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的压实性能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丽娟 汪益敏 +2 位作者 陈页开 陈辉 谭少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3-87,共5页
利用电离子土壤固化剂 (IonicSoilStabilizer ,简称ISS)、石灰和水泥加固广州吉山粉土质砂 (SM ) ,通过对不同配比、不同闷料时间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ISS加固土压实性能和强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ISS加... 利用电离子土壤固化剂 (IonicSoilStabilizer ,简称ISS)、石灰和水泥加固广州吉山粉土质砂 (SM ) ,通过对不同配比、不同闷料时间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ISS加固土压实性能和强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ISS加固土的最大干密度随闷料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从而可以增大其承载力 ;加固土含水量对干密度的影响因固化剂而异 .建立了ISS加固土最大干密度与闷料时间、ISS石灰加固土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子土壤固化剂加固土 压实性 闷料时间 最大干密度 含水量 无侧限抗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堆石坝堆石压实性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彤芝 时淑贞 徐竹青 《水电能源科学》 2003年第3期62-64,81,共4页
依据实际工程检测资料对堆石的压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堆石本身的性质和施工工艺对其压实性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了堆石平均粒径的计算方法,认为加权平均粒径d与d50显著相关,d50是中间值,而d是直接计算求得的,体现了不... 依据实际工程检测资料对堆石的压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堆石本身的性质和施工工艺对其压实性的影响规律。对比研究了堆石平均粒径的计算方法,认为加权平均粒径d与d50显著相关,d50是中间值,而d是直接计算求得的,体现了不同粒径组的综合作用,更切合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压实性 平均粒径 施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钛合金粉末件的压实性研究
3
作者 曾立英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2年第9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高温 钛合金粉末件 压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后钛合金粉末的压实性研究
4
作者 曾立英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2年第5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热等静 钛合金粉末 压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检测的土石坝料压实均匀性快速评估
5
作者 王友乐 缪正建 +2 位作者 丁长栋 王峰 张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压实均匀性评估是防止土石坝出现工后不均匀沉降的主要手段,而压实质量的全断面估计可为压实均匀性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在现行规范下,为解决样本容量限制给压实质量全断面估计与均匀性评估带来的偏差,提出了基于小样本检测的土石... 压实均匀性评估是防止土石坝出现工后不均匀沉降的主要手段,而压实质量的全断面估计可为压实均匀性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在现行规范下,为解决样本容量限制给压实质量全断面估计与均匀性评估带来的偏差,提出了基于小样本检测的土石坝料压实均匀性快速评估方法:首先利用克里金插值法(KRG)生成压实质量分布云图,实现土石坝料压实质量的全断面估计;然后基于该分布云图对不合格薄弱区的空间聚集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多源信息冲突解决机制,构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压实均匀性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估方法的交叉验证误差在可控范围内;经多源信息融合后,模型可有效识别不合格薄弱区的空间聚集状态,实现压实均匀性快速评估,从而为指导施工补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 土石坝 小样本 空间插值 空间聚集分析 D-S证据理论 万花溪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配方程的粗粒料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二鲁 朱俊高 +1 位作者 郭万里 陆阳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20,共7页
级配显著影响着堆石料的压实特性,定量表述级配对堆石料压实特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方程,设计了16组不同级配的试验粗粒料,进行了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和侧限压缩试验,定量研究了级配对粗粒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级配显著影响着堆石料的压实特性,定量表述级配对堆石料压实特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方程,设计了16组不同级配的试验粗粒料,进行了表面振动压实试验和侧限压缩试验,定量研究了级配对粗粒料压实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由表面振动压实(动应力)试验和侧限压缩(静应力)试验得到的干密度与级配曲线面积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且干密度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级配曲线面积均在0.9附近;无论是表面振动压实试验还是侧限压缩试验,堆石料都存在干密度最优(最大)的级配。依据试验成果,给出了所试验堆石料的最优级配区间(级配上、下包络线);同时,利用相似级配法论证了实际级配粗粒料的最优级配区间,并根据国内外多座土石坝粗粒料的设计级配验证了该最优级配区间的普遍适用性,为土石坝粗粒料的级配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料 压实性 级配方程 干密度 级配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铁路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聂志红 焦倓 王翔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现行铁路路基压实均匀性评判体系中未考虑压实不合格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沪昆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的现场压实试验,研究采用地统计学中基于点密度的样方分析(QA)法和基于点距离的最近邻点指数(NNI)法,判断铁路路基压实不合格区域... 针对现行铁路路基压实均匀性评判体系中未考虑压实不合格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沪昆高速铁路路基试验段的现场压实试验,研究采用地统计学中基于点密度的样方分析(QA)法和基于点距离的最近邻点指数(NNI)法,判断铁路路基压实不合格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当铁路路基的压实不合格区域呈分散分布时,QA法和NNI法均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当压实不合格区域呈集中分布时,QA法由于受压实区域样方划分方式的影响而会出现部分误判,但NNI法仍能做出准确判断;因此,在铁路路基压实均匀性评价中NNI法更适合用于铁路路基压实不合格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均匀 不合格区域空间分布 样方分析法 最近邻点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清 张奇 +2 位作者 马玉飞 高郢 鲍硕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60-1965,共6页
红土是由原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的一种特殊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形成了红土具有较大工后沉降的特性。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对... 红土是由原岩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的一种特殊土。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形成了红土具有较大工后沉降的特性。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对于夯后红土地基变形则通过现场监测结合室内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通过室内击实试验和击实后红土的高压固结试验,深入探讨影响红土击实效果和击实后压实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影响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红土的击实效果与击实功成正比,与黏粒质量分数、塑性指数、游离氧化铁质量分数成反比;击实后红土的压缩模量受含水率、干密度及饱和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当含水率大于18%时,土体处于近饱和状态,含水率与干密度已经不能反映饱和红土的压实性了,即在实际的强夯工程上这种土的含水率不宜大于18%,否则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压实性 强夯 饱和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时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丽英 李茂其 +1 位作者 曹源文 董琴琴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了准确评价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现基于云计算的振动压路机压实均匀性实时监测,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作为压实均匀性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云交科项目为基础,利用DH5902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对试验路段加速度信号进行采集... 为了准确评价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现基于云计算的振动压路机压实均匀性实时监测,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对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作为压实均匀性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以云交科项目为基础,利用DH5902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对试验路段加速度信号进行采集,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碾压遍数的纵向压实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以S r,S R,k,h为统计指标,能够很好的反应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在一定碾压遍数内,压实均匀性和碾压遍数呈正相关,当碾压遍数在第4遍和第7遍时时k和h值全部在临界值以内,压实均匀性达到最佳。本检测方法,为新型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均匀 时监测 定量评价 加速度 沥青桥面 云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木质素花岗岩残积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自立 陈志波 +1 位作者 胡屏 安亚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0-33,55,共5页
将木质素掺入花岗岩残积土,通过击实和单轴压缩试验,对比研究了木质素掺量和含水率变化对土样压实性和单轴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掺入木质素后,花岗岩残积土土样干密度对含水率的敏感性增大;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 将木质素掺入花岗岩残积土,通过击实和单轴压缩试验,对比研究了木质素掺量和含水率变化对土样压实性和单轴抗压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掺入木质素后,花岗岩残积土土样干密度对含水率的敏感性增大;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各土样的最优含水率先降低后升高,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花岗岩残积土土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随着木质素掺量的增加,在较高含水率下,各土样单轴抗压强度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在较低含水率下土样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花岗岩残积土 掺料 压实性 强度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物性参数可控的人造长岩心制作技术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明明 蒋国盛 +5 位作者 刘志超 刘天乐 彭力 王震 曹函 孙平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229,共8页
在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源勘探过程中,获取不同地层和不同岩性的完整天然岩心不仅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同时还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已知物性参数的原位地层来替代天然岩心已成为非常规能源领域内的一种研究趋势... 在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能源勘探过程中,获取不同地层和不同岩性的完整天然岩心不仅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同时还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因此,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已知物性参数的原位地层来替代天然岩心已成为非常规能源领域内的一种研究趋势。针对现有人造岩心技术存在的长度较小、难以满足特殊实验需求,长岩心均匀压实较难以及对原位地层物性参数模拟的准确性不足等问题,研发了一种人造长岩心制作仪器与工艺。根据均匀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等测试结果,得出一种可靠的均匀人造长岩心制作方法,提出了一种准确模拟目标地层物性参数的试验思路,同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岩心物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并量化研究了多因素及交互作用对岩心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出的岩心制作仪器与工艺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较高,所制岩心均匀密实。密度、渗透率和孔隙度随长度的变化均控制在3.3%以内,且可制作物性参数分段差异的岩心,既简单实用又成本低廉,而且,该人造岩心制作方法能准确模拟冻土区水合物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尺寸空间分布也与天然岩心较为相近,仿真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人造长岩心 均匀 分段制岩心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配制不同含砂率粉土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兰兰 马文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97,103,共4页
通过人工配制不同含砂率粉土,分别对其进行击实试验(对击实后试样进行电镜扫描)、压缩试验、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含砂率对粉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率相同粉土的击实试样的孔隙面积随着含... 通过人工配制不同含砂率粉土,分别对其进行击实试验(对击实后试样进行电镜扫描)、压缩试验、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含砂率对粉土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率相同粉土的击实试样的孔隙面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相同含水率下试样的孔隙面积随含砂率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这刚好与得到的粉土的最大干密度随着含砂率的增大先变大后减小的结果一致;对相同含砂率粉土而言,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粉土压实度增加而增大,但同一压实度下粉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含砂率的增加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含砂率 压实性 孔隙面积 加州承载比 无侧限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膨胀黏土质砂砾岩坝料的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汝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6-98,共3页
针对燕山水库弱膨胀黏土质砂砾岩能否作为坝体填料这一问题,从矿物组成、颗粒级配、膨胀性、压实性、渗透性、强度等方面对其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质砂砾岩易压实,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作为坝体填料是可行的,考... 针对燕山水库弱膨胀黏土质砂砾岩能否作为坝体填料这一问题,从矿物组成、颗粒级配、膨胀性、压实性、渗透性、强度等方面对其工程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黏土质砂砾岩易压实,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作为坝体填料是可行的,考虑到其干湿交替强度大幅度衰减的特性,应填筑于浸润线以上部分,并对坝坡坡面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质砂砾岩 膨胀 压实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新第2双线铁路路基戈壁土填料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夏琼 杨有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以兰新第2双线铁路新疆地区试验段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级配试验研究该地区戈壁土填料的级配特征、沿线的变化规律及其适用性;根据室内标准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研究粗料含量、颗粒级配、最大粒径、压实功能和松铺厚度等主要... 以兰新第2双线铁路新疆地区试验段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级配试验研究该地区戈壁土填料的级配特征、沿线的变化规律及其适用性;根据室内标准击实试验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研究粗料含量、颗粒级配、最大粒径、压实功能和松铺厚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戈壁土填料压实性的影响规律,提出填料的改良方案。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戈壁土填料颗粒粒径分布广,粒径不均匀,填料均缺失粒径1~2mm粒组;沿线由东向西使用的填料中粗粒填料的含量越来越多,最大粒径越来越大,最大干密度呈增大趋势,最优含水量和最密实时的孔隙率呈减小趋势;适宜的松铺厚度与填料最大粒径有关,最大粒径越大适宜的松铺厚度越大,但这时底层的压实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控制最大粒径;松铺厚度与地基系数之间呈反比关系;在其他施工工艺相同条件下,压路机吨位增大,地基系数和二次变形模量值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土 填料 级配 压实性 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材料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正兵 王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针对我国目前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 ,提出推广应用一种新型的复合土工合成材料 (GCL)。简要介绍了GCL的结构及水力特性 ,图解说明了GCL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各种应用 ,并与CCL、GM相比较 。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土工合成材料粘土垫 压实性粘土垫 土工膜 废物处理 环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of coal materials based on nano-indentation experiments
16
作者 ZHANG Qi LI Xiang-chun +3 位作者 LI Biao MENG Jun-qing NIE Bai-sheng LU Wei-d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42-3155,共14页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from a micro-mechanical perspective,we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micro-mechanical experiments on coal using a nano-indentation instrument.These experimen...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 mac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from a micro-mechanical perspective,we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micro-mechanical experiments on coal using a nano-indentation instrument.The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loading conditions,allowing us to gather the micr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coal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its micro-mechanical heterogeneity using the box counting statistical method and the Weibull model.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of the coal mass under the two different loading modes exhibit noticeable discreteness.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phenomenon caused by variations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icro-units during the loading process of the coal mass.Consequently,there are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the micro-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the coal mass.Moreover,the mechanic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oal at the nanoscale was confirmed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and Weibull modulus of the coal body’s micromechanical parameters.These results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al defects and minerals on the uniformity of the stress field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loaded coal body,as well as on the duct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defect structure.Furthermore,there is a pronounced heterogeneity in the micromechanical parameters.Furthermore,we have establish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cro and micro elastic modulus of coal by applying the Mori-Tanaka homogenization method.This relationship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vealing the micro-mechanical failure mechanism of c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indentation experiment MICROMECHANICS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CO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风化料在龙虎水库大坝防渗心墙填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晓鹏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解龙虎水库大坝防渗心墙料(当地泥岩风化料)的压实情况,以便为大坝的填筑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泥岩风化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料源母岩以软岩为主,在碾压和击实过程中砾石破碎率大于30%,压实性满足设计要求;按碾压... 为了解龙虎水库大坝防渗心墙料(当地泥岩风化料)的压实情况,以便为大坝的填筑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泥岩风化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料源母岩以软岩为主,在碾压和击实过程中砾石破碎率大于30%,压实性满足设计要求;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防渗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料场天然含水率高于且接近最优含水率,施工时不用调整含水率可直接上坝,但要立采混合均匀方可进行填筑;该土料渗透系数小于5×10-6cm/s,具有较高的抗渗透变形稳定性。经复核试验验证及蓄水检验,当地泥岩风化料在龙虎水库大坝防渗心墙填筑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风化料 防渗心墙 压实性 防渗 龙虎水库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filling embankment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明辉 刘广轩 赵明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1034-1038,共5页
The dynamic model experiment of the rock filling embank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vibration compaction mechanism. The rock filling materials were compacted by the plate-vibrated compactor, and the charact... The dynamic model experiment of the rock filling embank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vibration compaction mechanism. The rock filling materials were compacted by the plate-vibrated compacto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filling materials, such as settlement, pressure change and response waveform, were measured by the dynamic earth pressure gauge and aceelerometer. Moreover,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compactness of the rock filling embankment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and modulus of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of vibration compaction includes compact,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loose stages, and the vibratory pressure transfers to the surroundings from the vibration center in non-linear rule. Furthermore, the test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esent method are basic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m is about 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filling EMBANKMENT model test vibration compaction COMPACT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using continuous real-tim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被引量:4
19
作者 WU Zhi-jun WANG Zhi-yang +2 位作者 FAN Li-feng WENG Lei LIU Qua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56-571,共16页
In this study,the micro-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a typical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via continuous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wave velocit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 In this study,the micro-failure proces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a typical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re investigated via continuous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wave velocit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volutions of wave velocities became progressively anisotropic under uniaxial loading due to the directio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micro-damage.A wave velocity model considering the inner anisotropic crack evolution is proposed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variations of wave velocities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ing.Based on which,the effective elastic parameters are inferred by a transverse isotropic constitutive model,and the evolutions of the crack density are inversed using a self-consistent damage model.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agation of axial cracks dominates the failure process of brittle rock under uniaxial loading and oblique shear cracks develop with the appearance of macroc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wave velocity brittle rock failur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 continuous real-time measurement anisotropic damage evolution theory and mod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ul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wax-coated sands
20
作者 Jesmani Mehrab Bardet Jean-Pierre +1 位作者 Jabbari Nima Kamalzare Mehr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667-3675,共9页
Wax-coated sands are a new category of synthetic soils, which are gradually becoming a reliable construction material. Because of their valuable drainage 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x coated sandy soils are s... Wax-coated sands are a new category of synthetic soils, which are gradually becoming a reliable construction material. Because of their valuable drainage 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x coated sandy soils are specifically applicable to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horseracing tracks and sport fields. Although the mechanical and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these synthetic soils are well-proven,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studies on how the soil samples behave differently when mixing with different wax fractions. Adding the wax affects permeability and compressibility of pure sand. Intensity of influences is a function of weight percentage of wax that has been added, and other phys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effects of wax content on hydraulic properties(perme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stress strain behavior, compressibility) of sandy soils based 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efforts were investigated.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fer that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wax up to 6% causes an about 50% increase in permeability, mainly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wax in lowering the friction along with covering and filling the angular parts of particles' surfaces and forming rounded particles. In addition, wax-coated sands show a 20% to 60% decrease in confined compression modulus compared to non wax-coated s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coated sand confined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PERMEABILITY COMPRESSIBILITY stress-strain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