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京话“特”类情状方式副词的历时嬗变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冬青
曹炜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
苏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37-141,151,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北京话虚词史"(08BYY049)
-
文摘
北京话"特"类情状副词主要包括"特"、"特地"、"特特"、"特意"、"特为"等5个。"特"是"特"类副词中最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副词,是其语法意义的主要承担者。从古至今,"特"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发生了一些演变;在"特"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特地"、"特特"、"特为"、"特意"等副词。但是,真正与"特"形成竞争、替换关系的是"特地""特意";"特特"、"特为"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趋于消亡。
-
关键词
北京话
“特”类副词
历时嬗变
-
Keywords
Beijing vernacular
the degree adverbs like "te"
diachronic evolution
-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月”意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嬗变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宋俊丽
-
机构
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4,共3页
-
文摘
"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经久不衰的意象,历来研究很多,但全面的总结并不多见。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了"月"意象的情感意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嬗变情况:从先秦时期无特定情感意蕴的"日月"对举、诗情背景渲染,到汉魏"玩月"、"望月"的月意蕴情感寄托内涵的生发,到唐代诗人的"望月"、"味月"、"拜月",月意蕴哲理内涵和神话崇拜内涵的嬗变,并最终形成"赏月"文化的中华民族的"月"路历程。
-
关键词
“月”意蕴
历时嬗变
哲理内涵
神话崇拜内涵
-
Keywords
Implication of Moon
Evolution
Wisdom implies
God worshipping so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教育口号视角下的教育发展观嬗变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鹏勇
-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76,共5页
-
基金
国家语委项目"广东省公示语质量监测及规范研究"(YB125-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逻辑研究"(17YJA880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口号嬗变史暗合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发展三大阶段,体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和人本三大色彩,通过对其演变逻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的三种不同教育发展观:从"政治至上"到"五育并举"的价值观、从"社会本位"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观、从"学做合一"到"知行合一"的育人观。教育口号嬗变史是教育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
-
关键词
教育口号
教育发展观
历时嬗变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