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喷射器几何结构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耿利红
马新灵
+1 位作者
魏新利
王中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3-1081,共9页
以R134a为工质,采用包含混合室内摩擦损失的等面积混合模型,研究了两相喷射器几何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冷量(qv)、压缩比和排气温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
以R134a为工质,采用包含混合室内摩擦损失的等面积混合模型,研究了两相喷射器几何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冷量(qv)、压缩比和排气温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面积比使压缩/喷射制冷循环COP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最大,且最优面积比值随工质的不同和工况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同工况参数下,以R134a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大于以R1234yf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在相同工质和工况参数下,等面积混合模型计算的最优面积比小于等压混合模型的计算值,即在相同工质和工况参数下,按照等面积混合模型设计的喷射器外型尺寸较小;给出的以R134a和R1234yf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冷度和过热度之间的关联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在所进行的研究工况范围内,压缩/喷射制冷循环较传统压缩制冷循环COP最大可提高20%,单位容积制冷量qv最大可提高28%,此时冷凝温度为55℃,蒸发温度为-10℃,过冷度和过热度都为0℃,对应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
喷射
器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面积比
工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操作参数对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耿利红
刘华东
+2 位作者
魏新利
王珍珍
邵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6-1154,共9页
实验研究了操作参数(冷凝器进水温度、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和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及两相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射器引射系数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
实验研究了操作参数(冷凝器进水温度、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和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及两相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射器引射系数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喷射器压升比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而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其中,冷凝器进水温度每降低5℃,制冷系统COP增加0.44;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每升高2℃,制冷系统COP增加0.16。结果可供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参数
两相流
喷射
器
压缩/喷射制冷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吴江涛
刘志刚
+1 位作者
郭航
傅秦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7-49,共3页
对新型蒸气压缩 /喷射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并对几种常见的混合工质和纯工质R1 2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混合工质
蒸气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喷嘴距对喷射器及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史海路
刘华东
+2 位作者
魏新利
李春何
张羽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变喷嘴距喷射器,在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喷嘴距对喷射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喷嘴距能使引射系数(μ)、升压比(PLR)、系统性...
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变喷嘴距喷射器,在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喷嘴距对喷射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喷嘴距能使引射系数(μ)、升压比(PLR)、系统性能系数(COP)和压缩比(CR)均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最优喷嘴距为?5 mm,与喷嘴距为+15 mm相比,μ最大可提高24.56%,PLR最大可提高7.34%,COP最大可提高11.5%,CR最大降低了3.47%;在不同冷却水进水温度和冷媒水进水温度下,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比传统压缩制冷循环性能更优,COP最大可分别提高33.97%和24.73%。研究结果可为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喷射器设计和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嘴距
喷射
器
双蒸发
压缩/喷射制冷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NH_3压缩/喷射复叠循环理论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马利蓉
马一太
管海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60,共4页
为利用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放热段较大的温度滑移,减小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CO2跨临界循环与NH3喷射循环复合实现压缩/喷射复叠式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结...
为利用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放热段较大的温度滑移,减小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CO2跨临界循环与NH3喷射循环复合实现压缩/喷射复叠式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NH3循环喷射器引射流体温度和出口的冷凝温度对引射系数影响很大,在较高引射流体温度和较低冷凝温度下,CO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循环性能。在较低CO2跨临界循环蒸发温度和压缩机效率时,此循环相对基本循环有明显优势。降低发生器温差也是提高循环性能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喷射
器
能效比(E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种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比较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敬辉
陈江平
陈芝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建立了对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理论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带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和三种压缩/喷射混合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制冷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
建立了对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理论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带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和三种压缩/喷射混合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制冷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可以回收膨胀阀和蒸发压力调节阀的节流损失,提高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高温蒸发器制冷量越大,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的提高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压缩/
喷射
混合
制冷
循环
制冷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相流喷射器流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
12
7
作者
陈亮
刘敬辉
+1 位作者
陈江平
陈芝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研究了压缩/喷射制冷系统中两相流喷射器内的射流发展过程,沿喷射器内部射流的流动方向分段对射流压力调整过程、射流混合、均匀过程和扩压过程进行建模,得到喷射器的引射比和出口背压随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的变化特性。模型的预测结果...
研究了压缩/喷射制冷系统中两相流喷射器内的射流发展过程,沿喷射器内部射流的流动方向分段对射流压力调整过程、射流混合、均匀过程和扩压过程进行建模,得到喷射器的引射比和出口背压随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的变化特性。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在变化趋势上完全一致,压缩/喷射制冷循环中的冷凝温度越大,喷射器的引射比和出口背压越大,节能效果越好;蒸发温度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得引射比最大,出口背压增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两相流
喷射
器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喷嘴
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喷射器几何结构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耿利红
马新灵
魏新利
王中华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出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3-1081,共9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2102210052)
文摘
以R134a为工质,采用包含混合室内摩擦损失的等面积混合模型,研究了两相喷射器几何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系数(COP)、单位容积制冷量(qv)、压缩比和排气温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面积比使压缩/喷射制冷循环COP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最大,且最优面积比值随工质的不同和工况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同工况参数下,以R134a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大于以R1234yf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在相同工质和工况参数下,等面积混合模型计算的最优面积比小于等压混合模型的计算值,即在相同工质和工况参数下,按照等面积混合模型设计的喷射器外型尺寸较小;给出的以R134a和R1234yf为工质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过冷度和过热度之间的关联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在所进行的研究工况范围内,压缩/喷射制冷循环较传统压缩制冷循环COP最大可提高20%,单位容积制冷量qv最大可提高28%,此时冷凝温度为55℃,蒸发温度为-10℃,过冷度和过热度都为0℃,对应的喷射器最优面积比为4.5。
关键词
两相
喷射
器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面积比
工况参数
Keywords
two-phase ejector
compression/ejec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rea ratio
operating parameter
分类号
TQ025.3 [化学工程]
TB66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操作参数对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耿利红
刘华东
魏新利
王珍珍
邵龙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热能系统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6-1154,共9页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6A470002)~~
文摘
实验研究了操作参数(冷凝器进水温度、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和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及两相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射器引射系数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喷射器压升比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冷凝器进水温度和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而低温蒸发器进水温度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其中,冷凝器进水温度每降低5℃,制冷系统COP增加0.44;高温蒸发器进水温度每升高2℃,制冷系统COP增加0.16。结果可供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考。
关键词
操作参数
两相流
喷射
器
压缩/喷射制冷
性能
Keywords
operating parameters
two-phase flow
ejector
compression/ejection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分类号
TB66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吴江涛
刘志刚
郭航
傅秦生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出处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7-4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对新型蒸气压缩 /喷射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并对几种常见的混合工质和纯工质R1 2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混合工质
蒸气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热力学分析
分类号
TB61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喷嘴距对喷射器及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史海路
刘华东
魏新利
李春何
张羽翔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热能系统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1-328,共8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4210221007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6A470002)
文摘
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变喷嘴距喷射器,在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实验平台上,研究了喷嘴距对喷射器和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喷射器存在一个最优喷嘴距能使引射系数(μ)、升压比(PLR)、系统性能系数(COP)和压缩比(CR)均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最优喷嘴距为?5 mm,与喷嘴距为+15 mm相比,μ最大可提高24.56%,PLR最大可提高7.34%,COP最大可提高11.5%,CR最大降低了3.47%;在不同冷却水进水温度和冷媒水进水温度下,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比传统压缩制冷循环性能更优,COP最大可分别提高33.97%和24.73%。研究结果可为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喷射器设计和系统运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喷嘴距
喷射
器
双蒸发
压缩/喷射制冷
系统性能
Keywords
nozzle exit position
ejector
bi-evaporator compression/ejec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分类号
TQ025.3 [化学工程]
TB66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NH_3压缩/喷射复叠循环理论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马利蓉
马一太
管海清
机构
天津大学
出处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60,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D0200105)
文摘
为利用CO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放热段较大的温度滑移,减小节流部分的膨胀功损失,提高系统性能,可在制冷系统中利用CO2跨临界循环与NH3喷射循环复合实现压缩/喷射复叠式系统。在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NH3循环喷射器引射流体温度和出口的冷凝温度对引射系数影响很大,在较高引射流体温度和较低冷凝温度下,CO2跨临界压缩/喷射制冷循环可以得到较高的循环性能。在较低CO2跨临界循环蒸发温度和压缩机效率时,此循环相对基本循环有明显优势。降低发生器温差也是提高循环性能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喷射
器
能效比(EER)
Keywords
CO2 transcritical cycle
compression/ejection hybrid refrigeration cycle
ejector
energy ett^ciency ratio
分类号
TB6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比较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敬辉
陈江平
陈芝久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
出处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文摘
建立了对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理论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带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和三种压缩/喷射混合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制冷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可以回收膨胀阀和蒸发压力调节阀的节流损失,提高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高温蒸发器制冷量越大,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的提高幅度越大.
关键词
热力学
压缩/
喷射
混合
制冷
循环
制冷
性能
Keywords
thermodynamics
compression/ejec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COP
分类号
TB6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相流喷射器流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
12
7
作者
陈亮
刘敬辉
陈江平
陈芝久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出处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共6页
文摘
研究了压缩/喷射制冷系统中两相流喷射器内的射流发展过程,沿喷射器内部射流的流动方向分段对射流压力调整过程、射流混合、均匀过程和扩压过程进行建模,得到喷射器的引射比和出口背压随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的变化特性。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在变化趋势上完全一致,压缩/喷射制冷循环中的冷凝温度越大,喷射器的引射比和出口背压越大,节能效果越好;蒸发温度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得引射比最大,出口背压增大效果较好。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两相流
喷射
器
压缩/喷射制冷
循环
喷嘴
射流
Keywords
Power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Two-phase ejector
Compression and ejec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Nozzle
Jet flow
分类号
TB617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TH45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喷射器几何结构对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
耿利红
马新灵
魏新利
王中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操作参数对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耿利红
刘华东
魏新利
王珍珍
邵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吴江涛
刘志刚
郭航
傅秦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喷嘴距对喷射器及双蒸发压缩/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
史海路
刘华东
魏新利
李春何
张羽翔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CO_2-NH_3压缩/喷射复叠循环理论研究
马利蓉
马一太
管海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四种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比较
刘敬辉
陈江平
陈芝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两相流喷射器流动模型研究
陈亮
刘敬辉
陈江平
陈芝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