型与双峰型。结论认为,提高水力裂缝深度与射孔孔眼周围裂缝宽度有利于提高煤层气的抽采量,该认识可以为煤层气水力压裂参数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煤层气的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渗透率 损伤分区 有效应力 裂缝压缩 产能影响因素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完全配置构造油气藏形成的新解释
2
作者 王百顺 吕炳全 +1 位作者 王红罡 赵永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4-457,共4页
为稳定中国东部油气产量,除使东部老油区、老层系稳产增产外,同时还要加强新区、新层系的研究,渤海湾盆地深层就是新层系勘探的一个重要方面.迄今,人们对油气藏或油气圈闭的认识主要是从中、浅层油气藏研究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勘探... 为稳定中国东部油气产量,除使东部老油区、老层系稳产增产外,同时还要加强新区、新层系的研究,渤海湾盆地深层就是新层系勘探的一个重要方面.迄今,人们对油气藏或油气圈闭的认识主要是从中、浅层油气藏研究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勘探领域的拓展,深层已成为东部稳产的一个重要的勘探目标.深层油气藏或油气分布控制因素与中、浅层不完全一致,用中、浅层研究方法来指导深层勘探常常事与愿违,影响深层开发进度.通过渤海湾盆地东淄凹陷地震、钻井和测试资料研究,发现深层存在一种新型的含油气圈闭,暂定名为非完全配置构造油气藏.通过对这种油气藏的特征进行分析,试图用孔隙压力所致压缩裂缝理论给予解释.这种新型含油气圈闭的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全配置构造 压缩裂缝 油气勘探 油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煤层气储层条件下煤岩渗透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建东 王绍平 徐先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43-2545,共3页
储层煤岩特有的割理结构使其渗透性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尽相同。以山西沁水盆地3#煤作为实验煤心,实验研究了围压、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率的综合影响规律,并得到3#煤岩的裂缝体积压缩系数范围。研究表明,流体介质不同,储层煤岩渗透率在压降... 储层煤岩特有的割理结构使其渗透性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尽相同。以山西沁水盆地3#煤作为实验煤心,实验研究了围压、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率的综合影响规律,并得到3#煤岩的裂缝体积压缩系数范围。研究表明,流体介质不同,储层煤岩渗透率在压降过程中变化趋势不同;储层煤岩裂缝体积压缩系数在整个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并非一恒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渗透率 双重介质 裂缝体积压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早期返排历史数据的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虞绍永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压裂液早期返排历史数据可用于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而有效裂缝孔隙体积是反映压裂效果的重要参数,但目前基于压裂液返排历史数据的有效裂缝孔隙体积计算方法存在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此,基于北美最新的基于返排历史数据计算初始有... 压裂液早期返排历史数据可用于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而有效裂缝孔隙体积是反映压裂效果的重要参数,但目前基于压裂液返排历史数据的有效裂缝孔隙体积计算方法存在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此,基于北美最新的基于返排历史数据计算初始有效裂缝孔隙体积的研究成果,应用产量不稳定试井中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结合传统的产量递减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返排历史数据定量求取有效裂缝孔隙体积的方法,并以国内某口分段压裂的致密油水平井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计算分析过程,计算发现,仅有21%的注入压裂液对裂缝导流能力有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有效裂缝孔隙体积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对水平井分段压裂效果进行正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地层 水平井 分段压裂 压裂液返排历史 裂缝压缩系数 有效裂缝孔隙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