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电阻抗损伤识别温度影响的协整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秀娟 屈文忠 肖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28-134,共7页
近年来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研究中广泛采用压电高频机电阻抗方法(EMI)。由于环境温度变化也会使阻抗谱产生频移和幅值变化,甚至淹没结构损伤对阻抗谱的影响,造成损伤误报。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整处理阻抗谱的方法,以消除长期监测过... 近年来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研究中广泛采用压电高频机电阻抗方法(EMI)。由于环境温度变化也会使阻抗谱产生频移和幅值变化,甚至淹没结构损伤对阻抗谱的影响,造成损伤误报。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整处理阻抗谱的方法,以消除长期监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了阻抗谱中协整向量的构造原理,利用ADF检验和Johansen检验确定其不平稳阶数,将温度变化影响下不平稳的阻抗谱峰值频率时间序列协整为一个平稳的余量序列。利用压电片高频主动激励进行了钢板在温度变化工况下模拟损伤的EMI检测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结构损伤导致平稳的协整余量序列发生突变,准确表征了结构损伤的发生,验证了阻抗谱协整处理环境温度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压电阻抗方法(emi) 环境温度 时间序列 协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I-CNN的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节点健康监测
2
作者 徐菁 闫尊昊 +1 位作者 杨松森 刘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0,共8页
为预防模板坍塌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法(EMI)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板支撑体系节点智能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PZT)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其集驱动-传感于一体的特点,建立PZT-节点耦合系统的机电阻... 为预防模板坍塌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法(EMI)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板支撑体系节点智能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PZT)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其集驱动-传感于一体的特点,建立PZT-节点耦合系统的机电阻抗传感机制模型;其次,基于EMI法,以与待测结构耦合的PZT片电导信号为监测指标,确定模板支撑体系节点松动的发生;然后,以敏感频段内PZT片的801个原始电导信号为模型输入,9个节点松动程度为模型输出,构建162组学习样本和27组测试样本,建立EMI-CNN模型,确定节点松动程度;最后,以一个实际工程中的建筑施工模板体系节点为例,验证EMI-CNN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EMI-BP模型。研究结果表明:EMI-CNN模型经过85次迭代达到收敛,预测准确率达到100%,相较于EMI-BP模型提高29.63%。该监测方法可实现对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节点健康状态实时、准确、无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阻抗法(emi) 卷积神经网络(CNN) 建筑施工 模板支撑体系 健康监测 压电陶瓷传感器(PZ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EMI信号与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3
作者 彭必全 严蔚 +1 位作者 王骥 王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79,共7页
针对当前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信号数据量过大、所占内存过高所导致的难以传输和储存的问题,提出将压缩感知方法运用于神经网络系统与压电阻抗(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简称EMI)技术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以压缩后的EMI数据代替原始... 针对当前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信号数据量过大、所占内存过高所导致的难以传输和储存的问题,提出将压缩感知方法运用于神经网络系统与压电阻抗(Electro-mechanical impedance,简称EMI)技术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以压缩后的EMI数据代替原始数据来表征原始损伤信号,用离散余弦变换分析了EMI信号的稀疏度,并以高斯随机矩阵作为观测矩阵,满足了压缩感知理论的限制性等距条件。以齿轮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元技术构建了EMI模型,得到了不同裂纹深度下的电导(电阻抗的倒数)信号。采用压缩感知方法先对电导信号进行压缩,再进行主成分分析,以降低BP神经网络输入参数的维度。结果表明:使用压缩感知技术之后,数据传输带宽和储存空间只需为原来的44%;将压缩后的电导数据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该系统能够检测到结构裂纹的存在,并能对裂纹的损伤程度进行有效的定量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压电阻抗(emi) BP神经网络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