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罗伊森的历史解释学思想评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温春继 张郭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5,共4页
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历程中,德罗伊森历史解释学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突出的。作为思考历史科学何以可能,并提出历史科学的方法的历史学家,德罗伊森发展了浪漫主义以来所提出的"理解"概念,历史研究的历史性不仅被意识到而且在历... 在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历程中,德罗伊森历史解释学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突出的。作为思考历史科学何以可能,并提出历史科学的方法的历史学家,德罗伊森发展了浪漫主义以来所提出的"理解"概念,历史研究的历史性不仅被意识到而且在历史研究中具有积极意义。历史理解或解释总是从整体到个别,个别到整体,处于无穷的循环之中。虽然其中仍然有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影子,但这和伽达默尔后来所提出的"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的概念是很接近的。可以说,德罗伊森的历史解释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历史科学的方法论理解,开始包含有本体论的因素。这和20世纪以来解释学的哲学化进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罗伊森 历史解释学 效果历史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及历史解释学的阐释——以20世纪初梁启超和章太炎的新史学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共11页
20世纪初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实际上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史学的双重变奏中进行的。这在新史学的两位领袖梁启超、章太炎创建的新史学中有充分体现。他们引用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批判中国传统史学和创建近代新史学。然而,他们创建的新史学... 20世纪初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创建,实际上是在批判和继承传统史学的双重变奏中进行的。这在新史学的两位领袖梁启超、章太炎创建的新史学中有充分体现。他们引用西方近代史学理论批判中国传统史学和创建近代新史学。然而,他们创建的新史学不仅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不同程度的肯定,还多有直接或间接的继承,实为融合了传统史学的新史学。对于这种史学现象,伽达默尔的历史解释学和希尔斯的传统论可以提供有益的阐释新视角。他们都指出传统在历史认识中不仅具有主体性地位和决定性影响,而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相较而言,在看待传统史学与新史学的关系,梁启超持文化激进立场,章太炎则持文化保守立场。他们处理传统史学与新史学创建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传统史学 梁启超 章太炎 历史解释学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解释学与《老子》的原始意义——读迈克尔·拉法格的《重新发现〈道德经〉原意:关于历史解释学》
3
作者 张娟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1,共4页
为了考察拉法格的历史解释学与《老子》原始意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对他所引入的“语言能力”这一概念以及他所发现的《老子》“真意”进行了分析,认为拉法格对《老子》的分析是主观的、语言学的、纯理论性的,但同时他的历史解释学理论对... 为了考察拉法格的历史解释学与《老子》原始意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对他所引入的“语言能力”这一概念以及他所发现的《老子》“真意”进行了分析,认为拉法格对《老子》的分析是主观的、语言学的、纯理论性的,但同时他的历史解释学理论对《老子》研究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解释学 原始意义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
4
作者 王兴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8,35,共6页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同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表现为马克思的历史观既是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的产物,同时又体现了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马克思的历史观对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作了新的整合与定位,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在马... 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同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表现为马克思的历史观既是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的产物,同时又体现了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马克思的历史观对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作了新的整合与定位,历史主义解释学观念在马克思历史观中得到了高度升华,成为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历史 方法论 马克思 历史主义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的历史与发生向度——胡塞尔与狄尔泰的思想因缘 被引量:8
5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8,共13页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是理性的?狄尔泰(Dilthey)面临这个问题,而且通过他的影响,胡塞尔(Husserl)后来也将这个问题摆到了自己前面。对历史理性的批判在狄尔泰与胡塞尔那里都徘徊于历史认识论与历史理解论之间,它们构成历史解释学的两极。历... 历史在何种意义上是理性的?狄尔泰(Dilthey)面临这个问题,而且通过他的影响,胡塞尔(Husserl)后来也将这个问题摆到了自己前面。对历史理性的批判在狄尔泰与胡塞尔那里都徘徊于历史认识论与历史理解论之间,它们构成历史解释学的两极。历史认识论是狄尔泰本人后期和胡塞尔的相关思考特点,它也可以被称作科学的解释学或精神科学;而历史理解论则是海德格尔(Heidegger)后期和伽达黙尔(Gadamer)的相关论述风格和思考方式的写照,它更多是一种艺术的解释学或解释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历史认识论 历史理解论与历史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尔泰的“社会—历史实在”理论刍议
6
作者 孙玉良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0,共5页
狄尔泰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为包括历史学在内的"精神科学"奠定方法论基础。他早期的研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区分的角度来实现这一目标。文德尔班的诘难使得狄尔泰改变了研究路径,转而从揭示"精神科学"研究... 狄尔泰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为包括历史学在内的"精神科学"奠定方法论基础。他早期的研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区分的角度来实现这一目标。文德尔班的诘难使得狄尔泰改变了研究路径,转而从揭示"精神科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角度,为精神科学寻找方法论基础。因此,对"社会—历史实在"的探讨,构成了狄尔泰最后将"历史解释学"确立为精神科学基本方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狄尔泰关于"社会-历史实在"的理论也呈现了其解释学不同于其他形态的解释学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学 “社会-历史实在” 历史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主义对狄尔泰的影响
7
作者 孙玉良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5,188,共5页
历史主义是狄尔泰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自维柯之后,特别是由于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双重压力,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如何保证历史知识的真理性,或者说如何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能够像自... 历史主义是狄尔泰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自维柯之后,特别是由于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双重压力,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如何保证历史知识的真理性,或者说如何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能够像自然科学的知识那样具有普遍有效性,成为众多思想家思考的重大问题。历史主义在这方面的努力尤为引人注目。但从一开始历史主义就无法摆脱这样一个矛盾,即历史实在的客观性和对于这种实在理解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狄尔泰正是在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致力于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寻求辩护,从而最终建构起了他的"历史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义 人文社会科学 合法性 历史实在的客观性 历史理解的主观性 历史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37卷总目次
8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7-182,共6页
关键词 实证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 郭菊娥 何炼成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白永秀 哲学社会科学 陕西省 历史解释学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