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EL方法的压差驱动式管道机器人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江旭东 孙其海 滕晓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59-264,270,共7页
针对压差驱动式管道机器人多柔体系统与管内流体的流固耦合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朗格朗日(CEL)方法建立了机器人系统流固耦合模型,获得了机器人在复杂管道内运行时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不同管道内径和机器人舱段长度下的密封皮碗... 针对压差驱动式管道机器人多柔体系统与管内流体的流固耦合问题,基于耦合的欧拉-朗格朗日(CEL)方法建立了机器人系统流固耦合模型,获得了机器人在复杂管道内运行时的结构动力响应。对比分析了不同管道内径和机器人舱段长度下的密封皮碗应力场、管道与机器人间的摩擦力和流体对管道机器人的驱动压差。数值结果表明,管道机器人进入管道初期驱动压差出现峰值,随着机器人运动速度的波动和管道拓扑的改变,驱动压差再次出现峰值。管道机器人位于小曲率半径弯道时,密封皮碗经历强烈的局部化挤压作用形成峰值等效应力,但是,由于密封皮碗与弯道的间隙引起摩擦力降至谷值。此外,随着管道内径的减少,密封皮碗的等效应力、平均摩擦力以及平均驱动压差增大;舱段长度增加,密封皮碗的等效应力、平均摩擦力以及平均驱动压差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驱动式管道机器人 CEL方法 动力特性 流固耦合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差压驱动机器人相关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孟浩龙 李著信 +2 位作者 王菊芬 吕宏庆 罗俊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6,177,共5页
管道内流场对机器人的驱动力是设计管内机器人外形尺寸的基本依据,本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所受的差压驱动力。在合理提出一些基本假设后,用一阶迎风和中心差分格式离散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附近流场的控制方程,用SIMPLE算法... 管道内流场对机器人的驱动力是设计管内机器人外形尺寸的基本依据,本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所受的差压驱动力。在合理提出一些基本假设后,用一阶迎风和中心差分格式离散管道内检测机器人附近流场的控制方程,用SIMPLE算法求得了不同入口流速下机器人附近的流场分布,以及流场对机器人的驱动力。结果表明雷诺数为1875时,机器人下游流场变为湍流;当雷诺数为60000时,机器人下游流场变为非定常流,出现周期性流动;计算数据还表示驱动力只与管内平均流速有关而与运行压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机器人 驱动 受限绕流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弯管通过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学文 邓宗全 +2 位作者 贾亚洲 姜生元 江旭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777-2781,共5页
为了描述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的弯管通过性,建立了驱动单元在弯管处的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分析了其在弯管处的差速特性与力学特性。理论分析表明,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在弯管处自主差速,无寄生功率产生,驱动轮能够提... 为了描述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的弯管通过性,建立了驱动单元在弯管处的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分析了其在弯管处的差速特性与力学特性。理论分析表明,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在弯管处自主差速,无寄生功率产生,驱动轮能够提供足够的拖动力,具有良好的机械自适应特性。建立的驱动单元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为三轴差动式管道机器人的机械自适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管道机器人 驱动单元 弯管通过性 速特性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尺蠖式气压驱动管道清洁机器人的设计 被引量:9
4
作者 谭益松 任立敏 张海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管道清洁的气压驱动机器人,机器人由清洁作业单元、纵向驱动单元、横向支撑单元和气压系统四部分组成。清洁作业单元利用气压马达驱动合金刀头旋转,清洁管道内壁;纵向驱动单元由两套相同的驱动模块构成,两套相同的驱动模... 设计了一种用于管道清洁的气压驱动机器人,机器人由清洁作业单元、纵向驱动单元、横向支撑单元和气压系统四部分组成。清洁作业单元利用气压马达驱动合金刀头旋转,清洁管道内壁;纵向驱动单元由两套相同的驱动模块构成,两套相同的驱动模块通过万向虎克铰连接,带动整个机器人沿管道内壁运动;横向支撑单元通过滑轮与管道内壁接触,为清洁作业单元和纵向驱动单元提供支撑力;气压系统为整个机器人的工作提供动力源和控制信号。提出了机器人的仿尺蠖式运动方式,整套机器人机构简单、设计可靠,可以实现远距离、复杂工况的管道内壁的清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 管道清洁机器人 马达 驱动单元 仿尺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压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及其速度控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5
作者 许红 李著信 +2 位作者 李媛媛 张镇 罗朔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2,共5页
随着油气输送管道里程的迅速增长,管道检测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管道的检测与清理,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行走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分析了国内外差压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及其速度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水平对大规模实用化需求... 随着油气输送管道里程的迅速增长,管道检测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管道的检测与清理,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行走稳定性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分析了国内外差压式管道检测机器人及其速度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针对现有水平对大规模实用化需求的较大差距,提出了急需解决的3个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高智能化的差压式管道检测机器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检测机器人 速度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压差驱动管道机器人在线取能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兴华 李建永 +1 位作者 贾双林 王明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88,共5页
提出一种摩擦轮式在线取能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新型锥阀调节式介质压差驱动管道机器人的运行调控机理。通过分析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在管道内工况下运行速度、压力差及所受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得到其负载特性。进而利用CFD软件对流体系统进... 提出一种摩擦轮式在线取能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新型锥阀调节式介质压差驱动管道机器人的运行调控机理。通过分析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在管道内工况下运行速度、压力差及所受驱动力之间的关系,得到其负载特性。进而利用CFD软件对流体系统进行建模、合理设置参数及网格划分,验证了其在实际工况下的负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满足管道机器人检测作业的功率需求不小于200 W。依据能量参数指标和管道行业技术要求,管道内壁正压力不大于800 N的指标,研制出了具有按需自动启动停止收放、压力可调、跨越障碍等功能的摩擦轮式在线取能单元,与驱动单元协同作业实现在线取能,并存储于蓄电池中。为管道机器人在长输管道内作业的能源供给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 在线取能 管道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压差驱动管道机器人速度调控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永 高兴华 +1 位作者 杨泽 王明旭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64,共4页
鉴于流体管道裂纹检测的不易,对一种利用管道内流体介质来驱动的新型管道机器人进行研究。该机器人可根据管道传输介质的流速、压力及摩擦负载的变化,实时对管道机器人的行进速度进行调控;构建了一套电机驱动锥阀的新型管道机器人泄流... 鉴于流体管道裂纹检测的不易,对一种利用管道内流体介质来驱动的新型管道机器人进行研究。该机器人可根据管道传输介质的流速、压力及摩擦负载的变化,实时对管道机器人的行进速度进行调控;构建了一套电机驱动锥阀的新型管道机器人泄流调速装置,并对其调速机理进行了分析,推导出影响机器人行进速度稳定性的负载和通流面积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以压差和速度为反馈环节的双闭环速度调控机理,为流体压差驱动管道机器人速度调节和控制提供了一套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驱动 节流调速 双闭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差式管道机器人柔性多体系统流固耦合模型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滕晓艳 江旭东 马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1-39,共9页
流体驱动下压差式管道机器人的运动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机器人的动力响应,评估机器人在管道内的巡线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该文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构建... 流体驱动下压差式管道机器人的运动属于复杂的流固耦合动力学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机器人的动力响应,评估机器人在管道内的巡线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该文基于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构建了机器人柔性多体系统的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以平均驱动压差、平均摩擦力和密封皮碗的米塞斯应力峰值为指标,评价机器人对管道环境的适应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3舱段管道机器人相比,5舱段管道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和速度波动幅值分别降低5.3%和18.6%,但是平均驱动压差、摩擦力和峰值米塞斯应力分别增加了56.9%、95.7%和42.0%。由此,随着舱段数增加,密封皮碗的变形进一步增加,流体需提供更大的驱动压差克服摩擦力作用,但机器人系统的速度平稳性有所提高。3舱段和5舱段机器人在管道焊瘤高度20 mm、弯道角度90°、弯道曲率半径300 mm时的平均摩擦力、平均驱动压差以及密封皮碗的米塞斯应力峰值均达到最大值:3舱段机器人分别为0.98MPa、10.61kN和28.30 MPa,5舱段机器人分别为0.63 MPa、5.64 kN和24.16 MPa。因此,与3舱段机器人相比,在弯道与焊瘤约束的联合作用下,5舱段机器人需要消耗更多的流体压力能克服管道的约束阻力;更高的摩擦力将使密封皮碗磨损加速,削弱密封性能,而更高的米塞斯应力峰值也将增加密封皮碗的脆性断裂风险,导致5舱段机器人对于管道环境的适应性弱于3舱段机器人。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机器人的巡线能力评价和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数值分析 流固耦合 柔性多体系统 管道机器人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的仿尺蠖式微型管道机器人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彤 柯映林 李江雄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5-38,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的仿尺蠖爬行式微型管道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两个Φ8mm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器和一个爬行定位系统,能够在Φ10mm的曲线形管道中自主定位爬行.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器驱动能力为自重的4倍,最大爬行速度为41m... 设计了一种基于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的仿尺蠖爬行式微型管道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两个Φ8mm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器和一个爬行定位系统,能够在Φ10mm的曲线形管道中自主定位爬行.槽钹形压电复合驱动器驱动能力为自重的4倍,最大爬行速度为41mm/s,爬行定位系统提供了机器人爬行步距的测量,通过实验验证整个爬行系统的定位误差仅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惯性驱动 尺蠖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涡流检测系统的管道内检测机器人设计研究
10
作者 谢浩平 姚文胜 +1 位作者 叶宇峰 陆树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146,共11页
因工作条件恶劣,石化装置中附塔管线常出现面积型腐蚀、结垢等缺陷,从而导致管道失效,给工厂正常运作与生产带来巨大风险,需要定期对管道内部进行安全检测。该文基于附塔管线的损伤模式与结构特点,设计一套搭载多通道脉冲涡流检测系统... 因工作条件恶劣,石化装置中附塔管线常出现面积型腐蚀、结垢等缺陷,从而导致管道失效,给工厂正常运作与生产带来巨大风险,需要定期对管道内部进行安全检测。该文基于附塔管线的损伤模式与结构特点,设计一套搭载多通道脉冲涡流检测系统的自驱动壁压三段式柔性管道内检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运动居中和稳定支撑性能。为探究脉冲涡流检测系统在工业管道中的检测效果,建立铁磁管道脉冲涡流磁测有限元模拟模型,并通过测厚实验验证可行性。最后,结合集成完备的内检测机器人样机,以直径DN200的带弯头样管作为试验对象,将机器人检测结果同超声测厚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该管道机器人能够对工业管道壁厚面积型腐蚀缺陷实现高灵敏度、全覆盖和无损伤内检测,测厚检测误差控制在±7%以内,能快速筛查可疑腐蚀位置,可在相关行业设备检测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塔管线 管道腐蚀检测 铁磁管道脉冲涡流检测 驱动内检测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缩式钻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敏 邵向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338,345,共7页
钻孔机器人在油矿井下作业环境中逐渐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由钻孔液驱动的新型伸缩式钻孔机器人。首先根据钻孔机器人驱动力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压差流体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推导了钻孔机器人在空载和负载条件下的牵引力计算方程,从而... 钻孔机器人在油矿井下作业环境中逐渐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由钻孔液驱动的新型伸缩式钻孔机器人。首先根据钻孔机器人驱动力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压差流体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推导了钻孔机器人在空载和负载条件下的牵引力计算方程,从而建立了钻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钻压、钻速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仿真分析了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加,钻速/速度和钻孔机器人的牵引力均呈近似线性增加趋势,在空载条件下,钻孔机器人将处于加速状态,直到伸缩缸停止泵送钻孔液为止。在负载条件下,钻孔机器人与机械钻孔速率能快速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机器人 伸缩机器人 钻孔液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蠕动式管道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洪 林潘忠 王扬渝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1-565,共5页
为提高管道机器人的自适应能力,运用自锁原理设计试制了一种新型蠕动式管道机器人.该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需对管壁施加额外压力,就能适应水平、竖直、弯曲管道,并且对不同管径、不同截面的管道有一定的适应性.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采用了伸... 为提高管道机器人的自适应能力,运用自锁原理设计试制了一种新型蠕动式管道机器人.该机器人行进过程中,不需对管壁施加额外压力,就能适应水平、竖直、弯曲管道,并且对不同管径、不同截面的管道有一定的适应性.机器人的基本结构采用了伸缩式伞架机构,根据设计要求推导出其伸缩机构的受力情况和支撑机构与管壁的自锁原理;完成了支撑结构、联接机构的设计;建立了丝杆推力与平行四边形推动力的关系;并利用提出的设计方法制作了样机,并完成了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牵引力大,自锁性能好,能够在内径为90-150 mm的管道中行进,并能够顺利通过弯道.研究结果可为管道机器人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管道 蠕动 自锁 螺旋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的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丽霞 江旭东 +3 位作者 姜生元 卢杰 唐德威 李庆凯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4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差动式管道机器人——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其驱动单元是由三轴差速式驱动模块与弹性全主动轮腿式管径适应模块组成。三轴差速式驱动模块可根据管道拓扑约束自动调节驱动单元各行走轮转速,避免了因行走轮滑移产生的寄... 提出了一种新型差动式管道机器人——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其驱动单元是由三轴差速式驱动模块与弹性全主动轮腿式管径适应模块组成。三轴差速式驱动模块可根据管道拓扑约束自动调节驱动单元各行走轮转速,避免了因行走轮滑移产生的寄生功率;弹性全主动轮腿式管径适应模块通过径向的伸缩来适应管径的变化,其全主动结构保证了行走轮在悬空状态下仍可提供足够的拖动力。文中提出的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驱动单元管道适应能力强,其新颖的结构组成与驱动原理丰富了管道机器人的自适应驱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自适应型管道机器人 驱动单元 三轴驱动模块 弹性全主动轮腿管径适应模块 机械自适应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动式软体管道机器人设计及测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禹 王宁 +1 位作者 赵文川 陆登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86,共5页
基于硅橡胶材料的超弹性特征,参考蠕虫类生物结构和运动特点,以六棱柱型驱动器和圆柱型驱动器为机器人主体,设计了一种蠕动式软体管道机器人,并分析该机器人在管道中的两种运动模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蠕动式软体管道机器人结构和运动... 基于硅橡胶材料的超弹性特征,参考蠕虫类生物结构和运动特点,以六棱柱型驱动器和圆柱型驱动器为机器人主体,设计了一种蠕动式软体管道机器人,并分析该机器人在管道中的两种运动模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蠕动式软体管道机器人结构和运动模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蠕动 仿真分析 气动 软体驱动 管道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动式管道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洪斌 冀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9-1177,共9页
为提高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针对管径为457 mm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设计一款液压驱动蠕动式爬行管道检测机器人,用以对管道内壁的损伤及管体腐蚀开裂情况进行离线检测。根据管道内工况需求,利用蠕动爬行原理对管道... 为提高管道机器人在管道内行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针对管径为457 mm的天然气运输管道,设计一款液压驱动蠕动式爬行管道检测机器人,用以对管道内壁的损伤及管体腐蚀开裂情况进行离线检测。根据管道内工况需求,利用蠕动爬行原理对管道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计算管道机器人的驱动能力和越障能力,并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管道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驱动力及能够通过的最大障碍高度,并制作了物理样机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管道机器人的运动特性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机器人运行过程平稳可靠,能够保证足够的管道通过性能及驱动能力,可实现复杂工况下的运行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驱动能力 越障能力 软件仿真 虚拟样机 蠕动 结构设计 管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矿用管道检测机器人设计及牵引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鹏洋 闫宏伟 +2 位作者 张登崤 肖粲俊 何勃龙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162,共10页
针对瓦斯抽采管道破损泄漏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管道检测和运动控制功能的螺旋式矿用管道检测机器人,介绍了该机器人的结构和检测与控制系统方案。建立了机器人在管道中运行的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影响机器人牵引性... 针对瓦斯抽采管道破损泄漏检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管道检测和运动控制功能的螺旋式矿用管道检测机器人,介绍了该机器人的结构和检测与控制系统方案。建立了机器人在管道中运行的力学分析模型,并通过动力学仿真研究了影响机器人牵引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机器人在管道内运行时的牵引力与管道材质、螺旋角、管壁与驱动轮之间法向力有关;机器人在不同材质的管道中运行时最佳螺旋角不同,在相同材质的管道中运行时,无介质运输情况下牵引力高于有介质运输情况;机器人牵引力随法向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最佳螺旋角无明显变化;随着螺旋角增大,牵引力先增大后减小,螺旋角为40°时牵引力最大。为提高机器人通过弯管时的性能,提出一种变螺旋角过弯策略,即机器人主动控制螺旋角随螺旋运动单元转动以正弦式规律变化,使管道内侧的螺旋角小于外侧。搭建机器人测试平台对矿用管道检测机器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机器人在直管中运行的最佳螺旋角为40°;可通过增加法向力来提升机器人的牵引性能;采用变螺旋角过弯策略时,机器人在弯管中的通过性能和平稳性优于定螺旋角过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管道 管道泄漏检测 管道机器人 螺旋驱动机器人 变螺旋角过弯 牵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动态补偿的差压式瓦斯抽放流量仪表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绪军 王文龙 +1 位作者 高文平 朱承建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08,共3页
针对现有瓦斯抽放流量仪表不能对管道流量参数进行实时补偿而导致流量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动态补偿的差压式瓦斯抽放流量仪表。给出了气体温度、压力和浓度的补偿方法,介绍了该仪表的软硬件设计。现场测试结果表... 针对现有瓦斯抽放流量仪表不能对管道流量参数进行实时补偿而导致流量测量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动态补偿的差压式瓦斯抽放流量仪表。给出了气体温度、压力和浓度的补偿方法,介绍了该仪表的软硬件设计。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仪表测量数据准确、稳定,满足煤矿瓦斯抽放计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放 管道 流量仪表 动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压差施肥系统灌水与施肥均匀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9
18
作者 范军亮 张富仓 +2 位作者 吴立峰 闫世程 向友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101,共6页
为优化滴灌压差施肥系统的设计与运行,通过田间试验综合评价了施肥罐两端压差(0.05、0.10、0.15、0.20和0.25 MPa)和管道布置方式(纵向一端、纵向中间、横向一端和横向中间供水)对系统灌水与施肥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罐两端压差... 为优化滴灌压差施肥系统的设计与运行,通过田间试验综合评价了施肥罐两端压差(0.05、0.10、0.15、0.20和0.25 MPa)和管道布置方式(纵向一端、纵向中间、横向一端和横向中间供水)对系统灌水与施肥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罐两端压差与管网布置方式对灌水均匀性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管道布置方式对灌水均匀性的影响强于施肥罐两端压差。对于纵向一端和纵向中间供水,施肥罐两端压差对施肥均匀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横向一段和横向中间供水时施肥罐两端压差对施肥均匀性影响不显著。总体而言,滴灌压差施肥系统灌水均匀性优于施肥均匀性,横向供水方式均匀性高于纵向供水方式。为了同时保证滴灌压差施肥系统灌水与施肥的均匀性,建议优先采用横向供水管道布置方式,同时尽量降低施肥罐两端差压,延长系统施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管道布置方 施肥罐 肥液浓度衰减 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输气管道中内检测器运移速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綦耀升 李娜 +1 位作者 张立军 李延祥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共4页
目前的管道内检测器摩擦阻力主要采用将皮碗唇边过盈变形简化成圆筒受压变形模型进行计算,不满足气体管道内检测器受力分析的需要。为此,建立了皮碗式输气管道内检测物理模型,导出其在水平管道平稳运移条件下皮碗的结构参数与驱动压差... 目前的管道内检测器摩擦阻力主要采用将皮碗唇边过盈变形简化成圆筒受压变形模型进行计算,不满足气体管道内检测器受力分析的需要。为此,建立了皮碗式输气管道内检测物理模型,导出其在水平管道平稳运移条件下皮碗的结构参数与驱动压差间的关系,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内检测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是皮碗与管壁的接触长度、皮碗厚度及皮碗唇部长度,皮碗厚度对压紧力的影响比较大;建立的内检测器运动和受力方程与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检测器 输气管道 力学模型 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型内锥式流量计 被引量:55
20
作者 孙延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按照 2 0 0 3年 3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执行的ISO 5 16 7最新国际标准的要求 ,孔板和文丘里管上游要求更长的直管段 ,“V”型内锥式流量计将取代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等流量计。介绍了新一代的差压式流量计———“... 按照 2 0 0 3年 3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执行的ISO 5 16 7最新国际标准的要求 ,孔板和文丘里管上游要求更长的直管段 ,“V”型内锥式流量计将取代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等流量计。介绍了新一代的差压式流量计———“V”型内锥式 (VNZ)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结构、整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 ,对它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流量计抗污染能力强 ,工作稳定 ,可解决湿气体流量测量和焦炉煤气测量的难题 ;还可有效完成对低静压、低流速流体的测量。因此适用于天然气、煤气、供热蒸气、污水等介质以及环境监测工程中的流量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标准 气体流量计 流量计 技术指标 国际标准 “V”型内锥流量计 环境监测工程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