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藏族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2
1
作者 尕藏加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9-74,共6页
关键词 佛教 宗教文化 苯波教 藏族文化 后弘期 松赞干布 活佛转世 历史进 藏传 藏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一个充满悖论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靖华 《太平洋学报》 1995年第1期70-75,共6页
全球化是一个在悖论中演进的过程。所谓悖论,简单地说,就是命题自身自然地提供它的反命题。具体说来就是,作为主流范式的全球化自然产生反全球化的力量,现代化的深入导致传统主义的兴起。
关键词 布热津斯基 西方化 悖论 民族国家 多元文化主义 历史进 经济增长 反全球化 科学技术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人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2
3
作者 龙登高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4-67,共4页
一在前市场经济中,资本通常以其历史形式商人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处于流通领域之中,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而独立发展。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则截然相反,资本支配着生产的每一领域和每一环节,并且产业资本支配着商业资本。这一巨大的历史... 一在前市场经济中,资本通常以其历史形式商人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处于流通领域之中,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而独立发展。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则截然相反,资本支配着生产的每一领域和每一环节,并且产业资本支配着商业资本。这一巨大的历史转变开始于商人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资本 生产领域 产业资本 远地市场 商品生产 历史进 商业资本 商业利润 小生产者 资本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顺铃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6年第4期44-47,共4页
用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张顺铃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力量的不断凝聚和英勇奋斗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高度地继承了中国历史的光荣传统,大大地弘扬了中华民族高尚的自... 用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张顺铃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力量的不断凝聚和英勇奋斗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高度地继承了中国历史的光荣传统,大大地弘扬了中华民族高尚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使之提升到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 日本右翼势力 爱国主义教育 主权归属 历史进 中国人民 钓鱼岛问题 日本政府 先占原则 澎湖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育新概念
5
作者 朱永镜 陆铮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25-28,共4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教育这一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历史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教育中抽象出了其特有的属性的结果。历史教育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提出便是本文论说思维的起点。有了正确的概念,才能形成判断、...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教育这一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历史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教育中抽象出了其特有的属性的结果。历史教育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提出便是本文论说思维的起点。有了正确的概念,才能形成判断、进行推理、作出论证。当然,我们又不断地从这些判断、推理、论证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又会凝结成为新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新概念 思维形式 特有属性 教育实践 概念的形成 历史进 抽象出 义务教育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的教育和教育的改革〔提纲〕
6
作者 于光远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6期1-2,共2页
(一)在今天,有必要在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一个以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认识——即以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觉悟为目的的教育。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后,对已经... (一)在今天,有必要在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进行一个以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认识——即以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的觉悟为目的的教育。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之后,对已经形成了的社会主义的体制还要进行改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在我国今天不进行改革,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历史任务就不可能完成,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关键; ——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中共中央从三中全会起已经下了改革的决心,我们进行改革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认识到党中央对改革的决心和领导是我国改革胜利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式社会主义 行改革 上层建筑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新事物 生产关系 历史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