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time product,PTPmu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ASL5000平台进行实验设计,模拟50个不同肺模型参数以及25个不同的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水平,共模拟1250例具有不同自主呼吸水平的患者。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流速、气道压和食道压-时间波形数据进行线下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PMI和WOBmus%、PTPmus%进行分析。结果不同PMI分组患者之间的PS水平、WOBmus%和PTPm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PMI数值增加,PS水平以及驱动压力逐步下降,呼吸机做功也随之减小。PMI与WOB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4(P<0.001),PMI与PTP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5(P<0.001)。结论PMI与WOBmus%、PTPmus%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MI可能是指导PS水平设置的一种无创、有效的指标。关于PMI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适用性,及其指导PS水平设置的有效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调查。展开更多
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量为10 m L/kg,呼吸频率为20/min;两组呼气末正压均设为10 cm H2O。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即刻及发生后2、4、8和12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通气-血流(VA/Q)分布的测定。结果在PSV组,由于肺内分流的减少和VA/Q比正常的区域面积增加,氧合明显改善。CMV组与PSV组相比,肺内分流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PSV通过减少VA/Q比值的失衡明显改善气体交换,然而在改善VA/Q分布方面,CMV比PSV更为有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吸气努力,评价肌肉压力指数(pressure muscle index,PMI)与反映吸气努力水平指标包括吸气肌肉呼吸做功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work of breathing,WOBmus%)和吸气肌肉压力-时间积分比例(percent of inspiratory muscle pressure time product,PTPmu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ASL5000平台进行实验设计,模拟50个不同肺模型参数以及25个不同的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PS)水平,共模拟1250例具有不同自主呼吸水平的患者。通过软件对采集到的流速、气道压和食道压-时间波形数据进行线下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PMI和WOBmus%、PTPmus%进行分析。结果不同PMI分组患者之间的PS水平、WOBmus%和PTPm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PMI数值增加,PS水平以及驱动压力逐步下降,呼吸机做功也随之减小。PMI与WOB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4(P<0.001),PMI与PTPmus%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75(P<0.001)。结论PMI与WOBmus%、PTPmus%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MI可能是指导PS水平设置的一种无创、有效的指标。关于PMI在不同临床情境下的适用性,及其指导PS水平设置的有效性,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调查。
文摘目的确定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实验性肺损伤的长期作用。方法 20只健康雌兔通过反复灌洗建立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两组(n=10):PSV组将压力水平设在维持潮气量>4 m L/kg,呼吸频率<40/min;控制通气(CMV)组,潮气量为10 m L/kg,呼吸频率为20/min;两组呼气末正压均设为10 cm H2O。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即刻及发生后2、4、8和12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和通气-血流(VA/Q)分布的测定。结果在PSV组,由于肺内分流的减少和VA/Q比正常的区域面积增加,氧合明显改善。CMV组与PSV组相比,肺内分流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PSV通过减少VA/Q比值的失衡明显改善气体交换,然而在改善VA/Q分布方面,CMV比PSV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