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延安戏改对新疆抗战剧运的历史意义重估——《新疆日报》文学史料分析(1935—1942)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81-86,共6页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自延安进入新疆,对新疆戏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旧戏的改革和戏曲内容的变革性引导,激发了国人反帝爱国热情,有助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得以消解民族隔阂,建立中华...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自延安进入新疆,对新疆戏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旧戏的改革和戏曲内容的变革性引导,激发了国人反帝爱国热情,有助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得以消解民族隔阂,建立中华民族统一战线,使新疆成为重要的抗战大后方。共产党人从戏曲内容入手推动统一意识形态的成功经验为今天的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参照,也是当下文化润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根据,其理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戏曲改革
抗战戏剧文化
历史
意义
重
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故事新编》的历史文化态度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泽龙
王建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81,共9页
质疑官方正史、偏爱野史杂记,是鲁迅对待历史的惯有态度,这是他追求历史之"真"、追求历史话语的现世关怀的体现。历史话语是一种"权力话语",鲁迅对旧历史传统的怀疑、对新历史标准的再造,是价值重估所需,也构成《...
质疑官方正史、偏爱野史杂记,是鲁迅对待历史的惯有态度,这是他追求历史之"真"、追求历史话语的现世关怀的体现。历史话语是一种"权力话语",鲁迅对旧历史传统的怀疑、对新历史标准的再造,是价值重估所需,也构成《故事新编》的精神底色。《故事新编》一方面通过铺陈推演,呈现历史话语的形成过程,抖落历史书写的奥秘,传统历史的书写范式被质疑、解构。另一方面,文本通过重写上古神话,诸子传说这些"存疑的历史",进入民族记忆的深处,以"文化思想史"的书写姿态对其做出理性的还原,在根柢上对华夏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疏通清理。同时,文本在人物的选择和事件的安排上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用意:从"神话时代"到"英雄时代"再到"诸子时代",《故事新编》梳理了人类认识、解释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方式;从"死后"到"冷遇"再到"逃遁",小说集又从现代人的角度,对人类的理想国进行了批判性思考。这些都表现出鲁迅的精神探寻与人生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历史重估
文化态度
精神探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戏改对新疆抗战剧运的历史意义重估——《新疆日报》文学史料分析(1935—1942)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华
机构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新疆文献研究中心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81-8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专项课题(19VXJ0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革命文学活动看红色文化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1930—1949)”(19BZW094)。
文摘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自延安进入新疆,对新疆戏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旧戏的改革和戏曲内容的变革性引导,激发了国人反帝爱国热情,有助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得以消解民族隔阂,建立中华民族统一战线,使新疆成为重要的抗战大后方。共产党人从戏曲内容入手推动统一意识形态的成功经验为今天的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参照,也是当下文化润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根据,其理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参考。
关键词
延安戏曲改革
抗战戏剧文化
历史
意义
重
估
Keywords
Opera Reform in Yan'an
Theater Culture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Reassessment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故事新编》的历史文化态度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泽龙
王建雄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81,共9页
文摘
质疑官方正史、偏爱野史杂记,是鲁迅对待历史的惯有态度,这是他追求历史之"真"、追求历史话语的现世关怀的体现。历史话语是一种"权力话语",鲁迅对旧历史传统的怀疑、对新历史标准的再造,是价值重估所需,也构成《故事新编》的精神底色。《故事新编》一方面通过铺陈推演,呈现历史话语的形成过程,抖落历史书写的奥秘,传统历史的书写范式被质疑、解构。另一方面,文本通过重写上古神话,诸子传说这些"存疑的历史",进入民族记忆的深处,以"文化思想史"的书写姿态对其做出理性的还原,在根柢上对华夏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疏通清理。同时,文本在人物的选择和事件的安排上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用意:从"神话时代"到"英雄时代"再到"诸子时代",《故事新编》梳理了人类认识、解释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方式;从"死后"到"冷遇"再到"逃遁",小说集又从现代人的角度,对人类的理想国进行了批判性思考。这些都表现出鲁迅的精神探寻与人生困惑。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历史重估
文化态度
精神探寻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延安戏改对新疆抗战剧运的历史意义重估——《新疆日报》文学史料分析(1935—1942)
杨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故事新编》的历史文化态度
王泽龙
王建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