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力增强的磁流变阻尼器中高频阻尼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小闵 晏茂森 +3 位作者 于建强 李鑫 宋现宇 邢建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4,共9页
为减小磁流变阻尼器在微振幅中高频激励下磁控耗能能力降低带来的影响,提出采用增加磁流变液初始压强来增加工作压强的方法以改善磁流变阻尼器在中高频激励下的磁控耗能能力.基于磁流变液的可压缩特性,构建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分析... 为减小磁流变阻尼器在微振幅中高频激励下磁控耗能能力降低带来的影响,提出采用增加磁流变液初始压强来增加工作压强的方法以改善磁流变阻尼器在中高频激励下的磁控耗能能力.基于磁流变液的可压缩特性,构建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分析中高频时工作压强对阻尼力的影响;设计加工了无补偿装置的单杆直线液体弹簧式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实验测试验证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正弦激励下的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压强可以使阻尼曲线更饱满,且工作压强较高时,磁流变阻尼器耗能能力明显优于工作压强较低时磁流变阻尼器耗能能力;根据实验结果发现:相比于初始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当初始压强为5 MPa时,阻尼增幅最大为31.3%,耗能增幅最大为78.5%;此外,增加工作压强后工作区域磁场更容易饱和,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系数都会随着工作压强的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磁流变阻尼器 中高频 压力增强 可压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圆筒自增强压力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钱凌云 刘全坤 +2 位作者 王成勇 李亨 韩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4-479,共6页
采用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和包辛格效应的双线性材料模型,建立了厚壁圆筒自增强理论模型。基于工作时的等效应力及周向应力,提出了最佳自增强压力的评定方法并给出了理论求解过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自增强厚壁圆筒涉及的三个加载过程进... 采用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和包辛格效应的双线性材料模型,建立了厚壁圆筒自增强理论模型。基于工作时的等效应力及周向应力,提出了最佳自增强压力的评定方法并给出了理论求解过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自增强厚壁圆筒涉及的三个加载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由模拟结果得到了厚壁圆筒工作时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周向应力与自增强压力的关系曲线,并采用直接加权组合法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佳自增强压力。研究结果为厚壁圆筒最佳自增强压力的求解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 增强压力 双线性模型 加权组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应力松弛和自增强处理压力对在役高压容器的安全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海辉 曾莹莹 钟汉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227-3231,共5页
为了确定残余应力松弛和自增强处理压力对在役高压容器安全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获得了残余应力的松弛规律,计算了在工作压力、残余应力作用下的当量等效应力沿壁厚分布情况,模拟计算出了不同的工作压力、自增强处理压力下的安... 为了确定残余应力松弛和自增强处理压力对在役高压容器安全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测试结果获得了残余应力的松弛规律,计算了在工作压力、残余应力作用下的当量等效应力沿壁厚分布情况,模拟计算出了不同的工作压力、自增强处理压力下的安全系数,推导出了最佳自增强处理压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高压聚乙烯反应管在使用10年后,环向应力在近内壁区衰减最快,从-600MPa衰减到-333MPa,衰减率达45%;在弹性区衰减较小,残余应力峰值位置外移,但其峰值大小变化不大。对于自增强处理后的压力容器,在工作压力作用下,随着残余应力的松弛,内壁面当量等效应力增大,当量等效应力在弹塑性交界处最大,应该按此处的当量等效应力计算安全系数。依据示例聚乙烯反应管尺寸,模拟计算出在工作压力分别为180、280、380MPa时,经过自增强处理压力分别为606、677、743MPa的最佳自增强处理后,其安全系数比残余应力全部衰减为0时分别高16%、26%、37%。压力容器工作压力越大,经最佳自增强处理后安全系数增大得越多,但残余应力衰减对其安全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松弛 最佳自增强处理压力 安全系数 高压容器 聚乙烯反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自增强压力探讨
4
作者 朱瑞林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自增强压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增强处理时压力容器的塑性区深度及经自增强处理后容器的承载能力,而且影响到自增强工艺的实施。运用解析法与图解法并按第三强度理论对压力容器自增强处理时所施加的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可... 自增强压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自增强处理时压力容器的塑性区深度及经自增强处理后容器的承载能力,而且影响到自增强工艺的实施。运用解析法与图解法并按第三强度理论对压力容器自增强处理时所施加的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可供工程上应用的关系式与图表,并揭示了一些值得注意而有用的规律。这些公式、图表与各种变化规律,不仅可用作工程实践参考,还展示了自增强理论中各参数间的本质联系与变化规律及这些联系与规律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增强 增强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侵害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的关系:共同增强还是风险易感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家乐 申子姣 +1 位作者 李晓燕 林丹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8-993,I0003,I0004,共18页
采用纵向设计,对1580名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连续4次追踪测量,考察同伴侵害在第1次至第3次的变化轨迹及其群体异质性,并探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如何协同影响第4次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的变化轨... 采用纵向设计,对1580名四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进行连续4次追踪测量,考察同伴侵害在第1次至第3次的变化轨迹及其群体异质性,并探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如何协同影响第4次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的变化轨迹呈现出线性递减的特点,且递减趋势因不同的流动状态呈现异质性的特点。具体而言,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儿童在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上均高于城市儿童,且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同伴侵害的下降速度比城市儿童更快;(2)在控制人口学因素和基线水平的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后,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对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压力敏感的模式发挥作用,在外化问题中以压力增强的方式发挥作用。可见,同伴侵害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对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的影响具有独特性,未来预防/干预研究需要因不同的问题行为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有效地提高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侵害 变化轨迹 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 压力敏感 压力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压裂泵泵头体自增强再处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华剑 廖建敏 +2 位作者 周思柱 李宁 崔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170-174,共5页
自增强技术是提高超高压压裂泵泵头体寿命的有效方法。针对自增强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易出现松弛现象,开展了对泵头体再次自增强处理的研究。分析了初始自增强处理的最佳自增强压力的计算方法,得出了最佳压力值为637.7 MPa;并计算了泵头... 自增强技术是提高超高压压裂泵泵头体寿命的有效方法。针对自增强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易出现松弛现象,开展了对泵头体再次自增强处理的研究。分析了初始自增强处理的最佳自增强压力的计算方法,得出了最佳压力值为637.7 MPa;并计算了泵头体在最佳自增强压力作用下的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分量值。确定了泵头体危险处沿内腔十字交叉孔面法线方向的应力分量对泵头体疲劳寿命的提高或降低起主导因素。根据法向残余压应力的衰减量,研究了泵头体再次自增强处理压力及残余压应力层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泵头体内腔残余应力衰减量达到40%~45%范围内,需要进行再次自增强处理;且实施再次自增强处理所需的自增强压力应略高于或等于初始自增强处理时的最佳自增强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 泵头体 应力衰减 残余应力 最佳自增强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增强超高压弯管最佳超应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夕胜 陶春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5-47,共3页
为了提高超高压弯管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其进行超应变处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规格为78mm×22mm,工作压力为300MPa的超高压厚壁弯管进行了自增强分析,得出了管壁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和危险点。分析了基于静强度... 为了提高超高压弯管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其进行超应变处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规格为78mm×22mm,工作压力为300MPa的超高压厚壁弯管进行了自增强分析,得出了管壁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和危险点。分析了基于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最佳超应变,分别得出了理论最佳超应变内压。最后对工程应用提出建议:以静强度失效为主的弯管,最佳自增强内压为620MPa;以疲劳失效为主的弯管,自增强压力取700~750MPa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弯管 增强处理 残余应力 增强压力 静强度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壁圆筒自增强理论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周谧 林铁军 周健 《压力容器》 2017年第6期14-18,共5页
自增强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设备承载能力,在高压和超高压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在第三强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厚壁圆筒最佳自增强处理内压的简便计算公式,有助于设计人员快速确定最佳自增强处理内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厚壁圆筒力学模... 自增强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设备承载能力,在高压和超高压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在第三强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厚壁圆筒最佳自增强处理内压的简便计算公式,有助于设计人员快速确定最佳自增强处理内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厚壁圆筒力学模型,对比自增强处理前后厚壁圆筒的应力分布,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提高圆筒承载能力,自增强处理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对厚壁圆筒有限元模型施加不同自增强处理内压,得到相同工作压力作用下不同自增强处理内压与厚壁圆筒最大应力值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厚壁圆筒的最佳自增强处理内压值。对比所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值,误差仅为6%,符合工程设计计算要求,可以在机械加工工程领域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 增强压力 弹性-塑性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增强液压缸缸筒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秀 傅连东 +1 位作者 湛从昌 姜耀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53,57,共4页
基于Mises塑流条件、有限元理论、Lame公式对自增强厚壁圆筒进行分析,得到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并推导出弹塑性界面半径公式。为了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首先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1/4径向横截面... 基于Mises塑流条件、有限元理论、Lame公式对自增强厚壁圆筒进行分析,得到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并推导出弹塑性界面半径公式。为了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首先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1/4径向横截面的平面应变轴对称自增强厚壁圆筒的结构模型,然后模拟了模型在加载、卸载、工作工况下缸筒壁应力的分布情况,最后从ANSYS中提取仿真数据到MATLAB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证明理论推导得出的自增强缸筒应力解析解与仿真分析结果是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液压缸 缸筒 增强压力 残余应力 相当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敏漆的多羽流气动力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靖 蔡国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0-1088,共9页
多股羽流相互作用会形成复杂流场形态的干扰羽流,为了对干扰羽流开展气动力效应试验研究,采用压敏漆(PSP)表面压力光学测量技术,对以常温空气为工质的单喷嘴羽流和双喷嘴干扰羽流撞击平板模型的气动力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全场测量,分析了... 多股羽流相互作用会形成复杂流场形态的干扰羽流,为了对干扰羽流开展气动力效应试验研究,采用压敏漆(PSP)表面压力光学测量技术,对以常温空气为工质的单喷嘴羽流和双喷嘴干扰羽流撞击平板模型的气动力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全场测量,分析了喷嘴和平板间不同入射距离和入射角对羽流气动力作用强度和范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高透氧聚合物为基层的压敏漆在羽流气动力测量中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能分辨Pa级的微小压力变化。相对传统离散测压孔方法,压敏漆温度敏感度低,能捕捉大梯度的压力变化,准确描述羽流气动力效应。通过对比,发现干扰羽流对气动力具有明显增强作用,且增强作用随着入射距离的降低而减弱,干扰羽流的气动力不能直接用单股羽流的气动力进行线性叠加;羽流相互作用增强羽流返流,在航天器设计中需要考虑多股羽流相互作用后的羽流防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羽流 干扰羽流 气动力效应 压敏漆(PSP) 压力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gineering behaviors of reinforced gabion retaining wall based on laboratory test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宇亮 杨果林 +1 位作者 李昀 赵炼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351-1356,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engineering behaviors of reinforced gabion retaining wall,laboratory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Cyclic load and unload of five levels(0-50,0-100,0-50,0-200 and 0-250 kPa) were imposed.Vertical ea... In order to study the engineering behaviors of reinforced gabion retaining wall,laboratory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Cyclic load and unload of five levels(0-50,0-100,0-50,0-200 and 0-250 kPa) were imposed.Vertical earth pressure,lateral earth pressure,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reinforcements,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wall face were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is less than theoretical value,the ratio of vertical earth pressure to theoretical value increases nearly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load,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 equation is 0.92 for the second layer and 0.79 for the fifth layer.The distribution of lateral earth pressure along the wall back is nonlinear and it is less than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when the load imposed at the top of retaining wall is large.Therefore,reinforced gabion retaining wall will be in great safety when current method is adopted.The deformation behaviors of reinforcements both in the third layer and the fifth layer are single-peak distributions,and th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strain is behind that determined by 0.3H(Here H refers to the height of retaining wall) method or Rankine theory.Lateral deformation of wall fac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oad,and the largest lateral deformation occurs in the fourth layer,which lead to a bulging in the middle of wall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gabion earth pressure DEFORMATION laboratory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