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训诂之旨本乎声音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雍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5-92,共8页
对于汉字形音义三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声音,或望文生训,或不知贯通,易简之理既失,大道遂多歧亡羊。为矫正此弊,清代乾嘉学者才不得不反复申言“训诂之旨本手声音”,“训诂之要... 对于汉字形音义三者的辩证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只注重形体,而忽略声音,或望文生训,或不知贯通,易简之理既失,大道遂多歧亡羊。为矫正此弊,清代乾嘉学者才不得不反复申言“训诂之旨本手声音”,“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然而,倘若由此而走向一种极端,唯文字声音是求,全然不顾汉字形义关系的一般约定俗成性,不顾汉字使用的基本规范性,那就必然要走火入魔,闹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训诂新解"的笑话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本位 以声求义 类化 历史语言学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