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承焰 王文广 +3 位作者 董春梅 张宪国 任丽华 林建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8-553,共16页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响应特征三方面内容,重点阐述了砂岩压实作用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压实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融合研究两方面的新进展,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模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模型,...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和响应特征三方面内容,重点阐述了砂岩压实作用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压实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融合研究两方面的新进展,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模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模型,机械压实作用模型重点介绍了石英砂岩的粒间体积—深度曲线;而化学压实作用模型是与压溶作用相关的溶解作用和胶结作用,着重介绍了压溶成因的石英胶结作用。2)压实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的融合研究,主要是在压实作用机理认识基础上,通过压实模拟实验,建立基于实验数据的压实作用模型,进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最后指出压实作用研究趋势将朝着砂岩组分更加复杂的压实作用模型、压实作用与流体流动耦合、垂向—侧向多动力学机制、砂岩—泥岩协同机制、构造—沉积—成岩“三相”耦合的压实作用数值模拟等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数值模拟 机械压实作用 化学压实作用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深层压实作用和超压成因讨论及其对深层流体运聚的影响
2
作者 祁妙 王震亮 +2 位作者 王晨 闫昕宇 何星辰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4,共14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深层目的层发育强烈的超压,文中对白云凹陷深层的超压成因及压实作用进行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对白云凹陷深层的超压详细了解,利用综合压实曲线方法和盆地模拟...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深层目的层发育强烈的超压,文中对白云凹陷深层的超压成因及压实作用进行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对白云凹陷深层的超压详细了解,利用综合压实曲线方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钻、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深层的异常压力成因。以分区块、分层位的原则总结压力分布规律和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并利用流体势的评价手段对白云凹陷深层油气的运聚进行预测,为白云凹陷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依据。研究认为:白云凹陷发育超压的区块主要有主洼中心、主洼东、主洼西南、北坡(以超压发育规模排序);深层超压发育在珠海组及以下地层,不同层位超压成因的贡献亦不相同。其中,恩平组超压成因主要为压实作用增压和生烃增压、而珠海组异常压力主要来源则是压实作用增压与传递型超压。不同区块的欠压实作用不同。此外,受地热等因素影响,各区块发育的化学压实作用不同。由于主洼发育较强的超压,气势较大,东洼和西洼等小洼陷在晚期也形成了气势高值区;主洼-北坡、主洼-西南部和主洼东由于地势较高而形成了明显的气势低值区。恩平组气势梯度较大的区域逐渐向斜坡带和低隆起上扩张,有利于油气晚期向北坡和主洼东部等地区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异常 成因 压实作用 油气运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地层埋藏过程对泥岩压实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小胡 刘震 +2 位作者 梁全胜 李俊良 齐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173,共7页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 同一岩层经过不同的埋藏轨迹最终达到相同的埋藏终止状态,其孔隙度的保存量存在差异。文中从粘弹塑性体应力-应变模型(Bingham模型)出发,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变速埋藏条件下地层孔隙度与埋深和经历时间的函数关系,认为地层孔隙度受埋藏时间和埋藏深度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其实质是孔隙度大小受地层埋藏史控制。为了充分证实这一结论,从数学上推导四大类型(加速型、恒速型、减速型和先埋后停型)沉降盆地孔隙度的时间深度函数。研究表明,加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有利,减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最为不利,恒速型埋藏盆地对孔隙的保存居中。该结论不仅在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得到很好的验证,而且与前人通过统计3种类型埋藏盆地相对应的3个代表性沉积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孔隙度的演化关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深 埋藏时间 埋藏史 孔隙度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成岩压实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刘国勇 金之钧 张刘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实验采用自行设计和组装的压实成岩模拟装置,以中砂级纯净石英碎屑为实验介质,开展压实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一些认识:在压实过程中,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二分性,即压... 实验采用自行设计和组装的压实成岩模拟装置,以中砂级纯净石英碎屑为实验介质,开展压实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了一些认识:在压实过程中,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二分性,即压实初期的陡变带和随后出现的缓变带;缓变带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孔隙度和承载压力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良好的半对数关系,渗透率和承载压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系统流体的实时取样测试表明,压实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物理过程,同时也会发生化学变化,即使在较浅的埋藏条件下,石英砂体也发生了压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承载 孔隙度 渗透率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作用下广西典型红树林区沉积速率及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迁移效应的制衡 被引量:11
5
作者 夏鹏 孟宪伟 +2 位作者 丰爱平 李珍 杨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1-560,共10页
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迫使红树林向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而其自身通过捕沙促淤不同程度的减缓了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影响。基于广西典型红树林区8根短柱的210Pb测年和含水率分析,以考虑/未考虑沉积物压实作用为研究情景,通过对比研究... 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迫使红树林向陆迁移的主要驱动力,而其自身通过捕沙促淤不同程度的减缓了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影响。基于广西典型红树林区8根短柱的210Pb测年和含水率分析,以考虑/未考虑沉积物压实作用为研究情景,通过对比研究红树林区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的大小关系,揭示当前海平面上升对广西红树林向陆/向海迁移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未考虑压实作用下的沉积速率约是考虑压实作用下沉积速率的1.00~1.34倍(平均1.12倍),压实作用明显;压实沉积速率介于0.16~0.78 cm/a,其底层压实沉积速率与潮滩地表高程抬升速率相等。压实作用下,英罗湾和丹兜海红树林区的地表高程抬升速率小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与未考虑压实作用得到的结论相悖。由于广西红树林海岸大都建有防波堤,限制了红树林向陆的迁移;表明英罗湾和丹兜海的红树林正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压实作用校正与否对地表高程抬升速率与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当的区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沉积速率 压实作用 海平面上升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机械压实作用与砂岩致密过程及对致密化影响程度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明洁 刘震 +2 位作者 刘静静 蔡长娥 张胜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5-665,共11页
近年来,随着致密砂岩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亟需明确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从而更好地利于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机械压实作用通常被理解为中浅层砂岩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而深层的机械压实作用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为探讨... 近年来,随着致密砂岩油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亟需明确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从而更好地利于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机械压实作用通常被理解为中浅层砂岩所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而深层的机械压实作用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为探讨机械压实作用在砂岩致密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致密化的影响程度,本次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致密砂岩为例,通过井孔浅层与深层孔隙度变化趋势分析、镜下岩石结构的证据和砂岩压实模拟实验3个方面对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机械压实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砂岩在深层与浅层压实减孔趋势一致或平行;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砂岩一直表现为减孔效应且机械压实作用强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变大;薄片特征显示延长组致密砂岩机械压实作用存在分级特征,不同级别的压实强度对应一定的镜下压实特征,通过统计薄片数据发现样品都处于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对孔隙度影响评价图(Houseknecht图版)的左下区域。结果表明砂岩在埋藏致密化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机械压实作用,并且机械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减孔最重要的原因,远远超过胶结作用产生的减孔效应。由于砂岩孔隙度演化不仅与埋深有关,同样受到地质时间的影响,本次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砂岩孔隙度时间埋深双元函数模型,进而通过孔隙度双元函数可以对压实减孔进行定量分析,表征机械压实作用对砂岩致密化过程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致密 机械压实作用 趋势 定量分级 模拟 孔隙度双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松滋下奥陶统大湾组碳酸盐岩压实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建明 刘秉理 +2 位作者 朱忠德 胡明毅 周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8-284,共7页
湖北松滋一带下奥陶统大湾组主要为一套盆地边缘—浅海陆棚相的含泥碳酸盐岩沉积,以发育瘤状构造为特征。其中普遍发育机械压实与压溶现象,包括化石颗粒变形、嵌入接触、缝合线及微缝合线、压溶粘土膜及束状粘土纹等标志.通过对角石类... 湖北松滋一带下奥陶统大湾组主要为一套盆地边缘—浅海陆棚相的含泥碳酸盐岩沉积,以发育瘤状构造为特征。其中普遍发育机械压实与压溶现象,包括化石颗粒变形、嵌入接触、缝合线及微缝合线、压溶粘土膜及束状粘土纹等标志.通过对角石类化石形变的定量研究,计算出各类岩石的压缩量,结果表明含泥碳酸盐岩的压缩量随着其中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灰岩、含泥灰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及泥(页)岩的压缩量分别为4.19%、10.02%、23.00%、51.49%、62.51%。认为瘤状灰岩为差异压实-压溶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压实作用 早奥陶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器行走装置对土壤压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孙忠英 李宝筏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农业机器行走装置与土壤的生态适应性,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农业环境保护问题之一。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了农业机器行走装置对土壤的压实作用与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及耕作阻力的关系,行走装置参数和负荷对土壤压实... 农业机器行走装置与土壤的生态适应性,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农业环境保护问题之一。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论述了农业机器行走装置对土壤的压实作用与土壤肥力、农作物产量及耕作阻力的关系,行走装置参数和负荷对土壤压实作用的影响,以及减小压实作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行走机构 土壤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作用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刘国勇 刘阳 张刘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4-28,41,共6页
通过压实模拟试验对压实过程进行物理模拟,来探讨压实作用过程中砂体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实验以中砂级长石碎屑颗粒为介质,采用自行设计和组装的压实模拟装置,对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模拟实验研... 通过压实模拟试验对压实过程进行物理模拟,来探讨压实作用过程中砂体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实验以中砂级长石碎屑颗粒为介质,采用自行设计和组装的压实模拟装置,对砂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储层物性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在压实过程中,长石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在压实过程的初期出现了一个陡变带,随后出现了一个缓变带;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压实过程中,孔隙度和承载压力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良好的半对数关系,渗透率和承载压力之间存在良好的指数关系.这些关系的存在不因砂体成分的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模拟试验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超 罗晓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61-772,共12页
埋藏过程中,泥岩化学压实作用在岩石孔隙演化、微观结构及异常压力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研究还十分薄弱。系统总结了泥岩化学压实作用机理、化学压实作用导致的泥岩结构变化、化学压实作用地球物理响应... 埋藏过程中,泥岩化学压实作用在岩石孔隙演化、微观结构及异常压力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研究还十分薄弱。系统总结了泥岩化学压实作用机理、化学压实作用导致的泥岩结构变化、化学压实作用地球物理响应及判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化学压实作用受化学动力学控制,温度、时间及矿物成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是泥岩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化学压实作用;化学压实作用过程中,黏土矿物层间水转化为自由水导致的体积膨胀可能并不明显,但是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可能引起骨架弱化、有效应力转移效应,伴随黏土成岩过程的硅质胶结和结构变化将显著降低泥岩渗透率,并可能明显改变泥岩压实系数;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导致泥岩有效应力-孔隙度关系变化,使得压实曲线从蒙脱石曲线向伊利石曲线转换,测井响应上表现为声波时差减小和密度增大的趋势。目前,泥岩化学压实作用研究中仍需进一步深入的问题主要包括化学压实作用与黏土矿物结构、有机质对泥岩压实作用的影响、化学压实作用与泥岩流变学特征、化学欠压实与化学压实不平衡以及化学成岩泥岩超压预测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压实作用 黏土矿物 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 结构变化 应力转移 曲线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三叠系、侏罗系砂岩的压实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旭 刘树晖 +1 位作者 叶德胜 郑维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9,共11页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三叠系、侏罗系砂岩的压实作用普遍而强烈,其中以物理压实为主,化学压实次之。物理压实普遍埋深加大,不一定向化学压实转化。压实作用主要受控于岩石特征、沉积背景及埋藏史。据压实作用的强弱程度,依次把工区的压实...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三叠系、侏罗系砂岩的压实作用普遍而强烈,其中以物理压实为主,化学压实次之。物理压实普遍埋深加大,不一定向化学压实转化。压实作用主要受控于岩石特征、沉积背景及埋藏史。据压实作用的强弱程度,依次把工区的压实作用分为三个级别:Ⅰ级压实、Ⅱ级压实和Ⅲ级压实。压实作用愈强烈愈利于油气生成,但不利于孔隙的保留和产生;压实作用较弱则利于孔隙的保留和产生,能发育良好的储集层,而不利于有机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三叠纪 砂岩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作用与磁倾角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云山 孟自芳 郑彦鹏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6-308,共3页
库车坳陷上新统库车组古地磁资料表明 ,泥岩组样品的平均磁倾角最小 ,从泥质粉砂岩、砂岩到粉砂岩其平均磁倾角依次递增 ,相应的古纬度值从泥岩、泥质粉砂岩到粉砂岩依次增高。为了研究这一现象 ,我们选取了 48个库车组样品作了一系列... 库车坳陷上新统库车组古地磁资料表明 ,泥岩组样品的平均磁倾角最小 ,从泥质粉砂岩、砂岩到粉砂岩其平均磁倾角依次递增 ,相应的古纬度值从泥岩、泥质粉砂岩到粉砂岩依次增高。为了研究这一现象 ,我们选取了 48个库车组样品作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上新统 压实作用 磁倾角 泥岩 体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压实作用中的同沉积小断层成因探讨——以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祥超 韦学锐 +2 位作者 韩维哲 杨庆杰 李小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入湖三角洲不同于入海三角洲,重力作用很难造成沉积物大幅度滑动,故同生断层与伴生背斜并不发育。前人做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对比前优选骨架井时,已尽量避开目的层断缺井,故对比分析地层厚度变化时更多的从沉积成因分析,不再考虑断层影响... 入湖三角洲不同于入海三角洲,重力作用很难造成沉积物大幅度滑动,故同生断层与伴生背斜并不发育。前人做等时地层格架剖面对比前优选骨架井时,已尽量避开目的层断缺井,故对比分析地层厚度变化时更多的从沉积成因分析,不再考虑断层影响。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低砂泥比,高钙质砂岩含量为差异压实作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由于砂泥岩间差异压实作用和砂、泥岩结合部位薄弱环节的普遍存在,高台子地区扶杨油层沉积期断续分布的叠合透镜状砂体本身为形成小幅度差异压实构造准备了雏型,其边缘也是同生小正断层形成的应力集中部位。从而围绕透镜状砂体形成了较多小型同生正断层。可用于解释类似相域等时旋回厚度的不协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压实作用 同生小正断层 透镜状砂体 沉积成因减薄 沉积-断层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P的压实作用对“微膨胀性”重塑泥岩微观结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唐瑜 马丽娜 +2 位作者 张戎令 王起才 李进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722,共6页
泥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影响其工程特性,为探讨压实作用对高速铁路微膨胀性泥岩微观孔隙的影响,制备6种不同干密度的重塑泥岩试样,采用冷冻干燥机对饱和后的试样进行干燥,进而... 泥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而影响其工程特性,为探讨压实作用对高速铁路微膨胀性泥岩微观孔隙的影响,制备6种不同干密度的重塑泥岩试样,采用冷冻干燥机对饱和后的试样进行干燥,进而通过压汞试验对不同压实状态下的重塑泥岩微孔隙形状、孔隙体积、孔隙面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塑泥岩中除了存在圆柱形孔外,还含有大量瓶颈孔;参照shear提出的孔隙划分方法对孔径不同的孔隙进行了分类,发现重塑泥岩中的孔隙多分布于颗粒间及团粒内,压实作用在微观上表现为对大孔隙的压缩引起的大孔隙向小孔隙的转化;压实度不同的泥岩孔隙总面积几近相同且孔隙面积多存在于颗粒内,压实作用越大,团粒内孔隙面积越小;对压汞法实测孔隙率小于理论计算孔隙率这一现象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及说明,应用线性回归分析了实测孔隙率与计算孔隙率的关系;确定了通过压汞法测定泥岩微孔隙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膨胀泥岩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提供参考依据,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泥岩 汞试验 压实作用 孔隙划分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及渗流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文胜 熊钰 +2 位作者 徐宏光 张伟 王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疏松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会对储层产生损害,影响油井产能,需要对储层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及油水两相的渗流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储层压力条件下的连续测试方法,以恒定的驱动流速、变化内压的方式测试了储层岩心在再... 疏松砂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下降会对储层产生损害,影响油井产能,需要对储层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及油水两相的渗流特性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储层压力条件下的连续测试方法,以恒定的驱动流速、变化内压的方式测试了储层岩心在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疏松砂岩再压实作用下的物性变化规律;再通过压实作用下的压汞试验,从微观角度阐述了疏松砂岩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最后通过压实作用下储层岩心的油水流动试验,分析了压实作用下油水两相的渗流特性。疏松砂岩的渗透率随着再压实作用增强持续降低,降幅达53%左右,在孔隙度约降低7%时,岩石中相当大部分孔隙在压实作用下蜕变成喉道,孔喉体积比由1.50增至1.96,峰值对应孔径降至压实前的50%,造成渗透率下降幅度远超过孔隙度下降幅度;随着再压实作用增强,油、水两相的渗透率约降低50%,残余油饱和度由17.8%增至19.2%,束缚水饱和度由18.5%增至21.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压实作用增强,疏松砂岩的孔隙和喉道均被压缩,导致储层物性变差,而孔隙度的降幅相对较小,渗透率呈幂函数下降,降幅明显且在地层压力恢复过程中无法恢复;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随有效应力增加呈指数上升,油相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增大呈线性下降,这就是在注水不及时或注水不足的区域油井产能大幅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松砂岩 压实作用 渗透率 孔隙度 渗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_8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钊 邱军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8,共13页
为探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长_8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将长_8储层按区域分为5个体系,运用矿物岩石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压实、胶结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对压实率、胶结率、孔隙度变化与压实-胶结作用的相关性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发现... 为探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长_8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将长_8储层按区域分为5个体系,运用矿物岩石学和统计学方法对压实、胶结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对压实率、胶结率、孔隙度变化与压实-胶结作用的相关性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发现,压实作用具有早期快速埋深和埋藏时间长的特点;胶结作用发生于整个成岩过程,包括硅质和碳酸盐胶结。压实率统计表明,储层处于中等—强压实程度。压实作用造成的长_8~1层各体系孔隙度损失:东北>西北>南部>西南>西部;长_8~2层:西北>西部>西南>东北>南部。压实孔隙度损失平均大于19%。胶结率统计表明,储层为弱—中等胶结,胶结孔隙度损失在11%~16%。胶结作用造成的长1/8层各体系孔隙度损失:西部>东北>西北>南部>西南,长2/8层:东北>南部>西部>西南>西北。压实作用对孔隙度造成的损失比胶结作用大,是鄂尔多斯长_8储层物性的主要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胶结作用 地热梯度 胶结率 孔隙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侧向挤压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49
17
作者 寿建峰 朱国华 张惠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5,共6页
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和西南坳陷白垩系的构造样式、古构造应力值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明确提出了构造侧向挤压对砂岩成岩压实有重要的影响 ,它造成的压实减孔量可以是砂岩总压实减孔量的 2 .5 %~ 2 3.6 %... 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和西南坳陷白垩系的构造样式、古构造应力值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明确提出了构造侧向挤压对砂岩成岩压实有重要的影响 ,它造成的压实减孔量可以是砂岩总压实减孔量的 2 .5 %~ 2 3.6 %。库车坳陷克孜勒努尔 -乌恰沟地区为断层转折褶皱 ,其南翼为高构造应力带、变形强烈 ,它引起的构造挤压减孔量为 5 .6 %~ 6 .6 % ,占总压实减孔量的 17.6 %~ 2 3.6 % ;而吐格尔明地区为断层传播褶皱 ,其南翼的构造变形较弱 ,构造挤压减孔量仅 1.9%~ 2 .1%。西南坳陷七美干地区位于逆冲推覆构造带的中带 ,构造挤压减孔量为 4.9% ,占总压实减孔量的 17.6 % ;而位于前锋带的同由路克地区受构造侧向挤压作用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砂岩 构造挤 塔里木盆地 成岩作用 逆冲推覆构造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作用研究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明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对第四系沉积物孔隙度的分析及对研究区岩矿特征、密度资料的研究,推算出不同岩性岩石厚度的压缩率和压实比。根据压实比换算出过去一定埋深范围内的原始沉积厚度,从而作出原始沉积的岩相古地理剖面图。这种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解决... 通过对第四系沉积物孔隙度的分析及对研究区岩矿特征、密度资料的研究,推算出不同岩性岩石厚度的压缩率和压实比。根据压实比换算出过去一定埋深范围内的原始沉积厚度,从而作出原始沉积的岩相古地理剖面图。这种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解决复杂结构的煤层对比问题,直观地分析地层沉积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孔隙度 煤田 沉积环境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生油岩压实作用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昝立声 何家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26,共7页
北部湾盆地滨浅湖相区的流二段生油岩在涠洲组沉积时期一直未达到生油门限深度,成岩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中深湖相区流二段生油岩在涠洲组沉积时期全部进入生油门限深度,有机质开始熟化和发生热降解作用产生烃类,与此同时,粘土矿物蒙脱... 北部湾盆地滨浅湖相区的流二段生油岩在涠洲组沉积时期一直未达到生油门限深度,成岩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中深湖相区流二段生油岩在涠洲组沉积时期全部进入生油门限深度,有机质开始熟化和发生热降解作用产生烃类,与此同时,粘土矿物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释放出晶格水于粒问孔隙中,使生油岩产生高压异常。生油岩孔隙中流体高压异常最大值处,是油气向上、向下和侧向运移的分界面,并为油气初次运移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岩 压实作用 油气运移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体晶粥中压实作用效率——来自扬子地块北缘望江山岩体中部带矿物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的约束
20
作者 李中州 王梦玺 +1 位作者 张步乾 王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1277,共17页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 层状岩体冷凝中—晚期有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晶粥中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常以压实作用为主,但不同层位压实作用的效率往往不同,目前对控制压实作用效率的主要机制尚不清楚。笔者等以扬子北缘出露规模较大、分异程度较高的新元古代望江山层状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斜长石、单斜辉石的晶体粒度分布(CSDs)和空间展布形式(SDPs)分析,探讨了岩体中部带下段(MZa)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中部带上段(MZb)氧化物辉长岩粒间熔体的排出机制及其效率。岩体MZa和MZb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CSD曲线均具有相互平行的特征,SDP图解具有负相关趋势,分别与机械压实的特征和趋势一致,表明各岩相带粒间熔体的排出方式均为机械压实。模拟计算得到橄榄辉长苏长岩、辉长苏长岩和氧化物辉长岩中封闭粒间熔体比例(F)分别为:28%~33%,14%~23%和7%~12%,表明从MZa到MZb机械压实逐渐增强。MZa中橄榄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最大(2.23~3.78),特征长最小(0.29~0.45)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较大长宽比(5∶1~11∶1),表明岩浆冷却速率较快,导致压实效率最低,粒间熔体未被有效排出。MZa中辉长苏长岩斜长石CSD截距减小(1.31~2.60),特征长增大(0.43~0.58)且小颗粒斜长石长宽比减小(<5∶1),说明冷却速率变慢,导致压实效率提高,粒间熔体被有效排出。MZb氧化物辉长岩中斜长石CSD截距进一步减小(0.49~1.60),特征长进一步增大(0.53~0.69)且小颗粒斜长石具有低长宽比(<5∶1),说明冷却速率进一步降低,同时相较于橄榄辉长苏长岩和辉长苏长岩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增大,压实效率进一步提高,粒间熔体排出程度达到最高。因此,层状岩体晶粥中机械压实效率主要受控于堆晶矿物与粒间熔体密度差以及岩浆冷却速率,当冷却速率较低并有大量铁钛氧化物结晶时机械压实作用的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作用 粒间熔体排出机制 晶体粒度分布 空间展布形式 望江山层状岩体 扬子地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