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纽约时报》(1980—2010年)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绍铎
马洪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变量,而媒体舆论又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背景因素。通过对30年间《纽约时报》中涉及中日历史议题的152篇新闻报道的梳理,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中日历...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变量,而媒体舆论又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背景因素。通过对30年间《纽约时报》中涉及中日历史议题的152篇新闻报道的梳理,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认知,对比考察不同时期中日两国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形象,为中国在西方媒体视野中塑造更理想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中国应从两个方面来主动塑造和传播积极的国家形象:中国作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应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全方面、多渠道地加强与国外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澄清误解,汇聚共识,在对日态度上即使争取不到偏向中国立场的国际舆论环境,也要基本争取到相对客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作为国家形象塑造的客体在地区性和全球性的治理机制当中以负责任大国身份参与各种国际问题的解决,让国际社会大众从中国的实际行动中了解和认识中国,从而间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要做国际舆论环境的主动塑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媒体舆论
美国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历历
《国际论坛》
CSSCI
2004年第4期27-33,共7页
“历史认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主要由于美国冷战政策的实施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法西斯思想未得到彻底地铲除 ,日本社会民众中未能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在日本成为...
“历史认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主要由于美国冷战政策的实施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法西斯思想未得到彻底地铲除 ,日本社会民众中未能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 ,日本右翼想以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作为迈向政治大国的出发点 ,由此造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在冷战后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低速期中 ,日本右翼又利用这个问题凝聚人心 ,企图把日本引向他们希望达到的所谓振兴目标。对此 ,本文从理论上予以分析 ,指出该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 ,如何解决将影响中日关系未来发展 ,并提出了应对的五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发展过程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人的历史观——从民族史观的角度看历史认识问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归泳涛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3期42-52,共11页
本文从民族史观的角度,回顾二战以后日本人历史观的演变,提出日本人对本民族近代史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重建过程。这种民族史观的形成和变化是由战后日本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所决定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就必须超越...
本文从民族史观的角度,回顾二战以后日本人历史观的演变,提出日本人对本民族近代史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重建过程。这种民族史观的形成和变化是由战后日本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所决定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就必须超越民族史观的限制,建立起没有民族偏见的亚洲史观和世界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问题
民族史观
日本人
历史
观
二战以后
国际环境
战后日本
世界史观
民族偏见
近代史
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几个层次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浦野起央
刘曙琴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7期78-87,共10页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
文化特质
历史认识问题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
5
作者
赵建群
《安徽史学》
1999年第1期4-7,49,共5页
需要是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的重要范畴,历史学科也必须注重对这一范畴本身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关于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即属于此一类型的课题。一、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本质性关系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层面...
需要是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的重要范畴,历史学科也必须注重对这一范畴本身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关于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即属于此一类型的课题。一、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本质性关系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就两者之间内在的固有关系而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认识
活动
史学研究
历史
研究
历史认识问题
研究
历史
历史
认识
主体
思维调节
历史
学科
历史
知识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日本历史教科书的修改程序及我的看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吉田纯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8期22-25,共4页
前言 在中日关系当中,历史认识问题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几个因素.例如,靖国神社问题、赔偿以及补偿的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日本国民的战争观有关.在这些问题当中,或许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影响比其他问题大一点...
前言 在中日关系当中,历史认识问题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几个因素.例如,靖国神社问题、赔偿以及补偿的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日本国民的战争观有关.在这些问题当中,或许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影响比其他问题大一点.是因为该问题通过学校教育,对日本国民产生影响,而且受到影响的对象大部分是学生.因此,为了达成中日之间的共同历史认识,历史教科书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教科书
日本
修改程序
教科书
问题
历史认识问题
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
学校教育
战争观
国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放眼未来寻求消除历史情感对立的方法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9-239,共1页
姜克实撰文《历史认识问题的现状和未来》指出,在当代各国都以自己利益为中心进行历史教育的环境下,国际间关于历史认识的和解是非常困难的。不仅如此,经教育和宣传而形成的偏颇的历史认识,一旦受到刺激上升为感情对立,更是后患无穷。
关键词
历史
情感
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阻碍因素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本红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冷战结束以来 ,中日关系表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 ,中日政治关系起伏不定 ,曲折多变 ;第二 ,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但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协调 ;第三 ,两国人民交流剧增 ,但相互之间信任感下降。从整体上讲中日关系发展不如以前 。
关键词
冷战
中日关系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台湾
问题
领土
问题
“中国威胁”
问题
经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纽约时报》(1980—2010年)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绍铎
马洪喜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基金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日语规划项目(XJZDXKRYZSD)
文摘
历史认识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关键变量,而媒体舆论又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背景因素。通过对30年间《纽约时报》中涉及中日历史议题的152篇新闻报道的梳理,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认知,对比考察不同时期中日两国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形象,为中国在西方媒体视野中塑造更理想的国家形象提供参考。中国应从两个方面来主动塑造和传播积极的国家形象:中国作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应大力加强公共外交,全方面、多渠道地加强与国外公众的沟通与交流,澄清误解,汇聚共识,在对日态度上即使争取不到偏向中国立场的国际舆论环境,也要基本争取到相对客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作为国家形象塑造的客体在地区性和全球性的治理机制当中以负责任大国身份参与各种国际问题的解决,让国际社会大众从中国的实际行动中了解和认识中国,从而间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要做国际舆论环境的主动塑造者。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媒体舆论
美国
国家形象
分类号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历历
机构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中国外交教研室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2004年第4期27-33,共7页
文摘
“历史认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主要由于美国冷战政策的实施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法西斯思想未得到彻底地铲除 ,日本社会民众中未能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 ,日本右翼想以歪曲历史美化侵略作为迈向政治大国的出发点 ,由此造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在冷战后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低速期中 ,日本右翼又利用这个问题凝聚人心 ,企图把日本引向他们希望达到的所谓振兴目标。对此 ,本文从理论上予以分析 ,指出该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严肃重大的政治问题 ,如何解决将影响中日关系未来发展 ,并提出了应对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发展过程
对策分析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人的历史观——从民族史观的角度看历史认识问题
被引量:
1
3
作者
归泳涛
机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3期42-52,共11页
文摘
本文从民族史观的角度,回顾二战以后日本人历史观的演变,提出日本人对本民族近代史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重建过程。这种民族史观的形成和变化是由战后日本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所决定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就必须超越民族史观的限制,建立起没有民族偏见的亚洲史观和世界史观。
关键词
历史认识问题
民族史观
日本人
历史
观
二战以后
国际环境
战后日本
世界史观
民族偏见
近代史
限制
分类号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几个层次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浦野起央
刘曙琴
机构
日本大学名誉法学部
北京国 际关系学院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7期78-87,共10页
文摘
本文认为,日本人的认识观具有多重性。日本文明与天皇制及东亚儒教文化、西 方文明和本土的武士道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不同于大陆国家中国和半岛国家韩国的日本 岛国文化特征。日本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中韩两国历史认识的日本人认识的特质。本文从 上述日本文化特质出发,分析了日本人对天皇制、日本战犯远东国际审判和靖国神社等历史 认识问题的层次及其成因。
关键词
日本人
文化特质
历史认识问题
层次分析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
5
作者
赵建群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1999年第1期4-7,49,共5页
文摘
需要是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的重要范畴,历史学科也必须注重对这一范畴本身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关于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即属于此一类型的课题。一、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本质性关系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层面。就两者之间内在的固有关系而言,需...
关键词
历史
认识
活动
史学研究
历史
研究
历史认识问题
研究
历史
历史
认识
主体
思维调节
历史
学科
历史
知识
科学研究
分类号
K0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本历史教科书的修改程序及我的看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吉田纯
机构
日本新泻大学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8期22-25,共4页
文摘
前言 在中日关系当中,历史认识问题成为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几个因素.例如,靖国神社问题、赔偿以及补偿的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日本国民的战争观有关.在这些问题当中,或许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影响比其他问题大一点.是因为该问题通过学校教育,对日本国民产生影响,而且受到影响的对象大部分是学生.因此,为了达成中日之间的共同历史认识,历史教科书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就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历史
教科书
日本
修改程序
教科书
问题
历史认识问题
中日关系
靖国神社
学校教育
战争观
国民
分类号
D73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放眼未来寻求消除历史情感对立的方法
7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9-239,共1页
文摘
姜克实撰文《历史认识问题的现状和未来》指出,在当代各国都以自己利益为中心进行历史教育的环境下,国际间关于历史认识的和解是非常困难的。不仅如此,经教育和宣传而形成的偏颇的历史认识,一旦受到刺激上升为感情对立,更是后患无穷。
关键词
历史
情感
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
教育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阻碍因素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本红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社会文化系
出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文摘
冷战结束以来 ,中日关系表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 ,中日政治关系起伏不定 ,曲折多变 ;第二 ,经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但与政治关系发展不协调 ;第三 ,两国人民交流剧增 ,但相互之间信任感下降。从整体上讲中日关系发展不如以前 。
关键词
冷战
中日关系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历史认识问题
台湾
问题
领土
问题
“中国威胁”
问题
经贸关系
Keywords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relation
China-Japan
feature
reason
分类号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纽约时报》(1980—2010年)为例
张绍铎
马洪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张历历
《国际论坛》
CSSCI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日本人的历史观——从民族史观的角度看历史认识问题
归泳涛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几个层次分析
浦野起央
刘曙琴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历史认识活动与需要的关系
赵建群
《安徽史学》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日本历史教科书的修改程序及我的看法
吉田纯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放眼未来寻求消除历史情感对立的方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阻碍因素
陈本红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