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隙压力的类别及其叠加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愈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4-956,共3页
Terzaghi有效应力公式中的孔隙压力既指入渗引起的或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也指两类孔隙压力之综合影响。入渗引起的孔隙压力由电拟试验确定,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起始值可用三轴试验测得。两类孔隙压力的叠加法则取决于孔隙压力的类别... Terzaghi有效应力公式中的孔隙压力既指入渗引起的或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也指两类孔隙压力之综合影响。入渗引起的孔隙压力由电拟试验确定,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起始值可用三轴试验测得。两类孔隙压力的叠加法则取决于孔隙压力的类别,产生的先后以及土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引起的孔隙压力 外荷重引起的孔隙压力 孔隙压力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反褶积试井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小虎 郑世毅 高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2,共4页
针对Schroeter反褶积方法必须要已知原始地层压力,并且压力响应结果对原始地层压力非常敏感的问题,在Levitan方法的基础上,将原始地层压力以参考点压力与从系统平衡时刻到参考时刻的流量、压力响应的褶积之和来表示的方式,研究了在原始... 针对Schroeter反褶积方法必须要已知原始地层压力,并且压力响应结果对原始地层压力非常敏感的问题,在Levitan方法的基础上,将原始地层压力以参考点压力与从系统平衡时刻到参考时刻的流量、压力响应的褶积之和来表示的方式,研究了在原始地层压力值未知情况下的反褶积试井。其结果与在真实原始地层压力下使用Levitan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并且参考点的选择对反褶积得到的压力响应结果没有影响,不仅可以对全部数据反褶积,也可对部分数据反褶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 原始地层压力 敏感 参考时间 压力叠加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陷落柱围岩支承压力-渗流演化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伍永平 王同 +2 位作者 高喜才 罗生虎 唐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5,共9页
为保证含陷落柱复杂煤层的安全开采,合理确定煤柱尺寸对于此类煤层水害防治至关重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建立固-液耦合模型计算手段,计算了孔隙水压力与安全煤柱尺寸之间关系,分析了开采过程中围岩支承压力演化过程、围岩变形破坏... 为保证含陷落柱复杂煤层的安全开采,合理确定煤柱尺寸对于此类煤层水害防治至关重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建立固-液耦合模型计算手段,计算了孔隙水压力与安全煤柱尺寸之间关系,分析了开采过程中围岩支承压力演化过程、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渗流演化特征等。结果表明:随着陷落柱内部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增加,满足安全需求的煤柱尺寸增加;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呈“拱壳”型,拱顶在工作面倾斜上部区域;开采引起的围岩支承压力与陷落柱体侧支承压力存在“增强-降低-再增强”演化过程;支承压力叠加导致工作面围岩产生大量裂隙是陷落柱导水通道产生的主要原因;工作面围岩塑性区分布呈“马鞍形”;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渗流影响范围不断增大,渗流轮廓呈梯度型分布,煤柱处孔隙水压力不断升高;综合确定了合理煤柱尺寸。研究结果为现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难采煤层 固-液耦合 支承压力叠加 渗流演化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
4
作者 祖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针对目前大庆长垣外围低产低效水平井比例较高,亟待开展水平井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注采井网流线和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应用源汇理论及压力叠加原理,建立直井、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直井与水... 针对目前大庆长垣外围低产低效水平井比例较高,亟待开展水平井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注采井网流线和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应用源汇理论及压力叠加原理,建立直井、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发压力场模型,采用Euler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了二注、三注和四注3种井网形式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完井方式水平井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特征主要规律一致;水井位于正对水平井的边井位置处,水井与水平井之间易形成线性推进;水井位于非正对水平井的角井位置处,不易形成线性推进,形成大面积的低压力区域;压裂水平井特别之处在于,水井非正对水平井时外侧裂缝压力梯度场大于内侧裂缝。通过与实际井组数值模拟研究的剩余油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最终达到指导水平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开发调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 压力叠加原理 压力 流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相似结构柱壳装药殉爆响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立建 沈飞 +3 位作者 畅博 吕永柱 栗保华 谷鸿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3-1010,共8页
为了研究相似结构柱壳装药殉爆响应的差异,选用常用于考核炸药殉爆不敏感性能的两种具有几何相似特性的典型柱壳装药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Ф60 mm和Ф120 mm两种弹体的殉爆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弹体壳体破裂形成的自然破... 为了研究相似结构柱壳装药殉爆响应的差异,选用常用于考核炸药殉爆不敏感性能的两种具有几何相似特性的典型柱壳装药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Ф60 mm和Ф120 mm两种弹体的殉爆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弹体壳体破裂形成的自然破片长宽比约为3.5∶1,破裂前壳体壁厚与破片厚度的比值在1.5~1.75;?60 mm弹体主发弹壳体破裂后形成尺寸较小的自然破片,被发弹发生殉爆是由于相邻多枚小破片撞击后压力叠加的结果,单枚小破片由于撞击后侧向压力波稀疏效应明显而无法起爆被发弹,增加弹间距降低了多枚小破片同时击中被发弹同一区域的概率;对于Ф120 mm弹体,随着壳体厚度的增加,主发弹壳体破裂后形成尺寸较大的自然破片,单枚较大质量的破片撞击被发弹壳体的压力波汇聚效应较强,侧向稀疏区域较小,因此可以冲击起爆被发弹,增加弹间距只是降低较大质量破片击中被发弹的概率。研究结果为不敏感炸药殉爆考核的试验方法设计及结果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爆 数值模拟 自然破片 压力叠加 稀疏效应 冲击起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层油藏井间脉冲试井理论模型及其图版 被引量:4
6
作者 曾昭英 张大为 安艳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应用井间脉冲测试技术确定了两层无限大均质油藏参数 ,引入两层油藏的地层系数比、导压系数比对两层流量进行匹配 ,从而建立了两层无限大均质油藏井间脉冲试井理论模型 .利用压力叠加原理得到观察井处综合压力的解析解 ,并应用割线法绘... 应用井间脉冲测试技术确定了两层无限大均质油藏参数 ,引入两层油藏的地层系数比、导压系数比对两层流量进行匹配 ,从而建立了两层无限大均质油藏井间脉冲试井理论模型 .利用压力叠加原理得到观察井处综合压力的解析解 ,并应用割线法绘制了典型曲线 ,为准确描述层状油藏、解释油藏平面非均质性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层油藏 井间脉冲试井 理论模型 固版 割线分析法 压力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空动压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志维 赵吉文 +1 位作者 秦文军 张彦董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1期20-26,共7页
针对小纪汗煤矿11213工作面剩余段回采中邻空巷道动压显现强烈、围岩难以支护的难题,研究了邻空综采工作面采场矿压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相似矿井动压巷道治理案例,提出了支承压力叠加区概念及动压巷道“卸-支”围岩控制体系。该体系的关... 针对小纪汗煤矿11213工作面剩余段回采中邻空巷道动压显现强烈、围岩难以支护的难题,研究了邻空综采工作面采场矿压分布规律,通过分析相似矿井动压巷道治理案例,提出了支承压力叠加区概念及动压巷道“卸-支”围岩控制体系。该体系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提前释放动压区集中应力的钻孔卸压技术、加固巷道顶板的高预紧力桁架锚索支护技术和特殊地段的补强加固措施等。结合小纪汗煤矿已有支护经验和具体采矿地质条件,设计了11213综采面回采巷道动压防控支护方案,为邻空动压巷道围岩稳定及11213工作面剩余煤体的安全回采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空动压巷道 矿压分布规律 围岩稳定性 支承压力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学晔 严国超 张远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0,共5页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支护体失效等问题,以沙坪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距离上组煤采空区下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组煤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注...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围岩破碎、支护体失效等问题,以沙坪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近距离上组煤采空区下底板岩层的应力分布规律及下组煤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注浆加固为主,锚杆支护为辅的深浅孔层次全断面注浆与锚杆联合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深浅孔注浆与锚杆联合控制技术实现了近距离煤层下组煤回采巷道的全方位加固,试验区域内顶板累计变形量在50mm左右,两帮累计变形量在140mm左右,巷道围岩结构较为完整,无松动破坏,有效地解决了近距离煤层下组煤破碎围岩巷道支护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数值模拟 复合叠加压力 层次全断面注浆 围岩松动圈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