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的历史认识论释义
1
作者 付文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206,共11页
《资本论》开创了历史认知的新范式并掀起了一场历史哲学领域内的革命。在对思辨历史哲学和客观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考察中,马克思洞察到了二者不过是诉诸“抽象”来诠释历史的叙事策略,旨在完成对历史的形而上学论证。马克思积极扬弃了... 《资本论》开创了历史认知的新范式并掀起了一场历史哲学领域内的革命。在对思辨历史哲学和客观历史编纂学的批判性考察中,马克思洞察到了二者不过是诉诸“抽象”来诠释历史的叙事策略,旨在完成对历史的形而上学论证。马克思积极扬弃了历史的形而上学筹划,他不仅以“感性的人的活动”为出发点来科学阐发了历史的生成根基及其演进过程,还以“新世界观”为指导而有效地审视了历史。面向“现实”而“整全”的历史,马克思完成了对诸多社会历史存在形式的辩证叙事,构筑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历史科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劳动”和“资本”这一具体的现实关系为抓手深刻而实质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及其时代格局的全面“解剖”和历史“审判”,藉此呈现了社会历史演进的理据与逻辑。《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旗帜鲜明地用“发展论”来对“现代史”进行批判考察和对“未来史”进行理性展望的科学,它是我们创造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宝贵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形而上学批判 历史认识论 历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历史认识论的发生学基础——基于索恩-雷特尔对“先验主体”论的批判
2
作者 孔明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与康德将知识理论的发生学起源追溯于认识主体的先天综合能力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索恩-雷特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方面证明了源起于主体之行为的现实抽象的存在,同时论证了现实抽... 与康德将知识理论的发生学起源追溯于认识主体的先天综合能力不同,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认识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索恩-雷特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方面证明了源起于主体之行为的现实抽象的存在,同时论证了现实抽象向思维抽象过渡的可行性,由此指明了主体思维形式发端于现实抽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另一方面,在精确把握康德先验主体之“先天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抓住货币所具有的同一性及其社会综合功能,成功地将认识主体的所谓“先天综合能力”的综合之起源链接到了货币综合。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努力,索恩-雷特尔不仅实现了对康德“先验主体”论的批判,而且深刻阐发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微观运作机制,这一微观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历史认识论 现实抽象 先验主体论 货币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与兰克历史认识论之辩 被引量:6
3
作者 景德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0-169,共46页
相关历史文本的考察显示,黑格尔与兰克在历史认识论领域曾发生过激烈的思想交锋。黑格尔代表着从理论或概念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哲学学派,而兰克则代表着从史料或史实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历史主义学派,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对立,... 相关历史文本的考察显示,黑格尔与兰克在历史认识论领域曾发生过激烈的思想交锋。黑格尔代表着从理论或概念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哲学学派,而兰克则代表着从史料或史实出发研究与书写历史的历史主义学派,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尖锐的对立,各自都在坚持理论或史实在历史研究与书写中的主导权。但在具体的史学实践中,两人也都有不自觉地走向自我原则的反面的表现。总起来看,就理论与史实的关系而言,从理论出发来研究历史,既不可避免,也是值得提倡的。关键在于不能将理论强加于历史事实,而是必须赋予后者对前者的最终检验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兰克 历史认识论 理论与史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现象与历史认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兵 蒙木桂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共5页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被视为认识论的经典思维 ,它预设了一种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等范畴的先验性存在 ,认识直接就是主体对客体绝对本质的认识。但是得益于康德现象学认知的马克思历史认识论则一举粉碎了这种认识的直接性 ,提出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直被视为认识论的经典思维 ,它预设了一种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等范畴的先验性存在 ,认识直接就是主体对客体绝对本质的认识。但是得益于康德现象学认知的马克思历史认识论则一举粉碎了这种认识的直接性 ,提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认识论命题 :认识主体与客体并非是一种先验性的存在 ,而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与此相连 ,认识主体与客体是一同作用于人的认知结果的。这就要求一种革命的批判的实践介入其中 ,摒弃认识理性的原子式的个人直观及其虚假优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的认识 历史认识论 主体性 社会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董仲舒的历史认识论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振翔 张剑伟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95-97,共3页
董仲舒“道往明来”的历史认识论认为,通过“析辞—解指—本事—原志”的历史解释,可以从历史中演绎出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并可以藉此做出历史预言,理解现实,筹划未来。这种观念尽管相对于现代、后现代一些历史哲学家来说缺乏缜密... 董仲舒“道往明来”的历史认识论认为,通过“析辞—解指—本事—原志”的历史解释,可以从历史中演绎出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并可以藉此做出历史预言,理解现实,筹划未来。这种观念尽管相对于现代、后现代一些历史哲学家来说缺乏缜密的理性论证,仅是一种历史信仰,然而,它确实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历史认识论思想 经史合一 道往明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重构与科学的历史认识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吉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历史认识模式,提出了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并非是过去事件的原型,而是历史学家从现实生活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所做出的“主体重构”。文章通过对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观点的剖析,进一步指出,主体重构并非是历史学术自由意志的驰骋。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断变幻,这就为历史学家改写历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新史料。因此,用新的方式改写历史就成了历史学家创造社会文化的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重构 历史学家 历史认识论 历史事件 西方历史哲学 传统史学 柯林武德 认识模式 克罗齐 重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
7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科学客观性 推理的风格 认知德性 视角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论
8
作者 张丽君 周海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3,共6页
唯物史观的诞生过程表现为历史认识论的确立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解决了历史认识论问题。实践历史认识论回应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推进了唯物史观的研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实践观 历史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认识论对现代社会的回应──读《现代社会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
9
作者 张广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现代社会 系统结构 历史哲学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现代史学 史学理论研究 发展趋势 史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认识论纲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刘泽华 张国刚 《文史哲》 1986年第5期28-37,共10页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认识论如果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洞的图式,科学如果脱离认识论……,就会成为粗俗的,混乱的东西。”历史学是以人类社会既往运动发展过程为认识对象的科学,它也应该与一般认识论相结合。这就是历史认识论。历史...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认识论如果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洞的图式,科学如果脱离认识论……,就会成为粗俗的,混乱的东西。”历史学是以人类社会既往运动发展过程为认识对象的科学,它也应该与一般认识论相结合。这就是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研究历史认识活动的形式、特点、规律等问题。学术界虽然已有一些有识之士予以重视,但是,关于它的具体内容却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略加探讨。由于篇幅所限,每个问题皆未能展开论述,故题曰“论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历史现象 历史 认识活动 认识对象 具体内容 发展过程 认知结构 表现形式 认识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换抽象及其格式塔转换逻辑——论雷特尔对西方历史认识论的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明安 史凤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2,170-171,共10页
“交换抽象”是现代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在其著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根据这一概念,雷特尔将马克思的商品交换形式与康德的先验论相关联,并对西方认识论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交换抽... “交换抽象”是现代德国哲学家索恩-雷特尔在其著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根据这一概念,雷特尔将马克思的商品交换形式与康德的先验论相关联,并对西方认识论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交换抽象的特征表现为:首先它以其纯粹的形式性特征与思维抽象取得了形式上的可通约性,从而使得二者相类似;其次,交换抽象也是一种现实抽象。虽然它具有形式性特征,与思维抽象处于一种平行性的关系,但却与思维抽象有着本质差异,它为思维抽象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最后,从交换抽象到思维抽象的转换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在经历了对商品可变品性、感性质料的抽象后,以一种格式塔机制,通过社会综合效果来实现的。由此,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就被转化为雷特尔的“社会综合”概念,使之奠基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不仅如此,交换抽象向思维抽象转换的格式塔逻辑非常类似于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它也就是齐泽克反复阐述的拉康的“对象a”的逻辑。以交换抽象为核心,将交换抽象、思维抽象、社会综合等概念统一起来,这标志着雷特尔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重构西方历史认识论的理论尝试。虽然这一探讨并非无懈可击,但对我们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抽象 思维抽象 现实抽象 社会综合 西方历史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实践——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法国认识论根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5,238,共6页
当代科学实践哲学主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法国认识论的历史主义传统。本体论层面,将法国认识论对事实之建构性的讨论,扩展为本体论的实践建构主义,进而摆脱了二元论的束缚;认识论层面,将法国传统的历史认识... 当代科学实践哲学主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法国认识论的历史主义传统。本体论层面,将法国认识论对事实之建构性的讨论,扩展为本体论的实践建构主义,进而摆脱了二元论的束缚;认识论层面,将法国传统的历史认识论和局域认识论发展为情境科学观,为传统认识论的诸多难题提供了本体论的解决方案;方法论层面,将"科学创造哲学"的信条发展为描述主义的方法论进路,从而为其本体论和认识论主张提供方法论支持。在此基础上,实践哲学开始走出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对主义道路,发展出一条"相对的相对主义"的研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科学实践哲学 相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以时代的新发展为基点——评《现代认识论与历史观》
13
作者 朱传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现代认识论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研究 书评 陈金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认识”——以“十七年文学”的文学史叙述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扬 薛昭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1,共5页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十七年文学"的"历史化"进程经历了最初的"现象化"状态、1980年代的二元对立思维下的"否定性"对象化状态和世纪末以来"文化研... 从中国当代文学史对"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十七年文学"的"历史化"进程经历了最初的"现象化"状态、1980年代的二元对立思维下的"否定性"对象化状态和世纪末以来"文化研究"语境下暧昧、矛盾和固化状态。贯穿在这一"历史化"进程之中的是历史认识论的不断改变。具体表现为"历史预设"在不同语境下的"建构—拆解—再建构"的过程。但真正合理、有效的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而要完成这一"历史化"进程,尤应注重对历史进行"陌生化"处理,注重差异和知识谱系的整理,并采用"效果史"的历史思维。历史认识所要抵达的深度,是完成某一历史阶段的精神确证和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历史思维 历史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的历史性构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仰海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6,共7页
皮亚杰的个体发生认识论以及米德的社会发生认识论在一定意义上都承袭了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分析思路 ,强调认识的构成性 ,但皮亚杰强调的是认识的个体生成性 ,而米德则更强调认识的社会建构、心理建构 ,这为认识论研究中从马克思的历史... 皮亚杰的个体发生认识论以及米德的社会发生认识论在一定意义上都承袭了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分析思路 ,强调认识的构成性 ,但皮亚杰强调的是认识的个体生成性 ,而米德则更强调认识的社会建构、心理建构 ,这为认识论研究中从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走向当代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但如果认识论的研究达不到历史性规定的层面 ,就会仍然停留于抽象层面 ,对此的反思 ,正是马克思历史认识论思想的当代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 建构 姿态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耕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3期4-13,共10页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体现在历史科学领域的一般世界观内容,一部分是同历史科学联系着的科学内容。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和历史科学的统一,属于历史哲学范畴。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等同或直接划入马...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体现在历史科学领域的一般世界观内容,一部分是同历史科学联系着的科学内容。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和历史科学的统一,属于历史哲学范畴。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等同或直接划入马克思哲学是不妥的;简单地等同或划入具体的历史科学也是错误的。它是社会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和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的统一;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的统一。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就能真正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真正贯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真正使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历史科学区别开来;真正适应人类的认识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哲学 历史科学 历史主客体关系 历史 历史认识论 历史事实 历史方法论 历史发展 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本书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67-73,共7页
1987年创刊的《史学理论》杂志,在其《时代、历史、理论》的代发刊词中指出,战后几十年来,国外的历史学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西方的史学理论思想,同哲学思想一样,已经并正在经由研究客体向主体的转... 1987年创刊的《史学理论》杂志,在其《时代、历史、理论》的代发刊词中指出,战后几十年来,国外的历史学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西方的史学理论思想,同哲学思想一样,已经并正在经由研究客体向主体的转变,注意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然而所有这些我们都所知不多,缺乏研究。事实上,西方哲学界对主体、主体认识、主体意识这类课题的研究,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这个特点,明显地影响了西方对史学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认识客体 认识主体 史学理论 历史科学 认识历史 主体认识 史料 中介 认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的历史与发生向度——胡塞尔与狄尔泰的思想因缘 被引量:8
18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8,共13页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是理性的?狄尔泰(Dilthey)面临这个问题,而且通过他的影响,胡塞尔(Husserl)后来也将这个问题摆到了自己前面。对历史理性的批判在狄尔泰与胡塞尔那里都徘徊于历史认识论与历史理解论之间,它们构成历史解释学的两极。历...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是理性的?狄尔泰(Dilthey)面临这个问题,而且通过他的影响,胡塞尔(Husserl)后来也将这个问题摆到了自己前面。对历史理性的批判在狄尔泰与胡塞尔那里都徘徊于历史认识论与历史理解论之间,它们构成历史解释学的两极。历史认识论是狄尔泰本人后期和胡塞尔的相关思考特点,它也可以被称作科学的解释学或精神科学;而历史理解论则是海德格尔(Heidegger)后期和伽达黙尔(Gadamer)的相关论述风格和思考方式的写照,它更多是一种艺术的解释学或解释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历史认识论 历史理解论与历史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历史——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新 《东南学术》 2001年第4期85-102,共18页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书写语言学试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这对西方历史哲学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德里达虽没有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思想,但书写语言学已经对西方传统历史认识论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解构,如语言、事实、时间...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书写语言学试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这对西方历史哲学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德里达虽没有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思想,但书写语言学已经对西方传统历史认识论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解构,如语言、事实、时间、文本、世界、历史等等。本文尝试从上述六个方面,探讨德里达思想对传统历史学的认识论、文本叙述和世界观等层面可能进行的解构,并从接受德里达思想的角度,理解传统历史学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中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文本 历史 历史认识论 历史事实 时间 书写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斥形而上学”与历史学的科学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晁天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166,共17页
16世纪以来科学史的发展进程表明,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在内的经验研究要走上科学之路,就必须在认识论方面做出改进。研究者需要通过拒斥形而上学的方式,完成实证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切割。... 16世纪以来科学史的发展进程表明,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在内的经验研究要走上科学之路,就必须在认识论方面做出改进。研究者需要通过拒斥形而上学的方式,完成实证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切割。作为一门以人类过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历史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完成认识论的这一飞跃难度更大,但总体而言仍然符合人类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系统总结科学发展史上的一般经验,在19世纪以来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拒斥和清理史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新世纪的历史学才能更加逼近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历史认识论 历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