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长管内真空压力分布的算法研究和工程实践
1
作者 陈林 邓高飞 +4 位作者 杨红 刘伟健 王浩为 罗守庚 白文龙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研究针对细长真空管在实际工况中存在的远端压力计算复杂、耗时较长以及管内压力难以测量等技术难题,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细长真空管内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细长管两端的压差与管路的几何参... 研究针对细长真空管在实际工况中存在的远端压力计算复杂、耗时较长以及管内压力难以测量等技术难题,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细长真空管内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细长管两端的压差与管路的几何参数相关;且细长真空管内的压力呈现典型的抛物线分布特征,其中泵口侧压力梯度变化最为显著;通过缩短管道长度或增大管径可有效优化管内压力分布。研究成果为真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提高抽气效率、优化细长管内的真空压力分布以及保证工艺一致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管 压力分布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剩余压力梯度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华 李君 +3 位作者 冯月琳 郝雪峰 林红梅 袁飞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3-1091,共9页
为了量化表征超压对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关系,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地层流体压力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剩余压力梯度,并分析了剩余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为了量化表征超压对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关系,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地层流体压力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剩余压力梯度,并分析了剩余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渤南洼陷沙三段富含油气且超压普遍发育,深洼带剩余压力较大,剩余压力梯度最高,其次为陡坡带和断阶带,缓坡带剩余压力较小,梯度最低。受超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各地区油气运移动力条件及其油气富集空间存在较大差异:超压中心区油气运移动力较强,高剩余压力梯度主要分布于断层附近,油气多富集在渤深4断层附近;近超压中心区砂体侧向输导阻力不同,高剩余压力梯度主要出现在非均质性较强的地层中,剩余压力梯度较低的地区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区;而远离超压中心的地区剩余压力较小,油气运移浮力作用明显占主导,剩余压力梯度与油气分布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剩余压力梯度 剩余压力 油气分布 沙河街组三段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幂律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压力梯度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国民 李楠 崔海清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120,共3页
建立计算给定流量条件下幂律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压力梯度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对视为幂律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05%的HPAM水溶液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的非定常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 建立计算给定流量条件下幂律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压力梯度的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对视为幂律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05%的HPAM水溶液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的非定常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得到的压力梯度与实验测得的压力梯度吻合较好,可认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幂律流体 偏心环空 轴向往复运动 非定常流 压力梯度 数值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角度变化对压力梯度分布和皮肤形变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琦 孙光武 陈郁 《服装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研究膝关节在不同角度下对压力袜的压力梯度分布和皮肤形变产生的影响,实验采用FlexiForce柔性薄膜传感器测量女性穿着长筒压力袜在站立和平躺姿势下4个膝关节角度的压力分布。同时,手工测量相应姿势下未穿和穿着压力袜的腿部6个围度... 为研究膝关节在不同角度下对压力袜的压力梯度分布和皮肤形变产生的影响,实验采用FlexiForce柔性薄膜传感器测量女性穿着长筒压力袜在站立和平躺姿势下4个膝关节角度的压力分布。同时,手工测量相应姿势下未穿和穿着压力袜的腿部6个围度尺寸,利用等效周长计算腿部皮肤的形变量。结果表明:站立或平躺姿势下,随膝关节角度变化压力梯度分布也随之改变;膝关节角度相同时,站立姿势的压力平均值大于平躺姿势的均值;腿部皮肤形变量由下而上呈增加趋势,平躺姿势的皮肤平均形变量大于站立姿势的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压力测量 膝关节角度变化 压力梯度分布 皮肤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介质含启动压力梯度一维瞬时压力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宋付权 刘慈群 李凡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2,共8页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本文得到了在一维低渗透岩心和圆形油藏中一开一关渗流的数学方程,并进行有动边界问题的数值求解·以数值解为基础,分析了:1渗流终态时井底(或岩心采液端)压力及压力影响半径(或距离)与启动压力...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本文得到了在一维低渗透岩心和圆形油藏中一开一关渗流的数学方程,并进行有动边界问题的数值求解·以数值解为基础,分析了:1渗流终态时井底(或岩心采液端)压力及压力影响半径(或距离)与启动压力梯度和关闭时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公式;2压力峰值的传播规律·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油藏 瞬时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性储层物性特征及启动压力梯度规律研究——以新疆吉木萨尔盆地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铨峥 杨胜来 +3 位作者 吕道平 寇根 雷浩 陈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2-47,共6页
新疆吉木萨尔盆地芦草沟组是近年开发的致密储层,储层的基础物性特征及启动压力梯度资料十分匮乏,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铸体薄片技术、常规压汞法、氦孔隙计法、压差-流量法等技术手段对该致密储层岩样的孔隙特性、粒度、渗透率、润... 新疆吉木萨尔盆地芦草沟组是近年开发的致密储层,储层的基础物性特征及启动压力梯度资料十分匮乏,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铸体薄片技术、常规压汞法、氦孔隙计法、压差-流量法等技术手段对该致密储层岩样的孔隙特性、粒度、渗透率、润湿性等物性及启动压力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致密储层岩石主要由颗粒半径小于0.06 mm的砂岩、粉晶云岩等组成;孔隙类型以晶间孔、粒内溶孔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剩余粒间孔和收缩缝。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纳米级的孔喉,79%的孔隙度小于10%,82%气测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属于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润湿性以中性湿为主;压力梯度测试表明该致密储层具有较高的启动压力梯度,且与渗透率呈良好的幂率关系。通过上述研究,对该致密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启动压力梯度有了清楚的认识,为油田制定开发方案,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储层特征 孔隙分布 粒度分布 渗透率 润湿性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启动压力梯度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传亮 朱苏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启动压力梯度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实验假象。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导致的一些错误结果,证明了启动压力梯度不存在。若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当地层中未注入流体时,压力却可以升高,这违背了科学原理;地层将不存在静平衡压力,而是存在压... 启动压力梯度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实验假象。通过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导致的一些错误结果,证明了启动压力梯度不存在。若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当地层中未注入流体时,压力却可以升高,这违背了科学原理;地层将不存在静平衡压力,而是存在压力梯度不为0的压力分布,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地层压力将永远恢复不到原始地层压力,显然与实际情况也不相符;地层压力分布将出现动边界奇点,数学上将不能自洽;油气运移将无法进行,也就不会有油气聚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流体静止时将具有抗剪切能力,违背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渗流力学 启动压力梯度 压力分布 动边界 Darcy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压力梯度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海清 李楠 +1 位作者 杨立国 宋兴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建立给定流量条件下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梯度方程,给出这种流动的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HPAM水溶液为例,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时均压力梯... 建立给定流量条件下变系数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瞬时压力梯度方程,给出这种流动的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以HPAM水溶液为例,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时均压力梯度进行数值计算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环空偏心度对时均压力梯度有明显影响,内管冲程和冲次对时均压力梯度的影响不明显;试验验证了时均压力梯度公式及相应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系数二阶流体 偏心环空 轴向往复运动 非定常流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密封轴向压力分布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友夫 孙继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对V形密封轴向压力分布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测定,并由其轴向压力分布曲线探讨了V形密封失效和圈数确定两方面问题。
关键词 密封 V形密封 轴向压力分布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螺杆的轴向压力分布及压力降
10
作者 柳和生 刘均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19,35,共7页
在给定6点基本假设基础上,导出适用于各种非常规螺杆的轴向压力分布及压力降的计算公式。以等距变深、等深变距和锥形螺杆3种有代表性的非常规螺杆作为算例,在不同情况下计算了其轴向压力分布,给出了轴向压力分布曲线,并分析了计... 在给定6点基本假设基础上,导出适用于各种非常规螺杆的轴向压力分布及压力降的计算公式。以等距变深、等深变距和锥形螺杆3种有代表性的非常规螺杆作为算例,在不同情况下计算了其轴向压力分布,给出了轴向压力分布曲线,并分析了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 压力分布 压力 轴向压力 螺杆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柱塞泵滑靴副压力分布特性
11
作者 王亚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共6页
为提高轴向柱塞泵滑靴工作可靠性,在充分考虑润滑流体在滑靴副间隙中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基于液压液阻原理提出等效液阻高度、构建流量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滑靴副油膜压力分布进行计算.从油膜挤压效应、供油压力、卷吸速度和油膜形状等... 为提高轴向柱塞泵滑靴工作可靠性,在充分考虑润滑流体在滑靴副间隙中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基于液压液阻原理提出等效液阻高度、构建流量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滑靴副油膜压力分布进行计算.从油膜挤压效应、供油压力、卷吸速度和油膜形状等方面对压力分布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润滑油膜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计算实例表明:在当前的数值计算方法下,动压和静压作用相对独立,相互影响较小;挤压效应对动压力影响显著;供油压力直接影响中心油腔压力,对动压几乎没有影响;卷吸速度对压力分布影响显著,不同的卷吸速度方向不但对动压力最大值影响很大,在膜厚较小区域压力分布呈现差异明显的变化规律,甚至在最大倾斜角附近会出现负压;油膜动压效应对中心膜厚和最大倾斜角非常敏感,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心膜厚相比,油膜动压效应对滑靴最大倾斜角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滑靴 压力分布 液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密封轴向压力分布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12
作者 侯友夫 孙继敏 《煤炭工程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8,共4页
文章对V形密封轴向压力分布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测定。并由轴向压力曲线探讨了V形密封失效和圈数的确定。
关键词 密封圈 轴向压力分布 矿山用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压敏油藏压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新茂 郝明强 鲍敬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1-174,共4页
在综合考虑流体和多孔介质压力敏感性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特低渗透压敏油藏平面径向稳态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拟压力变换求解得到了压力分布解析公式。并通过与已有公式的对比证明了该公式的正确性和更具普遍适用性。采用应... 在综合考虑流体和多孔介质压力敏感性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特低渗透压敏油藏平面径向稳态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拟压力变换求解得到了压力分布解析公式。并通过与已有公式的对比证明了该公式的正确性和更具普遍适用性。采用应用算例,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变形系数、生产压差、井距等对压力分布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当启动压力梯度较大时,压力损失主要是沿程损失;当变形系数较大时,压力损失主要因压敏效应而消耗于井底附近;提高生产压差和缩小井距主要改变生产井近井地带的压力分布,远井区仍然主要是线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压力分布 启动压力梯度 压力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改造后水平井压力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民锋 陈璐 +2 位作者 张琪琛 王兆琪 杨曜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1-408,共8页
水平井结合储层近井改造开发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时,地层压力呈复杂分布规律,直接影响油藏储量的动用效果.基于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渗流理论,考虑储层改造后储层物性大小和分布的变化,在得到直井稳态渗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适当... 水平井结合储层近井改造开发低渗、特低渗透油藏时,地层压力呈复杂分布规律,直接影响油藏储量的动用效果.基于低渗透油藏的基本渗流理论,考虑储层改造后储层物性大小和分布的变化,在得到直井稳态渗流压力分布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保角变换函数,通过保角变换建立低渗透储层改造后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计算模型.结合实际油藏参数,利用逐次稳态法,研究水平井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的压力传播,得到在不同储层改造条件下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规律,确定相应条件下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极限动用半径,有效指导此类油藏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水平井 储层改造 压力分布 极限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压力分布的座椅形面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娟 徐伯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7-1463,共7页
为获得舒适座椅形面的造型和尺度特征,基于体压分布指标与舒适度量表评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了静态坐姿条件下,座椅靠背和坐垫形面特征与人体关键部位的舒适度影响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座椅靠背和坐垫形面人机优化设计建议。体压分布实... 为获得舒适座椅形面的造型和尺度特征,基于体压分布指标与舒适度量表评分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了静态坐姿条件下,座椅靠背和坐垫形面特征与人体关键部位的舒适度影响关系,并据此提出了座椅靠背和坐垫形面人机优化设计建议。体压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座椅压力分布SPD值仅反映压力分布均匀程度,但在形面几何构造复杂的情况下,不能表征靠背或坐垫的整体舒适度;圆形压力梯度G_C值不受坐垫形面变量因素的影响,能有效表征人体坐骨结节处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形面 舒适度量表 体压分布 圆形压力梯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压力对VIGA技术制备Cu-Al-Ni合金粉末粒度分布影响机理分析
16
作者 赵航 王晓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2,共8页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VIGA技术)是气雾化法制备高性能球形金属及金属合金粉末的主流雾化制粉技术,但目前关于紧耦合气雾化机制的细节仍然不甚清楚,缺乏核心理论。由于VIGA制粉过程是在密闭高温环境下气液耦合,难以观察细节,本文模拟...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VIGA技术)是气雾化法制备高性能球形金属及金属合金粉末的主流雾化制粉技术,但目前关于紧耦合气雾化机制的细节仍然不甚清楚,缺乏核心理论。由于VIGA制粉过程是在密闭高温环境下气液耦合,难以观察细节,本文模拟采用VIGA技术在不同的雾化气压下制备Cu-Al-Ni合金粉末,并基于CFD技术,利用Fluent软件对雾化过程中气液两相流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模拟雾化过程中不同雾化气压下铜铝镍合金熔液的一次破碎和二次破碎过程。模拟结果表明,雾化气压从6 MPa增加到8 MPa,流场最大速度从470 m/s增加到520 m/s,导流管末端的静压力从-30 kPa增加到40 kPa;一次雾化过程导流管端口的径向压强存在压力梯度,熔体从导流管中流出形成液膜,在回流区与气流膨胀区交界处被气流破碎成初始液滴,雾化压力越大,初始液滴越小;二次雾化过程是初始液滴继续破碎,粉末的粒度分布在20~100μm范围内,雾化压力升高,粉末的中值粒径会有所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VIGA设备喷嘴的设计会存在一个临界值,到达临界值后流场内各个数值变化不大,因此雾化气压在7~8 MPa时,粉末粒径减小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技术(VIGA) Cu-Al-Ni合金粉末 高压气雾化 气体流场 粒径分布 初始液滴 径向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及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玉凯 宋洪庆 +2 位作者 朱维耀 王明 黄小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38-141,共4页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时,地层的压力分布与常规达西流动情况下不同,储层存在压力波及不到的区域,难以有效动用。为此,基于渗流理论中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新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非达西径向流解...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时,地层的压力分布与常规达西流动情况下不同,储层存在压力波及不到的区域,难以有效动用。为此,基于渗流理论中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新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非达西径向流解析解和产能方程,形成了低渗透油藏新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为低渗透储层的油藏评价和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分析表明: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下压力分布不同于以往有激励即有响应的达西流动情况,近井地带能量递减远快于常规油藏达西流动的情况,储层波及范围小,井筒外围有很大一部分面积的油藏没能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非达西渗流 压力分布 有效动用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田合理注采压力系统 被引量:17
18
作者 田选华 陆正元 +1 位作者 胡罡 刘维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7,153,共7页
合理注采压力系统优化研究是开发水驱油田关键环节之一。以往采用的算法均存在缺陷:1"吸水、产液指数法"未考虑注采不平衡问题、油水密度差异及体积系数;2"吸水、产液指数及注采比法"未考虑油水密度差异及体积系数;... 合理注采压力系统优化研究是开发水驱油田关键环节之一。以往采用的算法均存在缺陷:1"吸水、产液指数法"未考虑注采不平衡问题、油水密度差异及体积系数;2"吸水、产液指数及注采比法"未考虑油水密度差异及体积系数;3"吸水、产液指数比及注采压差法"不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4"考虑单井及地层压力变化法"未考虑注水井启动压力、采油井启动压力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水驱油田注采压力剖面,提出了优化研究水驱油田注采压力系统的新方法。与以往的算法相比,新方法综合考虑了注采不平衡、油水密度差异、体积系数、注水井启动压力、采油井启动压力梯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方法可适用于水驱油田任何油藏类型、任何油层压力分布状况条件下的合理注采压力系统参数计算。运用新方法对胜坨油田胜一区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油藏进行了合理注采压力系统参数计算,得出了该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为1.42,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17.29 MPa,此时合理采液量为14 572.41 m3/d,比调整前增加12 452.41 m3/d,合理注水量为15 906.88 m3/d,比调整前增注13 566.88 m3/d,提液增注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压力分布 注水井启动压力 采油井启动压力梯度 合理注采压力系统 水驱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柱脱硫塔压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潘利祥 孙国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6,共5页
试验研究了液柱脱硫塔的压力特性,得出了径向压力分布、轴向压力分布及轴向压力梯度分布规律,提出液柱脱硫塔可以分为3个区域,其中气液碰撞湍流混合区是吸收的关键部分;回归了液柱脱硫塔的阻力损失公式,并将阻力损失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 试验研究了液柱脱硫塔的压力特性,得出了径向压力分布、轴向压力分布及轴向压力梯度分布规律,提出液柱脱硫塔可以分为3个区域,其中气液碰撞湍流混合区是吸收的关键部分;回归了液柱脱硫塔的阻力损失公式,并将阻力损失公式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数据吻合较好;分析了液柱喷射高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液柱喷射高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为液柱塔的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液柱脱硫塔 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 阻力损失 喷射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管轴向推力作用下开孔-补强区应力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芝富 李磊 钱惠霖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47-52,共6页
对接管轴向推力作用下圆筒形压力容器开孔-补强区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针对3台具有不同d/D比的接管及标准补强圈补强的试验容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补强圈补强的范围内,容器上的应力明显降低。但由于几何尺寸的... 对接管轴向推力作用下圆筒形压力容器开孔-补强区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针对3台具有不同d/D比的接管及标准补强圈补强的试验容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补强圈补强的范围内,容器上的应力明显降低。但由于几何尺寸的变化及焊缝的加强作用,在补强圈外边缘特别在横向截面(θ=90°)内,容器中将出现一高的不连续应力,从而使该区域成为整个接管最危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管道 开孔 补强区 轴向推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