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隧道下穿历史风貌建筑影响的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徐泽民 韩庆华 +1 位作者 郑刚 张立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74,共11页
两座历史风貌建筑物紧邻地铁车站,并且盾构在其下方穿越,需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严格控制。对建筑物的保护,针对性提出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车站基坑盖挖逆作法、地连墙截断承压水、冻结、车站内水平注浆加固、优化盾构机掘进参数等施工... 两座历史风貌建筑物紧邻地铁车站,并且盾构在其下方穿越,需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严格控制。对建筑物的保护,针对性提出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车站基坑盖挖逆作法、地连墙截断承压水、冻结、车站内水平注浆加固、优化盾构机掘进参数等施工方案及措施。通过对基坑开挖与降水、端头加固、盾构掘进等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施工阶段对建筑物变形影响的规律及特点,实测结果表明: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能够将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冻结孔施工、地下水通过冻结区盾尾间隙进入刀盘前方等均可引起建筑物的显著沉降;建筑物基础与隧道之间存在淤泥质土层时,在淤泥质土层下方进行注浆不能对自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有效抬升,但对自重较小建筑物的抬升则有一定的效果,但注浆在淤泥质土层中引起孔压的消散可导致建筑物在后期产生沉降;盾构机进入冻结体前应做好全断面注浆止水,切断前后水力联系,盾构机掘进困难时,不应随意增大盾构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 盾构掘进 基坑 注浆 冻结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风貌建筑的权利保护与限制——以公共地役权为解决方案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旭霞 王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7,共8页
历史风貌建筑是反映某地区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一定艺术、科学价值,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特色风貌的非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是"人格利益受到公共利益制约"的特殊的私有物;现行立法以公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存在不足;以公共... 历史风貌建筑是反映某地区的时代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一定艺术、科学价值,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特色风貌的非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是"人格利益受到公共利益制约"的特殊的私有物;现行立法以公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存在不足;以公共地役权作为解决历史风貌建筑的权利保护与限制的方案具有合理性。我国物权法应以"物权一般法"与"物权特别法"的模式对公共地役权进行构建,并在"物权特别法"上对公共地役权的取得、登记、终止、补偿等问题进行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 公共地役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的历史风貌建筑墙体试验及结构抗震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姜忻良 王亭 李茂鋆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7,16,共7页
针对天津现存的历史风貌建筑普遍存在砂浆强度低的情况,研究了原材料砖砌体及加固砖砌体试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2片原材料墙体试件、4片原材料墙体钢筋网水泥砂浆抹面加固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应用等效体积单元(RVE)法... 针对天津现存的历史风貌建筑普遍存在砂浆强度低的情况,研究了原材料砖砌体及加固砖砌体试件的抗震性能。制作了2片原材料墙体试件、4片原材料墙体钢筋网水泥砂浆抹面加固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应用等效体积单元(RVE)法对砖砌体进行模拟,对加固砖砌体则提出采用二次RVE法进行模拟,求得了其等效参数。用有限元模拟了加固墙体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并与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某一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了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验证了二次RVE法应用于加固砖砌体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 钢筋网水泥砂浆 加固砖砌体 低周反复 等效体积单元(RVE) 有限元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植物资源及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育梅 蔡松荣 +1 位作者 宋志瑜 池敏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60-1664,共5页
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周... 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周边植物有97科292种,资源总数比较丰富,但以常见的绿化苗木居多。其中,出现频次高的科依次是桑科、凤尾蕨科、菊科、酢浆草科、大戟科、紫葳科、荨麻科、茄科、禾本科、无患子科。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布在90栋建筑,占建筑总数的76.92%。出现在50%以上建筑内的植物还有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冷水花(Pilea notata C. H. Wright)等。周边植物最丰富的是黄荣远堂(39科59种),其次为褚家园(35科48种)。岛上主要入侵植物有25科42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6.67%,原产美洲的种数量达29种,属于有意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31种,占73.81%。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有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红瓜[Coccinia grandis(L.) Voigt]、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L.)、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ieb. et Zucc.) Planch]、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Hand.-Mazz.)等5种。小叶榕及几种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对建筑的墙体、围墙甚至全岛具有入侵蔓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 重点历史风貌建筑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砂浆退化现状分析及修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红梅 刘涛 吴琪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6-2031,共6页
通过实地调研与取样,研究分析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砂浆的现状与性能退化原因。结果表明: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多由石灰基砂浆砌筑而成,其中大部分为石灰黏土混合砂浆,少部分为石灰砂浆,现已普遍出现开裂、发霉发黑、渗水、风化剥落等严重... 通过实地调研与取样,研究分析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砂浆的现状与性能退化原因。结果表明: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多由石灰基砂浆砌筑而成,其中大部分为石灰黏土混合砂浆,少部分为石灰砂浆,现已普遍出现开裂、发霉发黑、渗水、风化剥落等严重退化。长期遭受海风、盐雾的侵蚀和高温、高湿等多种破坏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加剧石灰基砂浆性能退化的外部原因,且距离海岸线越近,破坏越严重。而石灰的气硬性属性和石灰与黏土、石英砂之间的低火山灰反应程度,是导致石灰基砂浆自身强度及其与砌体之间的粘结强度低且耐久性差的内在原因。基于“原材料、原工艺,最小干预”的古建筑修复原则,提出在传统壳灰砂浆中加入活性硅铝质材料,通过改性技术将气硬性壳灰转变为同时兼具水硬性与气硬性的改性壳灰,用改性壳灰砂浆置换退化砂浆的砌体结构置换补强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 砂浆 退化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唯山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4-58,共5页
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的鼓浪屿以其绚丽多姿的异国建筑情调吸引八方游客。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诸多问题使保护鼓浪屿建筑风貌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有关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背景、保护规划、保护对策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 鼓浪屿 历史风貌建筑 保护规划 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卫东 胡耘 +1 位作者 沈健 徐中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5-2453,共9页
上海历史风貌区某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满足更新扩容需求,于历史建筑(B楼)下方并紧贴文保建筑(A楼)新增3层地下空间,面临既有建筑保护、空间受限条件下施工作业等众多技术难题。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文保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软... 上海历史风貌区某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满足更新扩容需求,于历史建筑(B楼)下方并紧贴文保建筑(A楼)新增3层地下空间,面临既有建筑保护、空间受限条件下施工作业等众多技术难题。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文保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软土地质条件、狭小作业空间、安全、造价和工期等各方面的因素,采用历史建筑利用首道支撑作为平移平台并与基坑开挖同步的往复平移技术,实现了大体量砌体建筑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采用以低净空锚杆静压桩与文保建筑条形基础组成沉降控制复合加固基础为主的文保建筑变形控制技术,实现了新增地下空间施工期间紧邻文保建筑的保护。结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介绍历史建筑下方、紧贴文保建筑新增地下空间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地下空间开发 文保建筑 历史风貌建筑 往复平移 基础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旧城街巷空间特色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8
作者 兰贵盛 《规划师》 2004年第6期28-31,共4页
街巷空间作为厦门旧城风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现着厦门旧城的城市特色和品位。面对保护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首先应了解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从总体控制、道路网络保护、骑楼保护、交通疏解等几个方面采取不同对策,努力实现旧建筑的再利... 街巷空间作为厦门旧城风貌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体现着厦门旧城的城市特色和品位。面对保护和发展的现实问题,首先应了解街巷空间的特色所在,从总体控制、道路网络保护、骑楼保护、交通疏解等几个方面采取不同对策,努力实现旧建筑的再利用与旧城整体环境更新整合的有机结合,引导旧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市 街巷空间 旧城保护 历史风貌建筑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