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远离平衡相边界的柯石英形成机制及板块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
被引量:
6
1
作者
苏文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7-472,共16页
本文从热力学、物理学、物质结构和高压高温相变的角度对板块俯冲—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实际不均匀固体地球高压高温热力学体系中,地表柯石英超高压变质的非平衡态形成模式比平衡态形成模式有更大的普遍性、多样性;&qu...
本文从热力学、物理学、物质结构和高压高温相变的角度对板块俯冲—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实际不均匀固体地球高压高温热力学体系中,地表柯石英超高压变质的非平衡态形成模式比平衡态形成模式有更大的普遍性、多样性;"静态流体地球"模型和静岩压力与深度换算公式,对其中的非平衡态体系,和地表中可能存在的局域准静水压平衡态体系,都不适用。把压力直接换算成地球深度,断言地表矿物柯石英就是产生于上地幔的稳定相的结论,以及回避俯冲原动力,把地表柯石英和金刚石超高压变质物的存在与深俯冲之间划上恒等号,缺乏科学根据。实际不均匀固体地球是一个天然的高压高温体系,为了保存高压高温相柯石英,岩石圈内板块折返冷却速率应与实验室中所进行的保压淬火临界速率具有可比性。从实验室的高压高温相变规律看,如此极端缓慢的板块折返抬升冷却速率很难保持住柯石英。有关影响折返过程保存柯石英的四个重要因素还存在很多矛盾问题。物质中原子扩散和化学反应时间通常落在μs^m s范围,而建立平衡时间在m in^102h之间。在由超高压变质岩的同位素定年法和扩散动力学冷却速率法所得构造变质过程的时间内,己有极其充足的时间在几十千米的有限尺度中,进行扩散反应、产物变质,乃至于建立同位素平衡。由于波速异常成因存在的多解性,板块俯冲—折返通道(轨迹),不应仅由地震层析波速异常图来确定。板块俯冲与折返运动的变化应遵循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在P—T—t轨迹(通道)中应留下数量较多的俯冲—折返过程陆壳岩石、地幔物质的一次相变或二次相变等产物。回顾板块俯冲—折返假说本身的发展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忽视了固体地球物质的成分、应力等局部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局部高压微区和其它非平衡热力学因素影响等事实,沿用传统的静流体模型及其压力—深度换算公式。从物理基础看,板块深俯冲快折返的"壮观地质事件"的猜想,尚需更多更科学的证据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柯石英
超高压变质
非平衡态
压力与深度换算公式
板块深俯冲快折返
同位素定年法
扩散动力学冷却速率法
动态挤压
剪切作用
局域高压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离平衡相边界的柯石英形成机制及板块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
被引量:
6
1
作者
苏文辉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7-472,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674034
10374022)的成果
文摘
本文从热力学、物理学、物质结构和高压高温相变的角度对板块俯冲—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实际不均匀固体地球高压高温热力学体系中,地表柯石英超高压变质的非平衡态形成模式比平衡态形成模式有更大的普遍性、多样性;"静态流体地球"模型和静岩压力与深度换算公式,对其中的非平衡态体系,和地表中可能存在的局域准静水压平衡态体系,都不适用。把压力直接换算成地球深度,断言地表矿物柯石英就是产生于上地幔的稳定相的结论,以及回避俯冲原动力,把地表柯石英和金刚石超高压变质物的存在与深俯冲之间划上恒等号,缺乏科学根据。实际不均匀固体地球是一个天然的高压高温体系,为了保存高压高温相柯石英,岩石圈内板块折返冷却速率应与实验室中所进行的保压淬火临界速率具有可比性。从实验室的高压高温相变规律看,如此极端缓慢的板块折返抬升冷却速率很难保持住柯石英。有关影响折返过程保存柯石英的四个重要因素还存在很多矛盾问题。物质中原子扩散和化学反应时间通常落在μs^m s范围,而建立平衡时间在m in^102h之间。在由超高压变质岩的同位素定年法和扩散动力学冷却速率法所得构造变质过程的时间内,己有极其充足的时间在几十千米的有限尺度中,进行扩散反应、产物变质,乃至于建立同位素平衡。由于波速异常成因存在的多解性,板块俯冲—折返通道(轨迹),不应仅由地震层析波速异常图来确定。板块俯冲与折返运动的变化应遵循能量和质量守恒定律,在P—T—t轨迹(通道)中应留下数量较多的俯冲—折返过程陆壳岩石、地幔物质的一次相变或二次相变等产物。回顾板块俯冲—折返假说本身的发展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忽视了固体地球物质的成分、应力等局部不均匀性所造成的局部高压微区和其它非平衡热力学因素影响等事实,沿用传统的静流体模型及其压力—深度换算公式。从物理基础看,板块深俯冲快折返的"壮观地质事件"的猜想,尚需更多更科学的证据去证实。
关键词
石英—柯石英
超高压变质
非平衡态
压力与深度换算公式
板块深俯冲快折返
同位素定年法
扩散动力学冷却速率法
动态挤压
剪切作用
局域高压微区
Keywords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of quartz—coesite
non-equilibrium
conversion formula of lithostatic pressure into depth
plate subduction—exhumation
isotopic geo-chronology
geo-speedometry
dynamic extrusion
shear
localized-heterogeneity high-pressure micro-region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远离平衡相边界的柯石英形成机制及板块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
苏文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