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
47
1
作者
姜正龙
邓宏文
+1 位作者
林会喜
王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5-871,共7页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造图计算的真厚度校正系数最小可达0.83。压实结果表明压实率一般大于30%。结合视厚度校正、压实恢复结果和古水深,编制了沙二段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古地貌图,桩西地区沙二段古地貌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滩坝主要分布在孤北古隆起东西两侧,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古隆起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压实恢复
滩坝
视厚度校正
沙二段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特征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朋岩
汪晓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7,共9页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的位置。采用盆地水动力模拟软件Basin 2再现了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的历史演化过程,研究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淋滤水进入地层的强度和范围。采用流体势理论分析了滨北地区油气运聚规律,认为主体坳陷区水动力以压实水为主,油气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盆地边缘地区受淋滤水影响,局部改变油气运移方向或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场
回剥法
压实恢复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滨北地区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
47
1
作者
姜正龙
邓宏文
林会喜
王林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5-871,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08D-5006-01-09)
文摘
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埋深较大,应用残留厚度进行古地貌恢复存在较多问题。介绍了用压实法进行古地貌恢复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分为视厚度校正、压实方程建立、单井压实厚度恢复、原始厚度图和古地貌图编制4个步骤。根据沙二段顶面构造图计算的真厚度校正系数最小可达0.83。压实结果表明压实率一般大于30%。结合视厚度校正、压实恢复结果和古水深,编制了沙二段基准面上升期和下降期的古地貌图,桩西地区沙二段古地貌中间高、东西两侧低。滩坝主要分布在孤北古隆起东西两侧,滩坝的发育明显受古隆起的控制。
关键词
古地貌
压实恢复
滩坝
视厚度校正
沙二段
济阳坳陷
Keywords
reconstruction of paleo-geomorphology
compaction restoration
beach bar
apparent thickness correcting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Jiyang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特征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朋岩
汪晓敏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9-417,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219308)资助
文摘
在系统收集研究区及周边现今地形起伏、白垩系露头分布、地层分布、地层压力测试数据以及地层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剥压实恢复方法研究了滨北地区离心流水动力特征。根据隐露头分布的时代和位置判断了不同时期大气淋滤水下渗的位置。采用盆地水动力模拟软件Basin 2再现了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的历史演化过程,研究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淋滤水进入地层的强度和范围。采用流体势理论分析了滨北地区油气运聚规律,认为主体坳陷区水动力以压实水为主,油气由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盆地边缘地区受淋滤水影响,局部改变油气运移方向或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降解。
关键词
水动力场
回剥法
压实恢复
流体势
油气运聚
滨北地区
松辽盆地北部
Keywords
Hydrodynamic field,Compaction restoration by backstripping method,Fluid potential, Oil-gas accumulation, Binbei area,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济阳坳陷桩西地区沙二段为例
姜正龙
邓宏文
林会喜
王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水动力场特征及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王朋岩
汪晓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