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近代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 |
刘承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 |
谢保成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3
|
创建典范:历史语言研究所论析 |
田彤
胡张苗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4
|
历史语言研究所运作机制的生成 |
张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5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现代考古学规范的建立——以历史语言研究所殷墟发掘为例 |
刘承军
贺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6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才培养制度述论(1928-1949) |
刘承军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7
|
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生培养述论(1928—1949)——以史语所档案记载为主的探讨 |
马亮宽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8
|
论毛文龙的历史地位 |
许振兴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4 |
1
|
|
|
9
|
青年文史学人交流的契机: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综述 |
郭书愚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10
|
新史料与学术研究 |
张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1
|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学 |
陈星灿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1
|
|
|
12
|
四川方言研究史上的丰碑——读《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
崔荣昌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
|
|
|
13
|
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吗?——答黄振华《评李范文著<同音研究>》 |
李范文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8 |
1
|
|
|
14
|
敦煌翟宗盈墓及其年代 |
郭永利
杨惠福
|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
15
|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 |
李天虹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8
|
|
|
16
|
国学运动新倾向述评 |
谢桃坊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7
|
鲁迅“反对”文物南迁考辨 |
符杰祥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
18
|
东望渤澥 云海茫茫——纪念孙以悌先生 |
杨向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
19
|
关于《宣和乙巳奉使录》的书名与作者问题 |
张其凡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20
|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 |
张书学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