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肖 杜志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5,共5页
酸性气井井筒内为一复杂的气-液或者气-固甚至气-液-固流动。开采过程中井筒压力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元素硫析出。若气流速度小于临界悬浮速度,大量单质硫附着在井筒壁面形成硫堵,影响酸性气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受重组分沉降、... 酸性气井井筒内为一复杂的气-液或者气-固甚至气-液-固流动。开采过程中井筒压力和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元素硫析出。若气流速度小于临界悬浮速度,大量单质硫附着在井筒壁面形成硫堵,影响酸性气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受重组分沉降、井筒残酸、井筒储集效应、管内摩阻、温度变化、水击作用等因素影响,酸性气井关井期井口压力可能下降。目前经典的井筒稳态多相流理论和模型不能准确描述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过程,亦不能完全解释关井后井口压力下降的反常现象。针对酸性气井井筒复杂的流动特征,提出了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研究方向。即: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考虑井筒流体相变、重组分沉降、井筒储集效应以及热交换因素,建立酸性气井井筒瞬态气-液-固多相流数学模型,预测酸性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确定井筒硫沉积位置和硫沉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井 热力学和动力学 压力温度分布 数学模型 硫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模型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永刚 罗懿 +2 位作者 刘岳龙 卢瑜林 魏开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为了解释红河油田注CO2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准确优化现场试验中CO2注入压力,利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分析井筒传热过程,建立起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的耦合模型,并结合实际注入参数,对红河油田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释红河油田注CO2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准确优化现场试验中CO2注入压力,利用传热学理论,通过分析井筒传热过程,建立起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的耦合模型,并结合实际注入参数,对红河油田注CO2井筒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此外也解释了现场试验中出现的气窜问题。结果表明,在注入井实际注入参数下,井筒温度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始终低于地层原始温度;井筒压力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井口注入压力过大致使井底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这是导致发生气窜现象的根本原因。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对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CO2 井筒温度压力分布 气窜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式减压膜蒸馏组件的温度压力分布及通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建勋 张信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6,38,共6页
为了研究减压膜蒸馏过程中膜管内的温度、压力分布及传质通量特性,分别建立膜蒸馏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对其中的温度、压力分布和蒸馏通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推导了计算膜蒸馏通量的新方法——对数平均压差法,并分别比较了... 为了研究减压膜蒸馏过程中膜管内的温度、压力分布及传质通量特性,分别建立膜蒸馏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对其中的温度、压力分布和蒸馏通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推导了计算膜蒸馏通量的新方法——对数平均压差法,并分别比较了对数平均压差法和算术平均压差法计算通量的特点.结果表明,采用对数平均压差法计算总蒸馏通量,其误差在1.2%以内;当膜管进、出口内外压差之比△p’/△p”≤1.6时,采用算术平均压差法来计算通量可将误差控制在+2%内,而当△p’/△p”较大时,不能采用算术平均压差法计算膜管内外平均压差及蒸馏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式 减压膜蒸馏组件 温度压力分布 通量特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在井筒中的酸凝结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兆敏 张丁涌 +5 位作者 李威 秦国顺 衣怀峰 薛兴昌 麻涛 杨肖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3,68,共5页
注烟气开发稠油技术中,确定烟气酸凝结点温度已经成为避免发生低温酸腐蚀、提高注烟气采油安全性的关键。通过建立烟气在井筒中的流动与传热模型,计算了不同烟气成分及参数下沿井筒深度的酸凝结点,分析得到不同注入介质及参数对酸凝结... 注烟气开发稠油技术中,确定烟气酸凝结点温度已经成为避免发生低温酸腐蚀、提高注烟气采油安全性的关键。通过建立烟气在井筒中的流动与传热模型,计算了不同烟气成分及参数下沿井筒深度的酸凝结点,分析得到不同注入介质及参数对酸凝结点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烟气注入压力越高,水蒸气含量和三氧化硫含量越高,则烟气酸凝结点温度越高,酸凝结位置离井口越近;注入流量越大、注入温度越高,则井底温度越高,酸凝结位置离井口越远。提高注入温度和流量,降低注入压力,对烟气进行脱硫、脱水处理,可以防止井筒内出现酸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注烟气 井筒内酸凝结位置 井筒压力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内流动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宝江 孙小辉 +4 位作者 王志远 王金堂 刘书杰 夏强 蔡德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5,共8页
优选适用于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CO_2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基于井筒中CO_2的物性变化规律,以比焓为研究对象,建立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组,分析超临界CO_2流体物性参数变化对井筒内流动规律的影响。计算结果... 优选适用于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CO_2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基于井筒中CO_2的物性变化规律,以比焓为研究对象,建立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组,分析超临界CO_2流体物性参数变化对井筒内流动规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_2钻井井筒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采用Span-Wagner方法和V-W方法计算CO_2的物性参数平均计算误差最小,分别在0.5%和1.5%以内,相对于其他方法计算精度更高;随井深的增加,钻杆内和环空中CO_2密度、黏度和导热系数逐渐减小,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受物性参数变化的影响,环空流体流速和动能沿井深逐渐增大,携岩能力逐渐增强,流体压力沿井深的变化趋势呈非线性;忽略密度、黏度、比热容、导热系数等物性参数的变化会导致CO_2携岩能力、井底压力和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误差,算例中各误差分别在10.7%、7.9%和1.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超临界二氧化碳 热物性参数 携岩能力 温度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