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面神经压榨损伤对面神经核神经元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巍 王建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目的研究p27在面神经纤维压榨伤后大鼠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制做成年大鼠面神经压榨伤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脑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p27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结果面神经纤维压榨伤后压榨侧触... 目的研究p27在面神经纤维压榨伤后大鼠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制做成年大鼠面神经压榨伤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脑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p27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结果面神经纤维压榨伤后压榨侧触须垂下,拂动消失,眼睑不能闭合。1周后面神经功能开始恢复,4周后完全恢复正常。检测面神经压榨侧6h、12 h、1周、2周、3周、4周等时间点p27含量均高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 d、2 d、3 d时压榨侧与健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面神经压榨伤后早期p27升高可能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晚期p27升高的机制可能是与其参与损伤神经元的DNA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 大鼠 面神经 压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玉萍 杨建军 +1 位作者 李伟彦 稽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NCAM相似肽c3d、NCAM反义寡核甘酸(Anti)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影响,探讨GDNF、NCAM在NP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1只):疼痛组和对照组。疼痛组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CCI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withdrawl threshold,MWT)和热痛阈(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S+GDNF组、c3d+GDNF组、Anti-NCAM+GDNF组。各组大鼠于建立CCI模型后3 d鞘内注射上述制剂,观察其痛阈变化。结果实验1: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组大鼠术前1 d、术后1、21 d 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 d MWT和TWL均降低,其中术后7 d阈值最低(P<0.01);术后3、5、7、14 d GDNF和NCAM的表达均升高,其中7 d表达最高(P<0.01)。实验2:与NS对照组相比,NS+GDNF组、c3d+GDNF组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GDNF组、c3d+GDNF组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CCI后出现痛阈下降,DRG中GDNF和NCAM表达增高;外源性GDNF可缓解NP,阻断NCAM表达可消减GDNF的镇痛作用,提示GDNF和NCAM信号通路参与了NP的发生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脊髓背根神经元 慢性压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榨性面神经损伤模型在电针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运花 李瑛 +2 位作者 张薇 史庆卫 彭晓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面神经的损伤会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和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带来巨大的痛苦。电针治疗面神经损伤及其相关机理研究一直是针灸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实验研究的基础环节——压榨性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作和评估入手,探... 目的:面神经的损伤会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和心理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带来巨大的痛苦。电针治疗面神经损伤及其相关机理研究一直是针灸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实验研究的基础环节——压榨性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作和评估入手,探讨科学建立和客观评估动物模型对电针机理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期为更为深入的机制研究奠定坚实的实验基础。方法:将80~85日龄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2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面神经损伤后5天、10天、15天5、周运用电镜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面神经损伤后5天发生沃勒变性,10~15天后脱髓鞘情况逐步减轻5,周后模型基本自愈。结论:对动物模型各病理阶段的完整描述,包括从发病、恢复直至自愈,以及科学客观的模型评估方法是客观评价电针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性面神经损伤模型 电针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大鼠的热痛敏与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机制有关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翔 周雪 +3 位作者 左云霞 张旭东 彭谨 章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0,共4页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通过常规镇痛治疗难以好转。目前有观点认为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机制可能参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环节。为了初步验证这个观点,本实验通过手术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术后3d起每日给予环...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通过常规镇痛治疗难以好转。目前有观点认为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机制可能参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环节。为了初步验证这个观点,本实验通过手术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术后3d起每日给予环孢素A(CsA)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在术后13d,与NS模型组比较,CsA组大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下降到40%左右,脾小体萎缩,动脉周围淋巴鞘有核细胞减少;同时热刺激引起患肢回缩所需的时间延长。以上结果提示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机制参与了CCI大鼠热痛敏的调节;这一结论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慢性压榨损伤 淋巴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素受体干预大鼠周围神经压榨性损伤后再生
5
作者 张宏 齐超 +2 位作者 高美玲 王红 李夏青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7-343,共7页
目的:于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模型基础上观察辣椒素受体拮抗剂AMG517对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2.5%戊二醛固定标本、1%四氧化锇后固定、分别制备半薄切片(1μm)和超薄切片(60nm)、并进行甲苯胺蓝及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 目的:于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模型基础上观察辣椒素受体拮抗剂AMG517对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2.5%戊二醛固定标本、1%四氧化锇后固定、分别制备半薄切片(1μm)和超薄切片(60nm)、并进行甲苯胺蓝及醋酸铀-枸橼酸铅染色,对一侧坐骨神经损伤的损伤近端、损伤中心及损伤远端之有髓及无髓神经的数量及其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后,损伤远端发生Wallerian变性,尔后,由损伤近端逐渐开始出现神经突起及雪旺细胞的再生。如果损伤前30 min于同侧足底皮下注射辣椒素受体拮抗剂ANG517(300μg/kg BW)后,损伤近端(距损伤中心0.2 cm)、损伤中心及损伤远端(距损伤中心0.2 cm)部位有髓和无髓神经簇再生的数量明显多于未用药组,尤以损伤后2周时表现更为明显。结论:辣椒素受体作为位于周围神经末梢的伤害性感受器,其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以影响神经再生过程;抑制辣椒素受体可以加快或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瞬态电压感受器阳离子通道(TRPV1) 神经损伤与再生 神经压榨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舌下神经压榨伤后p38MAPK的活化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促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范丽苑 涂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后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探讨p38MAPK在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及干预后的作用和NGF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实验对照组(NS组... 目的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干预后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探讨p38MAPK在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及干预后的作用和NGF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实验对照组(NS组)和NGF治疗组(NGF组),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1、3、5、7和14 d。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脑干做免疫组化测定及Nissl染色,取神经干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磷酸化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染色深度均增加(P<0.05)。NGF干预后舌下神经核内磷酸化p38MAPK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染色深度均明显减少(P<0.05)。Nissl染色显示,术后7、14 d NGF组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S组。透射电镜观察NGF组神经干形态优于NS组。结论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受损神经元p38MAPK的活性增强;外源性NGF能抑制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引起的舌下神经核运动神经元p38MAPK的激活;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外源性NGF具有保护受损的舌下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舌下神经 压榨损伤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6参与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丛芳 倪慧珍 +2 位作者 李维佳 樊帆 金海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神经损伤过程中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动态表达和分布,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反应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神经损伤过程中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动态表达和分布,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反应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和分布,通过与CGRP的相关性分析,检测痛觉过敏过程中CD16的参与作用。结果:大鼠眶下神经压榨性损伤72h后,三叉神经节初级感觉神经元CD16的表达显著性增强,5d后达峰值,且神经元内CD16的表达与CGRP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系统初级感觉神经元细胞表达CD16,并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和痛觉过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 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溢安对大鼠舌下神经压榨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香 涂玲 +1 位作者 唐艳萍 刘良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P75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脑溢安治疗组用脑溢安颗粒剂以灭菌生理盐水调成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灌胃。动物分... 目的:观察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P75的表达及中药脑溢安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模型,脑溢安治疗组用脑溢安颗粒剂以灭菌生理盐水调成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灭菌生理盐水灌胃。动物分别存活1、4、7、14 d后灌注固定并取脑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胞体P75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两侧舌下神经核内均无P75免疫反应阳性物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脑溢安治疗组损伤侧(右侧)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胞体开始表达P75。2组均术后1 d低量表达P75,7 d P75表达量达高峰;生理盐水对照组14 d P75表达量仍维持高水平,略有下降;脑溢安治疗组14 d P75表达量开始下降,7 d和14 d P75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脑溢安治疗组损伤后4、7 d和14 d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P75免疫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阳性细胞数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溢安下调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神经元胞体P75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P75 压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